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友廠送來一輛2016年寶馬316Li檢修,此車搭載N13發動機,故障碼有兩個:
檢測到3缸失火
3缸噴射裝置關閉
點火線圈、火花塞、噴油器全部更換過,發動機也已經分解過,說有一個氣門彎曲並更換該氣門,但是仍然和原來一樣,還是3缸失火。
他們已經測試過缸壓,4個汽缸差別不大,1100kPa左右。
在維修過程中他們發現只要拔去一個凸輪軸位置傳感器,發動機就正常。更換了CVVT執行電磁閥,無效。最後到我處尋求幫助。
基於已經測試過缸壓,筆者採用自製的汽缸壓力傳感器,採集1缸、3缸怠速狀態下的壓力波形。
3缸波形,氣門升程控制模式,如圖1所示。
1缸波形,節氣門模式,如圖2所示。因為3缸已經失火,所以只能用節氣門模式。
因為兩張圖片的工作狀態不同,不具有參考意義,也沒有看出明顯的異常,壓力正常。氣門開啟和關閉點,因為VVT分別參與或者不參與工作,也看不出到底3缸的開啟和關閉是不是正常。唯一的差別就是在排氣門關閉時一個有上翹部分,一個沒有。
其實故障分析到這兒,節氣門模式和電子氣門升程模式下一個正常一個不正常,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兩者的區別就是氣門升程的不同,順著這個思路一定會有結果。
因此到這兒就有必要再介紹一下寶馬車的進氣系統結構了,儘管前後好幾代了,但是其技術的發展還是一脈相承的,並沒有太多的創新。以前雜誌上包括網絡上也介紹的不少了,因為是檢修故障的原因,要分析前因後果,還是有必要再仔細描述一遍。
寶馬車型的氣門機構由全變量氣門升程控制裝置(電子氣門控制系統)和可調式凸輪軸控制裝置(雙凸輪可變正時控制系統)組成,因此能夠自由選擇進氣門的關閉時刻。氣門升程控制只在進氣側進行,凸輪軸控制在進氣側和排氣側進行。
只有當下列參數都可控制時,才能進行無須節氣門的負荷控制:進氣門的氣門升程;進氣和排氣凸輪軸的凸輪軸調整裝置。
裝備電子氣門控制系統時,為執行下列功能而控制電動節氣門調節器及所謂的節氣門模式:
車輛啟動(暖機過程)
怠速控制
滿負荷運轉
緊急運行
在所有其他運行狀態下,DME運行與氣門升程控制模式下,節氣門打開至只產生一個輕微的真空為止。這個真空假如是燃油箱排氣所需要的。發生故障時,氣門升程會被儘量大地打開。然後通過節氣門調節空氣輸送。如果不能識別偏心軸的當前位置,則閥門會被不加調節地最大打開(受控的緊急運行)。為達到正確的閥門孔開啟程度,必須通過調校補償氣門機構內的所有公差。在這個調校過程中,調節到偏心軸的機械限位。
所以該車拔不拔凸輪軸位置傳感器,系統處於兩種狀態:一個是節氣門模式,一個是氣門升程控制模式。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氣門的升程不同。
通過一根電動可調式偏心軸,凸輪軸對凸輪推桿的影響可通過一根中間槓桿改變。由此產生一個可變氣門升程。仔細研究中間推桿,推桿的下部輪廓分成左右兩部分,左邊一大半比較平直,右邊一半是個斜坡,偏心軸的偏心輪不同的部位壓在中間推桿上部的軸承上,從而導致氣門搖臂軸承和推桿下部接觸點偏左或者偏右的變化,中間推桿的左右搖動,左下部因為較平整,所以氣門不動,當氣門搖臂接觸到斜坡位置時,氣門開始打開。因為凸輪的外形是一定的,推桿左右擺動的距離也是一定的,所以初始位置在左下部偏左時氣門升程小,偏右時氣門升程大。
回過頭我們再來看這輛車的故障,為什麼會缸壓正常,噴油、點火正常,節氣門模式和氣門升程模式下的結果卻不相同呢?兩種狀態下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最大升程,後者最小升程,會不會最小升程時,有一個氣門不打開呢?
在三代電子氣門升程控制系統中,寶馬引入了一個定相的概念。通過全可變氣門機構可以非常迅速、準確地調節扭矩。通過所謂的定相可為氣門下部行程範圍內的調整提供支持。此時某一氣缸的進氣門同步開啟最大0.2mm。從該行程起氣門1 開始超前。因此氣門2稍稍延遲開啟,並在行程大約為6mm 時趕上氣門1。隨後兩個氣門繼續同步開啟。
定相通過氣缸偏心軸上兩個偏心輪的不同形狀實現。這種開啟特性有助於氣體進入氣缸。通過保持較小的進氣門開啟橫截面,可在進氣量不變的情況下顯著提高流速。與燃燒室上部區域的幾何形狀配合,該流速有助於吸入的混合氣更有效地混合。
在下部部分負荷區中兩個進氣門之間產生一個最大1.8mm的升程偏差,因此吸入的新鮮氣體被攪動並旋轉。
如果在最小氣門升程時,有一個氣門不打開,儘管有空氣進入了汽缸,但是旋轉不夠,燃油不能形成較好的可燃混合氣,在火花塞電極之間的混合氣濃度不對,導致燃燒的困難。理論分析這就是該故障的根本原因。
接下來就是怎麼去找原因了。
拆下氣門室蓋,拆去扭轉彈簧,取出中間推桿,拿下氣門搖臂。直接用遊標卡尺測量氣門杆頂部到上部的距離。發現6號進氣門比5號進氣門要高0.30mm左右。其他氣門沒有量。詢問氣門是原廠的。注意原來的缸壓也是正常的,但是說原來的氣門彎曲,對原來的氣門座圈進行的鉸削加工。所以認為是6號氣門鉸動導致氣門杆的上移。
拆下汽缸蓋,接下來怎麼檢查定相呢?怎麼檢查氣門打開的同步關係呢?動了點腦筋,把電機調整到最小極限位置,發現一個問題,所有的進氣門都不工作,再調電機往回回幾圈,1號、3號、5號、7號氣門開始工作,所以機械最小極限位置和氣門最小升程位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分別用兩個百分表頂著氣門,6號氣門開始工作時,5號氣門的開度為2.2,而其他缸2號、4號、8號氣門打開時,1號、3號、7號氣門開度為1.6,所以典型的6號氣門打開晚了。
為什麼6號氣門打開會晚呢?如圖3所示。
氣門杆的上移動必然會導致搖臂軸承和中間推桿的接觸面從A點移動到B點,所以導致6號氣門的升程的減少,在最小氣門升程時甚至不打開。
到這兒又來問題了,氣門座圈鉸多了,怎麼救回來呢?嘗試著換了一個等級為3的中間推桿,無效。檢測氣門同步就不對。所以果斷更換拆車的缸蓋總成。
又有一個小插曲,找到了故障開始時的真正的原因,也是一個人為的故障。缸蓋裝上去以後車子還是一樣的缺3缸,但是和原來的不一樣了,不管是節氣門模式還是氣門控制模式,全部缺火。觀察到這兒,把點火線圈,2缸、3缸互相倒了個位置,一切恢復正常。仔細觀察點火線圈插頭,3缸、4缸的點火線圈是假的,3缸有時接觸不好。
所以推定該車剛開始的故障就是3缸點火線圈接觸不好,導致失火。先前外修的人胡說八道,氣門彎的,因為開始缸壓也是好的,鉸了氣門導致缸蓋報廢,這才是真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