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第一個數字藝術博物館,從新的角度讓年輕人發現繪畫藝術

2021-01-09 界面新聞

AtelierdesLumière——法國巴黎的第一家數字藝術博物館,位於第11區的前鑄造廠,展出了20世紀早期繪畫的彩色投影,包括Gustav Klimt和Egon Schiele的繪畫。

AtelierdesLumières由私人博物館和紀念碑運營商Culturespaces 監管,設有投影在10米高牆上的藝術品,佔地面積為3,300平方米。

為了應對科技對人們體驗藝術方式的影響,展覽空間的目的是讓那些不定期參觀博物館或畫廊的廣大觀眾能夠接觸到藝術。「這些沉浸式展覽可能是發現繪畫藝術的一種入門方式,巴黎缺乏這樣一個數字中心,」AtelierdesLumières的主管Michael Couzigou解釋道。

博物館團隊認為,文化向數位化表現的轉變將會增加。「人們不像過去那樣了解文化,」Culturespaces總裁Bruno Monnier說,「實踐正在發展,文化產品必須與其同步。在我看來,藝術與數位技術的結合是藝術傳播的未來。」

Monnier繼2012年在Les Baux-de-Provence開設CarrièresdeLumières藝術中心後,他想在巴黎創建一個數字藝術博物館。

Monnier五年前遇到了廢棄的鑄造廠,這棟大樓的主人馬丁一家在2014年向Monnier提供了主廳及其附屬建築,作為該項目的一個空間。

該建築有三個主要的展覽室。有兩個房間專門為奧地利畫家Gustav Klimt和一個世紀的維也納繪畫提供展覽,包括Egon Schiele和Hundertwasser的作品。一個較小的房間是為新興藝術家保留的,還有人工智慧和數字裝置:「我們想在當代藝術舞臺上擁抱新興藝術家,」Couzigou解釋道。

「我們決定將焦點放在Gustav Klimt逝世一百周年之際,原因有三:他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從古典主義到早期印象主義,以及他在分裂中創造'全面藝術'的追求( 19世紀之交的藝術運動),他的名聲,以及他作為理想起點的詩歌和浪漫本性,「Couzigou說。

「我們還包括一個專門針對畫家和建築師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的短節目,他受到Klimt作品的影響。」

這些作品伴隨著一個帶有50個揚聲器的「運動設計」音響系統,其中包括Wagner,Chopin和Beethoven等配樂。

「它允許遊客從新的角度和沉浸式體驗中發現藝術。我們將古典藝術與數字藝術相結合」Couzigou說,「與傳統博物館相比,它能夠覆蓋更年輕,更廣泛的受眾。這種方法並非旨在取代博物館,而是一種互補的藝術方法。」

自今年4月開放後,三個月內就有超過40萬人參觀了博物館。

圖片來源:dezeen

相關焦點

  • 美院陶瓷藝術系主任白明繪畫與陶瓷作品展將在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
    美院陶瓷藝術系主任白明繪畫與陶瓷作品展將在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行   清華新聞網5月13日電 (記者 李含)為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和法國國慶日,應法國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邀請,中國著名藝術家、清華美院陶瓷藝術系系主任白明,將於7月10日至8月4日攜其水墨繪畫和陶瓷作品
  • 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迎來白明個展
    原標題: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迎來白明個展  精美的瓷器,意深的繪畫。7月10日,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迎來了中國藝術家白明個展。數十件繪畫和陶瓷作品為法國民眾展現了白明結合中國文化傳統與當代藝術的獨特風格。   本次展覽是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重點文化活動之一,由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   白明曾是原福建軍區某部放映員,現任清華大學陶藝系系主任。他多年來致力於在油畫、陶瓷、水墨以及綜合材料等不同的藝術領域跨界探索,他的作品在抽象表現主義的形式特徵之外,將東方的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貫通其中。
  • 吳冠中等人創春拍紀錄 與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何幹
    近年來,張大千、吳冠中和趙無極可謂是藝術市場常青樹,作品成交量和成交價格均非常可觀。從藝術風格和發展道路上來看,這3位藝術家並無很大共性,不過有心人可以發現,他們均和法國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有著很深的因緣,他們都是從這家博物館走向輝煌。
  • 中國藝術家白明作品展亮相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
    中國藝術家白明作品展亮相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 2014-07-16 16:30:50(圖片來源:歐洲時報 姜婉茹 攝)   中新網7月16日電 據《歐洲時報》報導,7月10日,「白明——繪畫與陶瓷」作品展在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開幕。
  • 關於巴黎的藝術觀賞攻略,收藏這一篇就夠了
    ▲分布在塞納河兩邊,位於巴黎聖母院街區的露天藝術攤販點擊查看大圖對我來說,巴黎絕對不是歐洲最浪漫的城市,歐洲有太多城市都比巴黎浪漫。巴黎就是凡間的藝術Wonderland,這是一座為自由而生的藝術殿堂。
  •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的569本免費藝術書籍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在線免費藝術書籍、在線出版物和期刊收藏,這些書籍可以免費瀏覽和下載。美國大都會繼續增加其虛擬圖書館,現在擁有近1700本可用的書目,包括569本免費全文藝術目錄。令人驚嘆的大都會出版物館收藏的書籍幾乎涉及所有與藝術相關的東西,從美國印象派繪畫到古代亞洲藝術,而且只需點擊幾下滑鼠。要找到博物館所選的免費全文圖書,只需點擊MetPublications網站上的「Books with Full-Text Online」部分。在這裡,您可以通過標題、作者、集合、類型和主題進行搜索。
  • 近代藝術的殿堂,奧賽博物館!
    巴黎真不愧是浪漫與藝術之都,它的地標建築大多與浪漫藝術掛鈎相連,不管從何種角度講,都有其浪漫的歷史,或者藝術的淵源。好比如巴黎的三大博物館,古代藝術殿堂羅浮宮、現代藝術殿堂蓬皮社中心、以及今天小編去的近代藝術殿堂奧賽博物館。
  • 當科學與藝術同框,他們走進了科學博物館……
    ;匯報展演「音樂繪•藝術之夜」,請廣州的爵士樂隊根據孩子們的繪畫再「翻譯」成爵士樂。聘請著名藝術理論家給孩子們上課,用「躺在棺材中」的體驗引發死亡的哲學思考《創世紀》之數字作品,繆曉春(數字藝術家) 2005年
  • 一周藝術人物|妹島和世眼裡的「瓊花」:崑山博物館設計公布
    在巴黎,拉丁美洲動態藝術與波普藝術的先鋒卡洛斯·克魯茲-迭斯上周逝世,享年95歲,他曾在抽象藝術史上佔據重要一席。《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崑山博物館(美術館)位於青陽港濱水城市中心,將是江蘇崑山最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也是濱水城市中心文化片區的第一個啟動項目。崑山博物館(美術館)建築外景效果圖崑山博物館(美術館)由普利茲克獎得主,知名建築師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操刀設計。整個博物館佔地面積約50畝,總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
  • 發現美 創造美 奉獻美——談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使命與追求
    我們所講的「重教育」當然不同於一般博物館面向公眾的教育和傳播,而是具有大學博物館特色的教育,是與大學的相關學科緊密聯繫、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專業教育。  清華藝博是以藝術為核心的專題性博物館,其創立得益於清華大學的藝術學科。13000餘組件基本館藏,直接繼承了原中央工藝美院為配合教學科研而構建起來的收藏體系,包含中國古代書畫、陶瓷、家具、織繡和外國工藝美術品等類別。
  • 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一戰後蘇聯、波蘭、德國等繪畫作品
    作者:羋韞婧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於2020年12月13日首次展出一戰後蘇聯、波蘭、德國和荷蘭的繪畫作品,展覽名為「工程師、鼓動者、建造者:藝術家重生」,展覽引發了外國媒體的廣泛關注。
  • 賞析|清華藝術博物館「西方繪畫500年展」精選作品③
    展覽「西方繪畫500年」精選了60幅來自東京富士美術館的西方藝術經典藏品,分為五部分:個性發現與人文闡揚,華彩樂章與懷古幽情,古典理性與浪漫情感,真實鏡像與光色建構,純粹觀念與混雜多元。由於莫奈在新畫風中加入了東方風格,所以受到了眾多批評,但是他用一句話反駁道:「不論是誰,都裝作一副見解頗深的樣子,仿佛在議論我的藝術作品時不得不對其進行深刻的理解。但其實只要愛上它就可以了。」另外,還有一幅同年代的作品,它與本作品的構圖和色調基本相同,現在收藏於加迪夫國家博物館。
  • 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易凱:在歐洲呈現最獨特的亞洲館藏
    2013年,易凱前往巴黎吉美博物館工作,在此之前他曾在賽努奇博物館擔任中國館藏負責人近10年之久。作為策展人,他先後策劃了「館藏中國古代繪畫展」、「中國藝術家在巴黎」、「海派書畫」、「漢風-中國漢代文物展」等大型展覽,在巴黎和歐洲普及推廣中國古今藝術。
  • 世界四大博物館,讓藝術點亮生活
    法國羅浮宮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歷史博物館之首。羅浮宮始建於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羅浮宮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
  • 繪畫藝術的本質是什麼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蔣躍認為,作為一種視覺藝術的繪畫表達形式,儘管源於生活,但必須高於生活。不僅不能與生活一模一樣,而且還要使畫面與生活保持距離,甚至反其道行之才有價值,畫家要做的工作實際上是視覺重構。繪畫藝術的真正內涵,最主要的是追求形式美感。
  • 法國巴黎:還有小眾精美的博物館供你欣賞
    法國 - 巴黎 - 卡那瓦雷博物館 :坐落在Marais區,也稱巴黎歷史博物館,是專為巴黎的歷史而設的,外國遊客比較少涉足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展示著從巴黎起源到大革命期間的各種收藏品,人物像、遺物、紀念品、斷頭臺模型、巴士底獄的一角、路易十三的收藏室、普魯斯特的臥室等等。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陌生風景」與中國當代藝術的相遇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陌生風景」這些天正在舉行。此次展覽展出近100件/組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收藏的標誌性藝術作品,以及眾多中國藝術家的作品。森山大道、雷蒙·德巴東的攝影,羅恩·穆克、薩拉·施的雕塑和裝置,謝裡·桑巴的繪畫,墨比斯的動畫……展覽呈現了不同門類、不同地域的藝術創作。
  • 關於羅馬藝術的特點及建築繪畫藝術
    在這樣疆域遼闊的土地上,即使羅馬帝國主題上承襲了希臘文明,但勢必摻雜了其他地區的文化,使羅馬的藝術形式與原有的希臘藝術有明顯的差異。羅馬藝術除了傳承自希臘藝術的部分之外,原來產生於義大利北部的伊特魯斯坎藝術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源流。
  • 安藤忠雄新作-巴黎舊證交所變身新藝術博物館
    一座前身為巴黎證券交易所的圓頂新古典建築,在以安藤忠雄為首的建築團隊改造下,變身為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奢侈品集團開雲集團創始人弗朗索瓦·皮諾的近5000件藏品,巴黎市政府希望這個藝術新地標能幫巴黎贏得世界的目光。
  • 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易凱:構建一條理想的觀展路線
    2013年,易凱前往巴黎吉美博物館工作,在此之前他曾在賽努奇博物館擔任中國館藏負責人近10年之久。作為策展人,他先後策劃了「館藏中國古代繪畫展」、「中國藝術家在巴黎」、「海派書畫」、「漢風-中國漢代文物展」等大型展覽,在巴黎和歐洲普及推廣中國古今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