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12省份至少33人因被蜱蟲叮咬染病死亡

2020-12-23 騰訊網

河南18人被蜱蟲叮咬致死 追蹤

近年來,河南省信陽等地區相繼發現並報告發生被蜱蟲叮咬後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病例,18名患者因多臟器損害,救治無效死亡。

9月8日,河南省信陽市衛生局疾控專家告訴媒體,正在當地傳播的疑似無形體病,目前尚無法從根源上預防。國內有12個省份發現疑似無形體病例,這些地區的特點都是山區或水域豐富的地方。

對於信陽市未公布具體蜱蟲咬傷病例遭質疑一事,前日,河南省衛生廳回應信陽蜱蟲傳疾病疫情疑問時表示,不存在瞞報疫情,信陽等地衛生部門從2007年就已將疑似無形體病例納入網絡直報範疇。

發現:4年前安徽現首例

無形體病的全稱為「人粒細胞無形體病」,最早於1994年在國外被發現。最初,病原體被認為是查菲埃立克體,後來發現病原體是嗜吞噬細胞無形體。它會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細胞,引發熱伴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和多臟器功能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

由蜱蟲叮咬引起的「無形體病」並不是一種新病。資料顯示2006年,安徽省發現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病例。近年來,湖北、河南、山東、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天津、海南、四川、雲南、江蘇,都出現過病例。

近半年來,江蘇省接診的由蜱蟲叮咬引起的「無形體病」共有13例,其中4例死亡。同樣的情況在山東省蓬萊市也出現過,蓬萊一家醫院的醫生透露,僅截止到7月14日,他們一家醫院接收的蜱蟲叮咬致死患者就達到11例。 雲南省寄生蟲病防治所吳超科長昨晚表示,雲南近年來也有蜱蟲叮咬人散發病例報告。

傳播:可通過血液傳播

衛生部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已知的無形體病傳播途徑有兩種方式。它主要通過蜱蟲叮咬傳播。蜱蟲叮咬攜帶病原體的宿主動物後,再叮咬人時,病原體可隨之進入人體引起發病。但有研究發現,直接接觸危重病人或帶菌動物的血液等體液,有可能會導致傳播,但具體傳播機制尚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該病全年均有發病,發病高峰為5-10月。據專家介紹,信陽山區傳播疑似無形體病的蜱蟲學名叫全溝硬蜱,以吸血為生。這種蜱蟲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愛躲在茶葉背面。

信陽當地盛產「信陽毛尖」綠茶,大多數茶農的腿上,都有被蜱蟲咬後留下的傷疤。在村裡每條狗的肚皮上,也經常可以翻檢到蜱蟲。除了無形體病,蜱蟲還可以傳播森林腦炎、新疆出血熱和萊姆病等,這些病症狀有部分類似之處,也給蜱蟲傳疾病的早期診斷增加了難度。

在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許汴利看來,蜱是一種很危險的毒蟲,但這就如蚊子一樣,「你明明知道它會傳播疾病,卻沒辦法將它滅絕」。

衛生部專家今日趕赴信陽

為做好該疾病的防控工作,專家將疾病的名稱暫定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專家表示,蜱蟲叮咬引發「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可防可控不必恐慌

前日,記者從河南省衛生廳了解到,衛生部派出的專家組今天將趕赴信陽,到達後,除了給當地現有患者進行臨床診斷外,還將調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患者病因。據悉,這次衛生部專家組共有3人,其中有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王貴強,他曾多次到河南、山東等地,為蜱蟲咬傷患者進行會診,具有豐富的臨床診斷經驗。到達信陽後,除了給當地現有患者進行臨床診斷外,還將調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患者病因。

目前,河南省衛生部門已指導群眾清除居舍周圍灌木雜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環境衛生。利用敵草隆、茅草枯、毒莠定等殺蟲劑對野外游離蜱、畜舍、畜體開展滅蜱工作。同時,加強個人防護,避免被蜱蟲叮咬。(新華社 新京報 河南商報)

近距離認識蜱蟲

一旦被蜱蟲叮咬

千萬不可用手強拔

蜱蟲屬於寄蟎目、蜱總科。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為硬蜱,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全世界已發現的約800餘種,計硬蜱科約7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納蜱科1種。我國已記錄的硬蜱科約100種,軟蜱科10種。蜱是許多種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是一些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

危害

有小手指甲蓋那麼大小,掉到人身上後往皮膚裡鑽,鑽到大腦就完了。蜱蟲叮咬人後會散發一種麻醉,將頭埋在皮膚內吸血,同時它分泌有一種可以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鑽入人體需及時取出。若不及時取出:輕者,數年後遇陰雨天氣,患者便瘙癢難忍。重者,高燒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發森林腦炎。

臨床特點

一、病因:由硬蜱或軟蜱的口器刺入皮膚後引起。

二、皮疹特點:水腫性丘疹或小結節,紅腫、水皰或淤斑,中央有蟲咬的痕跡。有時可發現蜱蟲。

三、自覺症狀:瘙癢或疼痛。

四、蜱麻痺:系蜱唾液中的神經毒素所致,易發生在幼兒身上,表現為急性上行性麻痺,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五、蜱咬熱:在蜱蟲吸血後數日出現發熱、畏寒、頭痛、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防治

1、一旦被蜱蟲叮咬皮膚時,千萬不可用手強行拔除。正確的方法是,用乙醚、煤油、松節油、旱菸油塗在蜱蟲的頭部,或在蜱蟲旁點蚊香,數分鐘後蜱蟲被「麻醉」,就自行鬆口;或用液體石蠟、甘油厚塗蜱蟲的頭部,使其窒息鬆口。同時,趕緊就醫。

2、蜱蟲將頭鑽入皮膚內時頭有倒勾越拉越緊,自行取出容易將頭留在皮膚內繼續感染。再去醫院取頭極為麻煩。

3、被蟲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蟲子。

4、出現全身中毒症狀時可給予抗組胺藥和皮質激素。發現蜱咬熱及蜱麻痺時除支持療法外,作相應的對症處理,及時搶救。

5、進入有蜱地區要穿防護服,紮緊褲腳、袖口和領口。外露部位要塗擦驅避劑(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揮髮油),或用驅避劑噴塗衣服。

相關焦點

  • 安徽六安闢謠「登革熱死亡病例」:蜱蟲叮咬所致,已5人死亡
    7月10日下午,針對網友稱當地出現因蜱蟲叮咬導致登革熱死亡病例一事,安徽六安市衛健委和金寨縣古碑鎮相關部門均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回應稱,金寨縣確實有居民被蜱蟲叮咬後出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例,該病會傳染並非引發或傳播登革熱。
  • 一家三人被蜱蟲叮咬兩人身亡
    記者昨天從南京鼓樓醫院獲悉,今年4月以來該院已經收治了17例蜱蟲病患者,其中有兩例已經死亡。剛剛辦理出院的52歲李師傅(化姓),來自盱眙,家裡短短一個月當中三人因蜱蟲叮咬致病,其中小舅子和嶽母先後因「蜱蟲病」去世。
  • 蜱蟲叮咬致六安5人死亡 官方:會傳播一種布尼亞病毒
    原標題:蜱蟲叮咬致六安5人死亡 官方:不會引發或傳播登革熱據安徽商報報導 近日,有網友稱六安市出現因蜱蟲叮咬導致登革熱死亡病例。7月10日,六安市衛健委和金寨縣古碑鎮相關部門對此進行回應時表示,金寨縣確實有居民被蜱蟲叮咬後出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例,該病會傳染並非引發或傳播登革熱。據金寨縣人民政府官網7月9日發布消息稱,今年4月以來,該縣先後發生23起蜱蟲叮咬入院治療病例,並導致5人死亡。
  • 吸血蜱蟲致人死亡 綿陽成功治癒一例(組圖)
    近日,在河南山東等省出現一種叫做蜱(音同「脾」)的小蟲子叮咬致人死亡事件。初步統計,目前至少29人死亡。其中河南累計557人發病,18人身亡;山東蓬萊11人遭遭叮咬後染病死亡。據專家介紹,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蜱蟲存在。蜱蟲叮咬會引起「人粒細胞無形體病」及其他疾病,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 武漢上報蜱蟲叮咬後感染死亡病例
    湖北日報訊(記者餘瑾毅、通訊員譙玲玲、李青)6月23日,記者從武漢市第一醫院獲悉,武漢市第一醫院近期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報了一起被蜱蟲叮咬後感染布尼亞病毒的死亡病例。該患者從發病到死亡,僅10天左右,為市民敲響警鐘。
  • 醫院3個月接診被蜱蟲叮咬患者16人!已有5人死亡
    7月5日,記者從舟山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了解到,從2016年3月底至今,醫院已經收治16名因蜱蟲叮咬感染病毒的患者,其中五人死亡。岱山衢山的王先生是16名被感染患者中的一位,6月16日王先生的小腿處被蜱蟲叮咬,三天後出現了高燒、乏力的症狀。
  • 兩人因蜱蟲叮咬身亡!這個季節最高發,被叮咬千萬別用手拍打!
    「蜱蟲病」5~7月最高發   為什麼一個小小的蟲子會致人死命?蜱蟲到底長什麼樣呢?   蜱蟲的外貌和常見的瓢蟲比較相似,有八隻腳,大多數蜱蟲都是深褐色,依賴吸血來維持生存。
  • 被蜱蟲叮咬真的很可怕嗎?
    趙邑解釋說,蜱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作為病原體的直接危害,被蜱叮咬部位出現皮膚損傷和瘙癢,甚至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另一方面,蜱是一些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蜱蟲叮咬本身通常沒有太大危險,但其傳播的疾病卻往往更具危害性,有時甚至可以致命。  醫學資料顯示,蜱在叮咬皮膚時,會將唾液中的毒素注入人體內。
  • 八旬老翁陰囊處發現蜱蟲附著!提醒:謹防蜱蟲叮咬!
    患者來自一個挨著山的村莊,家人回憶,村子裡有狗死亡,身上發現了蜱蟲。蜱蟲是新型布尼亞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之一,急診科隨即對患者做了第一次全身檢查,腋下、膕窩、腹股溝都查了,沒找到蜱蟲叮咬痕跡。很快,東陽市疾控中心檢測結果出具——新型布尼亞病毒陽性。急診科對患者進行了第二次更為細緻的全身檢查,終於在其陰囊的皮膚褶皺內,發現了一隻蜱蟲。
  • 蜱蟲叮咬致兩人去世 專家:去草木茂密處做好保護措施
    不幸的是,外公因救治無效離世,而外婆正在其他醫院搶救。就在他入院第三天,又傳來了不好的消息,他的外婆因病情危重搶救無效死亡。全家上下一時間分外憂心焦慮。但是,事情還未結束。小吳的大姨也出現發熱的狀況。聽聞小吳的病情得到確診,並正在好轉中,她直奔了邵逸夫醫院。
  • 南京7月來收治5例蜱蟲叮咬重症患者,千萬警惕這種小蟲子!
    近日,記者從南京市第二醫院了解到,從去年冬天到現在已有二三十例因蜱蟲叮咬而引發的重症病例,而這個數據往年只有五六例。7月來該醫院已收治5例重症患者。據介紹,被蜱蟲叮咬後輕者發燒,重者血橋板驟減,部分人群還容易爆發心肌炎、腦炎、肺出血等症狀。
  • 疑因蜱蟲叮咬 浙江出現5例「新型布尼亞病毒」患者
    今年5月以來,浙江省人民醫院陸續接到5例蜱蟲叮咬引發的重症「新型布尼亞病毒」患者,其中1例已死亡。昨天上午,其中一位重症患者「樸哥」出院;當天下午,又一例患者入院救治,病情不輕。醫生說病症是蜱蟲叮咬引起的,「我沒有印象,我們經常在山裡走,不怕蟲子咬。」死亡病例5月至今,醫院還收治了一位「新型布尼亞病毒」死亡病例。這位患者,60多歲,男性。送到醫院已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回天乏術,醫生實情相告,家屬主動要求出院,幾天後該男子去世。據了解,與河南、安徽、江蘇等省相比,浙江被蜱蟲「咬」死的病例還屬少見。
  • 漳州49歲農婦被恙蟲叮咬 因醫生誤診不治身亡
    此前,她因「恙蟲病」入院治療,幸治療及時,與死神擦肩而過。而來自平和縣坂仔鎮的49歲農婦賴菊花就沒那麼幸運了。因被誤診,她於7月2日搶救無效死亡,死於恙蟲病。這也成為漳州市今年首例恙蟲病死亡病例。導報記者了解到,今年夏季以來,漳州已發生至少4起的遭恙蟲叮咬引發重症甚至死亡的病例。
  • 蜱蟲疫情造成多人死亡 有關部門瞞報疫情為何?
    蜱蟲疫情造成多人死亡 有關部門瞞報疫情為何?臨死前,吳德政被確診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由蜱蟲叮咬所致。毒蟲,在河南商城縣出現。伏山鄉南衝村村主任楊富告訴記者,商城縣是蜱蟲重災區,全縣被咬的應有好幾百人,已有多例死亡。對於具體死亡人數,商城縣疾控主任餘芳表示,這屬於疫情發布,縣疾控無權公布,她拒絕透露死亡人數。
  • @山東人 清明假期外出踏青謹防蜱蟲叮咬
    不過,一種小昆蟲也隨著天氣轉暖活躍起來,這就是蜱蟲。此前我們從媒體上見到過多則市民被蜱蟲叮咬導致高燒、昏迷甚至失去性命的報導,因此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為避免蜱蟲叮咬,大家應儘量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進入此類地區,應當注意做好個人防護,穿長袖衣服,紮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裡;到樹木密集的地方,應該把頭和面部進行遮擋,並紮緊袖口、褲腳和領口。
  • 專家提醒:夏季謹防蜱蟲叮咬 一旦被咬這些千萬不能做
    夏季,蜱蟲密度達到峰值,人們戶外勞作時間、野外活動時間與蜱蟲的活動習性基本一致,加上衣著單薄,容易受到蜱蟲叮咬,合肥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一旦被蜱蟲叮咬,千萬不可生拉硬拽、強行拔除,要用科學的方法及時處理,嚴重者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 蜱蟲叮咬兩人去世 究竟是何種病毒如此兇猛?
    原標題:蜱蟲叮咬致兩人去世專家:去草木茂密處做好保護措施不幸的是,外公因救治無效離世,而外婆正在其他醫院搶救。就在他入院第三天,又傳來了不好的消息,他的外婆因病情危重搶救無效死亡。全家上下一時間分外憂心焦慮。但是,事情還未結束。小吳的大姨也出現發熱的狀況。聽聞小吳的病情得到確診,並正在好轉中,她直奔了邵逸夫醫院。
  • 蜱蟲叮咬有致死風險:蜱蟲叮寶莫慌張,勿要強拔是關鍵
    因為,夏日的草叢和樹林裡隱藏著一種可怕的愛吸血的蟲子,它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蜱蟲。據報導,每年都有蜱蟲叮咬致人死亡的新聞,其致死率在15%-25%之間,但這樣的結果和處理不當是有很大關係的!只要正確預防和處理,不良後果的發生率就能降到非常低!1.蜱蟲長什麼樣子呢?
  • 山東青島之後,安徽六安再現被這種蟲叮咬事件:23人入院,5人死亡
    小編曾經網絡發文介紹山東青島蜱蟲傷人事件,但仍沒有得到部分人的重視,甚至有網友表示了質疑。不幸的是,安徽又發生了類似事件。據金寨縣人民政府官網7月9日發布消息稱,今年4月以來,該縣先後發生23起蜱蟲叮咬入院治療病人,並導致5人死亡。不但安徽,內蒙古也出現過這種蟲的蹤影。
  • ...金寨縣確實有居民被蜱蟲叮咬後出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例...
    >2020-07-10 22:21:22來源:FX168 【安徽六安現登革熱死亡病例官方闢謠】 據澎湃新聞,7月10日下午,針對網友稱當地出現因蜱蟲叮咬導致登革熱死亡病例一事,安徽六安市衛健委和金寨縣古碑鎮相關部門均向記者回應稱,金寨縣確實有居民被蜱蟲叮咬後出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例,該病會傳染並非引發或傳播登革熱。據金寨縣人民政府官網7月9日發布消息稱,今年4月以來,該縣先後發生23起蜱蟲叮咬入院治療病人,並導致5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