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在英國的中國柳樹:悽美愛情故事是為了促銷瓷器?

2020-12-19 澎湃新聞

英國人熱愛園藝,幾乎每戶人家的前院都是一個精緻的小型植物園,但在英國卻很難看到柳樹的身影。我幾乎從未見到過,這令我一度懷疑英國不適合柳樹的生存。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在辦公室談論春天時,提及英國沒有柳樹,當地的朋友卻告訴我,或許在交通不便的遠郊可以邂逅一兩棵柳樹,不過柳樹在英國的確被認為是中國的土產,是中國文化符號的代表之一,隨後她從書架上抽出一本莎士比亞,說,奧菲利亞(Ophelia)就是爬上柳樹落水而亡的,然後充滿英式幽默地告訴我,書裡的柳樹多。

英國藝術作品中的柳樹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鮮有柳樹的身影,但在英國的很多藝術作品中可以尋到柳樹的蹤跡。以Ophelia落水而亡為主題的油畫,我在倫敦泰特英國美術館(Tate Britain)的展覽中見到過,《Ophelia》為英國著名的拉斐爾前派畫家John Everett Millais所做,畫面的左上角繪有一棵主幹傾於河面之上、枝椏分明、柳葉初盛的柳樹,畫作尺寸不大,卻透露著寧靜和安詳,清純的Ophelia在此終結了死前情感的掙扎,異常悽美。

油畫Ophelia,攝於泰特英國美術館。

除了《哈姆雷特》,莎士比亞在《奧賽羅》中也提及柳樹,苔絲狄蒙娜(Desdemona)在死前唱了一首《柳樹歌》(the Willow Song):「可憐的她坐在梧桐樹下嘆息,歌唱著所有青柳,她雙手捧於胸前,頭埋於膝上,唱著柳樹、柳樹、柳樹……」 被譽為歌劇界「天使般的美麗歌喉」的Renata Tebaldi在1962年的柏林歌劇表演中,對這首歌有過精彩的詮釋。

英國劇作家、詩人、雜文作家尼古拉斯·羅爾(Nicholas Rowe)在《滿足的牧人》(The Contented Shepherd)中寫到:「小溪和柳樹聽到了他的抱怨,可憐的Colin在哭泣,訴說著他的痛苦:啊,柳樹,柳樹;啊,柳樹,柳樹……」

另一位英國著名的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和政治家約瑟夫·艾迪生(Joseph Addison)也曾多次提及柳樹。

柳樹輕柔細軟,情意綿綿,中國在漢代便有了臨別贈柳的習俗,宋朝開始盛行清明插柳。在英國的藝術作品中,柳樹的寓意和中國有幾分相似,柳代表愁思、懷念和生機。

英國流傳的中國愛情故事

中國關於柳樹的故事顯然要多很多,但在英國卻流傳著一段中國人不太了解的中國愛情故事。

從前,有一個美麗的富家小姐孔西(Koong-See)與家裡的一個窮夥計張(Chang)相愛了,因為社會階級的差距,這段愛情受到了父親Mandarin的強烈反對,他認為張配不上自己的女兒,於是他辭退了張,並將其趕出家門。為了防止他們私下約會,這位父親命人在府邸周圍豎起了高高的籬笆。他還準備將女兒嫁給一個有權勢的皇室貴族Ta-gin,這樣才算門當戶對。孔西看著窗外的柳樹和桃樹有了春的氣息,鳥也開始在桃樹上築巢,她突然發現一艘小船隨著小河駛入院內,船上載著一封信:

對你忠誠的我,誓死和你在一起,當柳樹垂下枝條,桃樹打開花苞,我便會和荷花一起潛入深水,把你的想法告訴河流,我可以聽到。

這是一封極具中國風格的信,孔西讀懂了裡面的隱喻,她知道張就在附近,如果他們無法在一起,張會選擇自我毀滅。猶豫再三,她給孔西回信:不明智的農夫才會因害怕果子被偷而提前摘下果子,我允諾,柳樹垂下枝條之時,你會得到想要的果子。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河上再也沒有出現過小船,孔西再也沒有收到張的消息,她每天盯著柳樹開花。當柳樹有衰敗跡象時,貴族划著船,帶著珠寶來迎娶孔西,孔西所有的希望落空了,就像籠中的鳥,她無力掙脫父親的安排。

婚禮當天,貴族用八人大轎抬走了孔西,府上熱鬧非凡,柳樹垂下了枝條,桃樹也長出了花苞,可孔西想到要嫁給一個從未見過的人,異常絕望。張喬裝成僕人,趁著人多混入貴族府內,他找到孔西的房間,帶走了孔西。在逃到院子裡時被孔西的父親發現,父親帶人追上了橋。

張帶著孔西甩開了追來的家僕,私奔到一個村莊,他們在此定居,過上了幸福的日子。但故事並不像童話那樣就此結束,好景不長,孔西的父親打聽到他們的去處,張和孔西趁夜色划船逃到了一座小島,父親派去的人撲了個空。不久,Ta-gin帶人追到小島,他接到父親的秘密指令,要求抓住孔西,並殺了張。他們殺了張,放火燒了他們的房子,孔西絕望之際,衝入房間,和張一同葬身火海。

這則故事後來還有個番外篇,神被他們的愛情故事所打動,懲罰了貴族,把他們變成了一對長生的白鴿,讓他們生生世世在一起。這是一段透露著英國羅密歐與朱麗葉式和中國梁山伯與祝英臺式的悽美愛情。

在英國還流傳著一首詩歌:「Two birds flying high, A Chinese vessel, sailing by. A bridge with three men, sometimes four, A willow tree, hanging o'er. A Chinese temple, there it stands, Built upon the river sands. An apple tree, with apples on, A crooked fence to end my song.」(兩隻鳥越飛越高,中國的船隻航行通過。橋上有三四個人,柳樹枝條划過湖面。一座中國的樓閣,矗立在河岸。一棵長滿果實的蘋果樹,一個歪籬笆結束了我的歌。)這可以算作這段愛情故事的詩歌版敘述。

柳樹紋樣的青花瓷盤圖(來自1913年出版的Story of a China Plate一書)

愛情故事實際是為了促銷

這段中國背景的悽美愛情故事在英國廣為流傳,但在中國卻鮮有人知,其中的原因要從中西方陶瓷貿易講起。

從8世紀開始,中國就開始大規模地展開陶瓷貿易,陶瓷遠銷朝鮮、日本、東南亞、印度、中東和非洲。從13世紀中國從波斯(今伊朗)進口鈷料裝飾釉下彩瓷器之後,青花瓷成為最受歡迎的瓷器品種,令歐美貴族趨之若鶩,他們對中國風光的印象得自中國瓷器上的裝飾圖案。到17世紀,中國向北歐輸出的青花瓷已經達到300多萬件,這改變了歐洲人的家庭用瓷習慣,同時,歐美市場對陶瓷的品種和裝飾有了更大的需求,Haddad在Constructing China with Ceramics一書中描述:18世紀80年代,一個英國人到美國訪問,他驚訝地發現,那裡沒有一個人不在用中國生產的杯子喝茶。

為了搶佔歐洲市場,荷蘭開始用便宜的錫釉瓷器模仿中國青花瓷,然而這種瓷器並不精緻,也不耐用;義大利佛羅倫斯此時也開始生產瓷器,但直到18世紀,德國才成功地量產出青花瓷的仿製品。Paul Tippett研究表明,到18世紀中葉,這種技術才傳入義大利、澳大利亞、法國和英國。18世紀末,英國制瓷業開始快速發展,雖然他們的陶瓷製造技術已經到達一個新高度,但時尚的風向標仍然偏向中國風格,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他們也開始模仿中國的瓷器。

青花瓷器上的紋飾是被模仿的首要元素,山水樓閣一直是外銷瓷器中的主要裝飾紋樣,這些被紐約大學的Joseph J. Portanova稱為chinoiserie(中國風)。從17世紀到19世紀,這種模仿的中國風席捲了整個歐洲。Joseph表示,在所有從中國輸出到西方的商品中,柳樹紋樣是最常見的,於是這種圖案被認為是中國最流行的紋樣,被用在陶器和瓷器上,甚至是紙和塑料產品上。

中國瓷器上的柳樹。清康熙青花滕王閣圖缸,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於是有了中國風格的瓷器裝飾畫:柳樹、小橋、樓閣、柵欄、小船、一對白鴿、蘋果樹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主流風尚,這種搭配的藍盤子在當時英國瓷器貿易中的銷量遠遠超過了其他瓷器的總和。因為一棵充滿生機和春意的柳樹在盤子的中央,這種固定的裝飾紋樣被稱為「Willow Pattern」(柳樹圖案),這種裝飾紋樣出現在青花瓷器上,也被西方人稱為「Blue Willow」(藍柳)。1913年,C. W. Weeks為了這種藍柳瓷出版了一本專講述此故事的書(Story of a China Plate)。

早期的藍柳瓷盤,來自V&A博物館。

實際上,這個愛情故事是英國商人為了促進這種帶有柳樹圖案的瓷器銷售而故意編造的,屬於一種「情懷促銷手段」。因為故事在後期有添加的部分,所以在早期的藍柳瓷中,並未出現白鴿。

柳樹紋樣最初的設計源自於英國著名陶藝家Thomas Minton,他的明頓瓷器(Minton Ware)享有盛譽,被稱為維多利亞時期的「藝術瓷器」。英國另一位陶藝家Josiah Spode革新了陶瓷裝飾技術,發展了釉下彩轉移印花(transfer printing,轉印)技術(運用這種裝飾技術的瓷器被稱為「transferware」),並在1784年生產了第一個印花柳樹紋樣青花瓷器。在之後的一個半世紀中,這種藍柳瓷幾乎成為英國青花瓷器的固定紋樣,到了19世紀,藍柳瓷更成了轉印裝飾技術的典型代表。儘管期間對藍柳的熱度有所減弱,它仍舊維持著主流地位,無論是貴族還是普通百姓,都在使用這種柳樹紋樣青花瓷器,而且現在也頗受歡迎。

英國利物浦Williamson's tunnels中出土大量柳樹紋樣青花瓷盤。

對「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情意綿綿有著特殊感受的中國人自然對這種紋飾的認知度不高,美國Joseph也評價這種紋飾是,「充其量是一種模仿,實際是對中國文化的曲解」。儘管如此,在西方國家,這種紋飾沿用至今,變化不大。在英國很多陶瓷工藝品店中仍能看到willow pattern上的相關元素,在情人節期間,這種紋樣更是大受歡迎。

英國牛津工藝品店中willow pattern元素的胸針和耳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羅密歐與茱麗葉」,不只是莎士比亞的悽美愛情故事!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被名人稱之為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帖切又富於藝術性,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動。簡單的比喻把西方的愛情故事東方化。《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英國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是一部偉大的愛情戲劇。
  • 富有「故事」的古老藏毯:寓意吉祥 愛情悽美
    【同期】西藏藏毯企業負責人 次仁羅布我們的吉祥八寶圖在藏傳佛教文化中比較常見,是表示吉祥的重要圖案;有的圖案源自龍袍水紋圖,有的像八仙圖,有的源自瓷器圖案等收集多種多樣的吉祥圖案。【解說】在「幫錦鎂朵」展出的傳統藏毯上,均放有用藏漢雙語寫滿「故事」紅色的小卡片,其中既有描繪圖案來源、讚美優質圖紋,也有編織者的悽美愛情故事。
  • 關於牛頓的悽美愛情故事
    一提起牛頓,大家首先會想到三定律,科學家,其實今天我要說的是,牛頓年輕時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這件事兒,牛頓和誰都沒提起過,知道的人非常少。
  • 中國古代八大悽美愛情故事,你知道幾個?
    古往今來,愛情一直是民間廣為流傳的話題,歌頌愛情的文學作品也層出不窮。但大多數都是愛情悲劇,很少有喜劇結尾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國歷史上八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吧!一、梁祝化蝶「樓臺一別恨如海,淚染雙翅身化蝶。」
  • 電影《愛情故事》主題曲《Love Story》悽美感人
    一個富家子弟,一個麵包師的女兒,一段發生在校園的現代灰姑娘的故事成就了上世紀七十年代這部轟動一時、清新動人的電影《愛情故事》(Love Story)。《愛情故事》中富家子弟奧利弗(瑞安·奧尼爾飾)和平民女生詹妮弗(艾麗·麥古奧飾),他們的愛情在法國作曲家弗朗西斯·萊因的配樂裡更加悽美感人。《愛情故事》曾給弗朗西斯·萊因的職業生涯帶來巨大成功,悽美的鋼琴伴隨著弦樂漸次進入,敘事詩一樣地把故事緩緩道來。
  • 這個發生在長城腳下的悽美愛情故事感動天地
    這個發生在長城腳下的悽美愛情故事感動天地 2020-12-15 2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趣味茶事之四:碧螺春的傳說——一個你可能不知道的悽美愛情故事
    茶樹與果樹交錯種植關於碧螺春茶,有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為了救阿祥,碧螺姑娘走遍洞庭山,尋找草藥。有一次,碧螺發現了一棵奇異的茶樹。早春寒冷時節,萬物還在冬眠,這棵茶樹卻已經長出鮮葉。碧螺把這棵茶樹移植回家,並在心中許願:如果能救活阿祥哥,碧螺願意獻出自己的生命。在碧螺姑娘的精心照顧好,茶樹生長的很快。碧螺摘下幾片茶葉,泡在水中,餵給阿祥喝。
  • 周星馳早期出演的悽美愛情故事-簡評《陰陽界》
    在本作中壞人的力量還是非常強大的,即便是好人的主力也很難與之抗衡,最後我們的男主角沒有辦法,只得捨棄了生命,於是故事就開始了,為什麼電影的名字叫做《陰陽界》其實也暗示了這個故事的悲劇色彩,本以為故事的結局是二人陰陽相隔,結果最後女主角竟然為了男主選擇了赴死。
  • 絲路戀歌——一個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但同時,故事情節的設置上還有一些問題,主線不夠清晰,有些演員臺詞和演唱功底不到位。這部劇主要講述了發生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一個悽美愛情故事。那麼什麼是「南方絲綢之路」?南方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西南地區一條縱貫川滇兩省,連接緬、印,通往東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各國的古老國際通道,它和西北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同為中國古代對外交通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的起點在四川,後面根據路線的不同,又分為東線、西線、中線。故事採用了倒敘和回憶相結合的方式講述。
  • 鬥羅大陸:小舞獻祭唐三,怎麼就成了4個人的悽美愛情故事
    014個人的悽慘愛情故事觀看小舞獻祭這段故事,粉絲是有兩種心態的。一種是:長痛不如短痛,小舞早點獻祭,爽快點不就完事了嗎?另一種是:小舞不單單是獻祭,故事需要鋪墊,雖然小舞的離去是悲痛的,在她離去前,也應該好好享受下她最後的時光。
  • 美女變大樹《給我一支煙》:一個經典悽美的現代愛情故事
    時隔十年再次讀這本書,還是和當年一樣心疼葉子,心疼他們的愛情!以愛情的名義去展示和演繹人性的真實和落差。故事不夠真實,但道理很清楚。讀完有種飄在空中的感覺。也許正是這種不真實,才更吸引人。本書以天上人間小姐為女主角,在描述一段悽美愛情的同時,更深層次展現了這個京城貴夜場的隱秘生活,讓讀者真實感受另一種不為人知的生活。一個故事,太陽的背面,另一種生活。本書描繪的是一個經典悽美的現代愛情故事,在看似灰色的背景下卻有著對人間真情最深情的演繹,讀之令人為之動容,為之震撼。
  • 連環畫裡悽美愛情故事-七夕節
    關於中國七夕傳說的類型,學者趙仲邑在《牛郎織女故事的演變》一文中,將流傳在中國的七夕傳說分成了三個類型,第一種《荊楚歲時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哀其獨處,許配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第二種與梁山伯、祝英臺傳說相結合的。第三種與女鳥型(天鵝處女型)故事合流的。
  • 元好問這首經典的愛情詞,描寫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寫得很感人
    詞人在開篇的小序中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泰和年間大名府有一對青年男女兩人原本很相愛,可是由於父母反對,兩人為了能夠生生世世在一起,於是毅然決然選擇了殉情,雙雙是投水自盡,官府派人去打撈,可是一連幾天不見蹤影,最後被種藕的人在水塘中發現,看到兩人緊緊抱在一起,一時之間爭相議論。
  • 《西海情歌》刀郎演繹的滄桑悽美背後愛情故事卻凝聚憂傷和溫暖
    刀郎的詞樸實又悽美,貴在真實且以誠動人。刀郎到西海採風時,聽說了這段悽美動人的的愛情故事後,他當即決定把這個故事寫成了一首歌!就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西海情歌》!從這首歌曲中似乎聽得到音樂裡面的西風的嘶吼,和飛沙走石的荒涼打擊摩擦回聲,讓我不知不用心靈、用聯想去感受,感知穿越一個背景故事的悽美與蒼涼。這首歌訴說的這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勇和瑛都是四川成都大學的學生,同時參加環保志願者去可可西裡。他們一共走進蒼茫寂靜、人煙罕至而又美麗寂寥的可可西裡。瑛所在的藏羚羊觀察站是人比較多的不凍泉,勇被安排在條件艱苦的沱沱河觀察站。這裡天氣寒冷海拔較高還缺氧。
  • 《憂鬱星期天》的悲傷情調,原來與一段複雜悽美的愛情故事有關
    《布達佩斯之戀》就是這段複雜悽美的愛情故事。它主演講述的是上世紀30年代的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一個餐館裡,美麗的伊洛娜同時被兩個男人深愛著。一個是餐廳老闆,另一個是鋼琴師。三個人都並不願意改變現況,打破平衡,伊洛娜同時擁有兩個男人的愛而深感平靜幸福。
  • 彝族青年拍網絡大電影《多想活著》用家鄉話講述悽美愛情故事
    為了滿足她的願望,她的男朋友歷經千辛萬苦,找到偶像,為她準備了一個大大的驚喜……這部由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的彝族知名青年歌手、青年導演白裡格策劃、製片並主演的網絡大電影《多想活著》將於1月16日18時正式登陸「狼娛文化」微信公眾平臺以及涼山州影院上映。1月14日,《多想活著》劇組在成都舉行了見面會。
  •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家喻戶曉,那麼主角是哪個朝代的?
    《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白蛇傳》、《孟姜女傳說》、《牛郎織女》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民間愛情故事,早在東晉時期便已經在流傳這一悽美愛情故事。作為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民間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早在東晉時期便在民間開始流傳,其悽美溫婉的愛情在民間廣為流傳,幾乎是家喻戶曉,成為千古絕唱的一段民間佳話。但是,梁祝故事到底是民間傳說還是歷史上實有其人?關於梁祝故事,史料記載豐富,關於他(她)們的原籍,朝代也有不同的版本。
  • 龍溪溝,一條原始的溝,還有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
    元旦假日,阿牛哥約上幾個小夥伴進了夜郎谷,這是一條有著張家界的山,有著武當山的斷崖絕壁,和天坑一樣美的地方(拍攝只是隨手用手機,畫面質量大家海涵),特別是收穫了一個悽美的千年石橋的愛情故事!龍溪發源於湖南與貴州交界的向家地,在龍溪古鎮匯入舞水,他一路奔走於峽谷,形似巨龍,故具名龍溪,行走的谷地叫夜郎谷,龍溪溝在上遊。進入秋冬,溪水幾乎乾涸。
  • 肩上蝶 Rest On Your Shoulder 悽美愛情故事
    ◎譯  名 肩上蝶◎片  名 Rest On Your Shoulder◎年  代 2011◎國  家 中國/中國香港◎類  別 愛情◎語  言 普通話◎字  幕 原盤中字◎片  長 120 Mins◎導  演 張之亮 Jacob Cheung◎主  演 陳坤 Kun Chen  …嚴國梁詠琪 Gigi Leung  …楊霖桂綸鎂 Lun-mei Guey  …白蘭江一燕 Yiyan Jiang  …寶寶許紹雄 Shiu Hung Hui
  • 歷史上四大「悽美愛情故事」,第二個為丈夫哭了十天十夜
    【歷史上四大「悽美愛情故事」,第二個為丈夫哭了十天十夜】唐玄宗和楊玉環。兩人曾經山盟海誓,白居易曾在《長恨歌》中這樣形容兩個人的愛情: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在史思明大軍逼迫下,唐玄宗在馬嵬坡下令處死了這個他曾經山盟海誓的楊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