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畫必先立意,當自然之山水轉化為藝術之山水,這個過程就是畫家的情感和才情的反映,是山水畫追求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自然景物在畫家的意境創造中,或表現清幽,或表現雄渾,或表現蕭瑟。」受之於眼,遊之於心」的心靈感悟是山水畫家物我冥會的結果。

在山水畫寫生中,立意構思往往與觀察同時進行,我們在觀察景物的同時,頭腦之中已經開始構思了,面對自然萬物要有取有舍,要「意在筆先」,以意運筆。抓住最打動人的景物,每個人的情感、學養和經歷不同,對自然物象的感悟也不同,所表現出的風格語言也會不同。

這時畫家的主觀認識和藝術造詣的高低就直接的反映在寫生作品之中。因此,我們在寫生時要培養觀察,立意和構思的能力。深入發掘畫家的主觀能動性,在寫生時面對陌生的景物需要畫家與自然相互對話、交流,深入了解才能畫出精彩的作品。立意代表著境界的高低、格調的高低,就連一些不起眼的景物也可以通過藝術加工使其意境幽遠,耐人尋味。沒有高明的構思立意,我們只能望景興嘆,無從下筆。

那麼如何提高我們的立意能力呢,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加強筆墨訓練和結體訓練。多臨摹研究歷代名畫,多觀察自然山水,還有多加強畫外之功,例如讀讀唐詩宋詞在與古詩詞的對話之中同樣可以提高我們對立意構思的認識。正如山水畫大師黃賓虹先生所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是作為一名山水畫家的必修之課。(作者赫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