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1歲時不能走路嗎?其實,這種現象很常見,也比較正常。由於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所以他們的生長發育規律也是不一樣的,寶媽寶爸真的不用擔心,今天,我媽媽為寶寶的大運動技能的發展安排了一個時間表。讓我們快速學習~
Δ嬰兒大運動技能發展時間表
1、翻身:寶寶出生後3-4個月學會翻身
大約100天,寶寶的身體發育越來越好,比剛出生時強壯多了。在掌握自我轉動的能力之前,嬰兒會嘗試將自己轉向一側。如果這個時候孩子還不會翻身,我們可以使用玩具來引導他自己學翻身。
2. 坐:我們的寶寶6-9個月大時會學坐
6-7個月大時,可以依靠其他物體或在父母的幫助下坐一會兒。在8-9個月大的時候,隨著肌肉和脊椎的發育,寶寶可以自己慢慢坐起來而不依賴任何東西。
3. 爬行:8-10個月
對於嬰兒來說,爬行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運動技能,是從躺著、坐著到站立和行走的重要過渡。爬行不僅需要身體各部位的協調,還需要頭、眼、四肢的協調,因此爬行可以促進嬰兒的身體發育。
有些寶寶爬得少或慢,所以不要太擔心,把他的小玩具放在寶寶的前面可以吸引他的注意。
4. 站立:9-12個月大的嬰兒首先學會站立,然後學會獨立。走路:不遲於18個月
寶寶學會站立後,會很快學會走路。但有些嬰兒一歲半才走路,這很正常。所以一般來說,寶寶不遲於18個月學會走路是很正常的。
有人說嬰兒走路越早,就越聰明,事實並非如此。研究發現,行走與智力之間沒有直接的相關性,所以這個謠言不應該再傳播下去~
在訓練嬰兒的大運動技能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為了鼓勵寶寶不同的身體狀況和不同的生長速度而拔苗助長。參照同齡「別人」寶寶的發育和技能發展,我們不能輕易判斷自己寶寶的發育遲緩。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拔苗助長,不分青紅皂白地培養他們。
2、保證訓練的安全
寶寶在床上練習翻身時,大家一定要愛護,防止寶寶從床上摔下來造成事故;寶寶練習攀爬時,應清除所有影響爬行的障礙物,以免傷害寶寶。寶寶練習走路時,不要走不平的地方,以免寶寶摔倒時磕傷。
3、 注意訓練時間和寶寶的情緒
每個人都要注意訓練時間,訓練時間要控制在10-15分鐘。另外,在訓練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寶寶的情緒和狀態,如發現異常要及時制止。
現在到了學走路的時候了,碎嘴ka媽已經為學走路編好了正確的策略。如果你有興趣,請過來看看。
1、 在學會走路之前,讓寶寶多動一點
動作發展的過程是連續的,嬰兒通常先學會抬頭和翻身,然後學會坐和爬,再學會站、走和跑。
如果一直抱著寶寶,會讓他失去鍛鍊的機會,這可能會影響大動作的發展。因此,如果你想要一個嬰兒穩定地行走,你應該首先讓他打下良好的基礎。
2、為幼兒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有專家認為,嬰兒學走路可以先扶站,再扶走,剛開始可以讓孩子借著椅子、桌子、牆壁等外物來慢慢學站立和走路
如果寶寶怕受傷,家裡的環境一定要安排好:
寶寶可能碰到的桌子、椅子、牆壁的角落一定要包好。
·桌布可能會被寶寶撕下,導致寶寶被桌上的東西傷害。因此,最好在家裡使用餐桌墊。
·刀、眼鏡、水壺和其他物品可能對嬰兒造成傷害,所以寶媽要把這些都收起來,不管啥時候都要有大人好好的照看這孩子。
3、給寶寶更多的陪伴和鼓勵
雖然有人建議你不要和寶寶一起走路,但當寶寶學會走路時,父母鼓勵和陪伴是非常重要的。這會給寶寶勇氣和安全感,讓他可以安心練習走路。
爸爸媽媽可以站在離寶寶不遠的地方,張開雙臂等待寶寶的到來。寶寶摔倒了,給他鼓勵,寶寶走得好,走得穩,馬上表揚他。如果父母陪寶寶學走路,寶寶會更快地掌握這項技能。
4、耐心點,讓寶寶有足夠的時間學習
事實上,寶寶一歲就能走路,這和一歲半的時候沒什麼區別。當嬰兒的基礎被放置時,他可以穩定地行走,請給寶寶更多的時間和耐心。
一般來說,寶寶的發育過程就像「爬樓梯」。我們應該保持冷靜,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