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照相機被發明以前,人們要想記錄自然界的鳥獸蟲魚、花草樹木,首先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專業訓練,掌握繪畫的基本技巧,然後通過不斷練習並習得相關動植物分類學的專業知識,才能比較真實地再現所繪動植物的形態特徵,唯有如此才能達到科學與藝術的融合。西方19世紀至20世紀初的動植物科學畫,一度在科學性與藝術性上實現了完美的結合(圖1)。
但能夠達到這種造詣的人畢竟在少數,光是繪畫技巧就已經難住了很多人,這也是目前很多人在進行自然筆記作品創作時遇到的困難。不過和前人不同的是,我們有了照相機,它可以幫助缺乏繪畫技術的自然愛好者更加輕鬆地完成動植物形態特徵的記錄。
圖1 館藏於英國皇家植物園的酸漿科學畫
一、植物圖鑑類攝影的基本要求
合格的圖鑑類植物照片是除植物標本以外,植物分類學家開展植物形態學研究時最直接的輔助資料,也是廣大植物愛好者進行交流、討論的最重要的素材。
因此,我們拍攝這類圖片時,科學性永遠放在第一位。在圖片的科學性得到保證的前提下,再考慮藝術性,可為圖片錦上添花。
所謂科學性,即所拍攝的圖片能夠多角度地反映這種植物最重要的形態特徵,比如花、果實、種子、葉片、莖幹、根等,最好還能兼顧植物生長的環境。假如是寄生植物,連同寄主也要拍攝記錄。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翻開一本植物圖鑑,往往一種植物配有多張圖片(圖2)。
圖2 合軸莢蒾 Viburnum sympodiale(筆者心目中的華東最美莢蒾)
當然,不同的植物種類,用於分類鑑定的重要特徵並不完全相同。比如樹莓家族(薔薇科懸鉤子屬),託葉(葉的一部分)的形態很重要(圖3)。
圖3 樹莓Rubus spp.(注意拍攝託葉部分的細節)
櫻花家族(薔薇科櫻屬),花萼與苞片的形態很重要(圖4)。
圖4-1 迎春櫻桃Cerasus discoidea(注意拍攝萼片)
圖4-2 迎春櫻桃(注意拍攝苞片邊緣的腺體)
紅薯的近親們(旋花科),柱頭與苞片的形態很重要(圖5)。
圖5 田旋花 Convolvulus arvensis (注意拍攝柱頭與苞片)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植物圖鑑攝影師,還需要掌握豐富的植物分類學知識,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二、植物圖鑑類攝影的基本原則
圖鑑類攝影的目的性和專業性較強,具體拍攝時,有3個基本原則需要牢記於心:
(1)主體清晰
圖鑑類攝影對於清晰的要求分為兩個方面:首先,圖像不能模糊,野外拍攝時要善於利用周圍的地形來穩定相機,並注意安全快門時間(不高於鏡頭焦距的倒數),避免因機身抖動或快門過慢導致圖像模糊。其次,景深足夠深,能將展示的結構都處在景深範圍內。
如圖6展示的是蘭科植物斑葉蘭的總狀花序,該圖採用了f/16的光圈來保證花序正面的花部特徵從頂端到基部都是清晰的。
圖6 斑葉蘭 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
(2)背景純淨
儘可能讓背景中幹擾到主體的其他雜物虛化或不顯現。
拍攝者要善於尋找合適的角度,選擇純淨的背景以襯託主體。
直立生長的植物較容易調整角度,對匍匐生長的植物而言,拍攝者在確保圖片能反映植物生境特點的前提下,可以將部分大型凋落物清理乾淨,然後選擇較大光圈拍攝,既虛化遠景,又引導讀者的視角落在近處。
如圖7中可以看出,五嶺龍膽周圍落滿了竹葉和籜鞘,由此可知這幾株植物是生長於竹林下的。
圖7 五嶺龍膽 Gentiana davidii 所處生境
(3)一種多圖
鑑別植物時,植株的特徵記錄得越詳細全面,就越容易鑑定。因此拍攝一個物種應儘可能兼顧整體和局部。一般而言,植物的重要特徵可分為以下六大類:
根:直根、鬚根、塊根。
莖:塊莖、鱗莖、球莖、根狀莖、皮孔、芽、樹皮紋飾、髓部(圖8)。
葉:葉背腹面、葉緣鋸齒、葉脈、葉柄、託葉、小葉、葉軸(圖9)。
花:花序、花冠正面、花冠側面、子房、雄蕊、花被片(圖10)。
果實:果序、果實各面觀、胎座類型、附屬物(圖11)。
種子:紋飾、附屬物(圖12)。
圖8 各式地下根、莖【由朱鑫鑫博士提供】(1. 淡竹葉Lophatherum gracile 小塊根;2. 仙臺薹草Carex sendaica 地下匍匐莖;3. 沙參Adenophora stricta 莖基與塊根;4. 白接骨Asystasiella neesiana 根狀莖;5. 火燒蘭Epipactis helleborine 肉質菌根;6. 匍莖百合Lilium lankongense 鱗莖 )
圖9 植物葉片拍攝
圖10-1 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 花被片離析
圖10-2 蠟梅雌雄蕊
圖11 芝麻Sesamum indicum 的果實解剖
圖12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翅果及種子解剖
但拍攝者在野外調查中,這六類特徵往往很難一次就全部看到。研究人員有時為了能準確鑑定一種植物,要先估計它們的花期或果期,並專程去原產地採集和拍攝。而為了能湊齊一種植物的花和果,等待多年才能如願也是常事(圖13)。
圖13 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1、2雌蕊群;3、4 雄蕊群;5、6聚合果)
三、植物圖鑑類攝影的主要方法
目前,在植物圖鑑類攝影中,按照用光習慣,可分為「自然光流派」和「閃光燈流派」(圖14)。顧名思義,「自然光流派」指的是,在任何時間和場合,都拒絕使用閃光設備,堅持在自然光線下拍攝。「閃光燈流派」則在任何時間和場合,都喜歡採用閃光設備進行補光。在實際的拍攝過程中,更多的是採取折中的辦法,根據實際的光線條件決定是否使用閃光設備。就像筆者在植物圖鑑類攝影的基本要求中提到的,圖片的科學性是第一位的,當我們遇到需要拍攝的植物,特別是少見的植物時,首先考慮的是獲得特徵細節清晰的圖片,然後再考慮圖片是否自然、美觀。
圖14-1 皺葉樹蘿蔔Agapetes incurvata 自然光條件下拍攝
圖14-2 皺葉樹蘿蔔 閃光條件下拍攝
(1) 植物生境的拍攝
從植物的生境圖片中可以了解到伴生植物的大致情況、生境特點、分布規律等,這些是除植物本身特徵外,非常重要的信息。
植物生境指的是帶有主體植物的大場景。在光圈優先模式下(AV擋),可選用小光圈獲得大景深圖片。對於陽生生境(圖15),一般光線充足,當快門速度高於安全快門時,手持拍攝即可。對於林下的陰生生境(圖16),光線較暗,在光圈優先模式下用小光圈拍攝時,如果不提高ISO,往往快門速度比較低,這時需要用三腳架來穩定機身。假如沒有三腳架,可以尋找樹杈、裸露的巖石等物體來架設相機。
圖15 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江邊陽坡開闊乾燥生境,伴生有巨柏、栒子屬、圓柏屬等
圖16 鐘花報春Primula sikkimensis 的溪溝生境
圖17 智利南洋杉Araucaria araucana 全株
(2) 植物整體的拍攝
植物整體的概貌反映了這種植物的「氣質」(圖17),這有時和各個局部特徵同等重要。但是植物間個體差異巨大,有高達百餘米的北美紅杉,也有僅僅幾毫米厚的殼狀地衣。在實際拍攝中,我們只能利用手頭有限的設備儘可能地去捕捉植物的整體概貌。如拍攝對象是高大喬木,則儘量採用廣角鏡頭,或者乾脆用手機去拍攝全貌。這時最好在取景範圍內找到明確的比例尺,比如樹下站個同行的隊友,既可以估計樹高,也可以估計樹的胸徑。對2~3米高的小喬木或高大灌木,使用全畫幅60mm的微距鏡頭在距離植株5~10米處可拍下全株。而更為低矮的小灌木或草本植物,拍攝全株相對容易,但需要拍攝者根據植株高度,採取半蹲或趴在地上的方式拍攝(圖18),為的是獲得對全株的一個相對平視的視角。如果俯拍低矮植物,不但無法估計植株高度,而且生於葉腋的花、果實等器官容易被上部葉片遮擋,降低圖片的信息量。拍攝低矮植物時,儘可能選擇背景幹擾少的視角或環境以突出主體(圖19)。
圖18 拍攝低矮草本植物時的三類青年
圖19 拍攝整株時,儘量選擇背景幹擾少的植株
(3) 植物局部的拍攝
植物各個部位的結構立體感強,如輪生的葉片、盛開的花朵、渾身長刺的果實等。因此,植物攝影最佳的天氣是多雲或者陰天,這時光線均勻地灑在植物上,拍出來的照片各個部位明暗比較一致(圖20)。如果是大晴天,光線從一個角度入射,拍出的花或者果實,容易一半亮,一半暗(圖21)。暗部的特徵如看不清楚,就達不到圖鑑類攝影的要求。此時,可以用一些輔助工具給暗部補光,常用的有反光板、閃光燈等;也可以將剪下的標本換個光線環境進行補拍。
圖20 歐洲落葉松Larix decidua,多雲天氣拍攝
圖21 窄基紅褐柃Eurya rubiginosa var. attenuata,直射光下局部容易出現強烈的明暗對比
不論是在什麼光線條件下拍攝的,植物局部特徵的圖片都要求背景純淨。在野外,常用的背景可以是天空、遠處的綠色草叢、林下遠處的暗色環境,這樣分別可以獲得純白背景(圖22)、綠色背景(圖23)和純黑背景(如圖6、圖10等),然後根據拍攝部位本身的顏色進行搭配。如白花,可以選擇綠色草叢或者林下暗色環境,來獲得綠色或純黑背景,突出白花主體;暗色澤的果實和種子等,可以選擇天空或綠色草叢這樣的亮色背景;而一些正在成熟中的果序,往往既有暗色的成熟果實,又有淺色的未成熟幼果,則可以選擇綠色草叢為背景。
圖22 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以天空為背景,適當增加曝光補償獲得純白背景
圖23 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巧用遠處草叢作為綠色背景
拍攝時,建議採用光圈優先模式,此時曝光補償參數的設置需要遵循「白加黑減」原則。即拍攝淺色部位,或者背景較亮時,需要增加2-3檔曝光;拍攝暗色部位,或者背景較暗時,需要減少2-3檔曝光。參數的具體設置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和拍攝時的環境密切相關,需要拍攝者進行微調以獲得滿意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林下暗色環境獲取純黑背景圖片時,最好結合閃光燈,採用手動模式(M檔)。常用的參數配置是:光圈f/16,快門1/250,ISO調至100,根據實際效果增減閃光輸出。目前,市面上除了傳統的單頭閃光燈外,還有專門用於微距拍攝的三頭閃光燈,可以讓閃光燈更加接近被攝物體,獲得清晰明亮的全景深圖像(圖24)。
圖24 禿瓣杜英Elaeocarpus glabripetalus, 三頭閃光燈下,花部細微特徵一覽無餘
四、植物圖鑑類攝影的實踐演練
植物攝影相比於鳥類、獸類攝影的容易之處在於,植物不會到處「跑」,只要你找到了它,就可以安安心心地近距離觀察,拍上半天。但要找到那些不那麼常見的植物,你就需要了解這種植物的物候期、分布區域和生境特點,如此才能捕捉到它最美麗的一刻。例如我國西南高山草甸盛開的各色百合(圖25),還有隱藏於高山流石灘上的綠絨蒿(圖26)、塔黃(圖27)等,都是「顏值」極高的植物,歷來被攝影愛好者所追逐。至於那些明星植物,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單花序植物——巨魔芋、只在夜間開花的曇花、全寄生最大的單花植物——大王花等(圖28),更是需要運氣和毅力才能一睹其芳容。
圖25 尖被百合Lilium lophophorum
圖26 草甸綠絨蒿 Meconopsis prattii
圖27 塔黃 Rheum nobile
圖28 凱氏大王花Rafflesia keithii
不過,作為初學者或普通愛好者,我們身邊的公園、植物園、城市綠地,甚至小區綠化帶裡,只要你願意蹲下身來,就可以發現野花野草也具有精緻的美感(圖29~31)。特別是在家門口的草地上,你既可以觀察到草本植物萌發、生長、開花、結果、凋亡的全過程,還可以隨時記錄它們各個時期的特徵,它們是提高攝影技術最好的練習對象。
圖29 綬草Spiranthes sinensis,常見於我國南方城市綠地
圖30 泥胡菜Hemisteptia lyrata,路邊常見草本
圖31 花葉滇苦菜Sonchus asper,路邊常見草本
植物攝影除了能夠幫助我們放鬆心情外,更是一種近距離仔細觀察植物的過程。特別是當我們使用微距鏡頭拍下一些平日再熟悉不過的植物後,如果在電腦上放大圖片看細節,很多肉眼難以捕捉的特徵就會纖毫畢現,讓你驚喜不斷。
【本文首刊於《中學科技》2018年第11期、12期,略有改動】
各位親愛的辰粉們,辰山官網www.csnbgsh.cn已可正常訪問。給您帶來不便,請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