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歲的李大爺經常下頜疼痛,每每發作,無法遏制的疼痛逼得李大爺只有通過撞牆才能麻痺一下自己。
60多歲的何大媽面部也會無緣無故地疼痛。但她的疼痛點不在下頜,而在眉頭。每一次疼痛發作,她捧著眉頭不敢動,生怕稍不注意就會疼痛加劇。
……
「生活中,像李大爺、何大媽這樣,面部突發疼痛的市民還有很多。大家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其實,他們這是遭遇了三叉神經痛。」湘南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羅忠平教授說。
三叉神經疼痛引發面部疼痛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什麼疾病呢?為什麼會讓人這麼痛苦?
對此,羅忠平介紹說,三叉神經痛是腦神經疾病,表現出來就是患者一側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覆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痛,尤以三叉神經第2、3支(上下唇)分布區最常見。
三叉神經痛的發作常無預兆,而疼痛發作一般有規律。
每次疼痛發作時間僅持續數秒到數分鐘驟然停止。
初期起病時發作次數較少,間歇期亦長,數分鐘、數小時不等,隨病情發展,發作逐漸頻繁,間歇期逐漸縮短,疼痛亦逐漸加重而劇烈。
「該病最可怕的地方是它有很多誘發因素,半數以上患者會有疼痛觸發點,我們稱之為『扳機點』或『觸發點』。這些點常位於上唇、鼻翼、口角、上顎、頰黏膜等處。」
發病時,神經牽涉導致陣發性頭面部或口腔疼痛及三叉神經分布區域疼痛,疼痛感覺就像電擊、刀割或針刺一樣。
患者對輕觸極為敏感,觸碰即會引發疼痛發作。
面部機械性刺激亦可引起疼痛發作,如談話、進食、洗臉、刷牙或風吹等。
因此,患者畏懼進食、講話、漱口等,使面容汙穢、身體營養不良,以致精神萎靡不振,行動謹小慎微,惟恐引起發作。
這也就是為什麼前文中何大媽疼痛一發作不然,捧著眉頭不敢動了。
因為,三叉神經痛具有發病驟發驟停,閃電樣、刀割樣、燒灼樣、頑固性、難以忍受的劇烈性疼痛等特點,被稱之為「天下第一痛」。
據了解,三叉神經痛發生率為182/10萬,多為中年後發病。
因此,患者大多數是中老年人,女性略多於男性,發病率可隨年齡而增長。疼痛大多數為單側,右側多於左側。
早期服用藥物,後期採用微血管減壓手術,能有效治療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對此,羅忠平介紹說,臨床上三叉神經痛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原發性為三叉神經橋腦入口處受到血管壓迫及神經根脫髓鞘病變引起三叉神經痛。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一般指有發現與疼痛相關器質性病變,如腫瘤、炎症等。
另外,一些傳入神經阻滯性疾病也可引起三叉神經痛,如帶狀皰疹後疼痛。
因此,診斷起來,原發性三叉神經痛一般易於診斷,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可通過影像學檢查而確診。
「對於初發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首先選用藥物治療,如卡馬西平等。早期治療以控制症狀為主。」
羅忠平說,當患者後期無法耐受藥物後,可採用微血管減壓術治療。
從2015年開始,湘南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即開始為三叉神經痛患者行微血管減壓手術。
這是一種全麻手術,在患者耳朵後面開一個三公分長的小口,通過顯微鏡在顱內操作,用手術器械將壓迫在三叉神經根上的血管分離開。
然後墊上隔離用的海綿墊,使血管不再壓迫神經根,從根本上解決疼痛。
三叉神經顯微血管減壓術是原發性三又神經痛首選的手術方法,也是目前唯一能夠根治三叉神經痛的手術。該治療方式具有手術創傷小,預後良好特點。
微血管減壓術能夠保留三叉神經的解剖完整,因而三叉神經的正常神經功能得以保留。
相比其它療法,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在長期有效的解決疼痛的基礎上,能夠保留患者面部正常感覺,改變以往治療後出現的面部麻木不適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部分患者還能消除血管壓迫腦幹所致的高血壓狀態,達到根治高血壓的目的。
由於微血管減壓術具有止痛效果明顯、非破壞性、副損傷少、極低的復發率等優點,是目前國際公認為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最安全、最有效、首選的治療方法。
三叉神經痛的預防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不要過渡勞累,起居規律,室內環境應安靜,整潔,空氣新鮮。
適當參加體育運動,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切忌衝動、生氣,抑鬱寡歡。
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2、注意保暖,避免冷風直吹面部,避免局部受凍、受潮,不用太冷、太熱的水洗面,儘量避免觸及「扳機點」。
平時應保持情緒穩定,不宜激動,不宜疲勞熬夜、常聽柔和音樂,心情平和,保持充足睡眠。
3、飲食清淡,宜選擇質軟、易嚼食物。
因咀嚼誘發疼痛的患者,則要進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不宜食用刺激性、過酸過甜食物以及寒性食物等。
飲食要營養豐富,平時應多吃些含維生素豐富及有清火解毒作用的食品。
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及豆制類,少食肥肉多食瘦肉,食品以清淡為宜。
4、戒菸戒酒:
吸菸和喝酒可能會導致血管擴張,從而壓迫神經的根部而誘發疼痛的劇烈發作。
5、預防動脈硬化:
中老年三叉神經痛患者還要積極預防動脈硬化的出現。
因為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造成血管彈性降低,迂曲變形,而造成血管對神經的壓迫,導致三叉神經痛發作。
(編輯Anne。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湘南學院附屬醫院 唐麗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