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首個外科手術機器人誕生 手術精準而便宜

2020-12-17 環球網

中國網3月30日訊 據西班牙媒體3月28日報導, 西班牙科爾多瓦省和馬拉加省的工程師團隊及外科醫生共同研發設計出了西班牙第一個外科手術機器人,它在一般的手術操作過程中,(包括消化、 胸、 心血管、 婦科、 兒科、 泌尿外科等手術中)能做到更加精確,並且價格也更加便宜。

該項目在科爾多瓦生物醫學研究的邁蒙尼德學院展出,由其首字母縮寫BROCA命名,然而在將來當它被出售時將會被稱為科爾多瓦。

瑪利亞.何塞.萊克那(科爾多瓦索菲亞王后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兼項目合伙人)解釋道:這個機器人能做任何一種手術,能夠取代市場上所存在的其它相似的產品。例如『達 · 芬奇』,該產品價格昂貴,且許多專業人士都難以對它進行操作。BROCA由索菲亞王后醫院的外科醫生們參與指導設計,與此同時,技術方面則是由技術研究中心Tecnalia以及馬拉加省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組和科爾多瓦大學的工程師們共同負責。

相比傳統的外科手術機器人,該機器人具有顯著優勢,它的一個新特點就是在做腹腔鏡檢查及手術的過程中可用在市場上就能夠獲得的常規消耗品,這就意味著該機器能夠節約手術成本以及節約機器人維修與保護成本。這樣一來,該機器人的體積就必須要能夠適應手術室的大小或其它任何需要做腹腔鏡手術的地方空間的大小。

具體來說,BROCA是一個掌握外科手術操作技能,且擁有三隻胳膊的機器人。它能夠與醫生合作完成手術,也可以獨自進行手術,還能夠讓醫生坐在手術室外的一個擁有三維視角的顯示屏前,通過顯示屏掌控機器人進行手術,這具有與傳統的手術一樣的效果。另一方面,它能夠效仿腹腔鏡的儀器儀表以及為了提高感官知覺它也可效仿操作時的觸覺刺激。

萊克那指出,這個機器人仍需要不斷地運用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在動物身上做實驗,以保障運用於給患者做手術時的安全性。同時又補充道,BROCA有一個無可限量的未來及發展前景,該項目非常重要,它將為醫學帶來無限的可能性,在醫學界更是一種創新。但是當談及它的商品化時,萊克那指出要實現此機器人的商品品化至少還需3至4年。關於這個問題,該方案的另一個合伙人,科爾多瓦大學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教授拉斐爾-麥地那補充說,我們的第二個目標就是在省內建造一個生產工廠,如果我們能實現這個目標,該機器人就將會實現其商品化,走入市場,並且其銷售地以及機器人的維修地都將設在科爾多瓦省。

事實上,該項目共投入了320萬歐元,其中80%的資金來自於歐洲區域經濟發展基金,另外20%來自MINECO,與此同時它還創造出了21個直接就業崗位。(夏楠)

相關焦點

  • 全球首例5G 原研手術機器人超遠程泌尿外科手術成功
    3000公裡的障礙,利用5G 國產原研手術機器人遠程技術,「隔空」給「躺」在貴州安順西秀區人民醫院手術室內的71歲男性膀胱癌患者成功手術。這是牛海濤教授團隊繼去年9月進行了世界首例5G超遠程泌尿外科動物手術後,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此次山東青島聯通與貴州安順聯通攜手,共同完成兩端的5G和網際網路專線建設,打造雙千兆網絡環境支持,以高速穩定的優質通信網絡為這個世界記錄的誕生鋪就堅實基礎。
  • 探秘機器人「達文西」 衡陽肝膽外科手術進入「機器人時代」
    該手術是衡陽首例肝膽外科達文西機器人手術,也是全省率先使用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行肝膽胰手術的醫院之一,標誌著該院肝膽外科進入達文西機器人新時代。患者是一名60歲女性,肝左葉佔位性病變,肝硬化(代償期),門脈高壓症並脾大,並伴有2型糖尿病、高血壓病。體內腫瘤最大直徑達8cm,考慮肝細胞癌可能性大,手術切除是最佳治療方案。
  • 神外手術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專科化趨勢的重要賽道!
    神經外科手術一直存在手術空間小、定位困難等痛點,同時由於手術一般需要對特定神經組織部分進行操作,因此操作需要十分精確。而外科醫生一般很難達到所需要的精度。因此,利用機器人在醫療影像指導的基礎下做精準動作的手術成為大多數醫生傾向的手術方式。通過醫學圖像可實現大腦內部結構與外部手術框架的良好關聯。
  •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開創第三代外科手術 營收100倍增長
    達文西手術系統是全球醫療機器人巨頭IntuitiveSurgical(NASDQ:ISRG)公司的核心產品,一個以微創的方式輔助複雜外科手術的機器人手術系統。目前,達文西手術系統被世界各國醫院爭相採用,成功應用於成人和兒童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頭頸外科以及心臟手術。
  • 外科手術機器人:用一種更接地氣的方式解讀智能醫療
    在這裡,我們換個方式,從智能醫療分支的應用領域:外科手術機器人入手,以小見大,一葉知秋。結合港、中、美三地相關上市公司的年報與數據,以更接地氣的方式挖掘出人工智慧醫療正在或者將要實現的投資價值。2016年,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在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的手術量約為19000例,同比增長了約54%。  由於壟斷優勢,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在國內的第一批售價達到了驚人的2500萬人民幣,第二批售價1800萬,而該機器人在美國的售價只有1000萬人民幣/臺,即使在韓國和日本的售價也比中國便宜。
  • 骨科手術走向智能化:脊柱手術機器人輔助下脊柱腫瘤切除術
    近日,上海首臺正式裝備醫院的全球第一代Mazor脊柱手術機器人在上海交大附屬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完成「首秀」,協助醫生為一青年男性成功切除脊柱腫瘤。  劉先生(化名)於半個多月前出現腰部和右側大腿酸痛無力症狀,在當地經中藥治療以及理療、拔火罐、針灸等保守治療均無效。
  • 徐淮地區首臺!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落戶徐醫附院
    而這項手術的完成,是通過高精尖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實現的。 時間回到4月26日,在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手術室裡,由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參與的徐淮地區第10例前列腺癌手術正在進行。通過電腦操控,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可以在放大10倍基礎上立體呈現人體組織,四支機械臂可以7種角度模擬並超過人手進行360度以上的轉動,精準服務手術。
  • 世界首例手術機器人子宮移植寶寶誕生
    說到子宮移植,我們來梳理一個時間線:2014年,世界首例子宮移植成功,同年9月,世界首例移植子宮寶寶誕生。2017年,世界首例遺體子宮移植成功,同年12月,世界首例取自遺體的移植子宮寶寶誕生。同時,2017年還有一項重大突破,即在瑞典進行的機器人子宮移植手術。
  • 浙大邵逸夫醫院開啟雙院區機器人手術新徵程 邁入更加精準微創新時代
    自2015年11月10日引進第三代達文西機器人以來,達文西機器人成為邵逸夫醫院的「大忙人」,手術每天少則四五臺,多則七八臺。截至2020年12月16日,邵逸夫醫院已完成3348例機器人手術,涵蓋普外科、泌尿外科、肛腸外科、胸外科、心外科、婦產科等多個外科領域。
  • 湖南省腫瘤醫院泌尿外科成功完成100臺機器人手術
    紅網時刻1月12日訊(通訊員 彭璐 裴夏明)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謝宇帶領其團隊,為年僅31的劉女士,通過達文西機器人手術,不僅切除了患者右腎門附近的腎臟腫瘤,還成功地保住了她的腎臟,這是湖南省腫瘤醫院自引進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手術以來,泌尿外科完成的第100臺機器人手術。
  • 外科手術引入達文西機器人,減小HIV患者手術創口
    機器人微創手術在減小HIV患者手術創口的同時,也降低了醫生發生職業暴露的機會。12月17日,北京地壇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昂做客「2019市民對話一把手市屬醫院院長」系列訪談時透露,地壇醫院通過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每年大約完成30例HIV患者的外科腫瘤手術。
  • 第三屆中國微創外科及手術機器人 產業投資與併購CEO論壇昨天舉行
    論壇現場 徐藝杭 攝  3D腹腔鏡、機器人外科手術系統、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NOTES)……在傳統外科發展的歷程中,手術疤痕和疼痛被認為是手術的必然產物,然而,隨著微創技術的興起,微創外科及手術機器人產業備受關注
  • 日本研發首個氣動手術機器人
    EMARO的售價為約1500萬日元(不含稅),控制在了與現有內窺鏡夾持機器人的同等水平以下。今後,將建立月產5~10臺的生產體制,RIVERFIELD公司代表董事社長原口大輔說:「今後3年內爭取銷售100臺」。負責銷售的Hogy Medical公司表示:銷售對象「設想為急性期醫院等」。
  • 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腸道外科機器人手術突破500臺
    在全國醫院達文西機器人手術量月排行榜上,腸道外科一直榜上有名併名列前茅。 談到機器人結直腸癌手術用時,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熊德海主任團隊早已越過學習曲線,實現了平均用時80-120分鐘,個別手術的最短用時僅70分鐘,比傳統腹腔鏡用時的接近或縮短,是短時間內完成目前這個手術量的根本保證。
  • 中國手術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歷程,手術機器人行業的市場規模
    手術機器人的應用有助於解決傳統開放式手術中存在的定位精準度低、手術耗時過長和缺乏三維高清圖像視野等問題,且具有手術成功率更高、創傷面積更小、出血量更少和恢復速度更快的優勢。因此,手術機器人是醫療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新,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手術機器人行業將迎來發展熱潮。 現階段,手術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於骨科、腦神經外科、泌尿外科,婦科和普通外科等多個領域。
  • 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在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順利完成「首秀」
    日前,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在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順利完成「首秀」。患者為一名45歲的女士,手術全程2個小時,出血不到20毫升。至此,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婦科腫瘤醫院院長王海琳用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已經完成宮頸上皮內瘤變(CIN)、子宮內膜癌等四例手術。
  • 天璣手術機器人「小璣」復工,深圳已完成骨科手術50多臺
    南方科技大學醫院逐步恢復門診、住院和手術等診療秩序,深圳第一臺、也是目前唯一「在崗」的天璣骨科機器人醫生——「小璣」,也投入到了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當中。3月12日上午,南科大醫院骨科團隊完成復工以來首臺O形臂輔助天璣機器人手術,為患腰椎壓縮性骨折的59歲張阿姨(化名)成功開展微創手術,術後僅1天,張阿姨就已順利出院。
  • 全軍肝膽外科研究所劉榮:智能外科時代,手術機器人將由 AI 進行...
    7月13日,解放軍總醫院肝膽外二科主任、全軍肝膽外科研究所所長劉榮教授作了主題為《機器人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與展望》的演講。劉榮在肝膽外科上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和深厚的技術積累,是目前全球完成機器人肝膽胰手術最多的外科醫生。他認為,外科的發展史簡單分為四個時代:機械時代、電氣時代、資訊時代和智能時代。
  • ...醫院啟用第四代達文西Xi手術機器人,微創方法實施複雜的外科手術
    打開APP 廣西人民醫院啟用第四代達文西Xi手術機器人,微創方法實施複雜的外科手術 光明網 發表於 2020-12-22 17:48:43
  • 每周AI應用方案精選:微創外科手術機器人;外骨骼裝置
    同時,達文西機器人讓醫生擁有與開放直視效果一致的手術視野,保證了手眼的協調。高解析度的立體腔鏡提供放大 20 倍的高清三維圖像,降低了錯誤的發生率。該機器人可應用於心胸外科、泌尿內科、婦科、腹部外科的手術。例如腹腔鏡手術、前列腺切除、疝修補術、子宮切除術等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