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的本草書中對馬齒莧是這麼描述的:「馬齒莧,又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馬齒莧也叫馬莧菜、長壽菜。它生於路邊、田野、荒地、樹旁。它是藥食兩用的植物,馬齒莧味酸、性寒、無毒。
小時候還曾親自挖過馬齒莧,它的外形很好記憶,而且它的生命力非常旺盛,生長草的地方也會有馬齒莧的身影。找到後專去掐尖或是只要嫩苗,記得家中最常吃的方法是涼拌菜,用開水焯熟後,放上蒜泥等一些調料拌勻後即可食用,它的味道很獨特。或是把馬齒莧焯一下晾成乾菜,冬天放點油渣或是肥肉包包子吃,鮮美可口,那時候真的是純天然,無汙染的美味。
今天與大家分享,我在郊區遊玩時購買的馬齒莧。用白面與玉米面混合,蒸出來的菜窩窩,好吃還有營養。如果您有興趣不妨也來試試吧。
[野菜窩窩]
主要食材:
麵粉260克、中粗玉米面100克、開水70毫升、清水150毫升、酵母粉4克
馬莧菜、豬肉餡、黑木耳、蔥薑末、生抽、蠔油、老抽、香油、食用油、鹽、自製花椒粉、胡椒粉
製作過程:
1、面盆中放入中粗玉米面,將開水70毫升倒入盆中,攪拌均勻,晾涼。
2、將260克的麵粉放入面盆中,用少量的溫水將4克酵母粉化開,倒入麵粉中。然後邊倒溫水邊攪拌,無乾粉後,下手揉成偏軟的麵團。蓋上溼布或是保鮮膜,醒發至2倍大。
3、一塑膠袋野菜,倒入大盆中,仔細擇一擇,查看裡面是否有雜草或是有老根要掐掉,並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多洗幾遍清洗乾淨。鍋中做水,水燒開後將野菜放入鍋中,當它變色後及時撈出過涼,擠去水分後,用刀剁碎。
4、黑木耳泡開洗淨後,放入開水鍋中焯一下,過涼後切成碎狀。
5、豬肉餡中分別放入蔥薑末、自製花椒粉、胡椒粉、生抽、老抽、蠔油、香油、食用油、鹽,攪拌均勻;再將擠過水的馬莧菜、黑木耳放入餡料鍋中。先不要攪拌,避免過早遇鹽出湯汁。
6、這時的麵團已發好,移到撒了乾粉的面板上,揉一揉進行排氣,並搓成長條。
7、切成大小相當的面劑,搓圓按扁,蓋上保鮮膜。
8、這個時候再將餡料攪拌均勻。取一個面劑用擀麵杖擀成中間厚四周薄的麵皮。
9、用筷子將適量的餡料放在麵皮上,儘量多放些餡兒,用自己最熟練的包法,將它包起來。
10、包好的「包子」有褶的面朝下放,搓圓即可。如圖所示。
11、鍋中放水,屜上放上矽膠墊,拉開距離擺放好菜窩窩。我分上下兩屜擺放好,共蒸了11個菜窩窩。蓋上鍋蓋,二次醒發,大約10分鐘。
12、大火燒開,蒸15分鐘,燜上3分鐘即可出鍋。
13、成品圖。色澤金黃的菜窩窩出鍋了,皮薄餡大餡抱團,黑木耳脆爽讓口感更佳。
14、粗糧細做的鮮馬莧菜菜窩窩,口感鬆軟鮮美可口,配上一碗稀粥吃得舒服。
友情提示:
1、玉米面一定要用開水燙一下,口感會更好。平時不喜歡粗糧的朋友可放細玉米面。
2、馬莧菜一定要擇乾淨後再清洗,並用開水焯水過涼擠幹水分。
3、餡料中放入適量的黑木耳,讓口感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