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直門是北京市地鐵交通最集中的區域之一,13號線、4號線、2號線交會於此。站內換乘標誌若不清晰,乘客可能會蒙圈。北京市人大代表劉穎就曾遇到這樣的麻煩。今年北京兩會期間,劉穎建議完善西直門地鐵標誌系統,方便旅客出行。
針對公交出行問題,劉穎認為,應該在公交站明確公示發車間隔等信息。
標誌不清 在西直門站難尋4號線站臺
劉穎表示,近些年,隨著北京城市規劃不斷落實,地鐵新線路、拓展延長線路不斷通車,方便市民出行,但部分地鐵車站的乘車標誌仍需進一步完善。
她舉例稱,西直門地鐵站是2號線、4號線、13號線三線換乘樞紐站,從13號線換乘2號線和4號線的標誌非常清楚,但從地鐵站B口進入會發現,這裡仿佛是一個迷宮。「從B口進來走一段路,只看到2號線和13號線的乘車標誌,缺少4號線的明確乘車指引,可是在B站站口,明明寫著三條線都可以從這裡進入。」劉穎詢問工作人員才得知,若要從B口進站乘坐4號線,先要進入2號線的站臺,再下臺階找4號線。
「第一次在這裡換乘的乘客,如果看不到明確的指引標誌,詢問工作人員才能找到乘車站臺,特別不方便。」劉穎說,為了更進一步了解這一情況,她特意在西直門地鐵站觀察了一段時間,「不僅我沒找到,很多乘客都遇到了這個問題。」
劉穎建議,地鐵部門經過實地調研,一併解決其他地鐵站的同類問題,「不是乘客找出一個點,相關部門再去解決一個點。目前北京地鐵換乘站點越來越多,地鐵運營部門應該更多地從乘客體驗角度把換乘指引標誌做得更加清晰明確。」
公交查詢App應顯示更多信息
平時上下班,除了坐地鐵,劉穎還會坐公交車出行,同樣遇到過一些麻煩。現在有一些公交線路查詢App,能看到車輛到站信息,可以讓乘客對出行時間心中有數。「可有的時候,明明已經等了十多分鐘,眼看著車進站了,卻是輛區間車,這時候你能看到乘客們失落、無奈的表情。」
因此,劉穎建議,公交部門應在站臺上明確公示發車間隔、是非區間車還是區間車,同時各類App也應儘量顯示以上信息,以免影響乘客乘坐公交的時間安排。
宋家莊站站廳層,10號線兩個換乘樓梯口距離較近,容易混淆。攝影/新京報記者 應悅
體驗1 宋家莊站換乘
10號線兩個方向在不同站臺 乘客換乘不便
1月11日下午5時許,記者來到行人如織的宋家莊地鐵站探訪。該站是北京南部重要的換乘車站之一,10號線、5號線、亦莊線在此交織。與北京大多數地鐵站不同,在宋家莊站,10號線列車的兩個方向位於不同站臺,儘管站廳層已經明確標明,還是有不少乘客找錯方向。
孫先生剛來北京不久,每次換乘地鐵,心裡都有點緊張,這次又找錯了方向。「我要去國貿換1號線,是在這裡上車嗎?」站在10號線前往石榴莊站方向的站臺,孫先生急切地詢問一位工作人員。
「您坐錯方向了,要從這個樓梯上去,找10號線往成壽寺方向的車。」聽到還要上樓,孫先生哭笑不得。「上去之後又要暈頭轉向了。」導致孫先生「暈頭轉向」的原因是站廳層的幾個換乘口,「這幾個樓梯口離得太近,一不小心我就走錯了。」
由於線路較多,記者在宋家莊站站廳發現了近8個換乘樓梯,亦莊線換乘樓梯口較遠,而5號線與10號線的換乘樓梯口都集中在站廳一側,距離較近,容易混淆。
還有一些乘客找對了方向,還是上不了車。原來,10號線的兩個站臺只通一個方向的列車,但每個站臺的設計卻與雙側通行的地鐵無異——兩側都有屏蔽門、線路圖及報站屏幕。不少乘客下了樓梯後會站在不通車的一側等待。
胡小姐就站在不通車的一側等了5分鐘,在記者的提醒下才發現自己站錯了位置,「一直玩手機,也沒注意這邊一直沒有車過來。」
記者探訪過程中,宋家莊站內沒有志願者提醒乘客注意換乘方向等問題。站廳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志願者平時會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時期上崗,周末則很少。
地鐵西直門站內的三線換乘標誌牌。 攝影/新京報記者 周依
體驗2 西直門站換乘
一些位置存在「標誌盲區」 詢問志願者更省時
1月11日下午,記者來到地鐵西直門站探訪。
從西直門站B口進入,步行約30米到達三線換乘岔路口,能看到頂部一塊標誌牌標有「4號線向左,2/13號線向右」信息,左轉後也可看到頂部設有「4號線向前」標誌,而沿途「2/13號線向後」標誌則使用了牆面標誌的方式,記者沿此方向前行,順利找到了4號線換乘站臺。
記者隨後體驗了4號線轉2號線/13號線以及13號線轉2號線/4號線等換乘線路,均能在指示牌指引下順利抵達。
站內不乏向工作人員問路、在標誌牌前躊躇的乘客。一位提著行李箱剛從4號線下車的乘客表示,自己每次出差都從西直門站換乘,但因為三線交匯,每次還是要找指示牌,「我從4號線轉2號線,剛上來還沒看到標誌,上到最上面才找到。」
記者注意到,4號線站臺一些位置存在「標誌盲區」,需左右走動才能找到標誌。此外,從BC口方向登上第一段臺階,先看到的是13號線換乘標誌,登上第二段臺階後才是同時標註有13號線/2號線的指示牌。
站臺內一位志願者告訴記者,每天問路的乘客很多,因為一下車到了一個新環境比較亂,容易找不到東南西北,站內標誌牌都有,但問一下比較節省時間。「出了站以後先站這兒穩穩神,東西看一看就能知道。像找著AD口,回頭對面就是BC口,EFG就是換乘口。這個站雖然是三條線換乘,但裡面是互通的,向哪個方向走都能轉到。比如4號線換乘13號線,就是A口方向上去向右轉,這邊從B口上去就是向左轉,定定神再走就行。」
一款名為「車來了」的實時公交App,沒有車輛位置信息。
體驗3 實時公交App
顯示到站不準確 均不標註是否為區間車
近年來,不少實時公交到站App悄然發展起來,意圖幫助乘客規劃乘車時間。但不少用戶反映,這類App上的實時報告不準確,偶爾會等不到公交車。
1月11日下午,記者在宋家莊附近的榴鄉路公交站測試了5款可在北京地區應用的實時公交到站App。在此處停靠的公交車共3條線路,分別是599路、139路和927路。
下午5點50分,「北京公交」App顯示,599路即將進站,距離最近的一輛車已經到達榴鄉路上一站,但直到6點10分,記者仍未看到有車進站。此時,電子地圖顯示該路段並未存在堵車情況。
5點55分,一輛139路公交停靠在榴鄉路站,名為「實時公交」的App卻顯示車輛過站,最近一輛車在劉家窯橋東站。
此外,還有「北京公交」(與上文為不同開發者)「北京掌上公交」「車來了」3款App無法顯示車輛到站數據。
記者注意到,上述5款App均未標註進站車輛是否為區間車。
回應
北京將出臺智慧地鐵三年行動計劃
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前,1月11日晚,「一府兩院」有關部門現場接受代表詢問。
政務諮詢會剛開始,劉穎代表便徑直來到交通委諮詢臺。「您好,我有一個關於完善地鐵標誌標誌的建議。」「好,您請介紹。」北京市交通委員會二級巡視員王春強認真地聽完劉穎代表的問題,並給劉穎一個肯定的回覆,「我明天就讓工作人員去排查。」除了西直門區域,北京市交通委還將對全網進行普查,檢查是否還有類似的薄弱環節。
王春強介紹,北京計劃推出智慧地鐵微導航系統,「手機下載一個地鐵開發的App,就能使用這個微導航系統,同時計劃出臺智慧地鐵三年行動計劃方案。」
聽到這一回應,劉穎很高興,「我真覺得特別好,有了這個App,乘客出行會更加方便,智慧城市,智慧出行。」
劉穎同時建議,非智能化標誌也應該完善,因為有些老年人不看手機。對此,王春強同樣給出了肯定的答覆,「北京市交通委計劃今年陸續推出一批電子指示牌。」王春強展示的照片顯示,電子指示牌不僅標明了各條地鐵線路的路線,還有從乘客所在位置到站臺的距離以及步行大概所需時間,為乘客提供出行參考。
針對實時公交App到站信息應更及時、全面,且應增加區間車、發車間隔公示的建議,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王兆榮回復稱,北京市交通委正在結合公交線網規劃,以及幹線網絡、普線網路和微循環網絡,重新梳理不同性質車輛的發車間隔。此外,還將結合早晚高峰、平峰、夜間和客流的變化情況調整發車間隔,使其更符合乘客需求。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周依 應悅
編輯 張暢 校對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