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為什麼是最偉大的思想家

2020-12-16 浙報融媒體

2018-04-16 19:02 | 學習時報

今年是馬克思誕生200周年。馬克思——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被剝削勞苦大眾的偉大導師,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奠基人,是迄今以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

20世紀末,在進入新千年時,英國廣播公司網上評選千年最偉大思想家風雲人物,評選結果依次是馬克思、愛因斯坦、牛頓、達爾文,馬克思位居榜首。1999年,英國劍橋大學文理學院教授評選「千年第一思想家」,馬克思位居第一。2005年,英國廣播公司第四頻道調查3萬聽眾,徵詢「古今最偉大哲學家」,馬克思位居第一。同一年,德國第四次評選最偉大人物,馬克思被評為「德國最偉大人物」。路透社報導評選結果時,特別提出「《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在過去一個多世紀中在全球產生的深刻影響」。

馬克思思想是人類思想史上的豐碑。任何談論19世紀以來思想史的人,舉凡哲學、政治經濟學、歷史學、法學、社會學,甚至美學和倫理學,無論是贊成或反對,但要不表示對馬克思思想的態度,就像談論中國傳統文化而無視孔夫子和儒家學說的客觀存在一樣,會被認為是無知之舉。馬克思思想出現於政治生活、日常生活和學術生活等各不相同的生活領域,被描繪為神態各異的思想形象。即使連有關馬克思思想的書沒有讀過一本的人,在日常生活語境中談論馬克思如何如何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正如恩格斯所說:「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的勝利,逼得他的敵人不得不裝扮成馬克思主義者。」

沒有一位思想家能像馬克思那樣,時刻關注和思考人類的命運特別是大多數人的命運

大凡人類歷史上的聖賢哲人,之所以被後人所懷念,是因為他們的思想智慧能給後人以啟迪,像暗夜裡的一束光,照亮人類前行的道路。但無論是像西方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康德以及黑格爾那樣的大思想家、哲學家,還是像東方的老子、孔子、龍樹這樣的東方哲人,一般都只是抽象地揭示宇宙和人生的道理,他們要麼是世外高人,主張出世避世而減輕煩惱痛苦,要麼是皓首窮經的學究,坐而論道,用消極的處世哲學和所謂的普世價值來撫慰人類的心靈,而不能直面現實。馬克思不是學院派學者,現實關懷貫穿其一生。

早在中學畢業前夕,馬克思就寫了一篇題為《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的文章,表達了為人類服務的崇高理想,指出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19世紀的歐羅巴,馬克思所面對的現實是以殘酷刻薄顯稱於世因而屢被後人詬病的「曼徹斯特資本主義」。馬克思憤怒於資產階級學術為私有財產(資本)提供一切,他則發誓自己要窮畢生精力為勞動者提供一切。作為無產階級戰士的馬克思,寫作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給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提供科學的理論武器,因而馬克思的著作通篇充溢著一種對人類命運的強烈關懷。

馬克思把人作為研究的主題,他關於人的思想極為豐富生動。他認為,要基於勞動哲學本體論檢視人及其歷史,人的本質是勞動。勞動者處於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係中,主體是勞動者,客體是勞動對象,中介物是勞動資料。原始社會是生產資料公有制。此種前提下勞動者與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勞動活動和勞動成果的關係是結合為一,勞動者是人。在私有制社會,作為人的勞動者與自己的本質發生分離,人是非人即被異化的人。在共產主義社會,由於公有制的重新建立而使勞動者與勞動重新結合為一,勞動者是人的復歸。歷史唯物主義就是馬克思上述表述的準確概括。

馬克思尤其關心受剝削受壓迫勞苦大眾的命運。馬克思是通過剩餘價值理論來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而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剩餘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規律,通過剩餘價值理論,馬克思揭示了資產階級剝削無產階級的本質關係。資本追求剩餘價值的內在動力和競爭的外在壓力,推動生產力和資本主義經濟關係的自發發展。但由於資本積累的規律是財富在一端積累,貧困在另一端積累,這就必然導致一部分人的貧困化。貧困化的明顯結果是社會的兩極分化,一方面是比例越來越小的非常富有的資本家,另一方面是比例越來越大的趨向貧困的人口。這種兩極分化造成生產力的盲目無限擴張和勞動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形成生產的相對過剩,從而產生周期性經濟危機。這反映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生產社會化的基本矛盾。正基於此,馬克思預言,資本的壟斷成了與這種壟斷一起並在這種壟斷之下繁盛起來的生產方式的桎梏。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

馬克思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在日常生活中,種瓜者得瓜,種豆者得豆,是滲入人們骨髓的常識。神話、理論和常識基於客觀事實而來,人不吃飯會餓死,不穿衣會凍死,食、衣皆是勞動成果。馬克思把這些思想資源和事實凝練為哲學理論,作為商品的產品是「人化的自然界」,這樣的「自然界」是勞動的結果。與人無關的「自然界」是無,即相對於人而言不存在。哲學邏輯無懈可擊,政治經濟學語境的事實勝於雄辯,二者結合為一,剝削客觀存在。剝削客觀存在論讓資本家和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滿腔憤怒,歷來是資產階級經濟學攻擊的焦點。原因不難理解,剝削客觀存在論揭破了資本主義生產制度的秘密,資本家靠剝削勞動者致富的事實被確定下來。基於此,《資本論》始終被讚譽為「工人階級的聖經」也就好理解了。如果說馬克思的思想體系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喜馬拉雅山脈,那麼《資本論》就是珠穆朗瑪峰。

沒有一位思想家能像馬克思那樣,從人類生活的基本事實即物質資料的生產入手,揭示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

探索和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及其規律,是思想家們孜孜以求的目標,科學家從認識世界的角度探索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哲學家從人類思維的進化揭示人類精神的取向,宗教家從神秘主義出發揭示人類尚未認識的領域,等等。他們都取得了認知上的進步,但沒有一個人能在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上達到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這樣的思想高度。 馬克思專門、長期和系統地研究生產力的變化,目的是在社會歷史深層客觀基礎層面弄明白和說清楚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這些研究成果,主要散見於他的政治經濟學手稿,一些命題融哲學和政治經濟學內容於一爐,例如,「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勞動資料不僅是人類勞動力發展的測量器,而且是勞動藉以進行的社會關係的指示器」;「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分,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工藝學揭示出人對自然的能動關係,人的生活的直接生產過程,從而人的社會生活關係和由此產生的精神觀念的直接生產過程。甚至所有抽象掉這個物質基礎的宗教史都是非批判的」。這些社會生活不同因素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決定與被決定關係的揭示,已現歷史唯物主義的端倪。

我們知道,馬克思提出的歷史唯物主義非常重視經濟因素在歷史發展中的首要作用和在社會結構中的基礎地位。他在論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提出了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其首要規律是實現資源配置決定作用的價值規律,以及與價值規律共同發生作用的供求規律、競爭規律、貨幣流通規律等。馬克思把勞動、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三要素只是作為一切社會生產都必須具有的「簡單要素」。他已看到資本主義生產中科學的重大作用,並將科學視為生產力的獨立要素。他還重視自然力作為生產力要素的作用。他預見到未來還會有新的生產力要素出現,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就是印證。這些結論都是馬克思對工業革命以來資本主義發展的現實研究而得出的。

馬克思力求從研究當時西歐資本主義發展的生產實踐中揭示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馬克思曾指出,權利永遠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所制約的社會的文化發展。在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湧流之後——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完全超出資產階級法權的狹隘眼界,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他指出,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依據,同樣,我們判斷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自己的意識為依據;相反,這個意識必須從物質生活的矛盾中,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現存衝突中去解釋。基於以上論述,馬克思提出了「兩個決不會」的結論,即:無論哪種社會秩序,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馬克思在研究資本主義經濟運行規律的過程中,揭示了資本主義商品生產不僅內含著可以激發資本家積極性的重要機制,而且充滿引發經濟社會失衡的深刻矛盾。這為替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新社會的設計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在資本主義社會,推動經濟運行的核心是資本。資本無限制地追逐剩餘價值為資本主義經濟注入了活力,而資本之間的競爭又為資本追求剩餘價值增加了外在壓力,當這樣的經濟活動最終匯聚成一個經濟整體時卻出現了嚴重的危機。如此,一個簡單的推論便是,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是擺脫這種局面的重要選擇。

馬克思揭示了從商品出發,再經歷貨幣、資本、資本積累,最終形成資本主義積累一般規律,以及剝奪者被剝奪的過程。這不僅可以藉此理解資本主義經濟的運動過程,而且也可以為代替資本主義社會的新社會提供一種制度設計的根據。解決資本主義商品拜物教,揭去商品身上的神秘外衣,需要建立一個自由人聯合體。在這個自由人聯合體下,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勞動,並且自覺地把許多個人勞動力當作一個社會勞動力來使用。在那裡,人們同他們的勞動和勞動產品的社會關係,無論在生產上還是分配上,都是簡單明了的。因此,自由人聯合體可以作為代替資本主義社會的理想選擇。

如果說自由人聯合體還是一個理想設計,那麼重建個人所有制則是在對資本主義經濟運行規律揭示的基礎上所選擇的一種新經濟制度。這種個人所有制是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佔有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重建個人所有制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第一個否定基礎上的進一步的否定。通過這個否定之否定過程,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拜物教性質在新個人所有制下得到克服,重新體現出類似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生產可以自我控制的情形。不過,這是在一個更高級的形態下達到對社會經濟整體的控制。重建個人所有制並不是簡單地回歸資本主義私有制以前的個人所有制,而是以社會的名義對生產資料實施佔有的所有制。社會一旦佔有生產資料並且以直接社會化的形式把它們應用於生產,每一個人的勞動,無論其特殊用途是如何的不同,從一開始就成為直接的社會勞動。當社會成為全部生產資料的主人,可以按照社會計劃來利用這些生產資料的時候,就消滅了人直到現在受他們自己的生產資料奴役的狀況。

恩格斯一再講到馬克思的兩大發現: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勞動價值論是剩餘價值論的理論基礎,而剩餘價值論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石。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是和資本與僱傭勞動的關係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剩餘價值正是通過資本與僱傭勞動相結合而作用的產物。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是這樣評價的: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不僅如此,馬克思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由於剩餘價值的發現,這裡就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世界歷史上從來沒有一位思想家能像馬克思那樣,把自己學說的命運同社會現實如此緊密地結合起來,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補充和修正理論。晚年馬克思在對早期著作不斷修訂的同時,更加自覺深入地思考了其學說未來的命運。他一方面欣慰於自己畢生所從事的事業後繼有人,悉心地予以支持、幫助和指導,但另一方面,敏銳地覺察出自己的思想、苦心在當時已經不能被忠實理解和準確轉換,而是出現了很多誤讀、偏差和曲解。為此他很焦慮,頻頻發出沉鬱的慨嘆:「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這句振聾發聵的話是馬克思提醒後繼者不能把他的學說理解和演變到違背其真正原意的道路上去。馬克思特別反感把「唯物主義」「唯物史觀」當作標籤,只看重馬克思主義哲學「依賴於物質存在的條件」而「排斥思想領域反過來對物質存在方式起作用」,把唯物史觀解讀為「經濟決定論」,使「唯物主義」這個詞成為「只是一個套語」,「一把這個標籤貼上去,就以為問題已經解決了」。

沒有一位思想家能像馬克思那樣,親自投身於人類的解放事業,在革命鬥爭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理論和探索人類解放的道路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正是他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鬥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鬥爭。」1867年後,馬克思很重要的一項活動是參與和思考西歐工人運動,這包括受託起草國際工人協會的文件、發表對「巴黎公社」事件的評論以及與德國社會民主黨之間的關係和對俄國革命的關注。

國際工人協會(後稱「第一國際」)是於1864年建立的世界性工人組織,旨在通過建立更為強大的無產階級的世界聯合來反抗資產階級。馬克思一方面看到,「史無前例的」「工業的發展和貿易的擴大」形成的「不容爭辯的事實」是,「工人群眾的貧困」並「沒有減輕」,但另一方面他不得不考慮到不同國家工人隊伍的發展條件極不相同,必然會造成世界範圍內合作的複雜性,於是馬克思採用了「實質上堅決,形式上溫和」的方式,要求儘可能「能使一切黨派都滿意」,而「不致把英國工聯派,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魯東派以及德國的拉薩爾派拒之於門外」。此外,馬克思特別看重工人階級的「精神發展」,指望將來通過各國各派工人的思想交流和討論,形成一個可以共同接受的理論綱領。

1871年發生了巴黎公社事件。馬克思對這一事件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積極參與並作了客觀的估量和精深的分析。很顯然,歷時兩個月的巴黎公社,並不是有計劃行動的產物,也非得力於什麼個人或具有明確綱領的組織的領導,不過是「在特殊條件下的一個城市的起義,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數人根本不是社會主義者,也不可能是社會主義者」。但同時馬克思也看到,公社所採取的一些特殊措施確實「表明通過人民自己實現的人民管理制的發展方向」,即作為一種地方自治的組織形式,擺脫帝國的直接統治,在地方層面採用直接民主的組織原則,以體現現代共和制的精神;作為國家政權組織原則的代議民主制,不再是由專業化的官員來治理公共事務的原來意義上的國家。作為舊制度的超越形式,巴黎公社打碎了高度集權的國家政權,確立了現代共和制的基本原則:普選制和「向下負責」制。所以馬克思指出,決不應把公社看作是教條主義的模式或未來革命政府的方案,它是「高度靈活的政治形式」。在巴黎公社之後出現的新的歷史境遇表明,工人運動面臨的直接任務是在民族國家的基礎上建立各自的工人政黨,這樣,國際的組織形式的繼續存在會成為工人運動發展的一種桎梏。馬克思看到了這一趨勢,在他的建議下,國際工人協會於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在此期間,馬克思還積極參與和關注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創建及其綱領的制定,成為事實上的「導師」。

馬克思在1883年之前的一段歲月裡把視野擴展到西歐之外的東方,特別是俄國。1881年2月16日,俄國早期社會主義運動女活動家查蘇利奇寫信給馬克思,提出了「世界各國是否都應經過資本主義生產各階段」的問題,期待馬克思作出回答。「查蘇利奇之問」的核心要義在於觸及了社會發展中的「跨越」與「不可跨越」的難題。在撰寫給查蘇利奇的回信時,馬克思詳細研究了俄國農村公社的歷史、現狀和特點,分析了俄國農村公社的二重性和兩種可能的前途:或者是它所包含的私有制因素戰勝集體因素,或者是後者戰勝前者,這一切都取決於它所處的歷史環境。馬克思認為,俄國的農村公社「目前處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中:它和資本主義生產的同時存在為它提供了集體勞動的一切條件。它有可能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佔有資本主義制度所創造的一切積極的成果」。「要挽救俄國公社,就必須有俄國革命。」「如果革命在適當的時刻發生,如果它能把自己的一切力量集中起來以保證農村公社的自由發展,那麼,農村公社就會很快地變為俄國社會新生的因素,變為優於其他還處在資本主義制度奴役下的國家的因素。」這也意味著在社會運動中「跨越」發展是可能的。但是,關鍵之點還在於,為了將俄國的村社土地公有制提高到共產主義所有制的水平,還需要有一系列具體條件:必須在生產上吸取同時代資本主義的先進成果,以充實共產主義的物質基礎;必須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幫助公社復興,首先必須排除從各方面向它襲來的破壞性影響,然後保證它具備自然發展的正常條件;必須有歐洲革命的引發和支持,光指望俄國內部條件,革命難以發生,而沒有革命,跨越資本主義就將成為不可能,等等。不具備這些條件甚至這些條件不充分,社會發展中的「跨越」或者不可能實現,或者也會削弱其成果,這些條件是「不可跨越」的。必須指出的是,馬克思的上述思考還只是一些原則和構想,並不是很成熟的看法和明確的意見。因此,他接到查蘇利奇的回信後,很費躊躇,先後寫了四個草稿,前三個草稿都很長,而正式發出的覆信卻非常之短。這真實地透露出他的糾結。作為一個革命家,馬克思不可能從書本中尋找解決現實問題的答案,也不會只靠頭腦的臆想得出解決現實問題的辦法,辦法只能來自參加變革現實的革命實踐。

列寧和他的革命戰友們及其後繼者成功把馬克思主義寫進了世界地圖。馬克思主義從一種學說、一種理論、一種主義到創造出一種制度、一種國家、一種生活方式。全世界最多時在102個國家有149個馬克思主義政黨,有50多個以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更重要的是,不僅僅是在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的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世界其他地方,它也已經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不論我們是否贊同馬克思,他都已經塑造了我們對於社會的觀念。他建立起了一個來源於哲學、歷史、經濟學和政治學的體系。由於我們關於歷史和社會的很多觀點是和「馬克思的幽靈」進行對話的結果,這些理論已經成為20世紀以及未來精神框架的一部分。由於有力地綜合了歷史、哲學、社會學和經濟學,馬克思的社會理論成為19世紀最重大的思想成就之一。

一個多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已經成為這樣一種語言:數百萬人用它來表達他們對一個更公正的社會的希望。作為反抗的工具,馬克思對宗教的描述給很多從中看到自己使命的人以很大的力量:「是被壓迫生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沒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樣。」依靠一套理論,一個人可以創建一個學派,但是依靠一套價值,一個人可以創建一種文化、一種文明、一種共同生活的新方式,馬克思在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價值兩方面都是思想的巨人。

今天人文社會研究的各種部門科學和領域情況都說明了馬克思主義是當代思想不可超越的高峰。正是在圍繞歷史和現實的自由爭論中,馬克思主義獲得了人們的認同,並且在這種爭論中才能真正領會和把握馬克思哲學思想的價值。這是對作為科學家的馬克思之真正敬畏。這種敬畏要求我們,一方面,像馬克思本人那樣,必須把歷史發展放到一種與整個人類發展階段有聯繫的長期框架中進行研究,把馬克思的著作與他集中關注的較短時期、特定題目和特定問題以及具體的歷史事件聯繫起來,從而理解他的成就;另一方面,不是重複他對自己時代問題的診斷和給出的答案,而是直面其提出的問題,並探尋我們自己歷史發展和開創新文明的道路。

讓我們永遠記住鐫刻在馬克思墓碑上的那句最著名的格言:「哲學家只是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原標題《馬克思為什麼是最偉大的思想家》,原作者田學斌。編輯 錢振霄)

相關焦點

  • 重溫偉大思想家馬克思十句名言,句句經典,受益匪淺
    137年前的3月14日,也就是1883年的今天,偉大思想家、哲學家、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卡爾·馬克思逝世,走完他65歲的一生。從我們讀小學開始,馬克思、恩格斯的畫像便被懸掛在課堂、校園四處,那時還不了解他們的偉大。
  • 現代西方最偉大的三位思想家是誰?
    現代社會時期,西方不斷出現新的重要思想家,其中影響最大的至少有三位:馬克思、弗洛伊德、海德格爾。這三位思想家被人們公認為對西方現代文明乃至人類文明做出重大貢獻,產生深遠影響。先看馬克思。馬克思是較早批判西方現代文明的思想家。
  •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5.05 星期六 一、「千年第一思想家」    20世紀末,在進入新千年時,英國廣播公司網上評選千年最偉大思想家風雲人物
  • 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陳先達新著《偉大的馬克思》出版
    在《偉大的馬克思——做新時代馬克思主義者》一書的「結語」中,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陳先達這樣總結。《偉大的馬克思》近日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著名哲學家陳先達。其著作《走向歷史的深處:馬克思歷史觀研究》被譽為反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領域「學術進展和學術成就」的「最重要影響」的六本「哲學論著」之一。
  • 何毅亭:紀念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每當我們提起恩格斯,總是自然而然地要把他同馬克思、同馬克思主義緊密聯繫在一起。這位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和馬克思一起為批判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進步人類爭取解放的鬥爭,提供了最強大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
  • 偉大也要有人懂:最喜歡名字是燕妮最愛吃魚 走進最真實的馬克思
    填寫「自白」是全家喜愛的活動,馬克思填寫的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是「啃書本」,自己的特點是「目標始終如一」,最喜歡的詩人是「但丁、莎士比亞和歌德」,最喜愛的作家是「巴爾扎克、狄德羅、黑格爾」,最喜歡的男英雄是「斯巴達克和克卜勒」,最喜愛的名字是「燕妮和蘿拉」(這兩個名字也是他妻子、大女兒和二女兒的名字),最愛吃的菜是魚,他的格言是「懷疑一切」。
  • 《走近卡爾·馬克思》:讓我們更加走近馬克思
    該書政治立場堅定、思想理論正確、語言表達生動,是一部研究馬克思、致敬馬克思的有益讀物,能夠引導讀者切實走近馬克思。  用信仰走近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渝的信仰、中國社會堅定不移的政治遵循。認識馬克思、研究馬克思,首先要在立場上認同、信仰上追隨。
  • 精選了馬克思的42個名句,一起進入這位偉大哲人的思想世界!
    ——卡爾·馬克思馬克思是位革命家、哲學家、無產階級鬥士、政治家、經濟學家,但他最主要也是最核心的還是思想家,他的思想之光,即便過了200年,在日新月異的今日依然照亮著人類的夜空,使得今天的我們仍受益於他那偉大頭腦開創出的社會福祉。
  •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這道題我來答!
    ——習近平馬克思是誰?大學馬哲課上的高頻詞彙,蓄著親切大鬍子的德國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而當我們在校園裡學習他的思想,在生活中踐行他的理論時,我們可曾細細追問過——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對話節目《馬克思是對的》共分《你好,馬克思》、《洞悉世界的眼睛》、《不朽的〈資本論〉》、《解放全人類的胸懷》、《千年思想家》五集。
  • 南陽理工學院:給90後講講馬克思
    近日,一場生動形象的報告——「給90後講講馬克思」,在南陽理工學院音樂廳贏得陣陣掌聲和笑聲。「這場報告太精彩了,原以為是一場枯燥乏味的政治教育,沒想到梁教授的報告沒有空洞的說教和灌輸,講得這麼鮮活、這麼生動,這麼接地氣,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了馬克思主義這個偉大的認識工具,深刻領悟到了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也增強了我們學習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神聖使命。」剛聆聽完報告的一位2016級學生告訴記者。
  • 【案例】「理論節目」巧解讀,《馬克思是對的》帶你認識不一樣的...
    一間「階梯教室」裡,理論專家、高校教師,還有來自清華、北大、復旦、南大的「學霸」聚在一起,只為探討一個問題——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   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是共產黨的創立者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人。馬克思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在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和傳播上超過了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切理論成果,對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讀懂馬克思院長名家談⑥】馬克思的精神遺產是什麼
    我想,這既不是因為在千年之交馬克思被西方媒體以絕對優勢先後被評為「千年風雲人物」、「最偉大的德國人」,和「全球最偉大的哲學家」,也不是因為《資本論》的經濟學說能夠科學地解釋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最根本的原因是馬克思的理論所具有的毫不妥協的批判的辯證法的精神,毫不動搖的堅定的人民立場與情懷,毫不怯弱的實踐第一的理論品格和毫不放棄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這都是馬克思的精神遺產。
  • 古典社會學三大學者:韋伯、涂爾幹、馬克思
    馬克思,過於注重階級研究,認為一切從階級中來,到階級中去。不過我覺得懷疑的是,他也算是小資產階級的代表了,為什麼會這麼恨資產階級,難道是當時有人阻擋了他的上升空間?涂爾幹,繼續了法國實證哲學研究的優良傳統,非常明顯的學術派。韋伯,受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等的影響,把理性主義融入到社會學中,這也許也與德國人的死板有關吧。
  • 《偉大的思想家柏拉圖》一本不是那麼好讀的書
    【書名】:偉大的思想家柏拉圖【適合人群】:大學及以上相關人群,主修位哲學或者哲學愛好者,最好看過《理想國》,否則很難讀下去【可讀性】:差【知識性】:強【粗略用時】:估計12小時以上我很久很久以前看了柏拉圖的《理想國》,於是想著看一本
  • 經典馬克思著作《共產黨宣言》推出少兒彩繪版
    這是繼2018年初接力出版社推出《資本論(少兒彩繪版)》之後,第二次推出馬克思經典作品的少兒彩繪版。2018年恰逢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也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世界各地都出版了各種以馬克思為主題的出版物,來紀念這位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讓馬克思著作走近少年兒童,正是馬克思主義研究當代化、大眾化的重要抓手,也是對這位偉大思想家最好的紀念。
  • 學習講話精神 | 學習分社組織觀看紀錄片《不朽的馬克思》
    工程管理1503   司瑤在200年的歷史軌跡中,馬克思這個名字在人類文明史上熠熠閃光。直到今天觀看了紀錄片《不朽的馬克思》,我更加充分的認識了這位偉大的思想家,他一生從事人類解放事業,並積極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
  • 名人成才之馬克思:愛哲學,父支持
    馬克思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家、科學家,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剝削被壓迫群眾的偉大導師,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人。    偉人馬克思的成長經歷、家庭教育又是怎樣的呢?    從小有統帥表現  卡爾·馬克思的父母都是猶太人。
  • 資訊集錦 | 交通局:傳達學習「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大會」精神 安委辦:考核第一季度各鄉鎮、寺廟安全生產工作
    交通局:傳達學習「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大會」精神5月4日,安多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何海洋組織全體在家幹部職工傳達學習了「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大會」精神。何海洋同志指出,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創始人,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和國際共產主義的開創者,是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 一位被忽略的哲學人類學大師——馬克思·舍勒!
    世人尤其是中國人都知道馬克思、恩格斯,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在這些偉大的思想家的思想形成之前,早有人為他們做了強有力的思想支撐和鋪墊,在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宣言》和《資本論》產生的過程中,黑格爾的辯證法就起了不少作用的影響,隨後德國哲學又出現了謝林和馬克思·舍勒這樣的人物,正是有了這些偉大哲學家的前赴後繼
  • 一個美國哲學家評選的10位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孔子排第1
    很多歷史愛好者都喜歡討論,像誰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人?在這個歷史時段裡,哪個事件是決定性的?最喜歡紅樓夢或者三國演義裡的哪個人物?等這一類的問題。美國學者威爾·杜蘭特也曾討論過10位歷史上是最偉大的思想家。杜蘭特認為,歷史是由人的活動構成的,是由人的思想推動的,不能僅僅解讀成一串死氣沉沉的數字和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