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是沒有安全感?還是虛榮?

2021-02-19 教育那些事兒

我們今天討論教育問題,不能只關注在孩子身上,容我說一句可能會冒犯的話,我覺得,家長本身就得從觀念先進行再教育。當我們不願正視自己的問題,覺悟自己擁有的權利及影響力,事情便永遠無法改變。為什麼家長本身會成為教育改革最大的阻力?到底哪些根深柢固的觀念,成為子女、老師們都難以抵擋的壓力?

願意繼續看我這本書的家長們,何妨問問自己,是否也有以下盲點而不自知。

盲點一: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是沒有安全感?還是虛榮?


即使教改進行了許多年,對大多數家長來說,鼓勵孩子讀書、拚命擠進明星高中,然後考進大學,仍然是最讓人安心的一條道路。

很多人提到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於是填滿很多不必要的學習,這就好像一個人被不斷餵食,卻不讓他有消化反芻的機會。

當我們看到各式補習班林立街頭,不過是反映社會這種心理現象而已;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家長與學生另一種虛榮與沒自信的表現。

無數的考試和分數織成一張大網,讓一整個時代的年輕學子,囚困其中,成為永遠逃不出去的籠中鳥。中學還正值青春時期,卻這麼早就全盤否定自己的人生,怎不讓人心驚?這一切,許多父母的不安全感和虛榮心難辭其咎。

盲點二:繼續膜拜不合時宜的升學主義


當時序邁入二十一世紀,許多工作已經被機器人取代,競爭力不能再只倚靠大量製造。但我們的教育遠遠落後於社會發展。

這種體制,對於人力資源更是一種殘酷的浪費,因為培養出的大量標準化人才,在二十一世紀的新時代裡,變得愈來愈沒有價值。

當時代往前走,從大結構來看,我們應該從未來的眼光審視現在,而不是用過去的經驗值框限未來。諷刺的是,設計今天教育制度的人,都是上個世代的人,甚至很多是早已過時的人物,對未來社會很難再有發言權,過去栽培他們的方法,又怎麼能繼續硬套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國際大導演李安考大學時,落榜兩次,這種挫敗的感覺,總令他覺得對不起父親,一輩子遺憾。

直到他進了大學念電影,第一次登臺演舞臺劇,才電光火石般點亮內心,找到自己的天賦,經由多年不懈的努力,成為世界級大導演。

他的幸運,或許是很多不幸累積出來的。

但是,除了大家熟知的李安,其他在眾人目光不及之處,藏有多少才華遭埋沒、抑鬱以終的李安?身為家長的我們,難道還要繼續膜拜傳統升學主義,扼殺孩子智育以外的天賦?

盲點三:要孩子追逐速利、速成、齊一、從眾的人生


許多家長將自己一生達不到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但大多數父母的夢想,都是依循」安穩的社會階梯」,對於」成功人生」懷有一種既定看法,包括:坐擁高薪、在知名大公司工作、年終豐厚、晉升快速.,總希望孩子在職業的選擇上,搶搭主流或所謂的」趨勢」,彷佛最多人走的路,就是最平坦、最安全的路。

這樣的情形,不只出現在中國,美國也是如此。

過去十幾年,許多美國的菁英家族孩子,紛紛選擇念金融;畢業後,都進入華爾街投資銀行界,學習購併、炒作、設計金融商品。

這批美國各大名校培育出來的優秀菁英,最後都被訓練成金融操盤手,比的都是如何投機、如何在最年輕時大賺一筆,整個社會也鼓勵這樣的風氣,紛紛報導年輕人第一年進入華爾街後,就能拿到多少驚人報酬。

2008年9月爆發的金融風暴,不就是這樣發生的嗎?整個社會價值觀,鼓勵最聰明的菁英變成貪婪的操盤手,而且是用別人的錢下注。

只憑聰明與取巧,而沒有倫理與公義思維,並不足以成就一個真正有視野的未來領袖。難道身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集所有才幹於一身,卻只是協助跨國公司做假帳的貪婪員工?

盲點四:要孩子爭捧鐵飯碗


每隔一段時期,社會上就會交替出現一些熱門職業,成為大眾目光的焦點、追逐的方向,例如:之前火紅的「軟體工程」,「國際金融」專業很熱門。許多父母要求孩子全力謀取公職,不管合不合適,先捧到一個」鐵飯碗」再說。

曾幾何時,公務員變成新的安全標章、年輕人逃避風險的避風港,甚至是金龜婿的必要條件?

很多碩、博士生,也加入考公職的龐大陣容,因為擁有高學歷,對於職等升遷加分有幫助。這樣,我們如何期待抱持這種觀念進入公職、掌握國家資源的人,會有責任心和使命感,為國家永續未來設想呢?

重要的東西無法量化

因為考試只容許「有強記能力」的考生出頭,考試考不出熱忱、考不出責任心、考不出使命感、考不出溝通力、考不出領導力,考試當然也考不出有遠見、企圖心和決策能力的未來領袖,考試更考不出一個人的品格、品味;至於藝術、文化、教養內涵,更是統統考不出來。

曾長居芬蘭多年的教育研究專家陳之華觀察,在芬蘭的學校,考試分數是你和老師兩人之間的秘密,不能任意公開,否則等於侵犯人權,製造彼此競爭,甚至是敵對的心理。

而北歐的家長之間,也少有打聽別人孩子考第幾名,甚至有些科目還會設計難易不同的考卷,因為考試是評量學生自己學習消化的程度,而不是用一把尺,比較誰高人一等。

如果我們今天質疑:為什麼會出現考試傑出的學生,一路順遂成為政治領袖,最後卻在道德和品格素養上淪喪,不如回頭來看,是否臺灣的教育內涵,本身便缺乏教導做人等其他更重要的元素。

我們的社會,也不必每個人都是領袖人才,如果家長能夠認真協助孩子,探索自己的潛能與天賦,其實每個學生都可以找到自信的泉源,在他天賦的領域為社會發光發熱。

多年前,我受邀為大陸復旦大學、交通大學、中歐管理學院聯合EMBA班演講,當時面對全場幾百位名校生,我坦言,自己經過了很多、很多年,才終於體認到,過去我對學歷的自卑,是整個社會、整體環境造成的,而不是我真有多差、才智多不如人。

可是,為什麼這麼長的時間,我會對自己只有普通高中畢業、沒有念大學感到缺憾?

我們無形中受這種」國之棟梁」的菁英觀念毒害之深,連我自己都花了很多年才掙脫。

其實,從另一個學習管道成長的我,從美國運通當傳達小弟到總經理的過程,絕對比大部分的大學教育充實,我等於扎紮實實念了一所豐富的社會大學;而我從當上美國運通總經理後,直接看到、學到一個國際公司的管理,也絕對不亞於一般研究所、EMBA班能提供的內容。

而後過去三十多年,我從經營亞都飯店,到進一步參加各種國際組織,甚至最終都能擔任舉足輕重的領導角色,種種經驗轉化成我對臺灣未來遠景的殷切建言,我想,也足以做為我從生命經驗中提煉出的博士論文。

以我自己親身的經歷,我認為,身為家長的我們必須率先改變觀念,接受不是每個人都要當國家棟梁,社會更需要腳踏實地、堅守崗位、熱愛工作的螺絲釘。

原文出自嚴長壽《教育應該不一樣》


嚴長壽,1947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杭州,基隆高中畢業,是臺灣地區飯店業的專業經理人。現為亞都麗致大飯店總裁;麗致管理顧問董事長;公益平臺基金會董事長。曾任美國運通臺灣區總經理;圓山飯店總經理;臺灣觀光協會會長。出版有《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我所看見的未來》、《你可以不一樣-嚴長壽與亞都的故事》、《教育應該不一樣》 等。

著作權及免責聲明:

對本公號原創、原發、評述、評註、整理轉發的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並附上連結。本文系「教育那些事兒」公號轉載的文章,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不代表本公號立場,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非授權發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相關焦點

  • 【親子】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是沒有安全感?還是虛榮?
    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是沒有安全感?還是虛榮?我們今天討論教育問題,不能只關注在孩子身上,容我說一句可能會冒犯的話,我覺得,家長本身就得從觀念先進行再教育。當我們不願正視自己的問題,覺悟自己擁有的權利及影響力,事情便永遠無法改變。為什麼家長本身會成為教育改革最大的阻力?到底哪些根深柢固的觀念,成為子女、老師們都難以抵擋的壓力?
  • 孩子 希望你「輸」在「起跑點」
    孩子!希望你「輸」在「起跑點」。
  • 輸在起跑點又怎麼樣?找對跑道走到終點才是王道!
    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還沒起跑就輸給別人,所以其他小朋友學的才藝,我們家孩子一項也不該少,只要孩子在起跑點能完美領先,成功絕對是指日可待的,那麼做父母的再辛苦也覺得欣慰值得了!但是身為家長的你有想過嗎?每個孩子的個性和喜好根本就不同,出生後他們都走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起點不盡然一樣、途中遇到的風景和終點當然也是完全不同的,做父母的又何必執著於起跑點上的輸贏?
  • 會說出贏在起跑點的人,是不是因為他自己的人生輸在終點線,所以才會有這種期待?
    以前有一句很經典的廣告臺詞,大意是:「千萬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言下之意似乎是暗示我們,孩子的人生就是一場競賽,打從他出生那一刻起,比賽就開始了。
  • 孩子,我要你輸在起跑點!
    還好,我的隊友沒有催我,我對自己的腳程也完全沒有丟臉的自覺,我一路上該看的風景都看了,最後也到了終點。這件事情讓我想到學英文~一般人都會認為語言要從小就開始學,最好是愈早越好,千萬不能輸在起跑點。以語言學的理論而言,是有一個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的理論探討語言學習和年齡的關係。
  • 比「贏在起跑點」更重要的事 ↓
    所謂的「對孩子好」而嚴厲督促孩子的學業,讓他們成為「有成就的人」的父母,他們嚴厲的原因是什麼?我記得以前小時候,有一句很經典的廣告臺詞,大意是:「千萬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言下之意似乎是暗示我們,孩子的人生就是一場競賽,打從他出生那一刻起,比賽就開始了。
  • 李月娥:哪個孩子應該贏在起跑點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廣告詞,已成父母追逐的目標。
  • 學英文不能輸在起跑點,日本小學生刮留學熱
    明年春天,英語課將成為日本小學五六年級生的必修科目,就怕孩子的英文輸在起跑點,日本颳起小學生留學熱,只不過,留學生活看似美好,但包括語言,還有異國生活,都需要時間適應,也讓小留學生們,頻頻出狀況。「學英文不能輸在起跑點」,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都已經形成了這種觀點。日本家長認為:「養成耳朵聽力,真的要從幼童期(開始),想說(英語幼兒園)會比單純幼兒園好。」英文是國際共通語言,看準日本未來留學市場,東京也經常舉辦留學展,鎖定的還是小學生。
  • 起跑點-中新網
    從此,別輸在起跑在線,就成為了至理名言,放諸人生規劃更準。  運動競賽上,有各種各樣規條,起跑線畫得清清楚楚。誰都知道要站在哪裡準備爆發的一刻,而在此之前,都未是比賽。  如果這場比賽是一個沒有畫上起跑線的四百米田徑場,圓圓一圈。那麼,勝出的方法又多了一個。除了快,還要早。起跑至完成的速度要求是必然的,而為了增加勝算,還可以在起跑點下工夫。
  • 準確定位小孩的起跑點
    每天需要父母的監督和督促,才勉強看書學習,學習成績不但沒有進步,反而開始出現下降,考重點初中希望渺茫。為什麼鄰居家小孩學習那麼自覺,學習成績那麼優秀?你能告訴我問題出在哪裡嗎?我告訴她:因為你們忽略了小孩的啟蒙教育,你們的小孩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輸在起跑點上。小孩的起跑點由父母對小孩的啟蒙教育時間早晚決定。常言道:萬事開頭難,起步是關鍵。
  • 孩子怕輸,爭強好勝,追求完美?可能是因為不自信
    為什麼孩子表面不在乎,輸了之後立馬玻璃心?為什麼只是孩子之間的玩笑比賽,孩子也會在輸了之後大發脾氣?為什麼孩子會因為害怕輸而不敢輕易嘗試?為什麼總和孩子說輸贏不重要,但孩子還是接受不了輸呢?……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孩子怕輸,是缺鍛鍊,多和小朋友接觸就好了;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玻璃心,太過敏感……其實輸不起,爭強好勝,追求完美,是因為孩子不自信。 沒有自信不代表沒有能力,但一直沒有自信,會扼殺孩子的能力。
  • 楊秋興談選高雄市長:雖輸在起跑點 但贏在終點
    他坦承,和陳菊對打是很辛苦的一戰,現在趨於劣勢,但他會號召正義之師,組成百萬雄兵,「雖然輸在起跑點,但是會贏在終點」。楊秋興稱,他日前和馬英九在非正式場合談過「徵召」參選一事,馬英九的態度「朝相同的方向」,至於何時宣布參選,楊秋興表示,國民黨徵召有一定程序,一切按照程序走。
  • 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越早學英文真的越好?
    鄰居大姐有個小外孫,由於女兒女婿白天上班,教養孩子的重大責任就落到了她的肩上。前兩天,為了輔導寶寶跟得上兩歲的英語課程,她決心重拾書本,正式成為寶寶的伴讀書童。為人父母者,都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但是,越早學習外語就真的就越好嗎?家長們又應該注意哪些影響寶寶學習外語的因素呢?
  • 父母有多虛榮,孩子受的傷就有多重
    僅僅因為輸了個娛樂比賽,就這麼殘酷的對待一個2歲的孩子,完全不考慮孩子的內心會不會受傷。這樣的教育方式,實在欠妥。家長眼裡只看到了冰冷的名次,卻沒看到鮮活可愛的孩子。01孩子不是滿足虛榮的工具對於2歲的孩子來說,敢去比賽本身就是件值得稱讚的事,雖然跑了倒數,可她沒有半途而廢,堅持跑完了全程。
  • 不要因為怕孩子輸,所以總讓孩子贏
    有些父母會覺得煩惱,孩子一玩遊戲就哭哭啼啼。有些父母會擔心孩子這麼好強,以後沒有朋友。更有甚者悄悄問我「老師,我孩子這麼好勝,以後會不會容易自殺?」……還有父母會覺得需要刻意增加挫折訓練,孩子越怕輸,就越應該讓他練習輸,估計他哭夠了,就堅強了……這樣的困惑和擔心,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呢?
  • 「輸不起」的孩子,到底是在害怕什麼?
    02 誇孩子「聰明」可能會讓他更怕輸家長除了懲罰孩子,會讓他們對輸恐懼之外,錯誤的表揚也會讓他們怕輸。」也會怕呢?如果自己這次沒有考好,或者比賽輸了,那就代表自己不「聰明」或者不是「天才」了。,所以多去表達對孩子的愛吧,會讓他們變成一個更有安全感、更有自信的人!
  • 孩子變得「怕輸」,與父母有多大關係?
    孩子輸不起,輸了就耍賴哭鬧,事事都要爭第一;孩子缺乏面對挫折的能力,遇到一點小事就覺得天要塌下來了;學習新事物時,孩子總擔心學不會,乾脆不去嘗試;孩子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從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來看 ◆ 成人對於孩子怕輸時所產生的情緒,無法無條件接納和理解。◆ 成人沒有幫助孩子建構正確的輸贏價值觀。◆ 生命中重要的人沒有及時給予孩子肯定、欣賞和認同。
  • 家庭教育:告訴孩子,輸並不可怕,怕輸才可怕!
    我們不是愛孩子的嗎?孩子不是感恩父母的嗎?怎麼造就了今天的困境? 怕他吃不好,怕他穿不暖,怕他勞動累著,怕他玩的摔著……可最後的結果呢?父母早早鋪下的路,讓孩子沒有了試誤的機會;父母濃濃溫情保護下,孩子又怎能體會別人的辛勞?溺愛這個詞我們說的比較多,都知道溺愛害了孩子,但其實現今的發展,寵也害了孩子,一味妥協又何嘗不是呢?
  •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最易得自閉症
    日常生活中,有時我們也發現有些人跟你說話時是不看你的眼睛的,尤其若是這個人他剛做了陷害你的事情,因為他覺得既對不起你又怕你發現而沒有安全感。當一個人內心很恐懼,又怕別人知道他內心的不安全感時,或者怕別人發現他的缺點,這時你跟他說話,他就會逃避你的眼神了。或者也可能這個人是因為特別膽小、特別敏感,所以在人際關係上比較不敢面對。
  • 孩子缺乏安全感?看看有沒有這四種表現?
    女兒快兩歲了,很沒有安全感,只要醒來或者平時沒看到我,就會哭著找媽媽。昨晚,婆婆洗澡好了,我和寶寶說,媽媽要去放水給你洗澡,你先和爸爸在這裡看電視。想到上周天,我要去海口上班,孩子哭著要媽媽,可公公硬是騙她去買糖,我也沒來得及告訴寶寶,可能接下來一周只能視頻看媽媽了。或者平時做什麼事,公婆怕寶寶哭鬧,一不會告訴寶寶,二也不會讓寶寶當面看我到離開,怕寶寶哭鬧。可是,如果離開一段時間,或者要出門去哪裡,可能一整天或者好幾天,寶寶都看不到媽媽,這時候要不要告訴寶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