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說過或者是有過這樣的想法:早知道你這樣,當初就不該要你。
又有多少抱怨孩子不好管,經常吵架,自己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不僅不知道感恩,反而像找了個仇人。
發生這樣的矛盾,往往是因為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往往沒有注意到這幾點:
圖片來源於網絡
家長往往把孩子當成小孩,無論孩子多大了,能夠對別人禮貌,尊重,卻沒辦法對自己的孩子尊重,根本不清楚孩子有自己的自尊心。很多家長經常當很多人的面批評孩子,甚至會說讓ta丟丟人,就長記性了。
知乎有一個家長這樣提問:
回答裡大多數是指責母親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我想這是多是年輕人的聲音。
但是也肯定有一些聲音是覺得無所謂,孩子太過於大驚小怪了,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這些大多數是年紀大一些的父母輩的聲音。
這就是時代的鴻溝,也是當下父母與子女關係的鴻溝。
當下的年輕人,注重的隱私,尊重,理解,在父母眼中是矯情,事多,大驚小怪。
記得之前看的一個視頻裡,女兒數學成績不好,喜歡文學,經常寫小說,爸爸為了讓女兒好好學習數學,把女兒寫的幾十本小說撕了。
也許,那本可能會是下一個文學作家。
那是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努力,才寫出來的小說,自己肯定當成了寶貝一樣看待。
作家龍應臺也在自己的作品裡寫到過,兒子在自己旁邊吸菸,自己生氣的想把煙拔掉,但是想了想,如果是別人,自己會這樣做嗎?既然不會,那麼自己的孩子也成年了,自己是不是也不應該這樣做呢?
大多數父母都缺乏這樣的反思能力,所以造成很多矛盾。
一個孩子興奮的拿著一個小東西讓媽媽看,分享自己的喜悅,媽媽直接面無表情的回了句:作業寫完了嗎?
兒子看見一個有意思的小視頻,想分享給媽媽,拿到媽媽跟前,媽媽一臉嫌棄的說:天天就知道看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能不能做一點正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當孩子聽到這樣的反饋,他們會有什麼反應?前一秒興奮,後一秒失落,失望。
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如果想跟孩子相處的好,就要學會走進孩子的世界。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跟孩子物理距離很近,心理距離卻很遠,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天天腦子裡想的啥?也不知道問題在哪裡?孩子感興趣的,父母都不感興趣,哪裡還會有共同語言?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在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會好奇的看看孩子在玩什麼,問問這個遊戲吸引孩子的是什麼?甚至陪孩子玩一會。
其實走進孩子的內心並沒有那麼難,嘗試去做吧!
父母經常會想要把孩子培養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不肯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步子走。
大到控制如何選擇專業,找工作,找對象,小到控制穿什麼衣服,怎麼拿筷子,怎麼走路。
當然,孩子小時候,對於一些小事情,該糾正的還是要糾正,如果已經成年了,還在控制這些,就有點過分了。
朋友的父母也是控制欲強的父母。大學時候,想買單反,跟爸爸交談,話風是這樣的。
朋友這件事情講給大家聽,大家大笑:真像一個霸道總裁。
父母總是想要控制,可是事實上,真的可以控制的了嗎?還真不一定。小時候,可以控制,長大了,怎麼辦?總會有控制不了的時候,對於這樣的家長,孩子往往會先斬後奏。
學會放手,是一種智慧。
未來,年輕一代,也會成為父母,這些都是需要反思的,需要吸取的教訓,希望大家不要再重蹈覆轍。
作者: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