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樣的研學很給力!

2021-02-08 廣元文廣旅
點擊上面↑↑↑藍色字關注

廣元文廣旅 廣元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官方微信,帶你發現廣元每個角落的美麗

遊有所學,行有所思

天氣越來越涼

研學卻越來越「熱」

廣元市級研學基地共有30餘家

涵蓋了紅色、三國、古蜀、自然等多個主題

極大地豐富了中小學生課外實踐和學習生活

劍門關是教育部公示的「四川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廣元市首批研學教育基地」,劍門關已累計幫助了數萬名學子厚植文化基因,並收穫了無數好評點讚。

【紅色教育】

劍門關紅星廣場

包括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碑、

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

將帥雕塑和石刻標語

學生們在這裡進行紅色文化教育、

國防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

【學禮儀】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

作為一座人文歷史千年豐碑

劍門關集三國文化、蜀道文化、關隘文化為一體

學子們在這裡學習作揖禮、拜師禮等國學禮儀親歷古代學子的莊重禮儀的儀式教育感悟國學文化的精神

【學地理】

劍門關景區屬於丹霞地貌

絕壁陡崖和紅色巖層

記錄了四川地質演化的重要一頁

學子們可深入了解劍門關地質地貌形成的原因

昭化古城是廣元市首批研學教育基地,依託深厚蜀漢文化底蘊,以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設計開發了非遺文化課堂、三國益智課堂、民俗技藝課堂、自然教育課堂等一系列獨具特色的研學課程。豐富的內容、多樣的選擇充實著研學每一天。

昭化古城至今已有4000餘年的歷史

和2200多年連續建縣史

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三國古城

素有「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之稱

研學其中,遙想當年的金戈鐵馬,氣勢磅礴

華容道、九連環等益智遊戲讓學子觸摸古人智慧

【非遺文化課堂】


廣元,是巴蜀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是先秦古棧道文化的集中展現地

是蜀道文化、三國文化的核心走廊

學子在昭化古城可以體驗剪紙、刺繡、評書等

體驗非遺,傳承非遺……是我輩少年的必修課

【走讀古城文化長廊課堂】

同學們在專業講解的帶領下

走讀昭化縣衙、考棚、文廟、葭萌關、

劍刀壩君臣園等昭化古城遺蹟

了解自然與人文知識

除此之外

學子還可體驗石畫、造紙、射箭、茶藝、

古建築、臉譜、咖啡、手鼓等課程

讓學生樂在其中,學有所成

唐家河有"天然基因庫"的美譽,是"首批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基地"、"廣元市首批研學基地",推動自然科普教育、研學與旅遊深度融合,常年吸引著國內外青少年團體,來此開展研學活動。

【一個自然環境教育基地】

唐家河自然保護區

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完整的熱點地區

生態系統極為良好

野生動植物種類豐富

野生動物數量多、容易見

是全世界野生動物遇見率最高的低海拔地區

唐家河已建成7座主題館、9條主題遊步道

為廣大學子、學者提供

科普教育、研學旅行為一體的自然基地

【一個對外開放的自然教育平臺】


唐家河通過建立聯合保護站、

與中小學及教育部門籤訂合作協議、

建立數位化教育平臺等方式

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科普教育工作中來

打造對外開放的自然教育平臺

蒼溪是紅四方面軍長徵出發地、強渡嘉陵江戰役紀念地,紅軍渡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廣元市首批研學基地"。

渡江雕塑再現紅軍英勇無畏的長徵精神

紀念館內陳列的文物再現紅色記憶

崖壁石刻將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無聲講述

引領莘莘學子在新時代繼承中國精神

同學們也能體驗手工植物染色

感受「非遺」的魅力

旺蒼曾是川陝革命根據地後期首府,紅四方面軍長徵出發戰略集結之地,"中國紅軍城"是"廣元市首批研學基地"、"木門會議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廣元市第二批研學基地",每年,旺蒼接待省內外開展紅色旅遊研學活動的青少年學生10多萬人次。

學子聆聽紅軍在旺蒼的戰鬥故事和光輝事跡

體驗老百姓打草鞋、雞公車運糧等

支援前線的生活場景

深刻感悟當年革命戰爭時期的困難和艱辛

通過「紅色旅遊+研學」

把愛國主義和紅色精神傳播到青少年學生之中

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明月峽是廣元市第二批研學基地,景區認真思考勇於探索,研發出「背背簍」「挑扁擔」「雞公車運糧」等8門符合景區三國歷史文化特色的經典課程,深受老師學生的一致好評。

行走劍門蜀道

研讀三國文化

同學們不僅在這裡可以親走蜀道

看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棧道、山水

還能體驗雞公車、孔明鎖等三國益智遊戲

在快樂的遊學中

同學們開拓了視野,豐富了知識!

皇澤寺博物館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國首批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廣元市第二批研學基地。

館內現存北魏至唐代的石刻摩崖造像

57窟,1203軀

不同朝代的藝術審美顯於眼前

仿若走進了歷史書中的世界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將書中文字和現實畫卷聯繫在一起

讓同學們有一個更立體的知識視窗

同時還能鍛鍊動手能力、思維能力

這樣的研學簡直是太棒了!

你還知道哪些研學好去處呢?

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

廣元旅遊年卡技術諮詢 :

母女士 19982506610

點擊「下方連結」查看廣元市旅遊營銷優惠政策

本平臺所發布的部分文字、圖片作者姓名來源不詳,如有涉及相關事宜敬請與本平臺編輯部聯繫(編輯部微信:gyly0839)


2020年進入倒計時!這幾個旅行計劃可以安排上了!

我們應該怎樣做好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戳圖↓↓↓

秋高氣爽,朝天美成了一幅畫!

昭化這個新晉網紅打卡地憑什麼火?詳細解答來啦!

你好!這裡是蒼溪!

相關焦點

  • 你讀「萬卷書」,中科宏浩帶你行「萬裡路」
    古人都把「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作為一種人生追求。這樣的文字排序仿佛先要讀萬卷書才能行萬裡路,但是這兩者都能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能力。有人說讀萬卷書勝過行萬裡路,也有人說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無論是哪一者更勝一籌,就現實而言「讀萬卷書」遠比「行萬裡路」更容易的多,很多人都應該有這樣的體會。「行路」是在實踐中學習。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近幾年「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可以說是網上討論的一個熱點,著名作家王蒙也多次以此為主題演講。在諸多觀點中「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似乎更受追捧,有人甚至提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自己去悟」,特別是2014年3月美國當時第一夫人米歇爾在北京大學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為主題演講,由於她的特殊身份讓這一觀點甚囂塵上。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句話原本的意思和現代人的理解出入比較大,「讀萬卷書」原意是:讀書是為了進京趕考,以實現金榜題名的人生理想;「行萬裡路」原意是:步入仕途,以實現忠君報主的人生理想。
  • 新華書店攜手藍話筒開展「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研學實踐活動
    古代萬卷是指皇帝的試卷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    「讀萬卷書」是指應該全面吸收書本知識,使自己具有淵博、紮實的文化素養;「行萬裡路」是指不能單純地沉迷於書本,還必須廣泛了解、認識和接觸社會,並把書本知識應用於社會實踐。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不是一句空話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不是一句空話研學,從字面意思來講,在研究中獲得學習,通過實踐取得知識的研究性學習,國家教育部在2000年1月將研究性學習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實驗修訂稿)》中。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社旗一高研學旅行記
    2020年12月6日,社旗一高六年制實驗班組織初一全體學生展開了一次研學之旅。此次研學旨在讓孩子們走出校園,陶冶情操。目的地在南陽龍灣綜合社會實踐基地。寒冬雖至,一張張青春稚嫩的臉上依然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 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哪個更為重要?
    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對於很多人來說,沉下心來認真讀書真的不是一件簡單地事情,這也是很多人選擇行萬裡路的原因所在,通過行萬裡路,進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那麼,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哪個更為重要?首先,我們來弄清楚這句話的含義。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古代的萬卷指的是皇上出的考試卷。考生們為了金榜題名,進京趕考。這句話放到現在,寓意就是:同學們要努力讀書,增長自己的學識和本領,理論結合實際,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學以致用,不做書呆子。
  • 讀萬卷書,當行萬裡路
    原標題:讀萬卷書,當行萬裡路  澎湃新聞報導,日前被伊拉克警方誤作極端分子逮捕的北大學生劉偉(化名)將很快釋放。據悉,劉偉此行只是進行考古旅遊。劉偉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研究生。他本人非但與極端組織毫無關係,這趟前往伊拉克旅遊,恰是擔心當地文物遺址遭受破壞。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行知結合,最美的課堂在路上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最真的教育是實踐最美的課堂在路上研學與旅遊有區別嗎,為什麼研學的目的卻和旅遊不一樣了?用心感受,風雨後的彩虹格外美麗有些人認為,研學旅行活動計劃是學習該操心的事,我們只要跟著學校走就行,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旅途中我也在學習,增長見識,也養成了記遊記,畫下沿途風景的習慣。接著她媽媽說:我們在旅行過程中會看到很多風景,也可以體會到當地人文。但是我更希望的是,你在旅行過程中,學會用不同視角去看待生活中的困難。也能用不同的視角去看到更好的自己。
  •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請問:路在何處?
    這對於已經讀破萬卷書,學富五車卻極少出門的學者來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這句話有失偏頗,並非適合所有人。對於正在求學的莘莘學子來說,應該是讀萬卷書比走萬裡路更重要,側重點要放在讀萬卷書上。如果我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那麼,路就在我們腳下。 「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是人生缺一不可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 四川省武勝萬善職業中學: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四川省武勝萬善職業中學開展「一木環保,書香研學」實踐活動兵馬未動  策劃先行本次的研學活動以「編輯部的故事」「環保小衛士」「感受傳統文化」「體驗鄉村旅遊」等研學課程為主要內容。臨行前,學校召開準備會,做好學生動員和安全、紀律教育工作,並印發了《告家長書》;武勝文軒分公司研學部事先聯繫、安排好學生食宿;學校相關班級開展「遂寧知多少」班會活動;旅遊專業教師耐心指導學生做好旅行攻略,初步了解關於遂寧地理位置與交通、歷史與文化、特色景點、地方美食情況等基本情況,激發學生對活動的嚮往之情。
  •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
    原標題: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  如今的假期,帶孩子旅遊仿佛成了一項必不可少的作業,國內、國外,草原、海邊,朋友圈裡到處曬著帶孩子出去玩的照片和體會。有位朋友家長跟我抱怨:「一年10天假,5天給了孩子暑假,5天給了孩子寒假,沒有一天是給我自己的假。」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關於教育的另一種理解)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十個字,是兩個意思,是從一到二的過程。沒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會變成盲走和忙走,甚至是茫走。如果你生活在鶴壁,那麼,那個叫做鬼谷子的人,你自己知道多少,你作為成年人,在經歷了無數人生故事之後,你準備怎樣和孩子討論這樣一個奇蹟一樣的人?
  • 董卿: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
    還有一期節目,有道題目是「作為主持人,更需要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兩位選手各執一詞,分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董卿的點評也是特別出彩:「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讓我們能夠擺脫的是什麼,局限和狹隘,所以我們最終是要在相互的溝通、學習、交流當中看到自己的局限,去不斷地進步。」
  •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錢泳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二者不可偏廢」,這是說「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同等重要。"讀萬卷書"好比踩著前人的肩膀,透過知識之窗看到了金山銀礦,但是要想得到知識和能力這個金山銀礦,那必須再"行萬裡路"才行呀!
  •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請問:路在何處?
    明代畫家董其昌在《畫旨》這本書裡,提了一個觀點: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後人在這句話上,依據自己的理解又添了幾句上去: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 活100歲,行萬裡路,讀萬卷書
    我認為在當下的社會裡,最應該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莫過於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探求世界就兩個途徑: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既是人生態度,更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人生苦旅」,人生就是一場沒有停歇的旅行,必須時時刻刻使自己「動」、「忙」。哪怕是假忙,也要一直不停的行動。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就能提升職場能力嗎?
    一個人的能力是多維度的,職場人也是這樣。不同的問題需要不同的能力應對。在職場上整體能力水平的體現有三大方面,分別是認知能力、思維重塑能力和行動能力。這三種能力包含了讀書與實踐,而且超越了「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的範圍。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這是我今年最有感觸的一句話。這句話的前一半很熟悉,後一半不是看今年的主持人大賽完全忘得一乾二淨了。也是看主持大賽感觸頗大多的一句話,選手姚軼賓和王嘉寧的比賽很精彩,但是最後評委董卿的話才是亮點,我反反覆覆看了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