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議地鐵換乘標誌更清晰 記者體驗發現這些問題

2020-12-13 新京報

西直門是北京市地鐵交通最集中的區域之一,13號線、4號線、2號線交會於此。站內換乘標誌若不清晰,乘客可能會蒙圈。北京市人大代表劉穎就曾遇到這樣的麻煩。今年北京兩會期間,劉穎建議完善西直門地鐵標誌系統,方便旅客出行。

針對公交出行問題,劉穎認為,應該在公交站明確公示發車間隔等信息。

標誌不清 在西直門站難尋4號線站臺

劉穎表示,近些年,隨著北京城市規劃不斷落實,地鐵新線路、拓展延長線路不斷通車,方便市民出行,但部分地鐵車站的乘車標誌仍需進一步完善。

她舉例稱,西直門地鐵站是2號線、4號線、13號線三線換乘樞紐站,從13號線換乘2號線和4號線的標誌非常清楚,但從地鐵站B口進入會發現,這裡仿佛是一個迷宮。「從B口進來走一段路,只看到2號線和13號線的乘車標誌,缺少4號線的明確乘車指引,可是在B站站口,明明寫著三條線都可以從這裡進入。」劉穎詢問工作人員才得知,若要從B口進站乘坐4號線,先要進入2號線的站臺,再下臺階找4號線。

「第一次在這裡換乘的乘客,如果看不到明確的指引標誌,詢問工作人員才能找到乘車站臺,特別不方便。」劉穎說,為了更進一步了解這一情況,她特意在西直門地鐵站觀察了一段時間,「不僅我沒找到,很多乘客都遇到了這個問題。」

劉穎建議,地鐵部門經過實地調研,一併解決其他地鐵站的同類問題,「不是乘客找出一個點,相關部門再去解決一個點。目前北京地鐵換乘站點越來越多,地鐵運營部門應該更多地從乘客體驗角度把換乘指引標誌做得更加清晰明確。」

公交查詢App應顯示更多信息

平時上下班,除了坐地鐵,劉穎還會坐公交車出行,同樣遇到過一些麻煩。現在有一些公交線路查詢App,能看到車輛到站信息,可以讓乘客對出行時間心中有數。「可有的時候,明明已經等了十多分鐘,眼看著車進站了,卻是輛區間車,這時候你能看到乘客們失落、無奈的表情。」

因此,劉穎建議,公交部門應在站臺上明確公示發車間隔、是非區間車還是區間車,同時各類App也應儘量顯示以上信息,以免影響乘客乘坐公交的時間安排。

宋家莊站站廳層,10號線兩個換乘樓梯口距離較近,容易混淆。攝影/新京報記者 應悅

體驗1 宋家莊站換乘

10號線兩個方向在不同站臺 乘客換乘不便

1月11日下午5時許,記者來到行人如織的宋家莊地鐵站探訪。該站是北京南部重要的換乘車站之一,10號線、5號線、亦莊線在此交織。與北京大多數地鐵站不同,在宋家莊站,10號線列車的兩個方向位於不同站臺,儘管站廳層已經明確標明,還是有不少乘客找錯方向。

孫先生剛來北京不久,每次換乘地鐵,心裡都有點緊張,這次又找錯了方向。「我要去國貿換1號線,是在這裡上車嗎?」站在10號線前往石榴莊站方向的站臺,孫先生急切地詢問一位工作人員。

「您坐錯方向了,要從這個樓梯上去,找10號線往成壽寺方向的車。」聽到還要上樓,孫先生哭笑不得。「上去之後又要暈頭轉向了。」導致孫先生「暈頭轉向」的原因是站廳層的幾個換乘口,「這幾個樓梯口離得太近,一不小心我就走錯了。」

由於線路較多,記者在宋家莊站站廳發現了近8個換乘樓梯,亦莊線換乘樓梯口較遠,而5號線與10號線的換乘樓梯口都集中在站廳一側,距離較近,容易混淆。

還有一些乘客找對了方向,還是上不了車。原來,10號線的兩個站臺只通一個方向的列車,但每個站臺的設計卻與雙側通行的地鐵無異——兩側都有屏蔽門、線路圖及報站屏幕。不少乘客下了樓梯後會站在不通車的一側等待。

胡小姐就站在不通車的一側等了5分鐘,在記者的提醒下才發現自己站錯了位置,「一直玩手機,也沒注意這邊一直沒有車過來。」

記者探訪過程中,宋家莊站內沒有志願者提醒乘客注意換乘方向等問題。站廳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志願者平時會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時期上崗,周末則很少。

地鐵西直門站內的三線換乘標誌牌。 攝影/新京報記者 周依

體驗2 西直門站換乘

一些位置存在「標誌盲區」 詢問志願者更省時

1月11日下午,記者來到地鐵西直門站探訪。

從西直門站B口進入,步行約30米到達三線換乘岔路口,能看到頂部一塊標誌牌標有「4號線向左,2/13號線向右」信息,左轉後也可看到頂部設有「4號線向前」標誌,而沿途「2/13號線向後」標誌則使用了牆面標誌的方式,記者沿此方向前行,順利找到了4號線換乘站臺。

記者隨後體驗了4號線轉2號線/13號線以及13號線轉2號線/4號線等換乘線路,均能在指示牌指引下順利抵達。

站內不乏向工作人員問路、在標誌牌前躊躇的乘客。一位提著行李箱剛從4號線下車的乘客表示,自己每次出差都從西直門站換乘,但因為三線交匯,每次還是要找指示牌,「我從4號線轉2號線,剛上來還沒看到標誌,上到最上面才找到。」

記者注意到,4號線站臺一些位置存在「標誌盲區」,需左右走動才能找到標誌。此外,從BC口方向登上第一段臺階,先看到的是13號線換乘標誌,登上第二段臺階後才是同時標註有13號線/2號線的指示牌。

站臺內一位志願者告訴記者,每天問路的乘客很多,因為一下車到了一個新環境比較亂,容易找不到東南西北,站內標誌牌都有,但問一下比較節省時間。「出了站以後先站這兒穩穩神,東西看一看就能知道。像找著AD口,回頭對面就是BC口,EFG就是換乘口。這個站雖然是三條線換乘,但裡面是互通的,向哪個方向走都能轉到。比如4號線換乘13號線,就是A口方向上去向右轉,這邊從B口上去就是向左轉,定定神再走就行。」

一款名為「車來了」的實時公交App,沒有車輛位置信息。

體驗3 實時公交App

顯示到站不準確 均不標註是否為區間車

近年來,不少實時公交到站App悄然發展起來,意圖幫助乘客規劃乘車時間。但不少用戶反映,這類App上的實時報告不準確,偶爾會等不到公交車。

1月11日下午,記者在宋家莊附近的榴鄉路公交站測試了5款可在北京地區應用的實時公交到站App。在此處停靠的公交車共3條線路,分別是599路、139路和927路。

下午5點50分,「北京公交」App顯示,599路即將進站,距離最近的一輛車已經到達榴鄉路上一站,但直到6點10分,記者仍未看到有車進站。此時,電子地圖顯示該路段並未存在堵車情況。

5點55分,一輛139路公交停靠在榴鄉路站,名為「實時公交」的App卻顯示車輛過站,最近一輛車在劉家窯橋東站。

此外,還有「北京公交」(與上文為不同開發者)「北京掌上公交」「車來了」3款App無法顯示車輛到站數據。

記者注意到,上述5款App均未標註進站車輛是否為區間車。

回應

北京將出臺智慧地鐵三年行動計劃

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前,1月11日晚,「一府兩院」有關部門現場接受代表詢問。

政務諮詢會剛開始,劉穎代表便徑直來到交通委諮詢臺。「您好,我有一個關於完善地鐵標誌標誌的建議。」「好,您請介紹。」北京市交通委員會二級巡視員王春強認真地聽完劉穎代表的問題,並給劉穎一個肯定的回覆,「我明天就讓工作人員去排查。」除了西直門區域,北京市交通委還將對全網進行普查,檢查是否還有類似的薄弱環節。

王春強介紹,北京計劃推出智慧地鐵微導航系統,「手機下載一個地鐵開發的App,就能使用這個微導航系統,同時計劃出臺智慧地鐵三年行動計劃方案。」

聽到這一回應,劉穎很高興,「我真覺得特別好,有了這個App,乘客出行會更加方便,智慧城市,智慧出行。」

劉穎同時建議,非智能化標誌也應該完善,因為有些老年人不看手機。對此,王春強同樣給出了肯定的答覆,「北京市交通委計劃今年陸續推出一批電子指示牌。」王春強展示的照片顯示,電子指示牌不僅標明了各條地鐵線路的路線,還有從乘客所在位置到站臺的距離以及步行大概所需時間,為乘客提供出行參考。

針對實時公交App到站信息應更及時、全面,且應增加區間車、發車間隔公示的建議,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王兆榮回復稱,北京市交通委正在結合公交線網規劃,以及幹線網絡、普線網路和微循環網絡,重新梳理不同性質車輛的發車間隔。此外,還將結合早晚高峰、平峰、夜間和客流的變化情況調整發車間隔,使其更符合乘客需求。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周依 應悅

編輯 張暢 校對 危卓

相關焦點

  • 人大代表建議地鐵換乘標誌更清晰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站內換乘標誌若不清晰,乘客可能會蒙圈。北京市人大代表劉穎就曾遇到這樣的麻煩。今年北京兩會期間,劉穎建議完善西直門地鐵標誌系統,方便旅客出行。 針對公交出行問題,劉穎認為,應該在公交站明確公示發車間隔等信息。
  • 北京地鐵將推「微導航」系統
    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在昨晚的北京兩會政務諮詢會上,北京市人大代表劉穎帶著兩個交通方面的建議向北京市交通委諮詢。她提出,西直門地鐵站內存在地鐵標誌不清的問題,建議完善西直門地鐵站標誌系統;針對公交app顯示到站不準確的問題,劉穎建議,在公交站明確公示發車間隔等信息。
  • 廣州:地鐵一二號線換乘牢記「右出左進」
    廣州:地鐵一二號線換乘牢記「右出左進」   地鐵公司提醒市民遊客注意導乘標誌和相關提示  本報訊 記者韋為報導:日前讀者向本報反映,春運期間乘坐地鐵在公園前站換乘一、二號線時,因客流過於集中而顯得擁擠混亂,站廳的導乘標誌也不夠明顯清晰。
  • 廣州市民吐槽地鐵:最遠的距離是軌跡相交卻無法換乘
    十三號線與三號線構成廣州地鐵十字幹線但規劃圖卻無換乘標記 市民吐槽——「十三號線和三號線這兩條十字交通大動脈,可能無法在體育西路換乘?」「八號線再延長一半到花都,會否重蹈四號線的覆轍,搭一小時地鐵還沒到市中心?」廣州地鐵新一輪規劃方案出臺後,市民期盼之餘,爭相就線路的設計提建議。
  • 朋友圈 | 認熟這些軌交標誌 出站換乘不蒙圈!
    有乘客說,擔心不認識標誌坐反方向,也有人說,擔心到達換乘站不知道如何換乘。其實,這些根本不是問題。我們在乘坐軌道交通時只要跟隨軌交標誌乘車,出門換乘一點都不難。得知老爺爺要去北碚,記者立馬給老爺爺指引了乘坐列車的方向。像這位老爺爺的情況,記者此前也遇到過。就在春節前,在車廂裡聽到乘客說她坐反了方向。區分自己乘坐列車去往的方向很簡單。在地下車站候車時,看屏蔽門上方或者站臺柱子上貼的線路圖。在高架站候車時,查看站臺上的立式線路圖。
  • 京張高鐵開通 乘地鐵到北京北站換乘高鐵只用5分鐘
    新京報快訊(記者 裴劍飛 周依)昨天,京張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北京和張家口兩地間的「軌道交通時間」從3小時壓縮至1小時以內。停運三年後,北京北站從昨天起也正式恢復運營。記者實地體驗後發現,旅客乘坐地鐵到達西直門站步行5分鐘就能進入北京北站。旅途中,復興號穿山越嶺,一個小時就到張家口。
  • 西安地鐵9號線,記者「初體驗 」來了!
    西安地鐵9號線,記者「初體驗 」來了!9號線是西安市首條以PPP模式建設的地鐵線路,項目開工於2017年1月9日,將於2020年12月底前開通運營,三秦都市報全媒體記者12月9日登車實地體驗採訪。
  • 地鐵北京西站改造站內導向標,乘客進站不再「傻傻分不清」
    一邊是往北走的9號線,另一邊是往東走的7號線和往南走的9號線,此外還有個站臺只下不上……「一個站臺、兩條線路」的地鐵北京西站,曾幾何時讓不少乘客「傻傻分不清」。今年,地鐵北京西站完成站內導向標誌改造,新設計更加直觀,乘客抬頭低頭都可以看到清晰的線路方向和換乘信息。
  • 上海人大代表:建議面積大的地鐵站設「會合點」
    地鐵站內尋人、找人不便,上海市人大代表厲明遞交書面意見,建議有條件的地鐵站應設置會合點,從地鐵車門至會合點,設明顯的、接續式的引導標誌。2015年4月底,上海軌交人民廣場站嘗試設置會合點。據當時媒體報導,乘客向地鐵工作人員日常問詢中,70%都與等人尋人、找位置有關,設置「會合點」就是為了方便乘客找人、等人。為了驗證會合點的效用,厲明律師事務所的兩位同事,近期專門乘坐不同的地鐵線路去人民廣場站的會合點會合。
  • 【城事】常州公交地鐵換乘細則詳解!怎麼換乘更優惠看這裡
    最近幾天刷遍了常州人的朋友圈新出爐的常州市公交地鐵換乘細則也規定了公交地鐵換乘的優惠政策對於這些新變化大家是否還有些小疑惑?不過時限內兩次乘坐地鐵視為二次出行,不納入此換乘優惠。
  • 東京地鐵指示標誌非常詳實 不懂日語也能讀懂
    「如果我不在地鐵裡,就在去地鐵的路上。這話在東京真不是吹的。」秦政說,地鐵線路及換乘節點星羅棋布,東京23個區,共有224個地鐵車站,平均2.76公裡就設一個站,方便程度可見一斑,且一般可以做到不出站換乘,這樣的便利性吸引大家捨棄地面交通,紛紛投奔地下。
  • 想換乘地鐵進中心城區 我的車該停在哪?
    □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李慧燕 見習記者 金朱璽 實習生 陳穎恆 劉斯君 梁婉婷 專題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8月1日廣州市開始實施停車費調整方案後,越來越多家住在中心區之外的車主更傾向於將車停在外圍,然後換乘地鐵、公交等公共運輸進入中心城區。那麼,目前外圍換乘地鐵站點周邊停車場收費情況如何?
  • 北京地鐵悄悄出現這些變化,未來還可用手機APP站內導航
    大學生小張告訴記者,特別是以前沒走過的換乘車站,換乘通道該怎麼走,距離到底有多遠?心裡特別沒底兒。現在,一些地鐵站內牆上的「彩帶」可以幫助初來乍到的遊客或者「路盲」乘客找到方向。北京地鐵近期對站內導向標誌進行了一場升級改造。新版導向標誌增加了換乘步行距離等信息,今後想要了解換乘距離到底有多遠,只要抬頭看看頭頂的導向標誌就一清二楚了。
  • 市民建議地鐵也設愛心專座
    讀者發帖:老人拉著扶手閉目養神,邊上坐著一群「低頭族」市民建議地鐵也設愛心專座記者體驗:地鐵上雖有廣播提示,但讓與不讓憂喜參半文/本報見習記者付豪 圖/雙V記者楊長生前天,市民楊先生發帖稱,6月3日中午,在江漢路坐地鐵2號線,他在車廂內看到一位爹爹雙手拉著扶手閉目養神,邊上坐著一群「低頭族」,完全沒有讓座的意思。楊先生建議,地鐵車廂內能否也像公交車一樣,設立愛心專座,鼓勵市民為有需要的乘客讓座。讓座靠自覺乘客建議設愛心專座昨天上午10點半至12點半,記者在地鐵1、2、3、4號線的數個站點間乘車體驗採訪。
  • 漢口火車站鐵路換乘地鐵「免檢模式」第一天,換乘2分鐘內輕鬆...
    1月10日春運第一天從漢口火車站換乘地鐵試行「免檢模式」!屆時從漢口火車站下火車可以直接走「免檢通道」進地鐵站乘車家住機場線沿線的市民0時後還可以坐地鐵回家!整個時間在2分鐘以內市民在體驗「岔進」中直呼過癮!
  • 「地鐵+火車/飛機」無縫換乘+成都東客站公共運輸換乘攻略
    趕不上回家的火車/飛機了 ▽ ◇ 犀浦站實現了國鐵與地鐵同臺換乘 ◇ 2號線還能直達茶店子客運站 ◇ 3號線路過新南門客運站
  • 漢口北地鐵站公交地鐵無縫對接換乘 半小時內可到中心城區
    為方便乘客地鐵換乘長途汽車,漢口北地鐵站通往客運中心天橋連通,實現與客運中心無縫換乘;同時,乘客下了汽車坐上地鐵,半小時可抵達中心城區,1小時以內能到達「三大火車站」。記者進行現場體驗計算,乘客在漢口北站乘坐1號線列車,30分鐘內即可到達中心城區的黃浦路、大智路、循禮門站等處;前往漢口火車站,可乘坐1號線列車到循禮門站換乘2號線,整個路程大約45分鐘;前往武昌火車站、武漢火車站,可乘坐1號線列車到黃浦路站換乘8號線,再到嶽家嘴站換乘4號線,到達兩座樞紐站時間大約55分鐘;前往天河機場,可乘坐1號線列車到達黃浦路站換乘8號線,
  • 地鐵新線換乘 多在三分鐘之內
    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4條地鐵新線開通人物同檢,未見擁堵;6號線潞城到燕郊無公交,黑車要價20  昨日是北京市4條新的地鐵線路試運營的第一天。從此,中心城又多了一條地鐵線。望京地區的居民也可以通過14號線換乘6號線到達中心城區,而15號線也讓順義的居民穿過望京商務區到達學院路周邊高校。
  • 北京地鐵標誌八易其稿 英文字母將代表站口方向
    晨報訊實習生王會昌昨天,「地鐵文明熱線」依然火爆。意見比較集中的是:下了地鐵不知該往哪邊走,容易「找不著北」。就此記者採訪了客運段標誌科張紹康科長。  張科長對記者說:「乘客在地鐵裡方向感完全消失,主要依靠標誌指示。標誌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
  • 公交地鐵換乘,還隔著道坎兒
    「這標註了周圍有五個公交站,可是,這些公交站分別有哪幾趟公交怎麼沒寫啊?」地鐵宋家莊站,從亦莊線列車上下來的乘客小卓,在觀察了半天街區導向圖後,最終還是拿出了手機,查看換乘公交511路應該從哪個口出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