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英國:樹立教師權威整飭校園紀律
圖為正在參加考試的英國中學生。
核心提示
英國教育部認為教育改革下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樹立教師權威,重整校園紀律」,中國學生課業表現更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老師說話算數,學生嚴格遵守紀律,專注學業。
英格蘭教育監管機構Ofsted(教育、兒童服務及技能標準監督局)日前發布的年度報告指出,由於英國中小學教師對學生在校期間的「輕微不良行為」一味採取容忍和放任的態度,以致學生目無師長,課業不求上進,得過且過,公立教育水平因而整體下滑;若無有效應對,英國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必將持續滑坡。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本月初公布的對全球60多個國家中學生的評估項目測試結果顯示,中國學生在數學、閱讀和科學能力三方面的表現都排名第一,而英國學生的排名則相當靠後。這一結果極大刺激了英國教育界,業內人士開始反思:為何政府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投入達數十億英鎊,但中小學生的整體課業表現卻如此不盡如人意?反思下來,認為學習態度不端正,是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實,英國的私立中小學和公立重點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尚屬嚴格,該局指出的問題主要出在佔教育主體的大量的普通公立學校。這些學校大多劃片按學區就近入學,學生來源比較複雜,水平也參差不齊。不少學生家長放任子女自由發展,對其未來的期望值本來就不高,自然也不會有什麼「高標準、嚴要求」。這樣的學生人進了教室心卻遲遲進入不了學習狀態。對學生不重操守、怠慢學業的傾向,一些學校也採取得過且過的態度,容忍不良行為。
該局表示,從明年開始,教育管理部門將定期派出巡視員,監督整肅學生在校行為,鼓勵學生積極進取,摒棄得過且過、不求出色、甘於平庸的心態。要求教師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力求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創造一個人人爭上遊的學習氣氛和環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回課堂、導向學業。要求學校對學生的在校不良行為零容忍,以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和環境。
英國教育部對此表示全力支持,認為教育改革下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樹立教師權威,重整校園紀律」,讓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頑皮學生有所收斂。其發言人說,中國學生的課業表現遠遠高出英國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中國的學校裡,老師說話算數,學生嚴格遵守各項紀律和規章制度,專注學業。
其實,英國的中小學一直對胡鬧和不求進取的學生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也是事出有因的。有評論指出,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因過分強調對學生所謂「自我表達權利」的保護,教師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因管教學生而與家長發生糾紛乃至肢體衝突,甚至被告上法庭的事情,時有發生。久而久之,教師對管束學生不良行為心生忌憚,不願管也不敢管。沒有了紀律的約束,學生拿考勤不當回事,上學遲到,課上聊大天兒,玩手機,甚至嬉笑打鬧,不按學校要求著裝,不講禮貌說髒話,等等。不良風氣大行其道,不該幹的都幹了,心思就是不在課業上。
該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中小學的未成年學生,用紀律和規章加以約束和規範是十分必要的,放任自流非但不是為人師表者應有的職業態度,更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有當地媒體評論說,其實,老師們早該有所行動了。早在2011年英國政府部門就已出臺了一套「很實用」的指導意見,授權教師可以對不服管教的學生在儘量「避免肢體接觸」的前提下採取相應措施,同時強調如確屬事出有因,即便教師對學生有不當體罰,也要經由一定的調查程序,而不得在事情發生後即對教師做出停職處理;對於屢教不改的頑劣學生,校長有權直接開除。換言之,老師管教學生早已「有法可依」,實在不該再讓有些孩子們這麼鬧騰下去了。(本報倫敦12月29日電 本報駐倫敦記者 戴 軍)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