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初心使命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真刀真槍幹出來的,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悄然蔓延,從武漢到全國,牽動人心,無數黨員幹部堅守崗位,衝在一線,將疫情看作命令,把防控的責任牢牢扛在了肩上。生命重於泰山,在每一個防範疫情的現場,都有一面鮮豔的旗幟,那就是黨員!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我是黨員,我帶頭」欄目,記錄下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黨員幹部的平凡故事,展現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的使命擔當。■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邊增雨 通訊員 於璐雅 張芸在全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臨淄區齊陵街道有著這麼一股力量,像蒲葦,韌如絲,她們就是齊陵街道的女書記們。她們擁有多種身份,是妻子,是母親,是女兒,是黨員,更是村黨支部書記,為了村民們叫她們一聲「書記」,此時此刻,她們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毅然站到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線。都說「女人是水做的」,她們卻說「我們就是水泥做的,只要村民需要,我們就做最堅實的那堵牆」。她們是疫情來襲時最美的逆行者,舍小家顧大家,她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巾幗不讓鬚眉、危機彰顯真情」的崇高精神,用勇敢、堅強、擔當、實幹,開出最美麗的花,帶來春天的希望。北山東村黨支部書記王秀平:不管怎樣 我和北山東在一起
凌晨十二點,北山東村村黨支部書記王秀平夜不能寐,內心糾結又猶豫,猶豫的是接連三天的執勤,讓她的腰疼病又犯了,身體不適,怕影響大家的工作熱情;糾結的是自己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此時不帶頭,怎麼組織村裡的黨員們齊心協力對抗疫情呢?再三思考,她還是決定,得咬咬牙堅持下去。第二天,穿上棉襖棉褲,貼上女兒準備的膏藥,一如既往來到了北山東村的執勤點。自大年初二開始,北山東村就開始封堵進村路口。儘管排了值班表,但是王秀平說:「我在家裡呆不住啊,不來我就不放心。」王秀平總是最早來,最晚走,十幾個人的執勤隊伍,只有她一個女人。她自己籌集了十餘個口罩,不捨得用,全部發給了村裡的老人。老百姓都對她挺服氣,村裡98歲的趙大娘說:俺家改廁所的時候,沒有勞動力挖糞池子,她把棉襖一脫就下去了給俺挖糞池子去了,現在這傳染病這麼厲害,俺那王書記,她也沒忘了俺們這些老人啊。」一個女人,頂起了村裡的天,大家說,看見王書記就覺得安心。鄭家溝村黨支部書記袁愛軍:有困難 我要第一個上
指揮執勤、勸阻進出車輛人員、張貼通知、懸掛橫幅、公共場所消殺,這幾天,鄭家溝村黨支部書記袁愛軍是最忙碌的人,她親力親為、事事爭先,只為保障村民的身體健康。因為村莊地處臨淄區與青州的交界處,來往外地車輛平均每天超過30輛,村裡志願執勤的黨員同志和群眾日夜堅持,但執勤壓力依舊很大。袁愛軍每天晨光熹微時上崗,萬家燈火時離開,盡一切可能為大家減輕負擔,全力守護鄭家溝村老百姓的平安,她說:「我是村書記,有了任何困難,我都得第一個上。」東劉家村黨支部書記崔麗麗:人人安全 才是真正的安全
一遍遍上門,一遍遍打電話確認老人健康,東劉家村黨支部書記崔麗麗說:「老年人免疫力低,不太關注廣播消息,我得多跟他們說說才行。」新型冠狀病毒肆虐,老年人成為高危人群,崔麗麗走遍了村裡老人的家,勸說他們戴上口罩、勤洗手、多通風、不要聚集。這些話她說了一遍又一遍,孩子都說她:「媽媽,你都成了複讀機了。」她村裡老人的家屬說:「我們勸不動,他們很倔,就聽崔書記的。」崔麗麗卻說:這些話磨破嘴皮子也得說啊,疫情面前不分我你,只有人人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梁家終村村書記張金鳳: 做好宣傳 老百姓都能配合
大年三十晚上,梁家終村村書記張金鳳家裡燈火通明,此刻的她,來不及看電視上精彩的春節晚會,她抱著手機裡看著不斷發來的疫情信息,看著各大媒體不斷發出的疫情發展情況,心也跟著揪了起來。張金鳳首先想到,村裡百姓以中老年居多,沒有這麼多的信息渠道,她怕他們認識不到形勢,麻痺大意,給疫情可乘之機。她當即決定,要做好疫情防治,一定做好上下聯通、宣傳到位,讓村裡百姓能真正重視起來。她一邊忙著在村裡的群裡宣傳最新疫情發展情況,一邊通過村裡喇叭宣傳疫情防範常識,號召大家做好保護工作。堅持重點走訪入戶,挨家挨戶打電話進行疫情防控宣傳,了解群眾實際情況,平均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加班到深夜更是常有的事,村裡百姓在她的努力下,提高了對疫情的認識程度,人人做到出門戴口罩,不參加聚會。薛家村村書記胡繡鳳 :疫情防控 堅決不能留死角
薛家村村口往外20米拉起警戒線,摸排封堵進出村路口,垃圾桶周邊都要噴灑消毒水,薛家村村書記胡繡鳳自從疫情蔓延以來,一次次跟村裡執勤人員強調:「大家一定要提起精神,疫情防控來不得一絲馬虎,村裡回來的大學生、跑運輸的司機、年前返鄉的人,都是我們的摸排重點,要清晰地搞明白他們的返鄉路程,叮囑他們居家不外出,做好每日隨訪,不能出一點問題。」也正是胡繡鳳的認真執著,村裡的百姓心裡都多了一份心安。齊家終村黨支部書記李華: 相信我們一定能扛過去
「說不怕是假話,但我們是村裡百姓主心骨啊,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直到疫情結束。」齊家終村黨支部書記李華,也是孩子的媽媽,疫情來臨時,孩子一直在叮囑她做好防護,但家人不知道的是,目前因為物資緊張,很多村裡執勤人員沒有充足的口罩,李華把自己的物資優先分給了他們,她只留了一個口罩。她說:「這種時候,我是村書記,必須要負起責任,保障大家的安全,相信我們一定能扛過去的。不只是她們,在疫情面前千千萬萬個他們都站了出來。他們的逆行,給予更多人定心丸;他們的迎難而上,是對初心和使命最樸實也是最有力的詮釋。每一個崗位、每一個小家的付出,終將匯聚成抗擊疫情、家國安寧的強大力量,傳遞愛和溫暖,共守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