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大家談]
如果讓我給新教育的社會功能作一個定位,我認為,新教育是在給一個病人——中國教育,作一次準確的基因修復。大家從事的,是一項註定要走進歷史的、偉大的、關係中國教育的基因修復工程。(連結一點通《向著沒有被汙染的遠方出發——相信種子,相信歲月》)
我是一粒種子,一粒新教育的種子,為了那一次燦爛的綻放,我必須用一生的修行來涵養——吸取土地的養料,撫摸太陽的光芒,無論冬季多麼漫長,草長鶯飛的春天,早已藏在我的心房。——朱永新(《相信種子,相信歲月——新教育的種子之歌》)
胡蘿蔔種子
——美國所有的圖畫書的祖父
作者|路斯·克勞斯
這本完美的圖畫書,是美國所有的圖畫書的祖父。它進行了一場小小的革命,使兒童圖書出版的面貌發生了永久性的轉變。美國經典圖畫書畫家莫裡斯·森達克曾稱《胡蘿蔔種子》是美國所有的圖畫書的祖父。
這是一個經典的圖畫書,一個關于堅持和自信的故事。面對大人們的質疑,小男孩兒以兒童特有的執著、堅定維護了自己的願望,並盡全力去實現它,最後獲得了豐厚回報。(《每一個普通的改變,都將改變普通——行動就有收穫,堅持才有奇蹟》)
這個繪本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幅畫面都恰到好處,它充滿戲劇性、生動、鮮明,每一個細節都十分精確。它從孩子們的現實世界中挖掘出新鮮的靈感。
作品從故事到圖畫都非常簡單、明了、集中、到位,方便幼兒讀者閱讀和理解。整片的橙黃的背景為整個故事營造了一種溫暖、樂觀的氛圍,還留存了很大的空間供讀者自己去想像、填補。(《一個影響了千萬人的故事——種子與蓮花》)
一個小男孩種下了一顆胡蘿蔔種子。
他的媽媽說:「這顆種子恐怕不會發芽。」
他的爸爸也說:「它恐怕不會發芽。」
他的哥哥也說:「它不會發芽。」
每天,小男孩都把種子周圍的雜草拔掉,然後澆上水。
可是,什麼都沒長出來。
還是什麼都沒長出來。
大家都不斷的說:這顆種子不會發芽的。
但是,每天小男孩仍然堅持拔掉種子周圍的雜草,然後澆上水。
終於,有一天,
一顆胡蘿蔔長出來了。
如同小男孩早就知道的那樣。
作者:(美國)路斯•克勞斯 譯者:大志
這本書很短,一共只有幾句話。這個故事很短,但是意味很深遠。有多少人能不為人言所動,堅持自己一開始的信念呢?從這個故事中,小讀者們體驗到,面對反對和質疑而堅持己見,也能獲得雙重的回報,如果把胡蘿蔔超乎尋常的體積也算在內的話,回報可以說是三重的!
路斯·克勞斯精心創作的這個簡單的故事像一個禪的故事。一個小男孩種下了一顆胡蘿蔔種子,然後耐心地等待著,悉心地照料著,可他身邊的每個人都不斷地說:它不會發芽的。然而小男孩頑固地相信著。終於,地裡長出了一個胡蘿蔔,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這都是給予小男孩的一個最好的獎勵。
克羅格特·詹森,克勞斯的丈夫,《阿羅有枝彩色筆》的創作者,為這本書繪製了插圖,你甚至一眼就可以看出克羅格特的風格。他用非常簡單的線條畫著那個小男孩,但小男孩的所有希望、堅定的信心和安靜的神態卻在他的筆下熠熠生輝。在這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故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圖畫中,那個性格溫順的小男孩的不可動搖的決心,喚起了我們深深的共鳴。(《新教育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每一件事都是一顆種子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
多年前,一個年輕人在營銷策劃公司工作。一天,他的一位朋友找到他,說自己的公司想做一個小規模的調查。朋友希望年輕人出面,把業務接下來,然後朋友自己去運作,最後的調查報告由年輕人把關;當然,朋友會給年輕人一筆費用。
那確是一筆很小的業務,沒什麼大的問題。市場調查報告出來後,年輕人很明顯地看出其中的水分,但他只是做了些文字加工和改動,就把它交了上去。
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幾年後的一天,年輕人與別人組成一個項目小組,一塊去完成北京新開業的一家大型商場的整體營銷方案。不料,對方的業務主管明確提出,對年輕人的印象不好,要求換人。原來,該主管正是當年市場調查項目的那個委託人。
也許,年輕人只是偶然地遇到這兩件事,從而失去了自己的機會;但這種偶然性當中其實已包含了必然性,因為越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越能看出一個人的本質來。一個對自己經手的事情敷衍塞責的人,怎麼可能是認真、敬業的人呢?這樣的人,怎麼能夠贏得別人的信任與賞識呢?年輕人最初的草率,已註定他日後將喪失良機。反之,一個人若是對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竭盡全力,那他必將為自己贏得越來越多的機遇。
1903年,帕特?奧布瑞恩在紐約參加一出名為《向上,向上》的話劇演出。其中有一段是帕特與兩個怒氣衝衝的人爭執不休的表演。
由於這齣話劇的反響不夠理想,劇團後來移到一家小劇院去演出。演員的薪水也削減了,他們的前途一片黯淡。然而,多年的教育,使得帕特養成了"凡事盡力而為"的習慣。因此每一次演出,他的整個身心都融化在角色中,從場上下來時總是滿身大汗。
8個月後的一天,帕特接到一個電話,邀請他參加電影《扉頁》的拍攝。
原來,《扉頁》的導演劉易斯?米爾斯頓偶然間看到了《向上,向上》,帕特在桌邊與人爭吵的那一幕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他推薦帕特在《扉頁》的一場戲中扮演一個角色。
這是帕特?奧布瑞恩銀幕生涯的起點。日後,他成了非常著名的電影明星。
漫長的一生中,每個人的命運看似變化莫測,但實際上,我們今天所走的每一步,都已為明天埋下了伏筆。也就是說,我們的明天,是由今天的所作所為決定的。歲月的長河中,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如同我們隨手撒下的一粒種子,在時光的滋潤下,那些種子慢慢地生根、發芽、抽枝、開花,最終結出屬於自己的果實。
佛教的因果,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果不是迷信,因果是一種宇宙世間的規律,能發現因果,相信因果,按照因果做事情,做事情懂得負責任的人,定能過上智慧的人生。
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守望新教育: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新教育新在何處?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