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業」及「業報」

2021-02-08 重樓逾陀

業」就是人在生活當中的所思所想丶所作所為丶所講所說。

「業」分為「三個種類」丶「三個性質」丶「兩種差

別」丶「四種快報類型」以及「兩種業報時間」°

1.「業」的「三個種類」

①意業

人的思想、意念

②口業

也稱「語業」』是通過嘴講出來的語言。

③身業

人的身體行動丶所作所為

2.「業」的「三個性質」

①善業

蓍業是積極的丶上進的,是能夠在未來世或現世享受「福報」之「果」的「因種」。例如∶主動做好事。

②惡業

惡業是壞丶犯罪與墮落,是能夠在未來世或現世遭受痛苦之「果」的「因種」。例如:主動做壞事。

③無記業

無記業」是符合人道標準的「業」,能夠按照要求做到只能算達標,也就是達到了做人的標準』來世輪迴還可以轉生為人,因此不作記錄。它既不是蓍,也不是惡,所以沒有什麼「果報」°例如:持戒中的不偷竊

3.「業」的「兩種差別

「業」還有「別業」與「共業」之差別。

①別業

自己所造的「業」,完全由自己受報,這個從「業因」到「業果」的整個歴程』被稱為「別業

②共業

倘若甲人的「業」與乙人的「業」或者與其他人的「業」大同小異。當這些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這些「業」加在一起,便會形成一股比「別業」更加強大的「業報」洪流』使這些人共同處在一種環境裡』承受著共同的「果報」°由於大家具有各不相同的「別業」,所以每個人承受的「業報」輕重不同,但是總體上還是大同小異。這種共同的「業因」,使他們承受了共同的「業果」。這種使大家在一趄承受「業報」(「業果」大同小異的報應)的「業」,即被稱為「共業」「業」給「業力」相差不多的人們』安排了相似的命運』使這些人都處在相同的生活環境裡。

③「共業」與「別業」的關係

「共業」的力量』把眾生牽引到一個大體相同的生存環境裡。比如:同在一個世界、同是一個種族、同處個國家』乃至同在一個團體丶同在一個家庭雖然大家都處在同一個環境裡』由於大家各自的「別業」不同,所以每個人獲得的「果報」不盡相同。比如:有十個人,共乘一輛車去旅行,中途出了車禍,結果受傷情況有輕有重。車禍是由「共業」造成;受傷輕重各異則是由「別業」造成。依此類推。任何一個人,只能承受自己「業力」帶來的「果報」』絕對不會受到他人的牽連。如果某事件,看上去好像是受到了牽連』其實是「共業」造成的;否則就不會岀現如此情況。如果這個人沒有這種「業力」,絕不會受到他人「業報」的牽連。有些「業報」』從表面上看』是由團體丶家庭等「他方」帶來的』其實質是「共業」與「別業」的關係。劃歸在何方丶落在何處丶生在何種家庭等一切善惡之報,都是由眾生的「共業」與「別業」所決定的;而不是他連累了我、我連累了他。所以說:一切盡在因緣中,一切都是緣份

4.四種快報類型

「業報」較快的「四種類型」是:「重業」丶「豐

業」、「近業、慣業」

①重業

「重業」與「輕業」』同樣具有善惡兩種性質。「重業」也稱為「大業」°捨命救人等「大德」,是重大的善業。與「重業」相比』較小、較輕的「業」』被稱為「輕業,在「因果報應」時』「重業」先報』「輕業」後報;

「重業」先成熟』「輕業」後成熟。所以』人們最先得到的「果報」,多數來自於「重業」。

②豐業

無論蓍惡丶無論輕重』「業績」累積在一起』最豐碩的「業」,就是「豐業」。「豐業」具有極大的牽引力,是「業報」突出的重點。它會快速得到報應,很容易結出「業果」°

③近業

當人在去世之前』造作了一些「業」,使其難以忘

懷。這些「業」就是「近業」°由於它與下一生比較接近,印象又比較深,所以牽引力特別強』影響力也較大°因此』會比以前所造的「業」更容易或較快得到「果報」°

④慣業

慣:習慣、習以為常丶積久成性慣業」就是一再重複的行為或是其他的一些習慣。

由於習慣成了自然』所以它的「業力」較大』很容易、很快結出「業果」由於這種「業」成了習慣,因此往往成為本性的一部分。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是對「慣業」的很好形容。

有的「慣業」』甚至經過了無量「劫」』還是不能把它完全根除』足以說明「慣業」的頑固。

5.兩種「業報」時間

「業報」有「現世報」與「來世報」之分。有一些「業」』在今生就能成熟』就能夠結岀豐碩的果實這樣』此「業」就必須在今生報應』這種「業報」的形式,被稱為「現世報」有些「業」剛種下、有些「業」還沒有成熟丶有些「業」未定輕重丶有些「業」非常複雜業」』肯定要轉到下一世來報應;有些還要轉到再下世,乃至無量「劫」以後再報應。這些在未來世報應的「業報」』統稱為「來世報。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佛法中的「業、果」?「造業」是否真有「果報」呢?
    什麼行為會構成「業」呢?佛教認為「業」的核心是「思」(即思心所)——內心的動機、意願、意念、意志。「思」會驅使心造作,促使心採取行動。論典中形容「思」猶如磁石,以磁力推動著心,引發身、口、意的行為,於是造作了「身業」、「口業」或「意業」。
  • 佛教建構「倫理學」的步驟(二):「空」的必然義與「業」論
    此所以印順法師在《佛法概論》一書中認為,緣起法「主要在發見因果間的必然性」也。譬如一房間內放有椅子必有其原因,不會純是偶然的結果。我們若把這一原理應用在倫理的思考上,則知一好事或壞事之出現,亦必有其原由。「空」的這一必然義,乃衍生佛教中極為重要的理論——業論。所謂「業」(karma),是指有倫理價值的行為,好的行為會產生善業,壞的行為則產生惡業。
  • 「佛學·拾玖」-「頓悟佛性、定業與不定業」
    我們前幾期從殺生的報業一直講到了佛陀開導阿闍世王,最終引出:被害者與施害者其實都是業報中的一環,一個人犯下了罪業虔誠懺悔是可以減輕業報的;更甚至如果能夠達到「空見」的境界,那麼就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今天的內容是「王庶文講壇」「佛學·拾玖」。
  • 「Booksy」解鎖美業新姿勢 | 每日新物種
    「每日新物種」是場景實驗室新推出的一個欄目。我們希望能在這個欄目裡,捕捉到商業世界裡那些最早期、最野蠻、最原始的生命力。每天,「每日新物種」將為你推薦一個值得注意的優質早期項目。經過O2O硝煙之後的短暫沉寂與摸索,美業一直在探索新的發展方向。
  • 佛教修行|略說因果業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果業報,所以不必羨慕別人,也不用埋怨自己。因緣雖有千差萬別,但業果定理卻是不變的。種什麼因,結什麼果,這是必然的。    業的第二個特質就是業留在內心的影響力會增長廣大,雖然是微小的善惡業因,都能感得廣大的苦樂果報。換句話說,雖然只作了微小的善業,但後世也能感生極大的樂果;相反的,雖然只作了微小的惡業,但後世也會招感很大的苦果。
  • 「日本特定技能籤證」任意特定技能1號業種申請永住籤證的方法
    在日本特定技能制度下,按照法務省規定,只有「特定技能2號」持有者才具備將來申請永住籤證的資格。另一方面,所開放的14個「特定技能1號」業種中,僅有2個業種的「特定技能1號」被允許變更為「特定技能業2號」。其餘12業種的「特定技能業1號」勞動者就徹底失去了申請永住籤證的權力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 「日本特定技能」詳解中國人在日本從事介護業所能利用的三種制度
    另一方面,日本在介護業領域常年積累的經驗與技術,也成為眾多即將面臨老齡化國家爭相學習的對象。2019年12月末舉行的中日韓三國會議中,中國國家領導層面更是直言不諱希望加強與日本方面在護理(介護)領域的合作與交流。那麼,作為勞動者的我們如果打算來到日本從事介護領域的相關工作的話,又有哪些籤證類型可供我們選擇呢?
  • 如何在身語意三門中成就「積德納福」
    釋迦道場——南陽淅川興國寺 釋妙覺師父結行:三門明淨成就一切德業資糧「心明」,定而不迷,不會荒廢時日、做徒勞無功之事;「語明」,則不臆斷誑語、招惹口舌是非,避免無謂糾纏;「身明」,淨而不稚、勤而不惰,不枉幸得人身,借假修真。
  • 「道」與「涅槃」、「輪迴」是什麼?
    沒有「法」,個人的不滿足(貪),將無止境地持續。佛陀不自滿於只達到帶來短暫快樂的覺察;他追尋從輪迴中終極的解脫。 ——姚秦三藏『輪迴』的定義:有兩個梵文,已經進入英語系中,然其意義常被誤解。第一個是samsara,輪迴。很多人都熟悉這個名相,雖然它常被不精確地使用。
  • 傳道開講 何為「人生一大事」?
    【憨山大師語錄】:古人云:「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老子義疏】:人類到底是從何而來?其來源有兩項:第二就是來自《十二因緣》亦俗雲之 《三世因果》之說。縱觀現今之人,不識「經典」之難得,不思「聖語」之真諦,不信「因果」之輪迴。終日為追逐「名利」而奔波勞動,因「起心動念」而忙碌不休。
  • 陳沛然博士: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大隻佬》 的因果
    《大隻佬》其實想講什麼?  本文之分析是以佛教之因果論,來建立一個立體的分析架構,詮釋自成一個體系,希望大家共沾法喜。  ********************  《大隻佬》 的主題是講佛教的因果業報。  「業」是梵文Karma 的翻譯,意思是實現出來的行為活動,而這行為是個因,必定會有果報的。
  • 《沙門果經》佛陀教導「三學修持」 止息生命之「苦」
    佛法教導止息苦的方法佛陀的教法引導人們止息生命的「苦」—煩惱的苦及生死輪迴的苦。集諦—苦的原因是什麼呢?「無明為父,貪愛為母。」有了無明等「煩惱輪轉」,就有行等「業輪轉」,就會繼續造作,構成「果報輪轉」繼續再生,而再啟動煩惱輪轉。三種輪轉循環不已,使我們在三界六道中輪迴。苦,可能終止嗎?是的。淨除煩惱,也就止息了煩惱及輪迴的苦迫。煩惱對於善惡業有發業(引發造業)、潤生(滋潤輪迴再生)的作用,一旦斷除煩惱,不但不再造業,原有的業也因缺乏煩惱助成,自然失去感報的機會,不能再招感生死了。
  • 淨空法師:沒有善惡叫無記性,果報是「無明」,難聽點講就是「愚痴」!
    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六百二十三面第五行,最後一個字看起,從根本者,從這看起:  「根本者,本體,一切諸法之根本自體」。這是哲學上的名詞,跟佛法上講的本體是一個意思,萬法之本,也就是萬法都是從它而生,整個宇宙。「《大日經》曰:一身與二身,乃至無量身,同入本體。」前面我們學到此地。身是有形有相,都稱之為身。
  • 什麼是圓教的「自然」?
    「三緣斷故」就是前面的「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所以「菩提心生,生滅心滅」,是不是通教破相見真啊?那這裡是不是還是不究竟?《楞嚴經》就是破「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是不是生滅心滅了?在這個時候是一切相都破掉了。「而生其心」是不是「菩提心生」啊?所以這裡是不是生滅法呀?好好想,為什麼是開悟的楞嚴?為什麼「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
  • 民政事務局局長:做好「三業三政」工作,助港青拓展大灣區視野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1月11日出席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政策簡報會介紹《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有關民政事務局工作政策範疇的內容時表示,本屆政府致力為青年創造多元發展機會,做好與青年「三業三政」相關的工作,即關注青年的學業、事業及置業,並鼓勵青年議政、論政及參政。徐英偉說,近年越來越多青年人對創業感興趣。
  • 「即空即有」的「準提心月輪」觀—準提法修持方法
    準提咒輪南公上師親傳之「準提法」,要求身、口、意三業專一的修持。身業修持的要求,主要在於正坐與結手印,沒有什麼花樣,非常易懂,不難做到。口業修持的要求,主要在於持咒,無論是開口念、金剛念或瑜伽念,在要領的了解上,雖有些竅門,但亦不難拿捏到,待一口氣一口氣地練習功深後,持咒到達了聲氣、心氣與身心三合,就成了,就算一時做不到,也不容易修出差錯。
  • 「地獄裡100種業因果報細說」能遵信且廣傳者功德無量!(一)
    只要是非人我全放下,一句阿彌陀佛鎖心頭,堅定「信、願、行」三資糧,由生入熟,由熟而純,自然去穢存淨,何愁淨業不成?況念佛人心,與佛同心,與佛同願,與佛同悲之不回向法門。以清淨心感清淨佛,心心相應、融為不二,當下遂生淨土,故云:「法門無量,念佛第一。」其殊勝之處在此。
  • 「五等分的新娘」作者新作「戰隊大失格」將於明年開啟連載
    「五等分的新娘」作者新作「戰隊大失格」將於明年開啟連載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正妹主播房業涵掰了7年老東家爆結婚!跳槽動向曝光
    圖文/鏡周刊華視晚間新聞當家主播房業涵,日前才宣布約滿離開待了7年的華視,不少網友猜測她要結婚,但接獲消息,27歲的房業涵原本以「網紅主播」的姿態到東森新聞,擠下資歷長達13年的老鳥主播韓佩穎,拿走她的午間新聞時段
  • 《業報之身》!如何學佛修行?什麼是道?關於開悟!百善孝為先!換系統!
    我什麼時候願意講,它什麼時候就現出來;我什麼時候不講,它就歇下來。所以「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它有沒有生和滅?沒有。要好好用智慧觀照,人到底有沒有生死?我經常講:「唐朝的人來了沒有?秦朝的人來了沒有?三皇五帝時代的人來了沒有?」唐朝、漢朝、秦朝……哪一朝不是我們呀?無量百千萬億年以來,我們誰都沒有死過,都是老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