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八卦女
如果上天再給露露一次機會,她一定在去年年底剛決定買房的時候就乾脆地拋棄買新房的念頭。
一年之內新房認籌了三次,三次全落空,她不知道是煩躁更多還是沮喪更多。從看房、驗資、認籌、開盤到退籌,每個周期差不多要兩個月,一年就這麼過去了。「回頭再去看二手房,價格已經漲了至少10%,好的學區房能漲20%。」
她加入了幾個看房團的群,比她慘的人有的是,不少人搖了四五次都沒中,還有一個在半年內陪跑了八次也沒能「上車」。
露露放棄了,準備明年考慮二手房,時間、精力、財力,哪個她也賠不起。
「剛需真不容易。」群裡有人感嘆,從去年等到今年,錢捏在手裡買不到房,心慌;房價漲得比掙得多,更心慌。
大多數人新年唯一的願望就是,「早日被割(韭菜)。」
1.
/ 預算+100萬從內環搖到外環 /
前幾天,經濟學家管清友在微博上分享了同事在上海買房的經歷,「搖號,從夏天搖到冬天,第五次終於搖到了,外環外。所以,二樓也不挑了,日光碟,認籌率518%。」他還詫異,「真的如此嗎?」
真的如此,而且比這慘烈的情況多得是。
像露露這樣的人,聽到這個故事不僅不覺得慘烈,反而很羨慕,總算是上岸了啊,不像自己,用竹籃打了一年的水。
去年年底,露露有了買房的想法,預算500萬,也沒有想過在哪些區域買,只是零星看了一些盤。認真起來是從2020年過完年,疫情緩解後售樓處陸續開放。4月份,她明顯感覺,售樓處人多了不少,銷售人員的態度也由熱情變得敷衍。
她的感覺沒錯。
在4、5月份幾個新盤認籌的現場,清一色是看不見頭的長隊。「這還是在執行最嚴限購的情況下。」有人在社交媒體發了一張現場的照片,發了一條評論。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來看,4月份上海樓市確實量價齊升,新房、二手房價格環比漲幅創下近一年的新高。
不僅是上海,那個時段全國不少城市都迎來了疫情後的樓市升溫。一方面是需求釋放,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世事無常,且不說那些因為疫情回不去小區的租客有多沮喪,那些因為不是房主而遭遇的種種差別待遇,就足以讓不少人跑步進場。
在看遍上海東西南北的樓盤後,露露把目標定在虹橋的華漕、徐涇,預算也上調了100萬。「500萬能買的太偏了。」
樓市並沒有給她加價上車的機會,9月以後,上海新房開盤日光是常態。她參與了三次搖號,虹廬灣一期、二期和首創禧瑞薈二期,三次都失敗了,認籌率分別是220%到1000%到500%。
各個看房盤的群裡,一片哀嚎。
在一張廣為流傳的圖片裡,年末24個熱盤中,認籌率破超過300%的並不少見,高於500%的熱盤也不稀罕。
12月12日啟動認籌的匯成南街裡二期,均價在7.95萬元/㎡,而同期推出的三個競品新盤,價格都在11萬元/㎡上下。二期一共推237套房源,到了認籌第三天,認籌人數已接近2000組。有人分析,「照這個趨勢來計算,極有可能成為2020年上海認籌率最高的樓盤。」
在此之前的紀錄是,1440人認籌168套房源,比例超過857%。
群裡有人說,畢竟花了那麼多錢,要買到自己喜歡的才好,下面立刻有人跟了一句,「現在是花錢都買不到自己喜歡的,感覺能買到就不錯了,韭菜命。」
2.
/ 又見加價賣房、茶水費 /
上海樓市熱起來,是有跡可循的。
一位多次參與搖號的購房者說,這波搶房的節奏,是預售證放款帶起來的。
今年4月20日到4月26日那一周,上海19個新盤拿到了預售證,這在歷史上很少見,而實際的市場可能比數字反映出來的表現更火熱。
從開盤的角度看,預售明顯是放鬆了,行內人看得出來,普通人也看得出來。一二手房價格倒掛的算盤更不用談,買房的衝動就這麼被加了幾把火。
僧多粥少,歪腦筋自然就來了。
據說6、7月份的時候,上海個別樓盤的茶水費能叫到上百萬。有人私下算了一筆帳,發現即便是加上這一百萬,只要能買到房,也很「合算」。
據說現在還有,只是不保證能拿到房源。
一位業內人士對《鳳凰WEEKLY地產》透露,現在上海基本沒什麼茶水費,都是政府公開搖號。市場上所說的茶水費,常見的操作是用公司的名義,或者借別人的名義買房,再倒手加價賣出;或者內部保留房源,開完盤再放出來加錢賣。
露露沒聽說有茶水費這回事,感覺上海在這方面挺規範,這種情況應該不常見。「開發商自己員工也都是搖號。」
辦法只有一個,把一家子的購房資格拿出來多認籌幾個號,增加一點微弱的概率。
不管是變相的茶水費,還是自己家人間無償提供資格,都會面臨一個問題:不能更名。
深圳此前為了打新,出現的代持、眾籌等情況,都有類似的風險。
這樣的案例郭韌接觸了不少,她是盈科律師事務所全球合伙人,總跟房子的糾紛打交道。她很明顯感覺到確實今年很多人在買房。
她感到的「熱度」主要集中在二手房。因為房價上漲,房東突然反悔了,要麼加價,要麼乾脆不賣了,「這種情況很多,已經有三五個成案了。」
而因為一手房代持、眾籌所產生的糾紛,並不明顯比其他類型的案件多。
「按照以往的經驗,法院最後還是會把房子判給真實產權人所有,所以目前因為代持發生重大風險的其實並不多。」她說。
全上海的新樓盤都是都這麼火嗎?並不是。
打開一家看房平臺,上海在售新項目認籌率不足100%的樓盤並不是沒有。
「沒人搶的房子不敢買,買的人多擔心搖不到號。」這大概是不少疲於打新的剛需族們的共同症狀。
露露打算明年看看二手房。
「二手房價格這一年漲了不少,好的學區大概能到20%。「她說,「數據上可能只有5%、6%,實際上很多被平均了。」
最新機構數據顯示,11月上海二手房的成交量達到4年來的新高——3.2萬套,環比增13.5%,同比增84%。從今年5月開始,這一數字基本上在2.8萬-3.1萬套之間徘徊。
「房東心態轉換了,已經到了賣方市場。」露露最後的決心還沒下,掛牌價格是一方面,二手房還有稅費、房齡、戶型等好多問題,需要綜合考慮。
「但像新房這麼耽誤時間,包括認籌的利息,兩年後交房這些,隱形成本也不低。」跟她一樣搖擺的,還有一大批的剛需。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了「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上海、深圳樓市中出現的問題,已經被高層看到。
這讓買不到房的露露們,又有了新的希望。
(文中露露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