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歲了,工作都毫無起色,你一定是還不會做筆記!

2020-12-10 小影子的視界

不管是學生時代,還是步入社會走進職場,都離不開做筆記。讀書要做讀書筆記,上課要做聽課筆記,工作了更要做一些會議筆記,提案筆記。同時進入職場的新人,往往很快就拉開了距離。有的人工作多年還毫無起色,即使勤勤懇懇地加班也沒有多大的提升。而有的人,總是能高效地完成工作,還做得相當出色。你可能不會想到決定他們是否優秀的秘密武器竟然是筆記本呢。

學習多年,工作多年,竟然還不會做筆記!學習的時候,記筆記是記得多,忘得快。工作的時候,記筆記記不得重點,get不到上司是意圖,想不出好的創意點子,與同事溝通時也說不出自己的觀點,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不妨先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記筆記的習慣需要徹底改變呢。

這本《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相信能解答你心中的疑惑,原來真正有效,有用的筆記應該這麼做!

筆記核心功能:能再現學習內容

什麼叫再現學習內容,想像你面對自己做過的筆記,能不能清晰地記得你所學到的內容重點,然後能有自己的思考,最重要的是能夠在流暢地表達出來。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麼你的筆記就是不合格的,無用的筆記。

也就是六個詞 記憶——思考——表達

有效的筆記就是很好的實現這三個功能,如果做不到,哪怕你的筆記做的再美觀也是無用的,更不用說那種做得髒亂差的,記得滿滿當當,密密麻麻的筆記,連自己都看不懂。有的人喜歡用思維導圖來做筆記,或者是一些視覺筆記。那麼過來一段時間在看這些筆記,你是否能清楚再現掌握到的知識或者獲得的信息呢。如果也不行,那同樣是無用的筆記。

而方格筆記本的優勢:容易畫圖,便於我們搭好框架,邏輯思路表現得更加清晰,

方格筆記本的基本要求:

1、一般用A4的方格筆記本,有時候可以把兩面A4紙張合成一頁來做筆記。還有的可以用更大的紙張來做筆記,比如

2、橫向記筆記,因為橫向的視野更寬,更容易幫助我們打開思維,我們的電視機,電腦屏幕都是橫向。

3、每頁筆記只記一個主題,所以這需要我們寫好明確的標題,這就要求我們有很好的歸納能力。

4、不要超過三種顏色,最標準的就是黑色,藍色和紅色。用黑色和藍色來記筆記,用紅色來進行檢查,反饋。而根據研究,藍色有利於激發創造性思維,紅色有利於提高準確度。所以有一隻書寫流暢的三色筆就非常方便了。

5、行首要對齊,留出空白區域,頂部3-5釐米處寫上標題

筆記的核心方法:黃金三分法

不管是著名的康奈爾筆記,還是麥肯錫筆記本,都是用的三分原則。核心思維就是呈現獲得的信息,產生的思考或是疑問,歸納總結或者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麥肯錫筆記本——空雨傘

東大錄取生筆記本

埃森哲管理諮詢公司——point sheet 列出事實,解釋,行動

康奈爾筆記本——Note Queue Summary—— 板書 發現點 總結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些筆記的三分區域雖然有不同的名字,但是基本的邏輯框架卻是一致的。

記筆記前的空白一秒

這是很容易被我們忽略掉的一步,但是卻能讓我們更加有效率地做好筆記。正像做筆記前我們需要留出一些空白區域,在記筆記前我們至少可以用一秒的時間把筆記以圖像的方式在腦海中呈現一下,為動筆做好準備。

學習型筆記和工作型筆記

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學習型筆記的作用重在積累知識,記憶重點,將輸入的知識通過思考能有效地輸出並且運用。所以在三分區域的時候,應該把個人的思考,疑問,放在最明顯的區域, 左側是對知識的記錄,右側可以是歸納和總結部分。

而工作型筆記的作用則是為了捨棄。如果在工作的時候都還是一股腦地把什麼都記下來,那你也不會再有什麼起色。

學習型筆記更注重記憶,並將輸入的知識通過思考轉變為有效輸出。因此,學習型筆記應提供更多提問、思考、解決問題的空間。 左側是對知識的記錄,右側可以是歸納和總結部分。

而工作型筆記則是需要我們合理地捨棄一些內容, 工作之後需要提煉更多信息,展開思考,給出方案。

簡單的圖示符合能更好的呈現邏輯關係

不管是哪種筆記,我們都需要提升我們的提問能力和概括能力,而黃金三分的方格筆記就非常有效。

事實:在記錄信息時,可以利用直觀的圖示來呈現,最常用的有金字塔式的記錄,還有臺階式,或是高樓式,因為人們對頂點,或者是高低落差的視覺效果記憶更加深刻。

提問:當我得到一個信息之後,應該進一步的思考一下,為什麼是這樣的,是什麼引起的,那麼在三分區域的發現點區域,我們可以用連續的為什麼來反映我們的這個思考的過程。在總結區域,或者是行動區域我們才能更好地進行歸納總結。

如果是決策型的筆記,我們能更好地發現問題,如果是提案型的筆記,這個過程能更好地刺激我們的創新思維。並且當我們需要陳述我們的觀點時,簡明扼要,思維清晰的筆記也能更有說服力。

概括: 將表示論述展開、總結與強調含義的標識統一為小箭頭、三角箭頭和粗箭頭,並在所有記筆記的過程中反覆如此使用,養成這樣的習慣,以後一翻開本頁,立刻可以通過標識get到全部邏輯順序。

最後要強調的一點是,一定不要再這麼做筆記「不需要整理,先記下來再說!」

不管你是希望能提高學習效率,還是想在工作上有所突破,那麼先從改變你做筆記的方式開始吧!

相關焦點

  • 有一類女演員,30多歲演高中生,毫無違和感
    都說女演員的青春期比較短,尤其是30歲以後,如果沒有合適的職場劇或者愛情劇,只能演夫人、太太甚至是小孩子的媽媽,女生在30歲之後的面相會成熟、精緻,少了一些青澀、可愛。不可否認,這個現象確實存在,比如三十多歲的李夢就在《隱秘的角落》中飾演的媽媽,很驚豔也很適合。
  • 30歲還一事無成?心理專家:你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沒有目標
    30歲,對於所有的中國男性來說,是一道重要的坎。「三十而立」的說法是如此地深入人心,以至於年輕人如果到了30歲還是一事無成,工作毫無起色,也沒有組建家庭,不論是事業還是感情都沒有著落的話,這時就會產生普遍的心理焦慮。
  • 你還不會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的4個方法,相信會對你有幫助
    我喜歡閱讀,對於我而言,做讀書筆記,是家常便飯的事。我認為:如果,你特別熱愛閱讀,就最好要做讀書筆記。如果,你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不是一個記憶的天才,不做讀書筆記,那麼你看過的這一本書很快就會被遺忘。有人說,我想做讀書筆記,但是我不會。你還不會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的4個方法,相信會對你有幫助。
  • 優秀的人都是這樣做筆記的!你是這樣做的嗎?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除了認真傾聽他人對知識的講解,還需要及時將自己接觸到的資訊重點、難點記錄下來,如此才能夠達到良好的資訊及知識學習記錄效果。要做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筆記就做到以下幾點:記錄筆記的正確順序首先,資訊接收時,需要保持和資訊傳達者一樣的思考速度,摒棄其他與接收知識、資訊無關的雜念,做到專心思索。
  • 99%的人都不會的筆記方法!你真的會做讀書筆記嗎?
    對於一本公認的好書,你既記不得書中的內容,也不理解書裡的內容,更不能理解為什麼大家覺得好?......相信我,在這些問題上,你永遠不會是一個人。不要經常一看到京東、當當網的滿100減50這樣的促銷活動就衝動買書,回想下你上次促銷買的書都看過嗎?上上次的呢?就拿我自己來說,那樣衝動消費買的書80%的都沒看過。
  • 30歲了,你還一定要考上公務員嗎?
    社區裡編外人員不少,「非在編」的職場尷尬相信大家也都明白,我還頂著這樣的學歷,所以很多別人做不了的自然就該是你的了。合同期滿我就沒有續籤,本打算二三月備考上岸,然後就遇到了疫情,離職都快半年了,考試還沒有開始。拉鋸戰式的備考讓我開始不安,畢竟離職比較久了。而且在這個相對陌生的城市,除了先生、遠方的親人,也沒有什麼可以訴說的朋友。我明白「想全是問題,做都是答案」。
  • 30歲還不做抗衰老工作,比同齡人老態10歲
    30歲還不做抗衰老工作,比同齡人老態10歲衰老是我們每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我們平時一定要做好皮膚的保養,可以抵抗延緩肌膚的衰老。畢竟每個女生都想要自己保持青春靚麗!女生抗衰老方法一:一定要吃早餐,30歲的女人如果不吃早餐,一定會傷害我們的腸胃,使人感到非常的疲倦頭痛,長期不吃早餐,皮膚乾燥很容易產生皺紋,還容易引發各種腸胃的疾病,特別容易加速衰老,所以各位女生一定要正視早餐的一個重要性,要吃飽而且要吃好最好是涵蓋穀類的食物,奶製品和水果等等已達到營養全面的一個效果。
  • 願30歲的你回憶起20歲的自己,會心溢感激
    報紙上說20多歲時是成年的過渡期,研究人員說20多歲是青春的延長期,記者為20多歲的人取得外號是「夾在中間者」和「成年孩子」這是真的,我們已經習慣忽視了成年期中這個具有決定性的十年。
  • 學生不會做讀書筆記,趕快來看,張老師手把手教你做語文硬核筆記
    今天和大家分享小學生如何更好做屬於自己的讀書筆記!如果您孩子的課本是白花花的,請您耐心閱讀這篇教學。同時,它也會幫助孩子寫出更好的《讀後感》文章~讀書筆記分為摘錄筆記、提綱筆記、評註筆記、心得筆記四種。老規矩,想要一份專屬學習筆記,你一定要先明白這四種筆記的意思摘錄筆記,是把所讀文章的好句子、好材料摘錄下來的筆記。此類筆記多數同學都做過,但是堅持下來的人特別少。
  • 讀書不會做筆記,筆記做了不會用,3個工具教你有效做筆記
    一年讀了這麼多書,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沒做筆記,想不起來。01理解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對你為什麼要做筆記有很多的作用有些人做筆記只是簡單的摘抄,或者在書上畫下重點。時間長就忘記了。3,程序性知識:重點是如何做,關於如何做某事的一套程序或步驟;(怎樣做,要實踐)比如你要做一門網上課程,它的流程是怎樣和需要哪些知識,這一整套步驟。還有一些活動方案,標準流程等。工作中用得比較多。
  • 會做筆記和不會做筆記差別有多大?原來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
    讀到這裡,我不得不承認,按照書上的標準,我念書的時候其實是不會做筆記的。印象最深的課程就是大學時候學了一年的《微積分》,當時感覺自己每節課都聽得很懂,便對這門課十分藐視。同桌每節課老老實實記錄老師講到的例題,偶爾有不會做的題還問問我,我卻一道也沒有記錄過。
  • 30多歲,為工作「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3招教你度過迷茫期
    30多歲的你,每天上班沒動力、沒方向、沒目標,不知道自己的前進方向在哪裡嗎?30多歲的你,每天公司與家2點一線,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天天加班,但卻不知道自己收穫了什麼嘛?最近不少朋友說:「我今年三十多歲,沒有一技之長,對自己現在所從事的工作一點也不滿意,很迷茫,該怎麼辦?」我認為:30多歲了,很迷茫,應該通過改變自己的心態,不要想太多,讓自己忙碌起來,給自己制定計劃,進行明確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在有目標的忙碌中度過迷茫期。
  • 30多歲轉行,是逃避還是勇氣?
    很多30多歲甚至年齡更大的人想要轉行時,都在糾結:這時候轉行晚嗎?我該放棄原來多年的工作經驗嗎?而最近,30歲的蒲曉曉就果斷從房產中介辭職,打算轉行做建築資料員,進入到一個毫無經驗的行業,朋友們在勸她的同事又稱讚她這麼大年齡了轉行,勇氣可嘉。30多歲轉行,真的就晚了嗎?對此,記者了解到,也有年齡更大轉行成功的。
  • 如果可以重返20歲,我一定不會做這五件事
    王瀟就曾在《時間看得見》裡談到,重返20歲她一定不會做的五件事。這五件事也可以說是提出的五個建議,指引你在年輕的時候就想清楚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並付諸行動。這個過程就像羊群效應,看到別人都幹什麼,就會覺得這個東西有價值了。事實上,現在看來,這是不對的,如果8個人的腦子都發蒙,8個人都在犯傻,我跟著他們,不過是成為第9個犯傻的人。在我20歲的時候,網際網路還沒有普及,想了解什麼知識,只能去圖書館、讀報紙、看電視。我經常很好奇地去問周圍的人,比如我會問我媽:「你每天的工作都是幹什麼?你接觸的都有誰?」現在想起來,這個渠道是有幫助的。
  • 15歲20歲25歲你都如花一般,請別在30歲的時候凋零
    高中的校園,充滿了青春的氣息,你每天無憂無慮地上學放學,在家裡父母視為寶貝,在學校老師奉做標兵!偶爾的小煩惱也從不會影響你每天快樂的心情。也許某一天,你會情竇初開的偷偷喜歡上班裡最調皮搗蛋的那個男生,偷偷地看他打籃球,偷偷地看他上課睡覺。那個時候的你,連空氣都是甜的吧。
  • 世界名校學生都在用的做筆記方法
    就算你記憶再好,記住一個月,長時間不看還是會忘記。而做筆記就是幫你快速複習,一遍遍加深記憶,把短期記憶強化為長期記憶。做筆記的誤區學生上課把老師黑板的內容一字不差的摘抄到筆記,結果考試考不好。目前經過大規模驗證的做筆記的方法有很多種,你不可能學習所有的做筆記的方法,接下來的文章我會重點介紹一下幾種方法。
  • 都0202年了,還認為做筆記=抄書?
    「考研要不要做筆記」一直是大家爭論不休的焦點,有人認為每個人學習方法不用,沒必要強迫人人都要做筆記,更不相信所謂「做筆記才能考上研」的說法;而另一波受益於做筆記的小夥伴卻認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儘管現在電子產品這麼發達,大家有很多種筆記的替代品,但學習這件事還得是事必躬親。
  • 記筆記:你眼裡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卻是高效工作的利器
    除了《筆記思考術》,黃鐘毅還著有《比別人快一步的Goole工作術》《Evernote100個做筆記的好方法:數位化重整你的工作和人生》等暢銷書,其關於工作方法、思考能力提升的文章被各大網媒和雜誌多次轉載。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做筆記?作者在書中分享了有效筆記的4個流程和步驟:思考、整理、選擇和反省。
  • 做筆記是一項最基本的技能,可是公司不會教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明明做過的事,看過的書,當時如果不記錄下來,就再也想不起來了,於是又開始回爐重造,之前的付出白白浪費。在學習工作中:會做筆記的人能夠將積累的經驗、學習的知識轉換為成果,一步步升職加薪,別人十年才學會的經驗,他只用了一年。
  • 30歲還考公務員是犯傻?還是自不量力?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曾經的意氣風發披上了歲月賦予的厚重感生活的迷茫也在時光的洗禮中找到了突破口三十而立大志戲功名30歲才決心要考個公務員怎麼了?今天分享我的申論學習方法:1.認真聽課、做題,做筆記,完成第一輪複習申論的課一般都是晚上,孩子睡了之後,靜靜的聽,用心做筆記,有些地方要回放,悟、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