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波 · 以衣載道 修身明德:中小學校服的價值省思與未來趨向

2021-02-22 中小學管理

校服詮釋了「以衣載道,修身明德」的基本思想。然而,中小學校服之「痛」由來已久。自2013年「毒校服事件」發生後,校服亦已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民革中央向全國政協提交的集體提案《關於推動優質供給,杜絕劣質校服的提案》再次把校服工作推到了風口浪尖。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積極推進校服事業的良性發展值得深思和探討。

 

一、正確認識中小學校服的內涵及構成要素

1. 內涵界定:校服是學生裝的一部分

國家層面對於校服工作的管理,始於1993年4月13日原國家教委印發的《關於加強城市中小學生穿學生裝(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該文件指出:城市中小學生穿學生裝(校服)應保持相對穩定,其服裝不是時裝、禮儀服或運動服,而是日常穿著的學生服裝。2015年6月,教育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校服被形象地稱為中小學生的「第二層皮膚」。文件中出現了兩個關鍵詞:學生裝和校服。顧名思義,學生裝就是學生統一穿著的服裝,起到教育養成、規範約束、監督保護的作用,體現中小學生的整體精神風貌;校服則是一校一服,體現學校的發展歷史、辦學理念和文化特色,通常上面應印有校徽。由此可見,學生裝和校服是兩個概念,校服是學生裝的一部分,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學生裝(校服)不是簡單的商品,而是一種特殊產品,它具有多重屬性。一是社會屬性,它是學校、地區乃至國家形象的象徵,是一張「流動」的名片。二是教育屬性,這是學生裝(校服)最重要的屬性,它體現著平等、關愛,發揮著美育等作用,以浸潤的方式提升學生素養,引導學生做到美由心生、禮形於外,是學校著裝禮儀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三是標誌屬性,學生裝(校服)是學生身份的象徵,提醒學生要遵守紀律、規範言行、維護學校形象等,能夠產生對自身的約束力。四是穿著屬性,這是基本功能,學生裝(校服)應做到安全、舒適、美觀、得體。

2. 構成要素:歸屬、安全、舒適、美觀、綠色

學生裝(校服)是人文歷史、教育形態、藝術審美、社會發展的縮影,其色彩與款式的演變既要體現時代特點又應遵循自身規律。對學校而言,校服是流動的校訓,承載學校文化和治學理念;對學生而言,學生裝(校服)是成長的標誌,承載自信與榮耀的情感。一件「美」的學生裝(校服)應包括五個因素:歸屬、安全、舒適、美觀和綠色。

其一,歸屬。學生裝(校服)提煉、運用和識別的視覺元素需融入文化特徵,以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設計要素,彰顯文化自信、辦學定位和學生身份,能夠使學生建立認同感和歸屬感,讓學生的夢想與追求得到升華,友誼與情感不斷融洽,讓學校的教育與管理相得益彰。

其二,安全。學生裝(校服)應體現對學生的關愛與呵護。要利用國內外紡織品安全技術標準,結合學生的生長發育特徵,建立校服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和面輔料遴選使用規則;借鑑服裝加工工藝標準,完善工藝質量控制流程,讓安全校服陪伴學生的健康成長。此外,2012年12月實施的《中小學生交通安全反光校服》(GB/T28468-2012)國家標準中對功能性反光材料在校服上的運用提出了要求,旨在對學生戶外的安全起到預警和保護作用。

其三,美觀。服裝的三要素是指色彩、面料和款式,三者緊密聯繫,培養學生對服飾文化和著裝禮儀的認識,塑造健康向上、大方得體的學生風貌,讓美與時尚、青春與活力、樂觀與自信得以充分展示。

其四,舒適。學生的體型特徵及運動規律是校服在制定規格尺寸、版型結構、製作工藝和面輔料選用標準等方面的依據,應完善放鬆量設計,提高校服的適體度,讓年齡與性別、成長與發育、適體與運動相互協調。

其五,綠色。相關部門應研發1~2種由纖維組成的校服面料,建立回收再利用體系,實施綠色校服工程;通過細節設計延長校服的使用周期,倡導經濟與耐用、環保與再生的理念。

 

二、當前中小學校服的現狀與困惑


1. 校服之痛:校服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不同步

據《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數據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義務教育及民辦的中小學、普通高中以及中等職業學校的在校生人數合計約為2.04億人;2018年校服供給規模達4.71億件(套)。但當前校服就是運動服這個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老土醜」「面口袋」這樣不雅的詞語也被加諸校服,這說明校服的發展與我國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同步,沒有跟上社會經濟的發展,甚至形成了強烈反差。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校服概念模糊:校服就是運動服?

學生裝(校服)應分為常服(日常穿著的服裝)、制服和禮服,目前學生穿著的運動服式校服(泛指概念)只是常服的一種,因此,運動服就是校服或校服就是運動服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另外,功能性運動服裝只能在學生上體育課時選用,這是由於其面料採用合成纖維(主要是聚酯纖維)製成,不符合《中小學生校服》國家標準中「校服直接接觸皮膚的部分,其棉纖維含量標稱值應不低於35%」的要求。 

(2)校服面料使用堪憂:規模與定價影響校服品質

當前,絕大多數學校要求校服要有自身特色,普遍存在一校一服的情況,這就導致校服訂購的數量較少,同時受校服價格偏低的影響,迫使校服企業採購市場上最普通近乎淘汰的面料產品或品質無法保障的小規模面料企業的產品。例如:通常使用的汗布或網眼布一公斤面料可以製作4件夏裝T恤,按照中等規模的學校採購2000件T恤來計算,則每次需要使用500公斤面料,如果服裝中再有其他配色,這樣一來任何一家大型的面料或印染企業都不願接受這樣小而複雜的訂單。尤其是隨著各地方環保意識的增強,各地印染企業正面臨停產整頓、改造升級等壓力,因此,面料品質就很難得到保障。

另外,學校和家長對校服(尤其是夏裝)含棉量的要求存在誤區,認為含棉量越高穿得就越舒服,事實上,中小學生由於處於生長發育期,生性活潑好動,具有運動量較大、易出汗的特點,但是棉質面料容易吸溼但不容易排汗,出汗後會貼在身上,因此在有空調的教室中穿著特別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

(3)校服款式千篇一律:運動服「一統天下」

所謂的運動服作為校服「一統天下」已是不爭的事實,網上有文章對北京的332套高中校服和天津27所中學校服的款式、色彩進行了比較詳細的介紹,其結果值得思考且耐人尋味。這些校服的款式基本上採用分割的處理方式,再進行色彩的組合。仔細觀察這些款式的校服,它們基本沒有體現本學校的人文歷史、辦學理念以及與時尚相銜接的要素。其實,在校服上印上校徽或學校名稱只是一種簡單的標識,校服應該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和弘揚。

(4)校服規格尺寸寬大:減少定製與訂購麻煩

由於普遍缺乏對學生體型變化規律的認識、人體數據的採集整理,再加上校服多數採用小學一、四年級,或中學初一、高一年級的配置模式,同時為了降低調換率,這就導致企業在設置校服尺寸時往往會偏大。此外,由於校服品質不盡人意,學生不愛穿,但學校又要求必須穿,學生對穿校服都是抱著「湊合」的心態,家長又考慮孩子長得快,因此在訂購校服時也會選擇偏寬鬆的尺寸。

(5)校服製作工藝落後:絕大多數校服加工企業規模不大

服裝產業的發展有目共睹,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得到普遍運用,但是校服加工還處在很低端的產業領域,採用的工藝仍是老舊技術。例如:各服裝品牌經常採用的製作腰頭工藝需要專用設備,相比普通的工藝技術,品質上相差很大。究其原因,還是由於絕大多數校服加工企業的規模較小或很小,像北京各區推薦的校服資質企業只有40多家,能生產高品質校服且售後服務好的企業鳳毛麟角。

2. 校服之困:關於中小學校服現狀的幾個追問

目前,校服形成的尷尬局面是多方因素共同造成的,但是,由於社會各界對校服現狀的不滿,也產生了許多「負能量」的聲音,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鴕鳥政策」的泛濫。要改變現狀,我們首先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校服要不要管理?

對於校服管理,一些主管部門持有不同意見,甚至提出現代社會倡導尊重學生個性,因此不需要穿校服,不能增加學生家庭的負擔。事實上,古語「衣食住行」中的「衣」放在第一位是有其寓意的,即強調人的儀表,穿著得體,既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我行為的約束,符合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青少年學生是國家的未來,近兩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會議上指出:要抓住青少年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尤其是著裝禮儀教育已經在幾代人中缺失的情況下,校服承載的美育、「服育」的功能和作用已不言而喻。因此,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對校服採取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手段。

(2)校服要不要重視?

校服是一所學校形象的代言,出了校門,它就是一道流動的風景,是學校的一面旗幟。一組好的校服應成為學校的經典符號,與學校的文化、理念、發展相契合,經由歷史的積澱而得以傳承。而現在的多數情況是校長把校服工作交給主管校長、德育主任、年級組長、家委會等負責,有時還出現校領導班子調整就更換校服款式的現象,更有甚者,一些教師把個人對服裝的喜好融入校服的款式設計中,出現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色彩搭配或樣式。

當然,在全國中小學學生裝(校服)研究中心為一些學校提供服務時,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值得借鑑的經驗。例如:中央美術學院附屬實驗學校、北京化工大學附屬學校的校長多次親自率領相關教師對學校的辦學定位、校服的設計思想進行充分交流,並讓設計師到學校進行現場考察、調研,對校服的色彩、面料選用、規格尺寸、款式方案等逐一進行溝通,再將樣衣交由教師、學生和家長評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可以說,校服工作應該是學校的「一把手」工程。

(3)校服要不要市場化?

市場是檢驗商品優劣的有效手段,但由於現今校服行業中存在品牌意識滯後、設計隊伍匱乏、已有設計凌亂、設計管理脫節等多種問題,校服市場化只會導致其更加惡性發展。儘管校服是千億級的市場,但是知名校服品牌屈指可數,絕大多數校服企業全部人員不足百人,幾十人的企業比比皆是,校服行業已到「洗牌」的階段。當前社會對校服的評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服行業面臨的窘境。首先,T臺上的風光全被品牌企業的設計師佔據,而校服設計師只能默默無聞、無名無利,用一句「舅舅不疼、姥姥不愛」來形容校服設計隊伍最恰當不過。其次,校服設計不成體系已是行業的一大特點,學校需要什麼,合作企業就照方抓藥,這種畸形的需求特點,把本應亮麗呈現的校園風景變成了如今的局面。最後,設計管理是一門科學,提高校服設計開發的效率,需要相關部門的協同。

在近兩年的上海校服展上,我們發現一些知名服裝品牌企業開始涉足校服產業的現象,雖然採用加盟的形式,但依託企業自身成熟的供應鏈,將逐步扭轉並變革校服行業原有的禁錮模式。當然,校服最終還得走向市場化,像英、美、日、韓等校服發展成熟的國家一樣,學生只要到實體店購買即可,只不過我們的時機未到,正處於努力階段。

 

三、中小學校服的發展趨勢:與時俱進,兼顧共同記憶與個性特色

如何突破公立中小學校一統天下的「運動式」校服,和國際學校及私立學校的英倫式、日韓式校服局面?筆者認為,校服反映了一種社會聚焦的現象,校服未來的發展趨勢需要從不同層面進行考量:從國家層面,應考慮如何讓學生享受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果;從地區和城市層面,則需要綜合考慮經濟與社會發展、歷史與人文脈絡等;從學校層面,要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校園文化等;從家長層面,要注重安全、舒適、價格等要素;從學生層面,則要關注色彩、面料、款式等。

1. 文化傳承,體現設計創新

圖1是我國近現代傑出的建築師、詩人林徽因在1916年身著北京培華女子中學校服與表姐妹們的合影,其中的服飾充分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融合。這張照片在百年校服發展史上得以作為經典存留。而現今的校服卻與中華幾千年璀璨的服飾文化相距甚遠,與我們培養有擔當的青少年寄予的期望也不相符。因此,校服的設計創新應以「傳統為源、設計為核、科技為翼」,做好傳承與弘揚,真正引領校服發展進程,培養和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崇高的價值觀,展現中國學生的時代風貌。

 

圖1:1916年,林徽因(右一)身著北京培華女子中學校服與表姐們合影

 

2. 區域統一,彰顯學校特色

盲目追求一校一服勢必會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校服被詬病的癥結也正在於此。事實上,校服從屬於學生裝,了解二者的區別就可以突破「困局」。例如:廣東省深圳市在2002年成為第一個統一學生裝的城市,2013年,其學生裝被收入英國第二大博物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永久收藏;深圳學生裝在設計理念上蘊含了深圳符號,已成為深圳人共同擁有的集體回憶和一張重要的城市名片。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的情況下,深圳學生裝統一模式切實可行,能解決學生裝面臨的面料和生產數量等棘手矛盾,保證合理的性價比,穩定學生裝的品質。因此,學生裝基礎常服(夏裝、春秋裝、冬裝)的統一是一種發展趨勢,不僅能將學生裝打造成為一個地區或城市亮麗的流動風景,也可以使學生裝遇到的瓶頸問題迎刃而解。

當然,對於一些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學校,則可以在諸如國內外交流、演出等正式場合,依據學校定位和特色在制服或禮服方面進行個性化的設計,展示校服的社會意義。

 

四、中小學校服的設計建議:以北京為例

在設計、定製學生裝(校服)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關注的關鍵點?

首先應明確學生裝(校服)的定位。以北京為例,北京是我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其學生裝(校服)應體現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承載北京中小學厚重的校園文化、展現北京市中小學生的精神風貌。在此基礎上,應梳理北京的地理環境和文化內涵,凝練色彩體系;採集學生人體體型數據,建立學生人體資料庫,歸納服裝號型規格;突破固有思維,創新並篩選新型服裝材料,構建學生裝(校服)面料體系;綜合人體工學研究成果,凸顯服裝結構設計,建立原型紙樣庫;敬畏傳統,融合時尚元素,建設系列學生裝(校服)款式體系,做到示範和引領。在具體的學生裝(校服)設計過程中,要做到以下「三個統一」。

1. 統一色彩,讓校服美起來

色彩是服裝三要素之一,2017年,在北京市教委的指導下,北京市中小學校服研發中心著手校服色彩的研究,形成了以宮牆紅、靛青、漢白和瓦灰等構成的北京中小學學生裝(校服)色彩體系。依據上述色彩體系,各中小學要在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逐步改變現有校服色彩雜亂的現象,將色彩作為傳承因子,讓學生裝(校服)美起來,讓北京的流動名片「亮」起來。

2. 統一面料,讓校服更安全、舒適

2015年頒布的《意見》明確指出:各地要注重校服面料、功能、式樣的研發。只有統一校服面料,才能有效管控質量、規範價格。2018年,北京市中小學校服研發中心遴選出48種適合學生穿著的面料,把一些具有吸溼排汗、觸覺柔和、視覺高雅等特點的面料和部分功能性面料(防紫外、抗菌、易洗快乾等)都整理出來,建立了用於推薦使用的北京市中小學校服面料體系。採取統一招標、集中採購的方式,對學生裝(校服)面料進行統一管理,讓安全、舒適落到實處,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裝(校服)的整體形象和品質,使其成為展示北京文化特點和中小學生精神風貌的窗口。

3. 統一著裝,讓校服走向「修身明德」

《意見》指出:各地要結合實際加大校服發展保障力度,有條件的地區,可由地方政府向中小學生無償配發校服。由政府向中小學生無償配發校服是徹底解決校服質量和安全問題的重要手段。這些年,北京市順義區財政每年支出2000萬元左右用於全區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裝(夏裝和春秋裝)採購,得到了學校和家長的認同,只是依舊採用一校一款的模式,效果沒有真正體現出來。如果在全市或分區域實施學生裝基礎常服(夏裝、春秋裝、冬裝)的統一,並由財政支付,那麼將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時,北京市還應出臺《北京市中小學學生裝(校服)統一著裝規範》和《北京市中小學學生裝(校服)製作工藝規範》。當然,對於確實需要凸顯學校特色、辦學理念的校服(制服或禮服),則可由學校酌情處理。

中小學生需要有一系列安全、美觀、雅致的學生裝,伴隨最美好的童年和青春歲月。我們期待,中國的學生裝能真正實現中國人「以衣載道、修身明德」的理想,讓所有中國人都擁有一個既「美」且「好」的學生時代,讓這段「美」且「好」的時光永遠溫暖照亮每個人的生命旅程。

(作者單位:北京服裝學院/全國中小學學生裝(校服)研究中心/北京市中小學校服研發中心;封面圖片來自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

文章來源:

《中小學管理》2019年第8期 · 本刊視點

文章編輯:謝   凡

微信編輯:楊曉夢

微信設計:新媒體運營部

 

社長:柴純青

主編:孫金鑫

編輯部主任:謝 凡

編輯:崔若峰 王淑清   林 飛 毛 竹

新媒體部主任:楊曉夢

學校研究中心主任:謝建華

廣告部主任:邱本春

發行部主管:趙國富

 

註冊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德外什坊街2號

辦公地址:北京市東城區鼓樓外大街56號教師大廈

郵編:100120

本刊投稿方式

鑑於網際網路管理方式的發展變化,應廣大作者要求,我刊已重新採用電子郵箱接受作者投稿。原官方網站投稿系統已於2019年7月1日正式關閉。

投稿郵箱:zxxgl@bjie.ac.cn

郵件主題格式:姓名一手機號一欄目一文章主題一單位名

本刊不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費和編輯費,堅決反對抄襲與一稿多投,知情者請向本刊此電話舉報:010-82089176。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您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閱。

相關焦點

  • 東華大學設中小學校服研發中心
    原標題:有顏值、有科技、有設計的校服要來了!東華大學設中小學校服研發中心該中心依託了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重點推進項目《建立上海市中小學生校服研發設計公共服務機制的探索研究》和上海市IV類高峰學科重大領域專項基金《建立上海市中小學生校服研發設計公共服務機制的探索研究》,以及東華大學在紡織服裝學科的領先優勢,將承擔起全市中小學生校服的研發工作。目前,中心已經研發出多個系列的中小學校服,在部分中小學試點。
  • 多家權威媒體聚焦靚麗校服 助推校服行業轉型升級
    南京2019年9月12日/美通社/ -- 恰逢開學季,多家權威媒體近日紛紛聚焦「靚麗校服」,引發人們對校服的關注。當前我國校服行業正處於轉型變革時期,品質化發展迫在眉睫。作為校服行業的先行者,伊頓紀德始終堅持衣以載道的理念,不斷推動校服行業變革。
  • 【開學第一課】西華大學校長劉清友:求真求是 明德修身 追求卓越
    &nbsp&nbsp&nbsp&nbsp「要明德修身,以赤子之心擁抱未來的世界。」劉清友從西華大學原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93級校友、抗震救災先進個人肖代全奉獻和回饋社會的事跡出發,希望每一位西華學子可以守住初心,明德修身,做正直的人,做知感恩懂回報的人。
  • 中國1500億校服市場藍海,近百家校服品牌火力全開
    上海國際校服•園服展歷經5年的發展沉澱,憑藉平臺兢兢業業工作落實和準確的市場洞察力,繼往屆呼籲校服健康和安全和「衣以載道,教育精神傳承」主題,掀起行業變革風潮,從產品的健康與安全到款式時尚美觀,一直到賦予校服更多文化理念和使命,為中國學生健康時尚的校服期待,「上海國際校服•園服展」向社會和行業發出 「最強音」,整合紡織服裝產業已經在顫抖。
  • 2016上海國際校服展:一次全新「衣道」的體驗
    2016上海國際校服展:一次全新「衣道」的體驗 2016-04-06 15:22:09 來源:全球紡織網     夢思拓MRSITUO
  • 中國校服品牌哪家強?
    隨著國際學校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以及家長、學生對校服品質的關注,中國校服行業相應出現了各類校服品牌。這些大小品牌緊跟國際潮流,結合中西文化及學校特色,為國際學校及各大學校提供了定製服務。未來,中國市場環境更加開放的大環境下,中國國際學校及各類學校校服也將趨於多元化。形形色色的品牌,究竟哪家更勝一籌?今天就來一探究竟。
  • 始於人,歸於人:校服的教育意蘊
    當學生穿著校服走入校園內,起到對學生規訓、約束的作用,要求學生的言行需符合自身的著裝。校服是一種社會符號,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文化移入」策略。學校想要培養怎樣的學生?通過校服實現文化移入,傳遞辦學者對學生未來發展的一種期待。
  • 伊頓紀德:以校服為載體 陪伴孩子成長
    白皮書指出,中國目前在校中小學生人數超1.89億,行業規模約在1130億~1250億元之間,未來發展前景一片向好。隨著二孩政策放開,未來在校學生總人數將呈現整體上揚趨勢,品牌企業的市場擴容前景可觀,行業洗牌帶來的集聚效應,也將進一步加速推動產業品質化進程。 我國校服產業目前尚缺少像伊頓紀德這樣的全國性品牌,在供給側改革的經濟環境下,校服品牌企業的行業帶動作用,也將日益凸顯。校服行業原有的生態平衡被打破,中國的校服產業未來將會朝著品牌化的趨勢發展。
  • 中小學校服將有「北京色」
    《北京市中小學校服色彩體系》昨天(3日)發布。宮牆紅(赤)、靛青(青)、漢白(白)和瓦灰(灰)具有北京特色的四大色系入選,經逐步推廣覆蓋後,未來有望成為本市中小學校服的主色調。
  • 北京中小學校服上新了
    北京中小學校服添新款——滑雪服和純中式的節日禮服。2日,一年一度的北京市中小學校服研發成果展示活動在北京服裝學院舉行,80餘套中小學新款校服逐一亮相,其中包括校禮服、制服、常服和功能性運動服等。這些校服採用的面料,均從歷時一年完成的北京市中小學校服面料體系中選取。目前,這套體系有48款面料,以青色、藍色、宮牆紅和漢白等為主色調,每一款的耐汗漬、耐水牢度等數據同時發布。48種面料應對四季變化穿著不舒服,這種中小學生對校服的普遍評價將逐步改觀。
  • 動漫中的人氣校服,哪款是你的菜?
    動漫中的校服可以說是每個少男少女的夢想,這些校服成了每個漫迷心中永恆的憧憬。這一次。「同桌的你」要帶你走進二次元世界。01、《魔卡少女櫻》友枝中學小櫻有無數套華麗的戰鬥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她的校服。老版水手服簡單大方,配上帽子更顯可愛。
  • 國際學校校長剖析校服的教育意蘊,實現「規訓」與學生自我表達共生!
    當學生穿著校服走入校園內,起到對學生規訓、約束的作用,要求學生的言行需符合自身的著裝。 校服是一種社會符號,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文化移入」策略。學校想要培養怎樣的學生?通過校服實現文化移入,傳遞辦學者對學生未來發展的一種期待。
  • 為什麼要穿校服?校服專家哈芙琳為您揭示校服文化價值
    提起「校服」,你是否思考過什麼是校服?它和孩子平時穿著的服裝有什麼本質區別?其實「校服」一詞是來源於英文school uniform,school就是學校;uni是「統一」的意思,form則代表了「形式,規範」,也就是說校服是學生統一穿著的制服。用著裝T.P.O法則來解讀校服,就是在上學期間,學生在校園內的學習或運動的場景下穿著的服裝。
  • 明德教育暑假免費託管班/秋季班火熱來襲 | 明德教育
    不知不覺中,本學期已接近尾聲,暑假即將來到,在新一年的假期裡,明德教育特色項目
  • 長沙市2020年秋季中小學收費標準出爐!|長沙|中小學|省發改委|省...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8月28日訊 據長沙教育消息 根據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關於進一步規範我省中小學(幼兒園)教育收費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湘發改價費〔2017〕771號)和省發改委、省新聞出版局《關於下達2020年秋季中小學教材價格的通知》(湘發改價費〔2020〕627號)及省發改委、省新聞出版局、省教育廳《關於公布中小學秋季教輔材料指導價格目錄的通知
  • 「衣以載道,禮傳古今」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展走進義大利
    核心提示:由北京市政協主辦、北京服裝學院參與承辦的「衣以載道,禮傳古今」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展,於義大利當地時間11月26日下午在米蘭但丁街14號舉行開幕儀式。 由北京市政協主辦、北京服裝學院參與承辦的「衣以載道,禮傳古今」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展,於義大利當地時間11月26日下午在米蘭但丁街14號舉行開幕儀式。北京市政協代表團和義大利米蘭政府官員、中國駐米蘭總領事館、當地華人華僑、文化界人士、媒體界朋友出席開幕儀式。
  • 「詩瀾優品」即將登陸首屆西部校服展,重塑校服科技之美
    當前,中國校服市場規模千億,以波司登為代表的行業巨頭紛紛入局。校服同質化的同時,價格戰硝煙四起。比起低價競爭損害產品質量,導致外界對整個行業的負面評價,浙江詩瀾更希望把精力放在產品研發和質量上,用好產品贏得人心!當運動風校服大行其道時,詩瀾打破傳統,推出針織類英倫校服,成為業內首屈一指的校服毛衫生產企業。
  • 高新區中小學新校服如何收費、款式質量怎樣,這篇報導都說了
    麓谷80後家長陳帥談起孩子們現如今的校服,不由得想起自己曾經被校服支配的「恐懼」。所以,聽說學校給孩子提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新校服後,他特別贊同,「校服能夠體現學生的精神風貌,還能促進學生審美發展。」 記者了解到,新式校服打破了以往校服男女同款的規則,在設計上充分考慮男女特點。
  • 《大學》中的明明德,究竟什麼是「明德」
    無論從朱熹對其的重視程度,還是文章本身思想內容的價值來看,《大學》都是一篇修身、治國的經典之作,為儒家經典中的經典。《大學》全文共十一章,分為」一經十傳」。第一章是全文的核心,提出了「三綱八目」,為「經」。後十章是對「經」的解讀,為「傳」。 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三綱」之一「明明德」該如何理解。
  • 校長揭秘明德高中,「未來班」究竟是什麼?
    深圳明德實驗學校高中部日前舉行市民開放日活動,校長程紅兵介紹了明德的高中課程設置。近800名學生家長參與了當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