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出贏在起跑點的人,是不是因為他自己的人生輸在終點線,所以才會有這種期待?

2021-02-19 親子天下
以前有一句很經典的廣告臺詞,大意是:「千萬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言下之意似乎是暗示我們,孩子的人生就是一場競賽,打從他出生那一刻起,比賽就開始了。如果可以在起跑點前先準備好的話,孩子將來各個方面的學習,就能夠比別人更快達到目標。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讓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養另一個生命,帶領孩子,走向海闊天空的未來。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臨床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畢業於臺灣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主修臨床心理學、心理病理學、社交焦慮症衡鑑與治療。專門提供兒童青少年情緒、人際、學習及行為等適應問題治療、親職教育與心理衛生等議題。著有《青春期免驚》、《如果可以誠實,孩子為什麼要說謊?》、《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情緒×行為問題》等書。

有時候我不免懷疑,會說出「贏在起跑點」的人,是不是因為他自己的人生輸在終點線,所以才會有這種期待…...

近年來,愈來愈多文章對於這種「起跑點」的概念加以批評,認為這會對孩子的學習揠苗助長,我們應該要讓孩子快樂學習,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成長,才不會被挫折擊倒。

對於「起跑點」的爭論很多,每個論點都有他的理由。不過,如果我們所謂的起跑點,是指一個人所具備的,各式各樣先天或後天環境、特質與資源,可以讓孩子在日後的人生長跑中,擁有堅持的能力,那麼這種起跑點確實是存在的。

只不過,這個起跑點的關鍵,並不在於孩子能在一開始具備多少知識、才藝或技能,而是在於他的心理狀態。

也就是說,所謂的「贏在起跑點」,其實要看我們如何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否為他建立了能夠適應各種挑戰的心理基礎。

心理基礎的起跑點,最重要的意義不在於你跑得多快或跑了多久,而在於你要能夠跑到終點,但很多人都忘記了一個重點,跑到終點的前提是:你願意跑。

什麼叫做「願意跑」呢?

在人生的長跑上,願意自主跨出每一步,不是為了一個世俗的目標而跑;願意為了自己的興趣,不是被人在後面驅策喝斥而勉強前進;願意為了自己的益處,不是為了達到別人的期待而步履蹣跚。

只有源自內在的動機出現時,你才會真正願意邁開步伐,而不是被別人簇擁或鞭策才假裝在跑。

從這樣的角度,再回來看心理的起跑點,我們或許可以這麼認為:

一個孩子如果能在心理的起跑點上佔有優勢,那麼他在面對生活裡各式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時,將更有機會可以在挫折中維持成長,往前邁進。

建構安全感和自信心,贏在「心理起跑點」

心理基礎的起跑點有幾個核心,例如孩子的內在,是否具備了足夠的安全感?他是否相信,這個世界其實是很安全的?

只有相信人與人的關係是安全的,對人能夠給予穩定的信任,在這種條件下,才容易發展出一段良好的人際關係,才有辦法進行一些良好的互動,彼此不會鈎心鬥角、相互猜忌。所以,「安全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起跑點優勢。

另一個也很重要的優勢,就是要看孩子有沒有良好的「自信」。在《心理韌性》中,我將自信分成兩部分,第一個是有沒有「自我價值」,第二個是有沒有「自我效能」。

自我價值指的是看重自己的程度,判斷「我」這個人有沒有價值;自我效能則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情的程度。

例如我要考試,我相信自己能考好的程度;我要上臺演講,我相信自己能表現好的程度。

安全感讓他具備了穩定的人格狀態,擁有維持良好人際互動的基礎;自信讓他看重自己,追尋認同,從中增長能力、自我實現;也讓他能面對各種挫折,願意完成挑戰,並且在每一次的挫折中復原、進化。

因此,我們可以有一個初步的結論:心理起跑點的優勢是存在的。這些優勢能幫助孩子,在面對千變萬化的未來和挑戰時,具備願意跑、跑得久的能耐。

在接下來的章節裡,我將會依循心理起跑點的優勢,統整性的介紹在家庭中,如何透過陪伴與引導,打造自我覺察、自我概念、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實踐有效的親子溝通,帶孩子一起共好成長。

*本文摘錄自親子天下出版《心理韌性》自序,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名師好課匯聚,打造前瞻人才

美好家庭關係,齊心迎向未來

親子天下在線學校精選好課,必有一門課能滿足您的需要

★版權所有,轉載前請申請開白,核准授權之內容須完整加注作者及出處,出處為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

★尊重原創,請依照規範申請轉載,未申請開白之自行轉載行為將一律視為侵權。

相關焦點

  • 比「贏在起跑點」更重要的事 ↓
    所謂的「對孩子好」而嚴厲督促孩子的學業,讓他們成為「有成就的人」的父母,他們嚴厲的原因是什麼?我記得以前小時候,有一句很經典的廣告臺詞,大意是:「千萬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言下之意似乎是暗示我們,孩子的人生就是一場競賽,打從他出生那一刻起,比賽就開始了。
  • 為何臺灣人總是「贏在起跑點」卻「摔在終點線」?
    環顧四周,每位跑者都離我有一段距離,才搞清楚是我的左腳絆到我的右腳,肇事責任全歸自己,真是可恨外加丟臉!老師報完我的成績後,看我傷勢無礙,就繼續測其他同學。但在下課後他把我叫了過去,問了我一個永生難忘的問題:你知道很多人都在終點線前跌倒嗎?我不知道。跌倒不就是瞬間身體不協調嗎?這跟終點線有關?
  • 別光想「贏在起跑點」,更要小心別「摔在終點線」
    當天換上體育服,輪到我時就開跑了,我上氣不接下氣,眼看終點線就在前方,於是照例要來個衝刺,就當我正要帥氣衝線的時候,不知怎麼回事,雙腿突然失去平衡,整個人就高速撲倒在地上還滑行了一段距離,可惜滑得不夠遠,沒能越過終點線,我只好忍痛站起來拐著腳走過終點。環顧四周,每位跑步的同學都離我有一段距離,可見100%是我自己跌倒的,沒人絆到我,這是最可惡的地方!
  • 中國不輸在起跑線,美國贏在終點線
    有中美兩國的大學教育背景,目前在外企當高管,常年中美兩地跑。有兩個生在美國的女兒,當過中國的小留學生,目前在美國讀大學。作者希望通過一支筆,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和美國。「陽光下,快跑的未必能贏。」------ 《聖經 所羅門書》「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 孩子 希望你「輸」在「起跑點」
    希望你「輸」在「起跑點」。每對父母都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於是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給他們補習並找各種才藝,深怕少學了一樣就會輸人很慘一樣。深不知每個孩子都有其個別差異,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的。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讀書的資質,有的孩子卻不是讀書的料。
  • 輸在起跑點又怎麼樣?找對跑道走到終點才是王道!
    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還沒起跑就輸給別人,所以其他小朋友學的才藝,我們家孩子一項也不該少,只要孩子在起跑點能完美領先,成功絕對是指日可待的,那麼做父母的再辛苦也覺得欣慰值得了!但是身為家長的你有想過嗎?每個孩子的個性和喜好根本就不同,出生後他們都走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起點不盡然一樣、途中遇到的風景和終點當然也是完全不同的,做父母的又何必執著於起跑點上的輸贏?
  • 猶太小孩贏在起跑點的方式
    「我家小孩到三歲還在流口水,我媽就跟我說:這是因為我沒給她收涎的緣故!」臉書上的臺灣朋友問我:是不是有碰過無法處理的小孩成長問題時,我腦子裡馬上想到了這件事。「我覺得,這是猶太人讓小孩贏在起跑點的秘密之一咧!」我偷笑著說。「你想喔,無論小孩是不是有感官統合的問題,如果小孩太慢坐起來、上臂太弱、沒有力拿筆、沒辦法自己綁鞋帶、太會流口水、晚上一直沒辦法好好睡覺、走路一直踢到東西、一直打翻桌上的水杯或顏料……都會干擾小孩的專注力,造成他們心理上的許多挫折。
  • 李月娥:哪個孩子應該贏在起跑點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廣告詞,已成父母追逐的目標。
  • 有一種家庭教育,叫做「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該如何避免
    (圖片來自網絡搜索)然則,還有一種家庭教育,叫做「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更讓人防不勝防!拿學習英語舉例。尤其起初幾年,這些孩子對英語充滿興趣,口語對話背得有模有樣,慢慢也開始接觸分級讀物,絕對屬於「贏在起跑線」的。
  • 【親子】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是沒有安全感?還是虛榮?
    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是沒有安全感?還是虛榮?我們今天討論教育問題,不能只關注在孩子身上,容我說一句可能會冒犯的話,我覺得,家長本身就得從觀念先進行再教育。當我們不願正視自己的問題,覺悟自己擁有的權利及影響力,事情便永遠無法改變。為什麼家長本身會成為教育改革最大的阻力?到底哪些根深柢固的觀念,成為子女、老師們都難以抵擋的壓力?
  • 楊秋興談選高雄市長:雖輸在起跑點 但贏在終點
    中新網1月3日電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灣當局行政機構「政務委員」楊秋興今日表示,他已經和馬英九談過參選高雄市長一事,馬英九的態度和他「朝向相同的方向」。國民黨副主席兼秘書長曾永權2日徵詢楊秋興,是否願意代表藍營披上戰袍參選高雄市長,楊秋興離開黨部時對媒體表示,應該會在「春節前後」宣布會不會投入選戰。
  • 8歲女孩比賽摔了一跤,卻獲500萬點讚:輸了起跑線卻贏在終點
    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生能夠從起點開始就一帆風順,然而實際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坎坷和挫折,失敗是孩子人生路上不可跨越的逾越的經歷,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失敗權",那麼孩子就可能會被一次的失敗"擊垮"。女孩比賽摔跤卻獲500萬點讚在今年北京市舉行的青少年短道速滑聯賽中,有一個8歲的小女孩馬子惠在比賽時摔了一跤,然而卻獲得了500萬點讚量。
  •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不是要贏在起跑點,而是一直願意跑!
    人生就像是參與一場馬拉松,我們不追求贏在起跑點,卻是希望孩子能「一直願意跑」,這樣終究才有機會登上高峰。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讓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養另一個生命,帶領孩子,走向海闊天空的未來。
  • 不要因為怕孩子輸,所以總讓孩子贏
    回力車速度比賽,小朋友規定必須自己說開始,因為他能第一個出發,就能贏了。媽媽苦口婆心講道理之後,孩子點點頭表示不玩了。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有些父母會覺得煩惱,孩子一玩遊戲就哭哭啼啼。有些父母會擔心孩子這麼好強,以後沒有朋友。更有甚者悄悄問我「老師,我孩子這麼好勝,以後會不會容易自殺?」……還有父母會覺得需要刻意增加挫折訓練,孩子越怕輸,就越應該讓他練習輸,估計他哭夠了,就堅強了……這樣的困惑和擔心,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呢?
  • 長沙市周南中學校長翁光龍:不讓學生輸在終點線上
    這人生的終極三問,也可以置換為教育的三問:如何認識自我,如何直面初心,如何培育人才?33年來,這些問題一直在困擾著我,也在激勵著我去尋找答案。我找到了這個答案——不讓學生輸在終點線上,就是我一直追尋的教育之道。教育理念的解讀要說清楚「不讓學生輸在終點線上」的教育之道,就要先說「不讓學生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
  • 敢於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在終點線綻放最美的芳華
    體貼爺爺奶奶身體不好,他從七八歲起就來打下手。這些天,他早上賣瓜、下午摘瓜,一天要摘400多個。他說長大後想當兵,這是自己的夢想。二、「贏在起跑線」的殺傷力「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後遺症殺傷力還能摧毀孩子的興趣愛好和人生觀。我們所謂的「贏在起跑線上」說白了就是在人生的馬拉松長跑中讓孩子無知無畏「偷跑」「搶跑」,並培養孩子興趣愛好時,過早、過度地開發透支了孩子的天賦、愛好、興趣。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能會讓孩子輸在終點線上
    到了四年高中,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追求,他們基本上為滿足自己的愛好、實現自己的理想而選擇他們的未來。他們開始緊張忙碌起來,但忙得正是時候,因為大學這個通才教育的大本營在向他們招手呢。我女兒上高中前有大量的時間培養興趣和愛好,包括閱讀中文作品,尤其是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讓她看得津津有味,樂不可支。
  • 農民工王欽峰:我輸在起跑線上,但我要贏在終點線上
    他說:「在成功和失敗過程中,我找到責任感、成就感、滿足感,體會到快樂人生,精神的愉悅讓我更加樂於學習。」  王欽峰曾是一個農民工,他在山東豪邁公司幹過13個崗位的工作。現在,王欽峰不僅是企業技術攻關的「大拿」,也是公司的十大股東之一。他創新的起步,是從一本習題集開始的。
  • 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是沒有安全感?還是虛榮?
    當我們不願正視自己的問題,覺悟自己擁有的權利及影響力,事情便永遠無法改變。為什麼家長本身會成為教育改革最大的阻力?到底哪些根深柢固的觀念,成為子女、老師們都難以抵擋的壓力? 願意繼續看我這本書的家長們,何妨問問自己,是否也有以下盲點而不自知。 盲點一: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是沒有安全感?還是虛榮?
  • 高考,你贏了就贏了,輸也贏了
    說實話,我有點竊喜,你們的成人禮被推遲了一個月,我知道我的竊喜有罪惡感,因為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看到很多無辜的人都留在了2020年。到底要一個怎麼樣的形容詞才可以比喻青春的期待,竊喜、不安與迷茫,我實在是沒有辦法。高考的絕對輸贏是什麼?是考上名牌大學跟落榜的區別嗎?我真的覺得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