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貧困患者住院自付比例在10%以內 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擴大至33種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國家衛生健康委12月18日在重慶召開「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系列新聞發布會重慶專場,介紹「十三五」期間重慶貧困地區健康促進工作經驗做法和進展成效。圖為發布會現場。重慶市衛生健康委供圖

中新網重慶12月18日電 (韓璐 李綠桐)記者18日從國家衛生健康委在重慶召開的「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重慶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擴大到33種,貧困患者住院費用自付比例保持在10%以內,同時重特大疾病、慢性病門診費用保持在20%以內。累計已有190餘萬人次享受到相關政策。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胡強強在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19.17%,其中農村健康素養水平為15.67%,較2018年的13.72%提高了1.95個百分點,較2015年的6.89%提高了8.78個百分點。貧困地區居民素養水平和健康意識不斷提高。

據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黃明會介紹,在保障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方面,重慶強化了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建設,實現了每一個縣有一個二級甲等以上的公立醫院,每一個鄉有標準化的衛生院,每一個村有標準化的衛生室。

「在人才培養方面,五年來,我們晉升基層高級衛生職稱841人,招聘急需緊缺人才2200人,屬地化專科生340人,實現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有1名全科醫生,村醫當中執業醫師或者助理醫師比重由2014年11.7%上升到現在的25.7%。」黃明會說。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還圍繞醫療保障深度發力,建立了「三保險、兩救助、兩基金」這樣一種多重醫療保障體系,全面落實貧困人口資助參保政策,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擴大到33種,貧困患者住院費用自付比例保持在10%以內,同時重特大疾病、慢性病門診費用保持在20%以內,累計享受政策190餘萬人次。

「我們還深入推進貧困地區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對職業病、地方病、傳染病實行專病專治專防,完成地方病三年攻堅任務,碘缺乏病、氟中毒等地方病控制率和消除率均達到100%,貧困地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2.13%,較2017年提高了11.52個百分點。」黃明會說。

相關焦點

  • 重慶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增至33種
    新華社重慶6月10日電 記者從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獲悉,為進一步減輕貧困人口大病治療負擔,今年重慶市把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增加至33種,按照「發現一例、救治一例」的要求,確保「應治盡治」。  重慶市衛健委醫政醫管處處長張維斌介紹,近年來重慶針對農村貧困人口實施大病專項救治的服務覆蓋面和能力都有明顯提升,2017年專項救治病種有9種,2019年增至30種,今年又新增了重性精神疾病、膀胱癌、腎癌3個救治病種,全市提供大病專項救治的定點醫院也達到88家。
  • 我市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新增3項
    6月9日,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2020年,我市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又新增重性精神疾病、膀胱癌、腎癌等3個救治病種,病種數量總數達到33個。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黃明會介紹,市衛生健康委持續推進全市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
  • [重慶健康扶貧一線紀實]實現病有所醫 為貧困群眾築牢「健康堡壘」
    窗口工作人員介紹,由於享受到多重政策保障,劉光潤此次住院自付費用比例僅10%,大大減輕了其家庭負擔。  家住璧山區大興鎮的夏禹中,2019年底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被送至璧山區人民醫院救治。出院時,通過大病醫療、健康扶貧基金報銷、民政救助等,夏禹中僅自付5577.4元,不到總費用的10%。
  • 重慶貧困人口住院自付比例為10.13%
    「多虧了大病救治政策,現在我都能下地走幾步了。」4月14日上午,57歲的夏禹中坐在自家院壩裡曬太陽。夏禹中是我市多重醫療保障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去年底,家住璧山區大興鎮的他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被送到璧山區人民醫院進行救治。
  • 重慶實施健康醫療扶貧專項行動 建立因病致貧返貧監測預警和精準...
    4月2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獲悉,健康醫療扶貧專項行動的主要目標是,2020年總體上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個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內,慢病和重特大疾病門診自付比例控制在20%以內,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以上,大病集中救治病種擴大到30種以上。
  • 聚焦健康扶貧:醫療費用的個人自付比例平均為16%
    為了對貧困人口看病實行全面兜底保障,安徽省出臺了「三保障一兜底一補充」綜合醫保政策體系。「三保障」是指提高基本醫保(新農合)、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水平,如免繳個人參保費用,由財政全額代繳,降低新農合住院補償起付線大病保險起付線,提高新農合補償比例,將大病報銷病種增加至44種等。「一兜底」是指「351」政府兜底政策。
  • 10種大病免費救治,江西醫保在行動
    這兩天我在學習醫保文件的時候,發現居然有10種大病在我省是免費救治,雖然只是針對貧困人口,但是也是惠民的好政策。十種重大疾病免費救治病種:1白內障, 2唇顎裂, 3兒童白血病, 4兒童先天性心臟病,5尿毒症(已調整為「終末期腎病」), 6重性精神病, 7乳腺癌, 8宮頸癌,9重度聾兒(人工耳蝸),10愛滋病機會性感染貧困人口25種大病專項救治病種分別是:食道癌胃癌直腸癌結腸癌肺癌耐多藥肺結核(已調整為「耐多藥結核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腦梗死(已調整為「腦卒中
  • 卵巢癌、腎癌等5個病種納入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範圍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等4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擴大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範圍的通知》,要求將膀胱癌、卵巢癌、腎癌、重性精神疾病及風溼性心臟病5個病種納入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範圍。同時鼓勵將本地區多發、群眾反映強烈的重大疾病病種納入專項救治。
  • 遼寧新增14種農村大病專項救助病種
    遼寧新增14種農村大病專項救助病種 作者:尚志文 2019-01-03 08:34   來源:瀋陽日報     1月2日,記者從遼寧省衛生健康委獲悉,自2019年開始,遼寧將全省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由現在的7種擴大到21種。
  • 多重政策保障 重慶貧困人口住院自付比例為10.13%
    四月八日,璧山四面山村七孔子衛生院,村醫正在給貧困患者(左)拿藥。通訊員 謝捷 曾清龍 攝  「多虧了大病救治政策,現在我都能下地走幾步了。」4月14日上午,57歲的夏禹中坐在自家院壩裡曬太陽。去年底,家住璧山區大興鎮的他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被送到璧山區人民醫院進行救治。  「當時住了半個月的院,花了不少錢。」夏禹中說。  沒想到出院時,通過大病醫療、健康扶貧基金報銷、民政救助等,他只自付了5577.4元,不到總費用的10%。
  • 健康路上奔小康——重慶健康扶貧一線紀實
    設立貧困患者綜合服務窗口1600餘個全市設立貧困患者綜合服務窗口1600餘個,精準落實「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同時建立健康扶貧監測預警機制。全市大病專項救治病種增加到33個,超出國家要求3個,新增精神專科定點醫院20個,定點救治醫院達88個,大病集中救治54442人,重病兜底保障13.43萬人,做到「應治盡治」。
  • 重慶居民健康素養水平3年升8個百分點
    重慶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如何?貧困地區健康促進情形如何?黃明會說,我市開展了脫貧地區、貧困地區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針對常見病、多發病以及重慶市民偏辣、偏油、偏鹹的飲食習慣,開展健康促進與教育,2020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3.01%,貧困地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2.13%,較2017年提高11.52個百分點,高於全市增長幅度。
  • 渝北開展精準健康扶貧 全區200餘人次貧困人群受到救助
    華龍網8月7日19時45分訊(記者 閆儀 通訊員 楊薈琳 劉讓琴)今(7)日,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今年,重慶市渝北區全面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三個一批」行動,在受惠病種及救助比例上做文章。截止到目前,已經救助了全區貧困人群200餘人次,救助額達22萬元左右。
  • 重慶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23.01% 4大健康指標西部領先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在重慶市舉辦「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系列新聞發布會重慶專場,介紹「十三五」時期重慶市貧困地區健康促進工作情況。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黃明會作主發布。
  • 幾十萬廣東人有福了,看病費用32萬自付1萬!這些地方最先受益
    據通報,今年起,全省數十萬貧困人群將獲大病篩查、確診、專項救治,大病保險向其傾斜,比如下調大病保險起付標準,提高報銷比例,不設年度最高支付限額,保障貧困大病患者報銷比例達70%-80%以上。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攝)32萬治病,個人自付不到1萬元《廣東省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實施方案》(下簡稱「方案」),將如何讓貧困大病患者受惠,減少因病致貧返貧?
  • 患者救治不需要個人自付確診前門診費用一併納入住院報銷
    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救治保障工作,西安市醫保局出臺相關政策,其中,確診患者救治不需個人自付,確診前門診費用一併納入住院報銷。在西安就醫的異地疑似和確診患者,實行先救治後結算。臨時將5種診療項目和7種醫用耗材項目納入醫保,N95口罩可刷醫保卡在藥店購買。
  • 農村貧困患者大病...
    農村貧困患者大病專項救治…這些變化關係每個保定人!》8月8日下午,我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全市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健康扶貧、協同發展、中醫藥發展創新等四方面衛生健康重點工作進行了發布。一、關於醫療服務水平提升工作經過多年的發展,全市建起了比較完備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醫療技術和急危重症救治水平顯著提高。
  • 農村貧困戶大病補助政策是怎樣?費用報銷流程和報銷情況怎麼樣?
    1、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農村貧困人口住院費用城鄉居民醫保報銷比例提高10%;提高大病保險保障水平,降低農村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50%,大病住院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提高到90%以上;提高醫療救助水平,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範圍,對貧困人口中患食管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終末期腎病、兒童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 江蘇醫保付費改革 個人自費比例控制在30%以內
    江蘇省人社廳副巡視員胡大洋介紹,江蘇今年將分類別、分區域、分步驟開展醫療保險付費方式三大改革,全面推行總額控制下的預付制,然後再結合門診統籌實行居民醫保按人頭付費,結合住院大病保障推進縣級以上醫院實行按病種付費。
  • 民生實事向您匯報 貧困群眾住院費用報銷約90%
    新鄉網訊(記者郭書武實習生李羚)我市衛健委做好「三項機制、三個落實、三套體系、三項活動」工作,基本實現了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標,貧困群眾住院醫療自付費用穩定在10%左右。1月6日,在市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市衛健委四級調研員範麗紅介紹了健康扶貧的相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