語文統編教材與教師專業發展

2020-12-14 騰訊網

有什麼樣的教材,就有什麼樣的國民。

談談語文新教材

「有什麼樣的教材,就有什麼樣的國民。」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統編,突出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新為上,在內容上,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內容。總的來說,「統編本」語文教材有如下幾個特點:

特點之一是體現多讀書、會讀書、讀整本的書。「 統編本」教材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名著導讀」等多個版塊,把課外閱讀也納入教學體制。為什麼要重視讀書?我們做過一個調查,中國人的閱讀峰值是在小學,到了初中一二年級還算比較高,到了初三就一路下滑。這值得深思。現在很少人能沉下心來讀書,這樣下去,國民的人文素養如何提升?學生讀書興趣的培養,不能只靠學校,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從一年級開始,就要讓孩子養成多讀課外書的習慣。「統編本」語文教材在這方面想了許多辦法。比如,小學一年級就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意在和學前教育銜接,一開始就引導讀書興趣。小學中高年級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初中則加強了「名著導讀」,改變以往那種「賞析體」寫法,注重「一書一法」,每次「名著導讀」課,都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某一種讀書的方法。激發興趣,傳授方法,是「名著導讀」設置的改革方向。如瀏覽、快讀、讀整本書、讀不同文體,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導。多數課後思考題或拓展題,也都有課外閱讀的提示引導。這就把語文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形成「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制。

讓孩子從小「 海量閱讀」,讀些「閒書」,讀些「深」一點的書。可以「 似懂非懂地讀」,鼓勵他們「 連滾帶爬地讀」。不要讓孩子背負太多的閱讀任務,如做旁批、做筆記、寫讀後感等。事實證明,管理太細,要求太多,孩子的閱讀興趣就會大大降低。「不動筆墨不讀書」在一定情況下是必要的,但不能到處濫用。語文課不都要精讀精講,不要「摳」得太死,要教給學生各種實用的讀書方法,比如快讀、瀏覽、跳讀、猜讀、群讀,還有非連續文本閱讀、檢索閱讀等。

特點之二是重視經典選文,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有古詩文124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佔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統編增加55篇,增幅達80%。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約佔所有選篇的51.5%,比原來的也有提高。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古詩詞教學,重在讓學生感受詩詞的音韻之美、漢語之美,也許學生剛開始說不清美在哪裡,但卻會慢慢沉澱。教古詩要讓學生多吟誦,讓孩子多讀多背。吟誦不同於朗誦。吟誦是自主誦讀,特別適合古詩詞,即用自己覺得好的方式讀給自己。而朗誦是眾聲和誦,有利於製造氣氛,往往帶有表演的性質,也容易形成程式化的腔調。要注意這二者的區別。

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佔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也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統編本」語文教材的課文選篇,更加強調4個標準: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適當兼顧時代性。這也是有針對性的。課改之後流行的各種版本語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 很重視引起學生的興趣,甚至多選「時文」。這不能說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場,強調經典性、文質兼美和適宜教學。大家會發現,很多經典課文這次又回來了,尚未沉澱「時文」相對少了。

特點之三是防止反覆操練,不等於不要訓練。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學知識體系被弱化,老師不好把握教學知識點,不敢放手設置基本能力的訓練,教學梯度被打亂。有的課上得很「花哨」,有很多活動,有好看的課件,可就是沒有把得住的「乾貨」。要重視「 一課一得」,按照「課標」的學段目標要求來細化那些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訓練,落實到各個單元。有些必要的語法修辭知識,則配合課文教學,以補白形式出現。要明晰課程的知識點、能力點,重建語文教材的知識體系。每個年級和各個單元的課程內容目標、教學要點力圖更清晰,讓一線老師備課時了解有哪些「乾貨」。現在不是強調「語文核心素養」嗎?「統編本」語文教材就已經在努力建構適合中小學的語文核心素養體系。但這是「隱在」的,不是「顯在」的,在教材的呈現和教學中並不刻意強調體系,防止過度的操練。

特點之四是加大課型的區分。小學到了中年級和高年級,就開始分精讀課和略讀課。初中教材將「精讀」乾脆改為「教讀」,「略讀」改為「自讀」,加上課外閱讀,就構建了「 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精讀課主要是老師教,一般要求講得比較細,比較精,就是舉例子、給方法,激發學生讀書的興味。而略讀課主要讓學生自己讀,把精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略讀課中,自己去試驗,去體會,很多情況下,略讀課就是自主性的泛讀。課型不同,功能也不同,彼此配合進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閱讀教學。

教師怎樣上好精讀課呢?不要布置太多的作業,主要是以有趣的問題做鋪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重點的是教方法,也教點寫作的方法。課型要搞清楚,要區分。不能所有的課都上成精讀課。另外要注意文體,不同的文體,講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甚至同一文體也要變通。現在很多老師備課,把不同的文體——散文、詩歌、童話、議論文等都講得差不多,這很不好。譬如有的老師講童話,也去分析人物形象,去討論思想背景、思想意義,這是不對的,因為童話不是小說,是關於想像力的東西。

「統編本」語文教材很注意體現課程標準的原則——認寫分流,多認少寫,為學生儘快過渡到獨立閱讀階段創造條件。認識字和學會寫是兩個不同的目標。小學低年級認識常用字1600左右(以前是要求1800),其中800字左右會寫。注意:我們在教學中不要加碼,不要回到過去「四會」的要求。認、講、用、寫不能齊頭並進,同步發展。新教材有意安排了「多元認字」的內容,「拼音認字」只是其中的一種。還可以通過字形、結構、偏旁等去認字。一年級就要儘量照顧到「多元認字」,這樣到二年級下學期,學生一般就掌握多元認字方法了。那時他們就不光會拼音識字,還會根據上下文猜讀,根據形聲字構字規律猜讀等。

對教師使用新教材的幾點建議

如何上好古詩詞課 有無必要讓孩子學「國學」

怎樣教好古詩文的課?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反覆誦讀,讀得滾瓜爛熟;而不必過度地解釋,也不要太多活動,多讀幾篇最重要。小學生學古詩文是比較難的,要降低難度,不必在所謂主題思想、意義價值等方面講太多。現在的語文課堂太「鬧」,多媒體用得多,活動多,唯獨讀得少,自主性的誦讀(吟誦而不是集體朗讀)少,這都會干擾或「定格」孩子的想像。這些年張揚「國學」,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其中精華糟粕糾纏,很複雜。我認為還是提「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為好。「三百千」是古代開蒙的讀物,主要是認字用的。現在讓小學生讀一讀也無妨,但要注意「三百千」不是「 經」,裡面也有許多不適合現代人格發展的糟粕。

為何閱讀教學要提倡「1+X」

現在語文課最大的弊病就是不讀書,讀書少。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課文,光是教課文、讀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新教材雖然也往課外閱讀拓展,但閱讀量還是不夠。我主張加大課外閱讀,不能都是為了寫作或考試而讀書,那樣學生不會有長久的讀書興趣。

可以採取「1+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泛讀或者課外閱讀的文章。由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組織編寫、人教社最近出版的《語文素養讀本》,選文的經典性、可讀性都比較好,還注意配合新教材各個年級、學段的教學目標,從小學到高中24冊,每學年兩冊,大家可以參考選用。

怎樣設計「快樂讀書吧」和「名著導讀課」

「快樂讀書吧」小學本是每個學期有一兩次,每次安排一種閱讀類型,比如童話故事、寓言、民間傳說、科普讀物等,讓學生對這一類型文章有一些基本的文體印象,然後激發他們對讀這類 讀物的興趣,掌握些方法。比如二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安排了兒童故事;四年級下冊安排了「十萬個為什麼」科普文章;六年級安排了讀高爾基的《童年》,告訴學生怎樣讀小說。這些文章 不要處理成一般課文的講解,就是讓孩子自由地讀,教師點撥一些知識和讀書方法即可,主要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為興趣為王。初中的「名著導讀」一改以前那種介紹作家作品的「賞析體」寫法,改為「一課一得」。以示範讀書方法為主,讓學生每次重點學習一種讀書方法。「名著導讀」每學期兩部是必讀的,另外還有往課外閱讀延伸的3到4部,屬於自主選擇閱讀的。根據學生的普遍閱讀能力,這個量可以靈活安排 處理成「2+2」或者「2+4」。教師設計「快樂讀書吧」和「名著導讀」課的教案, 一定要注意「 激發興趣」和「 拓展閱讀」,只要能讓這八個字有效果就好。

不要濫用多媒體,要祛除繁瑣病

濫用多媒體已成為語文課的「繁瑣病」,這是一種災難。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了各種畫面、聲音、文字,使課堂很活躍,但有可能擠壓學生的想像力,特別是擠壓他們對文字的感受力,定格孩子的思維。美國人做過一項實驗, 把一年級學生分成兩組,一組讀白雪公主的童話故事,讀完後畫一個白雪公主;另外一組先讓他們看關於白雪公主的視頻,看完以後再讀故事,讀完後也讓他們畫白雪公主。結果第二組孩子畫出的白雪公主基本上都是一樣的,而第一組孩子畫出的白雪公主則是各種各樣的。因此,多媒體使用一定要適當,否則會限制學生的思維,而語文是很講究想像力和語感的。現在教師過多依賴多媒體,許多老師得了百度「 依賴症」,整個備課教學離不開百度。什麼都依賴網上給結論,造成只有結論而沒有過程,使思想碎片化、拼貼化。很多老師甚至不會記筆記,不會板書。這些必須引起重視。

對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最後,要專門再說說讀書問題。這和教材的使用顯然關係密切。

這幾天網上又有我的一個關於讀書的言論,題目叫《語文老師要當讀書種子》。我願意在這裡念一下,作為這次講座的結束。

誰都知道,要教好語文,首先語文教師就要多讀書。可是很多教師會說,如今工作繁重,生活壓力大,沒有時間讀。這是事實,現在幾乎所有人都很忙。但是否可以想辦法擠時間讀書?若真的想提升自己素質與業務能力,還是要「充電」,把讀書看作「充電」,再忙也不能不讀書,那麼時間也就會有了。不能等待,別指望等到有一個很悠閒無壓力的時段再來讀書。時間如同海綿裡的水,可以擠出來的,每天少看點微信、電視,用這部分時間來讀書,積少成多, 就會很可觀。

工作和生活越繁忙,壓力越大,越煩躁,就越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讀書就是建構精神空間的辦法之一。如果讀書成為習慣,成了一種良性的生活方式, 可以增添情趣,提升素質,讓生活更充實,更有幸福感,這也可以幫助你對抗壓力,減少「職業性倦怠」。

當讀書成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他的氣質風範也會改變,這對教師來說很要緊。做教師,不一定要求知識非常廣博高深,但氣質風範必定是傾向博雅的,因為這會讓教師在孩子們眼中成為值得崇尚的人,教師自己也有人生的成就感和充實感。在當今趨向物質化、功利化、粗鄙化的氛圍中,提倡「 博雅」是有現實意義的。而化育自己、導向博雅,很大程度上離不開讀書。

其實現在很多教師也在讀書,可惜往往拘泥於「 職業性閱讀」,是目標很實際、很功利的閱讀。

我們已經很少自由地個性化地閱讀。不是說「職業性閱讀」不重要,而是說光有這種閱讀,很不夠。過於功利性的或者娛樂化的閱讀,可能還會降低我們的生活質量,和教師所需要的「博雅」相悖。所以還是要恢復和增加自由閱讀的空間。除了讀實用的書、專業的書,應多讀點歷史、哲學、自然科學及其他領域的書,視野拓展了,口味才純正,也才能慢慢找到自己的所長所愛,讓自己重新進入自由的個性化閱讀境地。

當前社會文化有粗鄙化的傾向,「文化快餐」的閱讀,特別是微信等新媒體信息轟炸式閱讀,已經佔去我們本來就很少的閱讀時間。讀書還是要有毅力的。年輕的教師可能在大學期間就未能好好讀書,那麼現在可以自己來「回爐」,我看這比許多培訓更管事。怎麼「回爐」?訂個三年或五年讀書計劃,把大學期間應當讀卻未能讀的書重新讀一遍。這時你已經有了工作經歷,讀起來的感覺和收穫會不一樣的。

希望語文老師中有更多的「讀書種子」,那麼語文課就會好得多。有一篇報導說,統編本語文是「專治少讀書、不讀書的」,我很讚賞這個說法。對於使用新教材,推進教學改革,我說了很多,最重要的是什麼?我看就是回到原點,請老師帶頭多讀書。

歡迎參與「十三五」教育科研重點課題《素讀經典在中小學立德樹人實踐中的應用研究》的課題研究與實驗。

相關焦點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
    這麼多年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為什麼統編《語文》教材要改變慣例?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執行主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陳先雲解釋,語文學習的目的在於學習語言和漢字,而不是拼音。這種變化非常清楚地定位了拼音與識字的關係,即識字是目的、拼音是手段。
  • 全國統編教材主編溫儒敏:語文統編教材專治不讀書
    全國統編教材主編溫儒敏:語文統編教材專治不讀書 李潤文 孔德淇 戴雲/中青在線 2018-07-15 16:41
  • 綏陽縣風華鎮中心學校開展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教法培訓
    為幫助全鎮小學語文教師全面了解統編教材的特點,掌握靈活使用教材開展有效教學的方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10月31日,綏陽縣風華鎮中心學校組織開展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教法培訓。風華鎮六間學校小學語文教師全員參加。
  • 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提高語文素養
    因此,2012年,教育部聘任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為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總主編,以人教社編輯為主,從全國調集數十位專家和特級教師,歷時5年,編撰了一套全新的語文教材。統編教材是國家級、高水平、權威性的教材。目前,這套「部編本」教材已在全國投入使用,今後數年將成為全國統編的語文教材。今年秋季學期起,我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也開始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
  • 走進新版統編教材 感受本真語文魅力——記嘉善縣小學語文統編教材...
    2019年秋季,全國各地中小學開始使用統編教材,主要涉及中小學語文、中小學道德和法治、初中歷史。2016年秋季,我省小學語文一年級開始使用統編教材,至今已三年。今年起,嘉善縣六個年級的小學生全部使用統編教材,其中四、五、六年級的學生將要從人教版過渡到統編版教材。為了實施好這套新教材,幫助教師學習教材滲透的國家意志和民族文化精神,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小學語文學科已於8月22、24日兩天分六個年級、五個場所進行了教材理論培訓。
  • 深化解讀統編教材,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師大附實校小學部開展語文統編教材解讀專題講座
    10月28日下午,在江蘇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行政樓一樓報告廳由徐州市教育教學研究室小學語文教研員劉春教授帶來了題為「基於實踐困惑的統編小學語文教材解讀與教學建議
  • 200多名語文教師於相聚雲端 聚焦統編教材 開展交流研討
    (全媒體教育記者 張穎 通訊員 董莉)為準確把握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編寫理念與意圖,選擇適宜教學策略,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5月15日,黃石市200多名語文教師於相聚雲端,參加「激發閱讀興趣,指導閱讀方法——統編教材 『快樂讀書吧』教學策略研討活動」,快樂分享交流。
  • 幫助教師用好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
    本報訊(通訊員 劉璇 嶽小龍) 正值全國教育系統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的重要精神之際,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優質課觀摩交流活動」於12月5日至6日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辦。
  • 教師為什麼要用心梳理統編版教材各單元「語文要素」
    從這一點上說,與統編版教材一起誕生的「語文要素」,對於用教材教語文的教師來說,是有積極意義和價值的——當然,積極意義和價值的實現,還有賴於教師對統編版教材對於語文要素的進一步梳理和解讀。曾經寄希望於課程標準,能夠讓語文教師依據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經歷六年語文學習生活的過程,其語文素養發展到底走過怎樣的路徑,抵達怎樣的境界,有比較清晰的藍圖想像。
  • 高中語文統編教材編寫完成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5月31日,教育部召開發布會介紹2018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截至2018年底,義務教育語文統編教材的使用覆蓋到全國小學一、二年級和初中一、二年級,高中語文統編教材的編寫全面完成。
  • 陳雲宇特級教師工作室舉行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教法專題學習研討活動
    2018年10月31日,陳雲宇特級教師工作室「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教法專題學習研討活動」在漣水縣幸福裡實驗小學二樓會議室舉行,工作室全體成員參加了本次活動。首先,特級教師工作室主持人陳雲宇老師向大家介紹了全國第三屆小學青年教師語文教學展示與觀摩活動的盛況。他說,為了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用好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發現和培養青年骨幹教師,促進廣大教師積極研究課堂教學,9 月 29 日,由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組織的第三屆小學青年教師語文教學展示觀摩活動在甘肅蘭州舉行。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爭議與回應
    實行三科統編的原因,教育部給南方周末記者的答覆是,「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意識形態屬性強,具有特殊重要的育人作用。三科教材由國家統一組織編寫和使用,這是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一直以來,語文教材都是公眾關注的熱點。早在2009年,郭初陽和蔡朝陽、呂棟等幾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進行了一項課題研究,後出版成《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一書。
  • 【實小集團•過好暑假】聚焦統編教材 助力專業成長 ——實小教育集團舉行暑期語文教師統編版教材培訓活動
    為落實教育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的基本理念,把握新教材的指導思想和教學方向,提高我集團一線教師使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的能力,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8月
  • 小學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難不難
    近期,網上關於「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統編教材比較難」的觀點引發了大眾的關注和討論。為何會有這樣的看法,小學語文一年級統編教材到底難不難?針對這一問題,記者日前採訪了兒童閱讀研究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李虹教授,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執行主編陳先雲以及內蒙古林西縣王秀梅和河北省平山縣秦韶華兩名農村學校一線語文教師,聽聽他們怎麼說。
  • ...實驗學校外國語學校首屆統編教材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
    遂寧高級實驗學校外國語學校首屆統編教材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    遂寧高級實驗學校外國語學校    2019-11-28 大 中 小
  • 統編教材時代到來 語文教育如何「教」與「學」?
    新華網北京8月30日電  題:統編教材時代到來 語文教育如何「教」與「學」?  新編語文教材出爐引關注  教育部介紹,根據統編統用、3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2017年秋季學期,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和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針對新編語文教材,因所選古詩文數量有所增加,讓大家倍感期待。
  • 2019全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暨語文統編教材教學觀摩研訓會在唐召開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執行會長孫霄兵致開幕辭,唐山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紹輝致歡迎辭,中國教育學會監事長楊春茂、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師發展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雷振海分别致辭。這次會議重點解決小學語文統編教材使用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使唐山市小學語文骨幹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為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做出新貢獻。
  • 使用國家統編教材 促進民族教育高質量發展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要求,自治區教育廳印發《全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實施方案》,今年秋季學期起,全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將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在民族地區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和國家統編三科教材使用,是促進地區和個人未來長遠發展的客觀需求,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條件,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要求。
  • 中小學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變化1 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
  • 烏蘭察布市使用國家統編教材 「 有問必答 」
    問25.現在《蒙古語文》教材使用翻譯的內容多,與統編《語文》內容有重複,而且有的內容老舊,修訂也沒有廣泛徵求意見。部分家長、教師、蒙古族群眾反映《蒙古語文》課本內容改變比較大,建議保留原來的經典篇目。這個問題能不能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