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體驗「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一周的研學旅行帶給了他們什麼?

2020-12-15 上遊新聞

08-22 06:36:33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段瀟柯給爸爸媽媽做「安徽燒餅」。    受訪者    供圖

跟著語文老師去研學,大家在宏村集體合影留念。

這個暑假,育才中學高一20班的段瀟柯先是跟著老師和同學到安徽進行了一周的研學旅行,回來後稍做休整,又馬不停蹄地轉段開始了數理化英的補習。

回顧即將過去的暑假生活,她風趣地總結說「一曲研學+補習的二重奏」,同時也十分感概,「跟著語文老師一起去研學,那才是真正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跟著語文老師去研學

7月11日,段瀟柯跟同學和語文老師李小省一起,坐動車前往安徽合肥,開啟徽文化研學旅行。

第二天,這群高中生走進了包公祠、安徽名人館、渡江戰役紀念館。段瀟柯說,包公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但我們親身走進包公祠,實地參觀遊覽,真的被他的人格魅力震撼到了。這次研學跟以往旅遊參觀景點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語文老師會現場『上課』。」

其實,在動車上,李老師就跟大家聊起了徽文化的事。還給大家埋下了「伏筆」——布置了一個小作文:這次研學之旅,最打動你的景色有什麼、你感受最深刻的是什麼,請寫出一篇遊記。

安徽最著名的景點是黃山,李老師讓大家回憶一些描寫黃山的詩詞散文,她先讓大家有所準備,在登山觀景時好誦讀好段佳句。

「黃山松果然名不虛傳!」段瀟柯說,登黃山時,導遊給他們介紹景點,老師也一路上講述名人俠客的軼事。看到「十大名松」,特別是長在懸崖峭壁上的青松,她發自肺腑地感慨「無限風光在險峰」,黃山松頑強向上、堅韌不拔的形象和精神品質牢牢地印在了她的腦海裡。

這是段瀟柯第一次登黃山。這個山城妹子將黃山之景和家鄉的山水作了一番對比,「我們重慶的山是綠水青山,但黃山卻像被鬼斧神刀雕刻過一般,感覺黃山美景像山水國畫。」

接下來,他們還遊覽了道教聖地齊雲山、「中國最美鄉村」宏村和徽州古城。

第一次給爸媽做燒餅

黃山腳下的宏村,讓段瀟柯流連忘返、記憶深刻,還寫了一篇《宏村的巷道很窄》的小作文。

徽文化不僅在建築、名勝古蹟中,它也存在市井街巷老百姓的美食中。談起徽菜,段瀟柯津津樂道,安徽小吃種類繁多,僅豆腐就有很多種做法,什麼毛豆腐、豆腐配臘肉、豆腐雞蛋羹,當地人逢年過節會做出不同的「節氣糕點」。吃了還不過癮,還挽起袖子,自己動手做起了「安徽燒餅」。

段瀟柯認真按著糕點師傅傳授的技藝,把梅乾菜扣肉包進麵皮,擀成燒餅,再烘焙成送給爸媽的美食帶回了家。「當我把安徽燒餅遞給父母時,他們非常意外,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給他們做食物。」段瀟柯說,因為味道還不錯,得到了好評。這也算此次研學中一次意外收穫。

研學最後一項活動是參觀中國知名的家電品牌榮事達集團的智能家居。「這裡有很多『黑科技』,客廳裡的茶几是一個巨大的平白,用手在上面滑動,就能操縱家用電器。真讓我大開眼界!」

歸來後報了四科補習班

一周的研學旅行結束後,段瀟柯跟家人去貴州玩了7天,短暫的休整後,她開啟了補習模式。

「這或許是大多數高中生暑假裡不二的選擇吧。」段瀟柯說,進入高中,大家的目標都是想贏得高考,因此各門學科都需要打牢基礎。段瀟柯可謂火力全開,一口氣報了數理化英四科補習班。

她將補習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學化學、英語。連續10天,每天化學上兩個半小時,英語上兩個小時,上午出門,一般要下午才能回家。

這兩天,小段正在補習數學、物理,任務一點沒有減輕的跡象。從8月12日開始,物理上10天,數學的課程是15天。扳著指頭算一算,最後一門數學補習班要上到8月底才結束,那時小段的暑假二重奏差不多才謝下大幕,新學期也近在眼前了。

看書看電影看綜藝節目

看書看電影和綜藝類節目要算暑假裡最大的娛樂項目了。

段瀟柯說,學校布置的暑假作業比較靈活。老師推薦了10多部電影,有文藝片、動畫片、記錄片,比如法國動畫電影《魔術師》、美國電影《隱藏人物》、德國電影《浪潮》、中國電影《追夢赤子心》。看完電影,有興趣的話就寫寫影評。

之前,段瀟柯看了《東坡傳》、《杜甫傳》兩本書。

當然老師也不反對暑假裡看看綜藝類節目,於是在學習之餘,小段每天會看1小時電視,她選擇的節目是《朗讀者》《我是演說家》《見字如面》《2018華語辯壇老友賽》。

語文老師李小省說,按照新高考,對於即將進入高一的學生來說,研學將計入高中階段學分,因此高中生利用暑假走出去,開眼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當然研學最好的方式是「帶著課本」去用心、用情遊山玩水。

這次徽文化研學旅行,老師提前作了一些「備課」,將遊覽路線、景點在語文教材裡進行深挖,移步換景,遊覽時「重溫」教材。在李老師看來,段瀟柯和她的小夥伴們在此次研學旅行中最大的收穫是寫出了體裁豐富、帶思考的遊記。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黃曄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你讀「萬卷書」,中科宏浩帶你行「萬裡路」
    古人都把「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作為一種人生追求。這樣的文字排序仿佛先要讀萬卷書才能行萬裡路,但是這兩者都能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能力。有人說讀萬卷書勝過行萬裡路,也有人說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無論是哪一者更勝一籌,就現實而言「讀萬卷書」遠比「行萬裡路」更容易的多,很多人都應該有這樣的體會。「行路」是在實踐中學習。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社旗一高研學旅行記
    2020年12月6日,社旗一高六年制實驗班組織初一全體學生展開了一次研學之旅。此次研學旨在讓孩子們走出校園,陶冶情操。目的地在南陽龍灣綜合社會實踐基地。寒冬雖至,一張張青春稚嫩的臉上依然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淅川縣第一小學一年級研學旅行遊丹江孔雀園
    淅川縣第一小學 孫儷 付雲麗  8月19日淅川縣第一小學一年級舉行研學旅行——遊丹江孔雀園。希望學生們在研學旅行的過程中累積優秀的品質,成就自我,讓孩子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讓小學生研學旅行變成一種自強不息的向上動力。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不是一句空話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不是一句空話研學,從字面意思來講,在研究中獲得學習,通過實踐取得知識的研究性學習,國家教育部在2000年1月將研究性學習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實驗修訂稿)》中。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樣的研學很給力!
    劍門關是教育部公示的「四川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廣元市首批研學教育基地」,劍門關已累計幫助了數萬名學子厚植文化基因,並收穫了無數好評點讚。唐家河已建成7座主題館、9條主題遊步道為廣大學子、學者提供科普教育、研學旅行為一體的自然基地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行知結合,最美的課堂在路上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最真的教育是實踐最美的課堂在路上研學與旅遊有區別嗎其目的何在,意義何在;有沒有研讀過國家教育部等11部委聯合下發的【2016】8號文件《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精神。用心感受,風雨後的彩虹格外美麗有些人認為,研學旅行活動計劃是學習該操心的事,我們只要跟著學校走就行,
  • 啟封研學遊‖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啟封故園研學遇上「軍旅體驗」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 四川省武勝萬善職業中學: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四川省武勝萬善職業中學開展「一木環保,書香研學」實踐活動該活動是由學校聯合新華文軒出版傳媒有限公司武勝分公司,共同為學生們量身定做的一次研學實踐活動。該校旅遊服務與管理專業130名多名師生代表在旅行的同時,快樂學習,收穫滿滿。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近幾年「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可以說是網上討論的一個熱點,著名作家王蒙也多次以此為主題演講。在諸多觀點中「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似乎更受追捧,有人甚至提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自己去悟」,特別是2014年3月美國當時第一夫人米歇爾在北京大學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為主題演講,由於她的特殊身份讓這一觀點甚囂塵上。
  • 董卿: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
    還有一期節目,有道題目是「作為主持人,更需要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兩位選手各執一詞,分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董卿的點評也是特別出彩:「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讓我們能夠擺脫的是什麼,局限和狹隘,所以我們最終是要在相互的溝通、學習、交流當中看到自己的局限,去不斷地進步。」
  • 活100歲,行萬裡路,讀萬卷書
    我認為在當下的社會裡,最應該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莫過於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探求世界就兩個途徑: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既是人生態度,更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人生苦旅」,人生就是一場沒有停歇的旅行,必須時時刻刻使自己「動」、「忙」。哪怕是假忙,也要一直不停的行動。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旅途中我也在學習,增長見識,也養成了記遊記,畫下沿途風景的習慣。接著她媽媽說:我們在旅行過程中會看到很多風景,也可以體會到當地人文。但是我更希望的是,你在旅行過程中,學會用不同視角去看待生活中的困難。也能用不同的視角去看到更好的自己。
  • 對於孩子來說,「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哪個重要?
    有這樣一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哪個重要?這是個有趣的話題,也是很多人都會思考和遇到的問題。在我看來,這兩者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
  • 餅子讀行,一個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旅行人
    01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旅行人關於「餅子讀行」,一個極其具有書卷氣息的文藝名字,餅子讀行本人是這樣解讀的:餅子是小時候同學起的外號,跟隨了餅子三十多年,當自己需要一個網名的時候,發現外號比自己任何想起的那個網名都足夠的具有代表性
  • 新華書店攜手藍話筒開展「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研學實踐活動
    古代萬卷是指皇帝的試卷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    「讀萬卷書」是指應該全面吸收書本知識,使自己具有淵博、紮實的文化素養;「行萬裡路」是指不能單純地沉迷於書本,還必須廣泛了解、認識和接觸社會,並把書本知識應用於社會實踐。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關於教育的另一種理解)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十個字,是兩個意思,是從一到二的過程。沒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會變成盲走和忙走,甚至是茫走。我舉這兩個例子,並非炫耀我自己關於牛劍的一點知識,或者說我在劍橋大學待了足足一整天,沿著河邊走了兩個小時,而是想說明作為父母親,當你帶孩子出去旅行的時候,你有足夠的知識準備以及熱情準備嗎?
  • 微課堂(視頻)丨王燕紅老師: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暑假如何和孩子一...
    我是來自路橋區新橋鎮初級中學王燕紅,今天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有關《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暑期如何和孩子一起帶著問題去旅行》的話題。旅行,要發揮學習功能最大化,經常和研學相結合,研學旅行是近十年來出現的新詞,由我國古代遊學、近代修學旅行,逐步演變發展而來。可追及春秋戰國的「遊學」,多指遠遊異地,從師學習,以所學遊說諸侯,求取官職。
  • 真「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虎爸帶兩女兒,從湖南走到廣州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一般指讀書萬卷,才能讓自己學識過人;行路萬裡,才能讓自己見識過人。而讀書和行路之間,則是動靜互補的關係。讀書,指的是靜態的學習;行路,則指的是動態的實踐。只讀書,會讓人缺乏見識;而只行路,又會讓人缺少理論。所以只有把讀書和行路結合起來,才能夠造就不一樣的人才。
  • 翼天文旅集團|「夢裡老家·跟著朱子去研學」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研學旅行是學校課堂的延伸讓學生「學在天地間」陶冶情操、增長見聞、開闊視野>12月10日—11日近1500餘人的研學團隊將課堂「搬」進景區在夢裡老家開啟了一場超燃的研學之旅禮儀大課堂古代凡始入學,須向先師行釋菜之禮。
  • 暑期到了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在家長看來,行萬裡路尤勝讀萬卷書。如何規劃超長暑假,不少家長和學生提早數月便有了準備,信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的他們選擇遊學性質的夏令營,期待著能在兩點一線的常規學習生活之外,得到不一樣的啟示與收穫。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明顯提高,很多家長不惜「血本」,花費數萬元,在暑期或寒假送孩子遠赴海外遊學,增長見識開拓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