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

2020-12-14 元潤說美食

從古代到現代,中國的文化已經發展了有上下總共接近上萬年的歷史了。而中國的飲食文化也是和其他的文化同脈相傳,一樣是歷史悠久,都可以算得上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有一句俗語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所謂天大地大,吃飯最大。食,是我的在這是世間生存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的能量的消耗都需要以食用食物來補充,才能獲取身體成長所需要的營養,維持自己的生命。中國的飲食文化傳承至今也是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了,可以說得上是傳統文化了,而飲食文化在中國文化中所佔的比例也是相當之重的!

外國人相對來說,是比較注重情趣的,而中國的人則是更加注重飲食。中國人以飲食為天!「悠悠萬事,唯此獨大」,就是說中國人覺得這世界上的事情千千萬,唯獨吃飯這件事是最重要的。 《舌尖上的中國》這個節目為什麼會吸引那麼多的人觀看?最簡單的來說,就是因為這個節目接地氣!畢竟吃東西,是咱每一個人每天都離不開的事情,而這個節目,講述的就正是咱每天都在吃的東西,背後的文化。

飲食文化,說白了也就是吃飯的文化。什麼是吃飯的文化?我想也就在中國才能夠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了。在中國人看來,食物就是生命的源泉。因此給予別人食物,請別人吃飯,在中國是一種非常之重的禮儀;而接受了他人的食物,就是受到了非常大的恩惠,必須得加以回報。這就是中國文化中對於吃飯文化的基本準則了。在這一來一往的,你請一席我請一頓的過程中,就使得中國的吃飯文化漸漸地變了味道。中國人隨著錢包的日漸豐滿,就慢慢地開始閒不住自己的錢包了,於是便開始流行起了請客吃飯。

而中國對於吃飯的傳統文化,也漸漸地變成了請別人客吃飯的正經理由,而大家也都漸漸的習慣了這種新一代的吃飯文化。像是每年過個什麼節日啊,家裡有個紅白喜事啊,老人高齡做壽誕啊,小孩生日慶祝啊,誰家不擺個宴請一頓的?哪家會不過來蹭一頓的?要是碰上了有人升職加薪,搬到了新的家裡,或者是成功的走出了國門,家裡的七大姑八大姨也都會過來請吃飯的。人回來了要接風,走了要踐行,有事搓一頓,沒事聚一聚。所以中國恐怕是最喜歡請客吃飯的民族了。

飲食飲食,食是吃飯,那飲就是喝茶了,中國對於茶道的文化也是非常精深的。外國人愛喝酒,而中國人就喜歡喝茶。玩過人喝酒是取其汁,中國人喝茶是取其氣。西方人喝酒是為了身體,而中國人喝茶是為了意境。自古以來茶就是中國的文人雅士最喜歡的東西,他往往是用於陪襯一些山水美景的,文雅智取。所以中國人喝茶不叫喝茶,叫品茶。從中品的,還可以品出來人生哲理,從而產生許多的偉大詩人寫詩來頌茶。就連品茶,也是品出了茶術之道的。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及它的基本特徵
    主要表現方面:中國飲食文化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深厚的文化積澱和穩定的結構體系如果從北京人發明火併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飲食文化創造開始算起,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歷程到今天已有四五十萬年的歷史了,這是一部源遠流長、起伏有致、環節完整、從未間斷的歷史,可以自豪地說,僅此一點,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的飲食文化可以與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並論。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它的發展成熟階段
    本文乃作者小頁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一般意義來說,中國飲食文化經過三代時期的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具有獨特內涵的文化體系,包括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的有機結合。
  • 2017年12月六級翻譯中國傳統文化詞彙:傳統飲食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12月六級翻譯中國傳統文化詞彙:傳統飲食 2017-07-27 11:09
  • 梁實秋《人間食色,至味清歡》:從中國傳統飲食文化說開去
    梁實秋《人間食色,至味清歡》飲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內涵豐富,博大精深。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的特色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物質層次、行為層次和精神層次。梁實秋在書中的描寫細膩生動,層層遞進地展現出中國傳統飲食獨有的文化魅力。
  • 《飲食文化》第一章 中國飲食文化漫談
    第一章中國飲食文化漫談  第一節食在中華  飲食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是中華民族素享盛譽的傳統烹飪藝術,以其味美和精湛高超的技藝馳名世界,它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它既是文化,更是一種藝術。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飲食文化,鍋鼎
    本文乃作者小頁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認為人類飲食最早從採集野生植物和獵取動物開始,但是這種採食活動就像今天其他動物的採食一樣,完全出於生理的本能需求,還遠遠談不上什麼文化問題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粵菜形成與發展
    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過程是受著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飲食文化的發展也不例外。其發展過程是一個由多種社會歷史因素制約的動態過程。除此以外,飲食文化的發展還受著自然環境變化的制約。這除了形成各地區相互間的差異以外,還形成了飲食文化的發展與人類文明的進步趨勢一致,但進程並不完全一致的運動規律, 粵菜就是按這樣的客觀規律發展起來的。
  • 韓國將重點打造傳統美食遊 介紹傳統飲食文化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韓國《亞洲經濟》11月8日消息,韓國觀光公社日前宣布,2014年將對韓國內最具代表性的美食進行篩選,最優秀的美食可入選韓國美食旅遊項目,向外國遊客介紹韓國的傳統飲食文化。觀光公社表示,將把韓國宮中菜餚、家庭美食、寺廟飲食及傳統市場作為素材,集中對韓國飲食文化進行分門別類的開發,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外國遊客面前。報導稱,韓國飲食歷史悠久,獨具特色。若韓國泡菜及相關醃製醬菜類食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文化遺產,將有利於把這一特色打造成為飲食旅遊文化項目,從而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韓國傳統美食。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魚鮮類食物
    本文乃作者小頁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魚圓,又名魚氽,是楚鄉湖北江漢平原著名的傳統佳餚,為鄂菜中的佼佼者,亦特別為湖北人民所喜愛。雞湯如清代大型飲食專著《調鼎集》就收有多種魚圓的制食法,自古以來,魚圓菜餚的烹製,已成為湖北廚師獨一無二的拿手佳作。
  • 中國各地飲食文化:一方文化養育一方人,齊魯飲食文化(三)
    中國各地飲食文化:一方文化養育一方人,齊魯飲食文化(三)作為一個群體,魯商的足跡遍布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良好的口碑。魯商是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背景下成長發展起來的。近幾年來,全國各地有識之士和許多海外人士,矚目於魯商和魯商文化,他們從不同渠道向山東傳遞一個信息。要探尋齊魯文化,當然要先弄清「齊魯」一名的來由。齊魯是中國區域範圍名稱,該名始於先秦齊、魯兩國。到戰國末年,隨著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齊、魯兩國文化也逐漸融合為一體,形成一個統一的文化圈,由統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齊魯」的地域概念。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飲食文化,木餐具
    後來這些字有的出現了「木」字旁和「金」字旁,是文字隨社會文化的變化而變化,反映了從木質餐具發展到金屬餐具的歷史。中國少數民族使用木質餐具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甚至發展出對木質餐具的特殊感情和觀念,這些木質餐具至今還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場合使用。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各地餅的由來
    本文乃作者曉星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纏絲餅,又名「相思餅」。雲夢城各個飲食店,便提前生產製作出大批「摳爐餅」,以應屆時之需。建國以後,打倒了「神權」,從此,外地到雲夢雲臺山敬香的風習嗄然而止。朝拜祖師菩薩的廟會雖然銷聲匿跡,但「摳爐餅」作為一種著名小吃, 卻一直被繼承流傳下來,至今仍然受到人們的喜愛。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各種餅的歷史及由來
    本文乃作者曉星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太史餅是南京等地的傳統名食。系用富強粉、熟豬油、飴糖作皮和酥,以白糖粉、熟標準麵粉、糖豬板油丁和桂花作餡。太后餅建國後1982年,太后餅參加了渭南地區舉辦的飲食業風味食品展銷會,曾被評為優質傳統食品。都勻太師餅是貴州省傳統名特食品。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桂花鮮慄羹等名菜
    本文乃作者曉星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桂花鮮慄羹」是杭州地方的傳統美食。這一傳統名特飲食品,它是以顆長「三粒寸」糯米,配以蓮子、紅棗、薏仁米、瓜子仁、蜜櫻桃、蜜金桔、蜜桂花、蜜冬瓜條等八種特產原料,先製成八寶胚,再經用白糖和熟豬油散燴而成。成菜「八寶」色彩豔麗,風味滋美獨特。散燴八寶這一荊楚名饌,歷史悠久。且此美饌具八珍之味,清香甜潤,點餚並用,確實名不虛傳,為廣大食客所喜愛。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名食文化,龍鳳金團等名食文化
    本文乃作者曉星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龍鳳金團,乃寧波傳統名食,系以米粉為主要原料,並配餡心製成的一種甜味糕點。龍鳳飛舞薩其瑪是首都北京著名的糕點,它原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的滿族傳統食品。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聖餐的殘羹
    本文乃作者曉星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節日是做「好吃的」的時候,尤其是做那些平時有條件也不能做來吃的許多特殊食物的時候。侗族飲食青海土族七月二十二祭祀財神趙公元帥,屆時家家吃羊肉燒茄子。民諺有「七月二十二,羊肉燒茄兒」的說法。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粽子及其他飲食
    本文乃作者小頁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們談談「粑粑」吧,「粑粑」在漢語中又稱為「餈粑」、「糯米粑」等。南方民族的粑粑原始的材料應該是糯米,儘管後來有用其他米料打制的。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經濟類型影響因素
    本文乃作者小頁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根據人類的控馭能力,可以把人類的經濟生活劃分為五大經濟類型:狩獵一採集經濟、斯威頓經濟(即一般所說的刀耕火種)、遊牧經濟、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麵條的歷史淵源
    本文乃作者小頁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麵條是我國古老的傳統食品,品種繁多,是麵粉製品中一大「家族」。我國古代將用.面(粉質)製作的食品統稱為「餅」,漢劉熙在《釋名》「釋飲食」 篇中寫道「餅並也,溲麵使合併也。」意即餅是由麵粉調合製作而成的。
  • 中國飲食文化的起源和發展!
    1,「食不語」不符合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國人自遠古以來就有在吃飯時候教育子女,夫妻交談的習俗,鄉親的「鄉」字就象兩個人對坐在桌子前,一起喝酒交談,鄉裡鄉親無非就是經常坐在一起吃飯聊天。孔子是聖人,也是個凡人,他也有妻兒子女。所以,他不可能不管別人,獨自一人,默不作聲地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