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崇膳
來源:餐飲老闆內參(ID:cylbnc)超過100萬餐飲老闆的每日經營讀物。
疫情使得很多餐企尚未恢復元氣,但頭部品牌已然悄悄搶店。這一點,在滷味市場表現得更突出。
滷味市場規模已超千億,年增20%。面對這麼一大塊蛋糕,絕味食品董事長直言,作坊式、夫妻店經營模式將會加速「出清」,絕味將逆勢開店,低價搶佔新空出的核心地段商鋪。
巨頭會獨霸滷味食品賽道嗎?小作坊、夫妻店還有多大生存空間?
絕味鼓勵低價搶店
去年總店數已逾萬家
5月13日,絕味食品召開2019年年度股東會。
公司董事長戴文軍表示:疫情期間,滷味食品賽道的區域性中小品牌、小作坊、夫妻店受消費疲軟、資金鍊斷裂等不利影響,行業加速出清,這就給了絕味食品這類規模以上生產企業加速門店擴張、以低成本「跑馬圈地」的新機遇。
對於受疫情影響、已經十分困難的中小品牌滷味食品和夫妻店來說,這句話意味著——絕味要趁疫情低價「搶店」。
其實,絕味的擴張從來沒有停止過。據絕味年報透露,絕味在2019年新開店1039家,總店數達到了10954家。
和一些餐飲品牌靠新開門店、用規模化來提升收入的方法不一樣,絕味的單個門店收入也呈上升態勢。絕味年報顯示,其店均收入相較去年也提升了7個百分點至47.21萬元。
內參君走訪了一些絕味門店,店員表示,在疫情期間,絕味開店時間較早,受疫情影響不是很大,部分店已經恢復正常。在五一期間,有的門店生意提高了兩三成。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擴張成為絕味順理成章的選擇。
戴文軍表示,2020年一季度,絕味在不斷鞏固城市市場的同時,「通過加大補貼,鼓勵經銷商逆勢開店,以低價搶佔新空出的核心地段商鋪,獲取優勢區位資源,加快開拓弱勢市場和空白市場,為公司實現更快更高質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滷味市場蛋糕誘人
巨頭紛紛瘋狂擴張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滷製品行業市場零售規模達1100億元,同比增長20%。預計到2020年,中國滷製品零售額將達到1235億元。
這是一塊巨大的蛋糕,而且正在不斷增大。迅速擴張似乎成為滷味餐企最大的戰略。
2019年,另一滷味巨頭煌上煌也在瘋狂擴張門店,新開門店1092家,比絕味還要多出53家。但煌上煌的門店總數還是落後於絕味,截至2019年底僅有3706家。
5月9日,煌上煌發布最新一期投資者關係活動情況。煌上煌今年也面臨疫情影響,還有100家門店沒有恢復營業。但是全年新開1200家門店的目標不變,保持擴張勢頭不變。
迅速擴張,造就了絕味與煌上煌的輝煌業績。據絕味與煌上煌的年報,絕味2019年營收51.72億元,同比增長18.4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01億元,同比增長25.06%。煌上煌2019年營收21.17億元,同比增長11.5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億元,同比增長27.45 %。
也就是說,絕味與煌上煌2019年均實現了營收與淨利的「雙增長」。
分析人士認為,滷製品具有即食性、高頻次等特點,消費者對便利性的訴求甚至要超過品牌忠誠度,因此門店越多、收入越高。
所以,不僅絕味要趁疫情低價搶佔中小品牌和夫妻店的門店,煌上煌等其他巨頭也不會坐視。
長城證券研報提到,疫情期間,區域性中小品牌易受消費疲軟、資金鍊斷裂等影響,將加速退出行業。目前休閒滷製品Top5(絕味食品、周黑鴨、煌上煌等)的市佔率僅在20%,隨著疫情期間行業洗牌,頭部企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中小品牌悶頭發展
不建議跟風搶店
目前,在中國滷味食品餐飲賽道中,除了巨頭以外,也湧現了不少新興品牌。
新興滷味熟食品牌中,相對比較知名有廖記棒棒雞、紫燕百味雞、唐小滷、久久丫、滷三國、降龍爪爪、達達鴨等。
這些品牌頂著巨頭們的競爭壓力,創立、營運品牌,各具特色,有各自的主打產品,在各個區域或細分賽道均有發展。
內參君電話連線這些品牌,他們表示對於絕味「搶店」興趣不大,目前主要專注於自己的發展,並沒有感到威脅。
針對滷味品牌的擴張行為,餐飲連鎖品牌戰略顧問王冬明認為,現在很多活下來的餐企都在抄底,但風險很大,滷味品牌也是如此。
王冬明說,抄底的餐企看到部分餐飲同行在疫情中被淘汰,便認為生意會增量很多,而門店房租因為疫情處於歷史新低,此刻抄底,待餐飲快速回暖後,即可盈利;但是,疫情影響了各行各業,市場消費無法快速恢復,再加上中國經濟處於軟著陸的階段,消費在降級,海底撈和西貝的新品牌快餐都是在搶消費降級的風口。
在餐企普遍現金收縮的時刻,依然保持擴張態勢,需要資金量足夠大。旺鋪降租是為避險,低價「搶店」看似佔了便宜,其實有可能成為「接盤俠」,風險很大。絕味作為頭部企業,實力雄厚,嘗試「搶店」倒也無可厚非。不過中小品牌如果跟風「搶店」,需要三思。
夫妻店遭受重創
也不是沒有生存空間
滷味小作坊和夫妻店,不僅在疫情中受到重創,還要面對巨頭的虎視眈眈,其生存情況如何呢?
內參君走訪了北京通州北苑附近居民區超市內的一家滷味店,這裡販賣各種滷鴨脖、雞翅,也賣一些豬耳朵、涼菜等。老闆說他在此開店已經三年,今年因為疫情,直到四月份才恢復營業。「如今生意不如去年,僅是去年同期的一半。」
他坦言,疫情的確重創了他這樣的小店。去年平均每天除掉房租、成本,利潤能有三四百元,如今才一百多元,甚至有幾天不到一百元。
老闆分析原因,一來是來京打工的外地人比去年少了,目標顧客群減少;二來疫情讓很多顧客有了顧慮,不願意消費街面上的熟食滷味了。
至於絕味等巨頭帶來的壓力,他目前還沒有感覺到,因為他所在的區域並沒有絕味等連鎖門店。「我們家的滷味食品價格更低,在長期經營中也培養了一批忠實的顧客。」但是,如果絕味等將門店開到他的店附近,他會感覺更大壓力,甚至可能退出這片市場。
另一家滷味小店的老闆認為,滷味製品店小、規模小,可以靈活經營,即使巨頭來勢兇猛,他也可以迅速改變菜品,達到錯峰競爭的目的。
巨頭線下「搶店」
也怕線上包抄
絕味、煌上煌等巨頭,雖然線下擴張很快,依然有軟肋和隱憂。
這種隱憂主要來自於線上,零食品牌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等也在發力滷味零食。
三隻松鼠2015年開始涉足肉食品類,數據顯示,2019年,其肉食滷味營收超12億元,佔比公司總營收超12%,僅次于堅果和烘焙,同比增速40%。
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認為,現在行業的競爭還處於「跑馬圈地」階段,門店是衡量競爭力的主要標準。誰擁有更多門店,誰就可能佔有更大市場。未來滷味巨頭間的競爭,還應提升至品牌之爭。布局新零售,是提升自身品牌的增分項目。
本文轉載來自:餐飲老闆內參 崇膳,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