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行業步入後疫情時代 結構性平衡終會被打破

2020-12-11 騰訊網

2020年之前,技術變革較為溫和的空調行業幾乎沒有經歷過黑天鵝事件的衝擊,在產品本身難以實現突破式創新的狀況下,空調行業過往三十多年來的變革始終是圍繞著商業模式、產銷模式、營銷模式等等方面而展開,並形成了較為穩定而均衡的品牌格局、技術格局、市場格局。

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及物聯技術對產供銷各個環節的解構效應逐漸顯現,空調行業正在發生著更為細緻的變化,疫情對行業的影響也不僅僅止於市場規模本身。當然,有些變化是必然趨勢,而疫情在變革周期上給出了一個很明顯的時間點,空調行業在步入後疫情時代之後,之前較為穩定而均衡供需結構、產銷模式和品牌格局等都將被打破,需要指出的是,工廠自身也是推動這種變革發揮巨大作用的關鍵力量。

供需結構被打破

今年5月份和6月份,國內空調市場出現了一波短暫的缺貨行情,彼時供不應求格局的出現,疫情是核心因素。在2月份和3月份整體市場幾乎處於停擺狀態的時候,悲觀是行業的一種集體情緒,在這種情緒的支配下,沒有企業會去進行大規模的囤貨,產能輸出同比數據非常難看。

更為重要的是,當時供應鏈也難以給整體廠提供足夠的配件,即便是工廠想滿負荷開工,供應端、物流、用工等等環節也沒有支撐條件。5月份和6月份歷來是年度市場的旺季周期,前期被壓制的需求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集中爆發,打了所有空調廠商一個措手不及。

相比於國內,海外受到的疫情影響對行業帶來的衝擊則更為劇烈而久遠。當國外工廠因為疫情而使得產能供給受限的時候,訂單便向國內工廠集中;所以2020年內出口市場整體規模較為理想,最近幾個月的出口處於持續型的同比增長態勢。

原材料、供應端因為疫情而產生的供需失衡給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尤其嚴重。現在,不僅僅是銅、鋁、鋼板、塑料粒子等等各種大宗原材料的價格創下近年來的新高,就連泡沫、紙板箱等等其他成本同樣是高位攀升,而且這種趨勢短期內看不到遏制乃至扭轉的跡象。

本已經深陷價格戰泥淖的空調行業在各種材料成本又一次提升的態勢下,身處盈虧一線的企業不得不對價格體系進行調整。漲價誘發的渠道商提前囤貨,恰恰就是行業當下的一個現象。空調行業在過去一年內從生產到銷售,整體節奏頗為紊亂,市場的驟降驟升遇上原材料價格的只升不降,極大地考驗了企業的資源調配能力,而這也是從供應端到終端供需失衡帶來的必然結果。

品牌結構被打破

就眼下的態勢而言,2020年國內市場終端零售的同比下滑幾乎可以說是板上釘釘,零售需求空間的萎縮、成本的上升、價格戰不熄火等因素惡化了空調產業的生態環境,沒有規模支撐、沒有海外訂單補給的中小品牌今年的困苦日子可想而知。與此同時,全新的能效等級標準在年中的實施,直接推動了空調產品全面進入變頻化發展階段,而這一貫是很多中小空調企業的技術與產品短板。

因此,過去一年國內空調市場活躍的品牌數量比去年同期相比出現了明顯下滑,利基群體數量的下降就是品牌結構出現變化的一個方面。需要指出的是,從去年「雙11」開始全行業爆發出來的價格戰也是推動中小品牌退出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最近一段時間,受材料成本持續攀高的影響,又有部分小品牌處於了一個階段性的休克狀態。

據筆者了解到,2020年國內空調市場出貨量呈同比上升態勢的品牌和企業是寥寥可數;而以TCL、奧克斯、海信科龍、長虹美菱等等組成的主流品牌群體的出貨量則是出現了集體性的下滑。去年格力舉報奧克斯事件所形成的後續影響,在2020年全面展露了出來。

到11月底,以國內市場出貨量為計,美的是今年行業前十大品牌體系中唯一增長企業,結合上文信息及這一狀況也可以看出,空調行業的內銷市場的品牌集中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頭部效應的強化是今年空調市場品牌結構變動的又一現象。

美的系空調的強勢增長,給這麼多以來一直處於行業領頭羊地位的格力帶來了壓力,這兩大企業對空調行業領跑及相互的競爭,其實也是空調行業品牌格局變化的一大看點。就筆者所了解的2020年截至11月底的行業數據而言,美的與格力之間的距離處於近十五年以來最短的時候,短到格力容不得有任何的疏忽。

模式結構被打破

新冠疫情催化非接觸式的營銷方法和銷售方式大行其道,2020年整體市場的下滑並沒有阻擋線上平臺再次增長的步伐,在線上平臺銷售佔比進一步提高的同時,線下體系的變革同樣是愈演愈烈,融合線上和線下的新零售模式在2020年仿佛出現了一個清晰的輪廓。

格力在這方面給全行業勾勒出了一個方向。於渠道層面的去中間化,是格力在2020年國內市場商業模式變革方面的重要策略,而「格力董明珠店」既是重要的零售和出貨依託,也在線下以實體店的方式牽引格力渠道體系的進化,董明珠不止一次地對外表達了對新零售模式的探索預期。

創造出「T+3」產銷新模式的美的對商業模式的變革更是長袖善舞,美雲銷APP成為了這家企業面向B端的核心出貨埠,美的到家和美的美居APP又可以是面向C端的零售新平臺。

無論是「格力董明珠店」還是美雲銷,在後期還將發揮更為重要的戰略性作用,隨著這兩大埠在各種企業中所承接的出貨量規模越來越大,那麼傳統形式的遊戲規則可能將會發生顛覆性的變革。如果把過去幾年中包括「T+3」、網批模式等綜合在一起看,空調行業的產銷模式、商業模式結構其實已經被打破。

移動互聯技術、物聯網元素在行業和用戶日常生活的快速滲透,為企業商業模式再造和效率化提升提高了便利條件,從這個方面來講,以新零售為方向的商業模式變革是行業的必然趨勢,只是,今年疫情的陡然出現起到了催化作用。後疫情時代下,以健康為主軸的產品功能化創新,同樣會給產品結構的變化帶來更多的可能性。(陶陽)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空調新風系統安裝的必要性
    後疫情時代,空調新風系統安裝的必要性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趨於穩定,還有必要安裝新風系統嗎?答案是肯定的。據有關數據顯示,上半年大家電和安裝類家電的銷售疲軟,空調更是重災區。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消費市場對於空調產品逐漸由溫控功能轉變為對舒適健康的需求增大。疫情後,出現了一個「新風口」——新風空調。那麼空調新風系統安裝的必要性可想而知。
  • 掌門教育:平衡與創造,是後疫情時代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觀
    來源:時刻頭條今年年初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廣大教育企業奮戰在抗擊疫情和「停課不停學、不停教」兩條戰線上,為抗擊疫情作出了巨大貢獻。目前,疫情已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教育企業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 後疫情時代,法律服務行業需要一場供給側改革
    、組織創新、服務創新、業態創新與產品更新,滿足不了商業社會的高速發展和消費者的更多精細化需求,市場的優質法律服務需求與行業不平衡不充分服務供給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大。疫情之後,繁華落去;法律服務行業需要一場供給側改革,讓律師回歸專業、律所回歸業務。供給側改革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陳嫻穎|疫情之下數字文化產業結構性困境的突破路徑
    疫情之下,這一泛娛樂化、泛媒體化趨勢愈演愈烈,加速打破數字文化產業的行業邊界,以娛樂平臺和媒體平臺為核心,形成了開放、協同、共融共生的數字文化產業的生態系統。疫情期間社交媒體平臺成為大眾獲取「一手信息」「權威信息」和「真相信息」 的第一陣地。
  • 新能效升級疊加原材料大漲,能否終結空調價格戰?
    喬華||撰稿十一月下旬,各個製造行業屢屢被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信息刷屏,相比於其他家電品類,空調行業今年則遭遇疫情和天氣因素的雙重打擊,行業庫存高企,並一度陷入價格戰的惡性競爭中。直到今年末,空調行業狀況明顯好轉,但伴隨原材料價格瘋漲,空調價格上漲之火燃起。
  • 專家熱議: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與結構性變化
    本屆論壇主題是「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與結構性變化」。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張禮卿教授主持了論壇開幕式。張教授首先簡要闡述了本次論壇的背景。他指出,2020年人類經歷了罕見的大疫災,由於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仍處於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為嚴重的衰退之中。得益於大規模的紓困和刺激政策,加上疫苗研發出現了積極進展,主要經濟體的衰退已有所減緩,經濟開始恢復,但前景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 【關注】後疫情時代 益生菌行業迎來新風口
    「做好應對後疫情時代各種變化的準備。」邵薇說,要在繼續夯實基礎研究的同時,加大應用技術的研究,加速產業化。此外,還要注重法規標準體系中的基礎問題建設。 後疫情時代,中國食品工業在發展進程中的一個主線是健康。周光宏說,益生菌作為健康的載體,在圍繞這一主線的發展過程中,任務會更重,挑戰會更多。
  • 失控的暖通行業:中小企業「群魔亂舞」,巨頭的時代來臨?
    此前,有媒體報導,杭州一家暖通公司放假後就再沒有開門,上百戶業主有的只收到中央空調內機,沒有收到外機,有的內外機都沒有收到,更不要說安裝調試了,總計損失約兩三百萬元,涉及的空調品牌多數為格力空調,也有少數大金空調、海爾空調等。
  • 聚優福利CEO鄭旭元:數位化福利打破後疫情時代僵局
    自新冠疫情席捲全國以來,各國經濟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由於我國對疫情快而準的控制,使我國率先進入了經濟重啟的進程。雖如此,在疫情未得到完全控制前,我國的經濟依舊在經濟復甦與疫情再度爆發的鋼絲繩上徘徊。受疫情影響,多數行業進入了 「凜冬期」,其中被譽為站在TO B風口上的福利行業,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 戈峻夜話:疫情後汽車市場或將迎來結構性變革
    (原標題:戈峻夜話:疫情後汽車市場或將迎來結構性變革) 當前中國汽車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汽車市場行業發展的支點
  • 團餐行業:後疫情時代如何高質量發展
    《報告》從中國團餐行業整體發展歷程及現狀、2019-2020團餐企業經營狀況分析、2020團餐行業發展趨勢展望以及團餐百強企業案例分析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作為深圳本土知名老牌團餐企業,深圳德保膳食管理有限公司以戰略合作夥伴角色深度參與了此次盛會。
  • 結構性行情怎麼抓?有哪些行業均衡配置基金可以選?
    有沒有哪些採用行業多策略或輪動策略,實現行業均衡風格的績優基金可以選呢?  結構性行情怎麼抓?哪些板塊受青睞?  市場震蕩下,熱點板塊隨之波動明顯。在疫情期間,新基建、在線教育、醫藥等行業逆市火熱。  「對於這些行業的投資要注意把握節奏,可能在疫情過後會有一個降溫的過程,一些資金會獲利了結,但是真正能夠實現持續增長、未來還能在疫情之後繼續發展的一些新興行業,具備長期的投資價值。
  •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鍛造新時代我國國際競爭新優勢
    ■ 隨著世界經濟步入深度調整期,一方面是全球經濟結構性問題凸顯,另一方面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重大機遇,世界主要經濟體特別是新興國家逐漸對既有全球治理體制機制提出挑戰,謀求在新時期國際分工中的有利地位,以及國際規則制定的話語權,全球價值鏈重構成為必然趨勢。
  • 王邁:如何打破內地結構性失業僵局?
    2011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比2010年增加約30萬;就業僵局遲遲難以打破;高校就業指導是否存在滯後;第三方就業服務機構何以興起。過來人就業服務機構CEO王邁,接受新華社《財經面對面》獨家專訪,探討如何「打破結構性失業僵局」。
  • 後疫情時代 掛麵行業如何面對?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了解,克明、中糧、金沙河、今麥郎青島海科佳等50多家掛麵行業企業家和專家參加了此次線上研討會,對後疫情時代,中國掛麵行業對於疫情中出現的熱度,有哪些可以延長,可以通過創新得以提升;在未來,如何讓掛麵這一傳統行業實現與網際網路更深層次對接,找到新的增長點;用傳統方式穩住固有消費者的同時,再去挖掘和培育年輕消費群體;圍繞營養、美味、區域等,掛麵行業可以做很多創新,實現產品的結構調整
  • 後疫情時代,研學行業的「破局」契機
    因此,從另一方面來講,疫情也加速了研學行業的洗牌與變革,阻止了行業泡沫化增長,提供了一次清退行業不良資產的機遇,行業的營商環境會變得更健康,行業的發展會變得越來越優質。後疫情時代研學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蔓延至全球多個國家,世界衛生組織也將全球風險級別上調至「很高」,什麼時候結束,我們不得而知。
  • 年會報導∣精銳教育柯金書:後疫情時代,教輔行業該如何創新?
    今年以來,疫情對教育行業的影響之巨大是不言而喻,教育行業經歷了一次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過程。「疫情對每個教育機構造成的重創以及重創後形成的傷疤最終會成為我們未來負重前行的盔甲。」精銳教育總裁柯金書如是表示。後疫情時代逐漸來臨,教培教輔機構該如何面對?柯金書認為一定要有創新的思維。
  • 中國步入存量經濟時代,資產過剩成必然趨勢
    調結構帶來價格上漲與經濟周期回升是兩碼事記得在2002年,中國經濟再度步入高增長階段,價值投資理念開始得到機構投資者的認同,於是,我所在的國泰君安研究所便推出了《未來藍籌》一書,其中,冶金行業推薦的行業龍頭是寶鋼。那麼,當初我們是否考慮到鋼鐵行業有朝一日會成為夕陽行業呢?
  • 後疫情時代,OMO是教育行業重生的新機會?
    2020年,線上線下融合的OMO(行業平臺型商業模式)模式已被公認為教育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圍繞這一主題,由武漢市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協會主辦、翼鷗教育承辦的《重塑·新生|後疫情時代下的教培OMO變革》研討會日前在武漢舉辦。
  • 鐵樹終會開花,迎接偉大時代
    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也處在一個最艱難的時期,我們本來是一棵小草,這兩年的狂風暴雨沒有把我們打垮,艱難困苦的鍛鍊,過幾年也許會使我們變成一棵小鐵樹。 鐵樹終會開花的。 你們要走了,沒有什麼送你們的,除了秋風送寒吹落的一地黃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