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晚,上汽大眾ID. CUBE開箱儀式在珠海、上海、北京三地同步舉行——ID.4 X就此首次向公眾揭開面紗;與此同時,上汽大眾也正式公布了其中文名:「光荷4 X」。
上汽大眾的這款純電動新車,是何來頭?……它有哪些產品亮點、主要挑戰哪些對手、在今後的市場前景如何?……下面,筆者就為你簡單解讀一番:
(一)ID.4 X是誰?
2019年10月30日,大眾汽車在廣州發布品牌新LOGO,其ID系列車型也同時在國內首次亮相。而在一年後的11月3日,大眾汽車又是趕在今年廣州車展開幕前,帶來了預熱許久的國產大眾ID.4——其中一汽-大眾為ID.4 CROZZ,上汽大眾則是ID.4 X,參考朗逸、寶來的兄弟車關係,這很好理解。
兩款車型將分別由一汽大眾佛山工廠、上汽大眾安亭工廠負責生產,它們均來自大眾MEB純電平臺,優勢包括高度柔性的模塊化,還有針對電動車的空間布局、安全性與可靠性把控、以及先進的電子架構布設等——總之,肯定和燃油車基礎上「改」的插電混動車型截然不同,也更好。
因此,對於ID.4系列車型,可以視為大眾汽車在中國「電動化攻勢」的先頭主力軍。
(二)為什麼不先帶來ID.3?
此次,大眾選擇從一款價格20萬元以上的緊湊型SUV開始主推電動車,對於其前期的品牌認知度、以及後期的品牌溢價都更有好處;反之,如果一開始從低端產品、或是旗艦產品做起,對大眾而言可能都不合適。
這就引出另一個問題,即大眾對於ID.4的銷量預期、和ID.4的潛在市場基盤。對此,可以參考ID.4首發版本不到25萬元的預售價格、以及它緊湊型SUV的尺寸和產品定位,以及南北大眾4款SUV(途嶽、探歌、途觀、探嶽)在2019年吃掉了合資緊湊型+中型SUV總銷量1/4份額、達到了將近70萬輛佳績的這一事實。在電動車大趨勢和消費升級的背景下,花20多萬元買一輛大眾LOGO和品質的電動車,尤其是曾經購買途觀L的龐大數量客戶群體、再買ID.4 X——這是上汽大眾願意看到的,也是它覺得容易實現的。
(三)ID.4 X產品本身實力如何?
廠家稱, ID.4 X提供不同的電池容量,綜合工況續航裡程(NEDC)高達555km。而目前已經開放預訂的版本,其最大功率為150kW、峰值扭矩為310Nm,驅動形式為後驅,0-60km/h加速時間為4s。
在消費者格外關心的電池安全方面,ID.4 X的電池包經過338項安全測試、遠超國標,涵蓋了碰撞、火燒、熱擴散、高低溫存放、溫度衝擊、鹽霧測試等不同使用環境,以保障電池包在各種極端工況下的安全性。此外,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的精湛造車工藝,也將確保ID.4 X的產品品質。
在筆者此次參加的珠海亮相活動上,上汽大眾設計師對ID.4 X做了詳細解讀。它的外觀線條更加靈動活潑、也更加複雜;而在內飾方面,則採用極簡風格的設計,懸浮式的儀錶盤與中控臺互相獨立。
此外,設計師還特別提到,ID.4 X是一款既要年輕新潮、符合數碼時代年輕消費人群審美和產品喜好、有科技感,同時又不那麼另類的新車。按照筆者的理解,它可以說是大眾汽車裡最年輕新潮、同時骨子裡依然「大眾」的車——這並無貶義,在我看來反而正是ID.4 X的優勢,下文對此也會說明。
(四)ID.4 X能否挑戰特斯拉?
在很多人看來,之後可能還會再降價的特斯拉Model 3,和各大造車新勢力、及自主品牌的同價位產品,都是ID.4 X的對手。乍一看,似乎前有特斯拉的阻截,後有中國自主品牌的「追擊」;但在筆者看來,它們都不是ID.4 X的直接對手——甚至可以說,ID.4 X就沒有「直接對手」。
首先,相比特斯拉等造車新勢力,大眾汽車作為傳統造車「大廠」的底蘊背書,讓ID.4在工藝、質量、可靠性、以及各方面的匹配完善度等方面,都有明顯優勢;而面對自主品牌,哪怕對手在續航裡程、配置水平等方面的表現足夠亮眼,消費者可能依然很難拒絕ID.4背後的品牌優勢。
實際上,包括創新、或者顛覆性的外觀設計,以及個性打造、又或時髦的科技配置——所有這些,一向都不是大眾的優勢;但對市場而言,大眾的優勢往往在於其它更重要、更實在的地方。而且,不少人或許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真正購買新能源車的消費者,其中很多並不是「為了買新能源而買新能源」,也不是因為新能源車相比燃油車、在駕駛感受和智能化體驗等方面的截然不同而「嘗鮮」使然(當然,購買特斯拉、蔚來作為家庭第N輛車的除外),只是因為在電動化的大趨勢下(比如輿論因素、和身邊人的影響)、在大城市限購/限行/拍牌/搖號等客觀現實需求下,而購買電動車。
那麼,像ID.4 X這樣的一輛不到25萬元、續航裡程超過550km的大眾純電動車,在外觀和品牌方面能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認可,而產品品質又更有保證——這些,是特斯拉和其它造車新勢力、以及自主品牌的電動車所無法相比的;還有一點,就是ID.4 X開起來很順手,在使用習慣方面無需太多的適應和改變。
既然途觀L這個價位的合資品牌SUV市場依然龐大,那麼手握相近預算的消費人群,因為政策、趨勢、嘗鮮等等原因,而選擇購買一輛ID.4 X這樣的、更加「主流」的大眾電動車——是不是很自然?……
【車動力說】據悉,到2023年底,大眾品牌總共將在中國推出8款ID.系列車型;其間,每年平均將有2-3款車型面市,既包括ID.3這類A級車,也將有ID.4車型的Coupe版本,甚至還可能有電動版的SMV車型——當傳統大車企開始發力新能源車市場,你們會感受到「厚積薄發」的真正實力。
話,我們先撂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