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讓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養另一個生命,帶領孩子,走向海闊天空的未來。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臨床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畢業於臺灣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主修臨床心理學、心理病理學、社交焦慮症衡鑑與治療。專門提供兒童青少年情緒、人際、學習及行為等適應問題治療、親職教育與心理衛生等議題。著有《青春期免驚》、《如果可以誠實,孩子為什麼要說謊?》、《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情緒×行為問題》等書。有時候我不免懷疑,會說出「贏在起跑點」的人,是不是因為他自己的人生輸在終點線,所以才會有這種期待…...
近年來,愈來愈多文章對於這種「起跑點」的概念加以批評,認為這會對孩子的學習揠苗助長,我們應該要讓孩子快樂學習,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成長,才不會被挫折擊倒。
對於「起跑點」的爭論很多,每個論點都有他的理由。不過,如果我們所謂的起跑點,是指一個人所具備的,各式各樣先天或後天環境、特質與資源,可以讓孩子在日後的人生長跑中,擁有堅持的能力,那麼這種起跑點確實是存在的。
只不過,這個起跑點的關鍵,並不在於孩子能在一開始具備多少知識、才藝或技能,而是在於他的心理狀態。
也就是說,所謂的「贏在起跑點」,其實要看我們如何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否為他建立了能夠適應各種挑戰的心理基礎。
心理基礎的起跑點,最重要的意義不在於你跑得多快或跑了多久,而在於你要能夠跑到終點,但很多人都忘記了一個重點,跑到終點的前提是:你願意跑。
什麼叫做「願意跑」呢?
在人生的長跑上,願意自主跨出每一步,不是為了一個世俗的目標而跑;願意為了自己的興趣,不是被人在後面驅策喝斥而勉強前進;願意為了自己的益處,不是為了達到別人的期待而步履蹣跚。
只有源自內在的動機出現時,你才會真正願意邁開步伐,而不是被別人簇擁或鞭策才假裝在跑。
從這樣的角度,再回來看心理的起跑點,我們或許可以這麼認為:
一個孩子如果能在心理的起跑點上佔有優勢,那麼他在面對生活裡各式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時,將更有機會可以在挫折中維持成長,往前邁進。
建構安全感和自信心,贏在「心理起跑點」
心理基礎的起跑點有幾個核心,例如孩子的內在,是否具備了足夠的安全感?他是否相信,這個世界其實是很安全的?
只有相信人與人的關係是安全的,對人能夠給予穩定的信任,在這種條件下,才容易發展出一段良好的人際關係,才有辦法進行一些良好的互動,彼此不會鈎心鬥角、相互猜忌。所以,「安全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起跑點優勢。
另一個也很重要的優勢,就是要看孩子有沒有良好的「自信」。在《心理韌性》中,我將自信分成兩部分,第一個是有沒有「自我價值」,第二個是有沒有「自我效能」。
自我價值指的是看重自己的程度,判斷「我」這個人有沒有價值;自我效能則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情的程度。
例如我要考試,我相信自己能考好的程度;我要上臺演講,我相信自己能表現好的程度。
安全感讓他具備了穩定的人格狀態,擁有維持良好人際互動的基礎;自信讓他看重自己,追尋認同,從中增長能力、自我實現;也讓他能面對各種挫折,願意完成挑戰,並且在每一次的挫折中復原、進化。
因此,我們可以有一個初步的結論:心理起跑點的優勢是存在的。這些優勢能幫助孩子,在面對千變萬化的未來和挑戰時,具備願意跑、跑得久的能耐。
在接下來的章節裡,我將會依循心理起跑點的優勢,統整性的介紹在家庭中,如何透過陪伴與引導,打造自我覺察、自我概念、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實踐有效的親子溝通,帶孩子一起共好成長。
*本文摘錄自親子天下出版《心理韌性》自序,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名師好課匯聚,打造前瞻人才
美好家庭關係,齊心迎向未來
親子天下在線學校精選好課,必有一門課能滿足您的需要
★版權所有,轉載前請申請開白,核准授權之內容須完整加注作者及出處,出處為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
★尊重原創,請依照規範申請轉載,未申請開白之自行轉載行為將一律視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