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五鎮是哪「五鎮」?它們分別對應了金木水火土,以及五位大神

2020-12-19 指點江山

京城五鎮之說,見諸《清朝野史大觀·京師五鎮》:「京師俗傳有五鎮。」此五鎮分別是:東方之鎮黃木廠;南方之鎮煙墩;西方之鎮大鐘寺;北方之鎮昆明湖;中方之鎮景山。

並且,這五鎮分列於五個方位,對應金、木、水、火、土之五行;每個方位正好可以佔兩個天幹。於是,有了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的說法。且還有,東鎮沂山之神,南鎮會稽山之神,中鎮霍山之神,西鎮吳山之神,北鎮醫巫閭山之神。

1915年,也就是在民國之初,出版了一部記錄清代遺文軼事的巨著,書中收集了從清代以來,兩百多年的遺文軼事。文章基本上都是出自於清人的野史筆錄,上到宮闈秘事,下到街坊雜論,皆有記載,詳細無遺,可以說是大觀之作。

此書的其中一篇文章「京師俗傳」就談到了關於「京師五鎮」說法,而且,從列舉的五鎮之物來看,此番言論應該形成於乾隆年間。

作為東方之鎮的「黃木廠」,可以稱之為「皇木廠」,也可以稱之為「神木廠」,位於廣渠門,通惠河相鄰之處,它也是永樂年間存放木料的地方。據記載,此皇木廠,屬於工部,也就說,是這裡的木料都屬於皇家的木料,簡稱「皇木」。

其實,早在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就分派各路大臣前往湖南、湖北等地採伐木材,這裡也就陸陸續續堆積了大量木材。

據說,在這些木材之中不乏巨木,特別是當時人們稱之為「樟扁頭」的巨木,可長達十多米,直徑也超過了七米。此外,還有同樣類似的幾根巨木都被人刻上了名字,比如「王二姐」,「混江龍」等等。

之所以稱這個巨木為「神木」,還有一種說法,當時,負責採集的大臣無意間發現了特大金絲楠木,本下令讓人砍伐,不料雷聲大作,樹木全部消失,隔天之後,發現這些樹木已經浮出山谷,抵達江上,因此,大臣覺得是天助於他,稱它們為「神木」。

一直到了清朝,這一批神木歷經了兩百多年,已經變得腐朽,於是,乾隆下令給予它們保護,並立碑以記。碑文中所纂刻的《神木謠》:「都城東有巨木焉,其長六十餘尺,臥於地,騎者隔木立弗相見也」乾隆皇帝描述這木頭橫地上,樹兩邊騎馬的人都互相看不到。

這字字句句可以看出,當時的神木已經成為了五鎮之首。《神木謠》後來刻在了石碑的正反兩面,皇帝下令在神木西側建立紅牆黃瓦的方形碑亭,又建了一座磚木結構七間相連的大瓦房把「神木」覆蓋起來,為「神木」避風擋雨。

再後來,新中國成立,碑亭年久坍塌,神木更加腐朽,於是,北京鋼琴廠在這裡建廠,於是,把這些腐朽的神木,作為板材改造成八張會議桌。不過,最終鋼琴廠搬遷,乾隆的《神木謠》碑又被人們重新樹立,再次供後人憑弔。

作為南方之鎮的是永定門外的煙墩,又叫燕墩,被人們俗稱為「石幢」。據說,它之前是一座烽火臺,建立於元代,本為土臺,後在嘉靖年間包砌以磚,並在正中央樹立了方碑,上面刻著乾隆皇帝撰寫的兩篇文章,分別為《帝都篇》和《皇都篇》。

直到1984年,該歷史遺蹟被列為市級文物進行保護,並加以維修防護,還建造了燕墩公園供人們觀賞,2012年還與其他文物一起申請世界級文化遺產。其實,關於這個南方之鎮還有其他一些民間說法:

據說,當時由於昊天塔立於燎石崗上,周圍都是紅土,宋朝的孟良來此地欲盜楊業之骨,將隨身攜帶的火葫蘆打碎,頓時周圍燃起大火,整個山崗燒成了紅色,因此,後來選這裡為南方之鎮。而且,它本身就位於京之南,且有「火」的因素包含在內。

作為西方之鎮的則是大鐘寺的大鐘,其實,這裡本是雍正時期建立起來的覺生寺,因後來大鐘遷於此,改名為大鐘寺。永樂大鐘最早鑄成於明京師的鑄鐘廠,後存放在漢經廠,萬曆年間,神宗朱翊鈞下令,將其漢經廠轉移到萬壽寺,每天進行敲鐘。

直到天啟年間,局勢動蕩,朝中有人言論該地不宜有鐘聲,隨後,大鐘被遺棄於地。到了雍正年間,朝中大臣紛紛以陰陽五行為由,建議將大鐘放於京城之北,但是,雍正皇帝並未採納其建議,下令將大鐘轉移到覺生寺,並專門修建鐘樓來懸掛大鐘。

直到乾隆年間,整個移鍾項目才結束,後來,乾隆皇帝每次來到圓明園,總想聽一下那裡的鐘聲。

那麼,當年朱棣為何建造這個永樂大鐘?

歷史上有這樣的說法:唯功大者鍾大。其實,並非如此,因為,朱棣當時被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搶奪了皇位,遷都於北京。他覺得自己的皇位建立在無數屍骨之上,未免良心不安,於是,為了超度亡靈,命人鑄造了這個大鐘。

直到現在,永樂大鐘依然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文物,年代久遠,保存完好,體型龐大,刻字密集,音響奇妙,可以說,是凝聚了古代人們高超的智慧和鑄造工藝。

作為北方之鎮的就是昆明湖,位於京城河的上遊,當時,除此地附近再無更大的水面了。其實,昆明湖原本稱為西湖,西海子,這裡的水由玉泉山匯聚而成,地理位置在翁山之陽,也叫翁山泊。元朝時期郭守敬為了補充水量,下令修築堤堰,將白浮泉以及西山諸泉引入於此,讓其變成了更大的蓄水池。

直到清朝時期,這裡雜草叢生,泥沙淤積,於是,乾隆皇帝在給其母親慶祝大壽的機會上,在翁山上修建了延壽寺,以興修水利的名義動用人力將這裡的雜草驅除,疏通泥沙,圍建堤壩,設置涵閘,讓湖裡的水面積擴大了不少,深度增加了兩倍,隨後,便更名為昆明湖。

此地得乾隆皇帝盛讚,因為昆明湖的建成,水量充裕,貨物運輸更加便利快捷,護城河的水也多了,水田也隨之增加,水一多,還可以操練水軍。不過,現在看來,他對昆明湖的改造,確實為後人做了件好事。

現在的昆明湖邊,還有一尊銅牛俯臥於此,也是建立於乾隆年間,被稱為「金牛」,相傳,是為了鎮壓水患而建立的,其背部還刻有《金牛銘》:「金寫神牛,用鎮悠永。… …敬茲降祥,乾隆乙亥。」

作為中央之鎮的就是景山了,位於神武門以北,原叫煤山,萬歲山,是在永樂年間,因拆除元故宮,用廢土殘渣堆積起來的,這由相關單位進行鑽探得到證實。

其實,堆起這一座景山,是為了給後來修建的紫禁城充當鎮山,當時,根據「前要照後要靠」的說法,表明:在紫禁城之北要有座山。瓊華島曾經是元皇宮的鎮山,後來,皇宮東移,所以,需要再堆起一座山。

在此地,登上山頭,可以俯瞰全城。清代時期每到重陽節的日子,允許百姓登臨,但是,如果不和門吏招呼,不贈以金錢,仍舊不能入內。

以上內容也許是不科學的,但是,這五鎮確實給歷史增添了厚重感,作為歷史遺產,後人要懂得珍惜。現北京五鎮中,西鎮大鐘寺的大鐘、北鎮昆明湖銅牛、中鎮景山、南鎮燕墩如今仍在,惟有東鎮神木一直難覓其蹤。

參考資料:

【《明史宋禮傳》、《清朝野史大觀·京師五鎮》、《博物要覽》、《景山歷史文化展》、《都市叢載》】

相關焦點

  • 「射鵰」五絕,對應金木水火土,他們分別是「五行」中的哪一環?
    導語:「射鵰」五絕,對應金木水火土,他們分別是「五行」中的哪一環?金庸先生的作品中,處處流露著國學文化。即使在細微處,也是經過了精雕細琢,值得讀者反覆品味。尤其是他小說中的人物名字,看似信手拈來,實際上卻都經過了不著痕跡的鬼斧神工。
  • 「金木水火土」還是「水火木金土」——五行應該怎麼數?
    這一頁上寫著這樣一首詩: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金木水火土單從識字的角度來說,這首詩雖然短,氣魄還是很大,把天地日月和古今上下都囊括在內了。但是竊以為,「一二三四五」的下一句,應該改成「水火木金土」才對。因為詩中的「金木水火土」,就是國人耳熟能詳的「五行」。而五行與數字的標準匹配法,應該是:一配水,二配火,三配木,四配金,五配土。這個五行與數字的搭配,早在《尚書.洪範》中就已經有記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 金木水火土五行對應顏色及數字代表什麼
    五行學就是講述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的一門學科,但是其非常的深奧,我們要了解這金木水火土五行對應顏色及數字代表什麼就要先了解五行學。關鍵詞:五行 水 金 木 火 土  五行學就是講述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的一門學科,但是其非常的深奧,我們要了解這金木水火土五行對應顏色及數字代表什麼就要先了解五行學。在五行學的觀念裡面認為,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由五行元素構成的,包括我們看的見的物體,或者看不見的東西。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構成。五行學涉及的領域比較的廣,差不多所有領域都有涉及。
  • 一年級語文《金木水火土》學習資料
    《金木水火土》這一課是一篇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兒歌,這首兒歌充滿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前兩行寫了一到五這五個數字和五行,後兩行寫了天地與日月的自然特點。《金木水火土》這一課的學習任務:1:認識「一,二,三,四,五,上,下」這7個生字。2:認識田字格。3:會寫「橫和豎」兩種筆畫。4: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
  • 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金
    天下萬物各有各的形體和本質,古代的聖人,其實就是一些熱愛思考,觀察力超強,善於總結的人,他們把這個世界上許多相似的事物歸納分類,最後他們發現,天下其實只有五種事物,或者說五種形態,也就是我們都熟知的——金木水火土!
  • 和平精英金木水火土五行神獸套裝需要多少錢
    金木水火土五行神獸套裝是和平精英中比較高級的時裝套裝,玩家們可通過抽獎或使用五曜令牌進行兌換,不少想要該套裝的玩家不知道需要花費多少,下面小編帶來了和平精英金木水火土五行神獸套裝花費詳情
  • 試講 | 金木水火土
    我是面試小學語文教師的3號考生,今天我試講的題目是《金木水火土》,下面開始我的試講。一、導入師:上課,同學們好,請坐!師:同學們,老師看你們課下做遊戲時非常團結,一時真分不出來到底是男生厲害還是女生厲害。所以啊,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搶答比賽,咱們來看看,誰是真正的王者,好不好?
  • 「五行」為什麼按照「金木水火土」的排序?原因讓人想不到
    古代先民認為,宇宙萬物都由金、木、水、火、土這5種基本物質的運行和變化所構成。隨著這5個要素的盛衰,大自然產生了變化,宇宙萬物循環不已。而且古人還認為這5種物質之間具有相生、相剋的關係。西漢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之義》一書中說:「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終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
  • 金木水火土代表的顏色
    金、木、水、火、土合稱五行,是指五種構成物質的基本元素。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陰陽是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五行是原始的普通系統論。金木水火土五行顏色有什麼作用1、增強五行的能量八字中某種五行缺失或者所需的五行弱的時候我們通過儀表、著裝、佩戴物品的顏色可以為我們提升運氣。2、風水布局離不開五行色彩不同的命格、住宅五行不同,卦象對應的方位有五行,顏色匹配的時候五行就會相互路通。包括布局、調整風水都是離不開五行的顏色特徵。
  • 金木水火土五行查詢表 金木水火土五行屬性查詢表
    金木水火土五行查詢表大全包含了1924年至2043年出生的人的五行屬性。金木水火土五行屬性查詢表根據其數字年份及對應的天幹地支紀曆年即可準確的分辨出一個人的五行是什麼,是非常實用的一個查詢表。金木水火土五行查詢表:甲子年生海中金命(1924,1984)乙丑年生海中金命(1925,1985)丙寅年生爐中火命(1926,1986)丁卯年生爐中火命(1927,1987)戊辰年生大林木命(1928,1988)己巳年生大林木命(1929,1989)庚午年生路旁土命(1930,1990)辛未年生路旁土命(1931,1991)
  •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金木水火土》教案設計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金木水火土》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這是一篇短小的兒歌,前兩行數字與五行相對,後兩行天地與日月相應。朗朗上口的誦讀極易引發學生的興趣,本課堪稱識字小文的典範。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是課程標準著力強調的基本理念。
  • 蘇州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金木水火土》教案設計
    蘇州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金木水火土》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這是一篇短小的兒歌,前兩行數字與五行相對,後兩行天地與日月相應。朗朗上口的誦讀極易引發學生的興趣,本課堪稱識字小文的典範。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是課程標準著力強調的基本理念。
  • 石家莊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金木水火土》教案設計
    石家莊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金木水火土》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這是一篇短小的兒歌,前兩行數字與五行相對,後兩行天地與日月相應。朗朗上口的誦讀極易引發學生的興趣,本課堪稱識字小文的典範。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是課程標準著力強調的基本理念。
  • 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二課《金木水火土》學習重點,附練習題
    今天於老師繼續更新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二課《金木水火土》,孩子們請準備好紙和筆,試著寫一寫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生字。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二課《金木水火土》學習重點,附練習題學習要求及目標:1、會讀、會認:一、二、三、四、五、下、上這七個字。2、會寫:一、二、三、上這四個字。
  • 金木水火土對應自然的秩序
    由於太陽可以有四種變化,不停的影響地面的生物,所以把它定位為5種物質,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道教有天、地、人三才的說法,風水上應用較為明顯,分天、地、人三盤,既然天上的太陽可以影響地,那也可以影響地上的萬物,其中也包括人類。
  • 一年級上冊語文第二課《金木水火土》生字解析組詞附習題
    《金木水火土》生字解析 課文詞語理解: 金木水火土:是指構成萬物的五種基本元素。
  • 第2課《金木水火土》,一年級上冊課文預習和複習輕鬆應對!
    在前面我們學習了準備課程,對語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又學習了識字1《天地人》,會認「天、地、人、你、我、他」六個生字了,今天將學習識字2《金木水火土 》。《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是一篇傳統經典課文,它既教會我們認識了生字,也學習和了解了傳統文化,還知道構成世界的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
  •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識字2《金木水火土》課件及同步練習
    一、我會寫一yī(一個、一人、一生)二èr(二人、二個、二哥)三sān(三人、三個、三隻)上shàng(上下、上山、上車)二、我會認四sì(四個、四隻、四片)五wǔ(五人、五個、五朵)下xià(下車、下人、下一個)三、反義詞上——下四、認識田字格
  • 五行緣何為五?為何分金木水火土?
    為了便於掌握和說明事物的變化規律和內在的聯繫,就應用人們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五種物質木、火、土、金、水為代表,並以五者間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關係,來闡述事物複雜的變化,於是形成了五行學說。五者,《增韻》云:「中數也。」《易·繫辭》云:「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意謂天地之數各五,五數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
  • 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金木水火土》教學設計
    教學意圖一、教材解讀(一)人文主題及教學策略《金木水火土》是一篇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兒歌,揭示了古人認識世界的一種思維觀念,即以自然界的5 種物質——金、木、水、火、土, 開拓多種識字的渠道,鼓勵學生藉助做動作想像、觀察直觀圖片形象記憶、生活中識字以及換一換等方法對漢字進行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