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桂花鮮慄羹等名菜

2020-12-22 曉星聊文化

本文乃作者曉星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桂花鮮慄羹」是杭州地方的傳統美食。杭州古時就以「荷花十裡桂三秋」的景色著稱,而此美食正是用西湖藕粉作獒,調入糖燒鮮慄片,撒入桂花製成。色豔羹濃,清香可口,既可作點心食用,又宜在宴席中當甜品。自此,杭州地方便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桂花樹,後在當地廚師的改進下,採用桂花、慄子、西湖藕粉烹製成「桂花慄子羹」這一人間美食,一直流傳至今。

桂花鮮慄羹

散燴八寶,系荊州古城江陵「聚珍園」著名的筵席甜菜。這一傳統名特飲食品,它是以顆長「三粒寸」糯米,配以蓮子、紅棗、薏仁米、瓜子仁、蜜櫻桃、蜜金桔、蜜桂花、蜜冬瓜條等八種特產原料,先製成八寶胚,再經用白糖和熟豬油散燴而成。成菜「八寶」色彩豔麗,風味滋美獨特。散燴八寶這一荊楚名饌,歷史悠久。且此美饌具八珍之味,清香甜潤,點餚並用,確實名不虛傳,為廣大食客所喜愛。在荊州、沙市一帶民間,每逢年過節,宴請賓客,都要品嘗散燴八寶,尚有無「」不成席,無「」不請客之說。由於其製作精美華貴,因而,在全國頗有名氣。

散燴八寶

相傳,在公元前的周王朝時期。周武王姬發繼位後。牢記文王早圖滅商的遺囑。他為了討伐荒淫無道、殘暴成性的殷紂王,便起用了伯逵、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腡等八個賢臣謀士的幫助,而這八個謀士是周代最有才能的人,故人稱「八寶」,又稱「周八士」,他們順從民意,積極參與了消滅殷商的鬥爭。在八士相聚行動時,曾舉糯米為誓,意為「同心緊密,完成大業」。從而,火焚王宮,燒死暴君,一舉消滅了殷商王朝。滅紂事成後,即舉行隆重的慶典活動,當時,王室的「庖人」依此採用八種珍品蒸製成一種佳餚,並用色紅似火的山楂汁澆於其上,寓「周八士火焚殷紂王」之意,以示紀念,這就是其八寶美餚最初產生的緣由。

糯米

周武王滅紂得天下後,於公元前11世紀建立了西周王朝,定都豐鎬(今西安西郊)。自此,王宮「飲食之餚必有八珍之味」。於是,這一八寶美餚便沿傳下來,一直成為御膳珍點,供歷代宮廷權貴們享用。直至清末,已成為慈禧太后御膳房的一種甜點。不過在烹製上已有了一些改進。由以往單純的蒸製改成先蒸後燴。即起名「散燴八寶」。並根據慈禧的口味愛好,「散燴八寶」卻不再澆山楂汁了,而是採用紅色的蜜櫻桃作了代替。其散燴八寶改進後的烹調絕枝,則為當時御廚肖代所掌握。

散燴八寶飲食

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清慈禧太后倉皇逃命西安,宮廷御膳房即隨之解散,滿族御廚肖代也遭驅逐出京,最後流落到古城江陵,被當時駐守荊州清朝官員恩將軍收留。肖代並在江陵與滿族名廚關煥海兄弟合夥開設餐館,專門製作經營滿族和宮廷菜點,後又與《聚珍園》廚師張林共事中,便使散燴八寶美餚傳入民間。譽為「遼瀋無雙味,江陵第一園」的《聚珍園》,就是以經營散燴八寶而著名,並由此流傳而建立起來的。散燴八寶,這個在過去只供封建統治者享用的宮廷點心,它在古城江陵「安家落戶」以後,層樓更上,氣象一新,如今樂為。廣大人民所吃食。而且,近些年來已在荊州製成瓶裝罐頭,並投入批量生產。1988 年,江陵生產的「騰龍牌御膳八寶飯」,在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榮獲銅牌獎。這種一瓶重500克的散燴八寶美食,加熱燴制後,可同時供八人吃一餐,且其散燴八寶,晶瑩光潤,富有營養,甘甜似蜜,回味芳香,並具有甜而不厭,油而不膩的特點。難怪人們贊它:「淺盞小勺細品嘗,餘韻悠長三日香。」

八寶飯

龍鬚菜,是湖北荊門市別具一格的素菜餚饌,因主料小豌豆苗尖,喻之為「龍鬚」。由於小豌豆苗上市早,季節長,產量多,群眾喜愛,加上烹製簡便,成菜迅速,使之龍鬚菜能在荊門民間廣為流傳。相傳清朝光緒年間,襄陽道臺走馬上任,路過荊門,荊門州官請來當地名廚邱氏,特為道臺大人烹製美味,盛情款待。當酒過三巡,飽嘗燒烤佳餚之後,邱氏又上了一道「龍鬚菜」。因此菜火功考究,命名典雅,色澤碧綠,清脆爽口,且在宴席中有振奮食慾、解膩開胃等特點,道臺大人食後連聲叫絕。他到襄陽執政後,還時時回味「龍鬚菜」的清香,於是專門派遣報馬來到荊門城,敦請邱氏去襄陽再為他烹製此菜。龍鬚菜主料豌豆苗尖,即是豌豆的嫩莖和嫩葉,俗稱豌豆藤,其質地柔嫩。並含有極多的鈣質和豐富的維生素B、c,以及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因而,在用於烹調入饌上,無論作為主料或作為配料,均鮮嫩滋美,清雋可口。若純作素饌炒食,則遠腥葷星。

龍鬚菜

蓴菜湯為我用南方傳統名菜,最著名的有蘇州「太湖蓴菜湯」和杭州「西湖純菜湯」兩品。太湖蓴菜湯又名蝦火蓴菜湯,系用蝦仁、火腿同大湖之純菜烹製而成;西湖蓴菜湯又名雞火蓴菜湯,系用雞脯絲、火腿絲同西湖蓴菜臺氽而成。均湯鮮味美,膾炙人口。蓴菜,亦名湖菜,又有水葵之稱。是一種水生類蔬菜烹飪原料。漢《古詩》們「採葵持作羹」之旬。用蓴菜烹調的蓴羹,清香潤滑,營養豐富,它與菰菜、鱸魚膾,被譽為江南三大名菜。而當時,張翰這樣做,不過是託辭退隱罷了。可是後來這個故事,竟形成了「蓴鱸之思」這一成語典故。關於蓴菜,在蘇、杭地方還有一些傳說故事。那是在很多年以前,太湖邊上有一個美麗勤勞的漁家姑娘,不幸的是,一次她被選為宮女,在解往京城途中,被她的未婚夫救回漁村,兩人便在漁船上成了親。

不久,官兵追來,他倆情知難免一死,與其被官兵抓住殺死,不如雙雙投湖。於是,當官兵逼近他倆時,便投湖自盡。後來,他們分別變成了蓴菜和鱸魚。至於杭州西湖蓴菜,民間卻傳說它是八仙之一呂洞賓留給人間的。雖然上述只是一些神話傳說,但以蓴菜作羹卻早已有之,並馳譽古今。蓴菜,這種類似瓊脂的黏液物質,具有豐富的營養和食療價值。據分析,它含有澱粉、蛋白質、多種胺基酸、維生素和微量鐵質。在醫學上具有止嘔、潤腸、治疽、解百藥毒等功能,並具有防治癌症的作用,尤對胃癌有一定的療效,可稱得。上是「靈丹妙藥」了。故蘇杭蓴菜湯,是一種食藥兼優倍受人喜愛的美餚。

參考資料《中國飲食》

相關焦點

  • 杭州十大名菜
    杭州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一直以來被稱作天堂美食之府。杭州名菜都有一種來自五湖四海混合的味道,像是東坡肉。杭州源遠流長,兼收山水之靈秀,博採各大菜系之所長,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浙菜的江南一幟。選料時鮮、製作精細、原汁原味、清淡適口是其最大特點。下面小編把來杭州不能錯過的十道經典名菜推薦給大家,一起看看吧。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䰾肺湯等名菜介紹
    本文乃作者小頁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䰾肺湯」是姑蘇木瀆石家飯店十大名菜之一,也是我國享譽世界的一道獨特的名菜。建國後,1987年舉辦的「天津市『群星杯』津菜烹調大賽"上,天津紅橋飯店廚師長王洪業,他所烹製的傳統菜「官燒目魚」,曾以最高得分榮獲「群星杯」金杯獎。由此,「官燒目魚」菜餚更加馳譽四方。煨魷魚絲,是陝西傳統風味名菜,最初是由三原縣始創而出名的。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魚鮮類食物
    本文乃作者小頁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魚圓,又名魚氽,是楚鄉湖北江漢平原著名的傳統佳餚,為鄂菜中的佼佼者,亦特別為湖北人民所喜愛。現今湖北烹製的魚圓,形制精巧,品種眾多,諸如桔瓣魚圓、奶油魚圓、三色魚圓、灌心魚圓、空心魚圓、桂花魚圓、水晶魚圓、霸王魚圓、海參魚圓、什錦魚圓、等等,不勝枚舉。此外,還專門製成魚圓罐頭早已遠銷各地,享譽園內外。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全殼甲魚湯等地方風味
    本文乃作者曉星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全殼甲魚湯,又名「活甲魚湯」,它是楚鄉湖北房縣的地方風味名菜。由於這一傳統名菜以其製法獨特馳譽全國,並被收入《房縣文史資料》一書。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及它的基本特徵
    主要表現方面:中國飲食文化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深厚的文化積澱和穩定的結構體系如果從北京人發明火併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飲食文化創造開始算起,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歷程到今天已有四五十萬年的歷史了,這是一部源遠流長、起伏有致、環節完整、從未間斷的歷史,可以自豪地說,僅此一點,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的飲食文化可以與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並論。
  • 飲食文化|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珍饈佳餚你都品嘗過哪些?快來看看吧
    浙江菜風行南宋,是「南食」的臺柱;安徽菜「因商而彰」,足跡遍及大江南北;上海菜後來居上,引領現代都市飲食之風尚,這一帶制裁的技法非常全面,組配嚴謹,刀法灑脫,以燒、炒、蒸、燉見長,調理魚鮮和畜禽有很深的功力,尤以色調的秀雅,菜型的清麗和餚饌的蘊含文化氣質而著稱。
  • 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
    從古代到現代,中國的文化已經發展了有上下總共接近上萬年的歷史了。而中國的飲食文化也是和其他的文化同脈相傳,一樣是歷史悠久,都可以算得上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有一句俗語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所謂天大地大,吃飯最大。
  • 關於中國飲食文化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人生不是平凡大道,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中國飲食文化。中國飲食中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國土遼闊,物產豐富。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飲食習慣。以漢族而言,各地物產和生活習俗不同,飲食習慣也有明顯的差異。
  • 《飲食文化》第一章 中國飲食文化漫談
    第一章中國飲食文化漫談  第一節食在中華  飲食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是中華民族素享盛譽的傳統烹飪藝術,以其味美和精湛高超的技藝馳名世界,它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它既是文化,更是一種藝術。
  • 博白客家飲食:鄉土情懷文化濃鬱
    博白傳統的客家名菜主要為禽畜、水產、果蔬等天然綠色產品,葷素相諧,具有「香、淳、爽」等特點,講究鮮香、脆嫩和原汁原味,以炒、燉、蒸見長,充分體現客家人濃厚的鄉土情懷和飲食文化理念。歷史悠久博白鵝博白鵝早已聞名遐邇,唐詩有「數紙尚可博白鵝」之譽。
  • 西餐飲食文化介紹
    首頁>新聞中心 西餐飲食文化介紹 2013-01-28 16:08   來源:中國吃網    【大 中 小】       實際上,西方各國的餐飲文化都有各自的特點,各個國家的菜式也都不盡相同,例如法國人會認為他們做的是法國菜、英國人則認為他們做的菜是英國菜。西方人自己並沒有明確的「西餐」概念,這個概念是中國人和其他東方人的概念。  就西方各國而言,由於歐洲各國的地理位置都比較近,在歷史上又曾出現過多次民族大遷移,其文化早已相互滲透融合,彼此有了很多共同之處。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它的發展成熟階段
    本文乃作者小頁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一般意義來說,中國飲食文化經過三代時期的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具有獨特內涵的文化體系,包括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的有機結合。
  • 地方名菜納入英語教材,以文化碰撞強化文化認同
    「小孩子最感興趣的是食物,所以我們在一年級上下兩冊裡將『叫花雞』『西湖醋魚』等杭州名菜、美食列入。」 教材主編、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辦公室主任吳萍告訴記者:「讓孩子們認識家鄉、了解家鄉,可以向國際友人介紹杭州。」  這一新聞應該分為兩部分理解。其一,杭州從這一學期起在一年級開設英語課;其二,不少杭州傳統名菜被選入英語教材。
  • 飲食是一種生活,也是一種文化表現 從飲食文化看臺灣!
    飲食是一種生活,也是一種文化表現。臺灣特殊的歷史背景、突出的海島特徵、獨特的文化習俗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飲食文化。臺灣飲食文化以福建閩南飲食文化為主,但又結合了中國大陸各地的飲食文化特點。本文旨在通過對臺灣飲食文化的介紹,使人們對臺灣的飲食文化能有一個大概地了解。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各種餅的歷史及由來
    本文乃作者曉星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太史餅是南京等地的傳統名食。系用富強粉、熟豬油、飴糖作皮和酥,以白糖粉、熟標準麵粉、糖豬板油丁和桂花作餡。太后餅建國後1982年,太后餅參加了渭南地區舉辦的飲食業風味食品展銷會,曾被評為優質傳統食品。都勻太師餅是貴州省傳統名特食品。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飲食文化,鍋鼎
    本文乃作者小頁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認為人類飲食最早從採集野生植物和獵取動物開始,但是這種採食活動就像今天其他動物的採食一樣,完全出於生理的本能需求,還遠遠談不上什麼文化問題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粵菜形成與發展
    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過程是受著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飲食文化的發展也不例外。其發展過程是一個由多種社會歷史因素制約的動態過程。除此以外,飲食文化的發展還受著自然環境變化的制約。這除了形成各地區相互間的差異以外,還形成了飲食文化的發展與人類文明的進步趨勢一致,但進程並不完全一致的運動規律, 粵菜就是按這樣的客觀規律發展起來的。
  • 中國各地飲食文化:一方文化養育一方人,齊魯飲食文化(三)
    中國各地飲食文化:一方文化養育一方人,齊魯飲食文化(三)作為一個群體,魯商的足跡遍布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良好的口碑。魯商是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背景下成長發展起來的。近幾年來,全國各地有識之士和許多海外人士,矚目於魯商和魯商文化,他們從不同渠道向山東傳遞一個信息。要探尋齊魯文化,當然要先弄清「齊魯」一名的來由。齊魯是中國區域範圍名稱,該名始於先秦齊、魯兩國。到戰國末年,隨著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齊、魯兩國文化也逐漸融合為一體,形成一個統一的文化圈,由統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齊魯」的地域概念。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以烹製海鮮取勝和口味崇尚清淡等
    本文乃作者小頁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們說潮州菜受到閩菜的影響,甚至某些潮州菜的做法、口味與閩菜非常相似,但是總體說來潮州菜並不等於閩菜。燕窩、魚翅明代以前我國食譜不載,只在《本草綱目》、《閩中海錯疏》中有記,說它們是「南海珍品」、「南人珍之」,據考是鄭和下西洋擴大了海外貿易後才從東南亞輸入中國的。潮汕不產燕、翅,雖產鮑魚、龍蝦而產量不多。
  • 中國傳統文化簡述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文化」的定義,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簡單地說,中國傳統文化以儒佛道三家為主幹。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影響,構築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這三家傳統文化之思想,在中國合稱為「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