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軒居士·辛棄疾

2021-02-23 唐詩宋詞鑑賞

稼軒居士·辛棄疾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官員、將領,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宋高宗紹興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的五月十一日(1140年5月28日)卯時,祖上為狄道人,自始祖辛維葉時遷居濟南歷城。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在靖康之變、宋室南渡後「累於族眾」無法南下,遂仕於金國。儘管如此,辛贊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他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出自《美芹十論》),同時,辛棄疾也「兩隨計吏抵燕山,諦觀形勢」,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辛棄疾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養成了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辛棄疾少年時,又曾與党懷英一同受學於劉瞻(《宋史》作蔡伯堅),並稱「辛黨」。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漢族人民由於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

    當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

    在起義軍中的表現,以及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籤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

    辛棄疾初來到南方時,對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縮並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讚許過他的英勇行為,不久後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現出想要恢復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所以在他南宋任職的前一時期中,曾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如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儘管這些建議書在當時深受人們稱讚,廣為傳誦,但朝廷卻反應冷淡,只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幹很感興趣,先後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負責治理荒政、整頓治安。

    現實對辛棄疾是殘酷的。他雖有出色的才幹,但他的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著北伐的熱情,卻使他難以在官場上立足。另外,「歸正人」的尷尬身份也阻攔了他仕途的發展。使他的官職最高為從四品龍圖閣待制。

    淳熙七年(1180年),四十一歲的辛棄疾再次任知隆興(今江西南昌)府兼江西安撫使時,擬在上饒建園林式的莊園,安置家人定居。淳熙八年(1181年)春,開工興建帶湖新居和莊園。他根據帶湖四周的地形地勢,親自設計了「高處建舍,低處闢田」的莊園格局,並對家人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因此,他把帶湖莊園取名為「稼軒」,並以此自號「稼軒居士」。並且他也意識到自己「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論盜賊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歸隱的準備。果然,同年十一月,由於受彈劾,官職被罷,帶湖新居正好落成,辛棄疾回到上饒,開始了他中年以後的閒居生活。此後二十年間,他除了有兩年一度出任福建提點刑獄和福建安撫使外,大部分時間都在鄉閒居。

    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其友陳亮從故鄉浙江永康專程拜訪辛棄疾,兩人於鉛山長歌互答,稱第二次鵝湖之會(即辛陳之晤)。鵝湖之會後,辛棄疾又陸續出山兩次做官。

    紹熙五年(1194年)夏,辛棄疾又被罷官回上饒,住在瓢泉,動工建新居,經營瓢泉莊園,決意「便此地、結吾廬,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

    慶元二年(1196年)夏,帶湖莊園失火,辛棄疾舉家移居瓢泉。辛棄疾在瓢泉過著遊山逛水、飲酒賦詩、閒雲野鶴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園的恬靜和期思村民的質樸使辛棄疾深為所動,靈感翻飛而歌之,寫下了大量描寫瓢泉四時風光、世情民俗和園林風物、遣興抒懷的詩詞。

 

    慶元四年(1198年),辛棄疾被授予主管衝佑觀之職。

 

    嘉泰三年(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辛棄疾精神為之一振。他先後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職。次年,他晉見宋寧宗,認為金國「必亂必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被加為寶謨閣待制、提舉佑神觀,並奉朝請。不久後,出知鎮江府,獲賜金帶。

 

   辛棄疾知鎮江府時,曾登臨北固亭,感嘆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不久後,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辛棄疾被降為朝散大夫、提舉衝佑觀,又被差知紹興府、兩浙東路安撫使,但他推辭不就職。之後,他還被進拜為寶文閣待制,又進為龍圖閣待制、知江陵府。朝廷令辛棄疾趕赴行在奏事,試兵部侍郎,但辛棄疾再次辭免。

 

    開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但詔令到鉛山時,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朝廷聞訊後,賜對衣、金帶,視其以守龍圖閣待制之職致仕,特贈四官。紹定六年(1233年),追贈光祿大夫。德祐元年(1275年),經謝枋得申請,宋恭帝追贈辛棄疾為少師,諡號「忠敏」。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代: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代: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更多閱讀更多詩詞請關注「唐詩宋詞鑑賞」公眾號,每日推送詩詞,愛生活·愛詩詞

相關焦點

  • 稼軒詞: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
    《稼軒詞編年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資料圖片  古人把辛棄疾尊稱為「文中之虎」「詞中之龍」。以歷史的眼光來看,辛棄疾是一位文武全才的英雄。他富有政治軍事才能,青年時代就有組建義軍、襲營擒叛、號召歸宋等壯舉,所寫《美芹十論》《九議》等政論文都極具見地。他在多年擔任地方大員期間,不僅有愛民之善政,而且積極籌建軍隊。但由於「持論勁直,不為迎合」,他終生未得重用,三度罷官,閒居廿載,乃自號稼軒居士,最終齎志而歿。
  • 辛棄疾的一首念奴嬌,起句就令人欣喜,稼軒不愧詞中之龍
    南宋一位才子,曾經萬丈豪情,後來卻極度落魄,不過其詞作卻流傳千古,下面就介紹辛棄疾的一首念奴嬌,起句就令人欣喜,稼軒不愧詞中之龍。念奴嬌西湖和人韻辛棄疾晚風吹雨,戰新荷、聲亂明珠蒼壁。辛棄疾21歲時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後來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詞人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此時他才23歲,卻名揚華夏,更讓宋高宗對他刮目相看。
  • 以稼軒詞看壯志難酬失路英雄——辛棄疾
    陸遊在紹興送別辛棄疾時的《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中寫道:「稼軒落筆凌鮑謝,退避聲名稱學稼……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稱讚辛棄疾的文學成就超過鮑照、謝靈運,治國平天下的才能不遜於管仲、蕭何,但昏聵的執政者卻大材小用,不能盡其所能,實在可嘆可惜。陸放翁真可謂是辛稼軒的忘年之交和人生知己。
  • 新月文叢 |《稼軒詞說 東坡詞說》
    本書所收《稼軒詞說》和《東坡詞說》,是顧隨關於辛棄疾詞和蘇軾詞的兩部專著。前者作於1943年夏,據作者自序所云:「自吾始知詞家有稼軒其人以迄於今,幾三十年矣。是之間,……吾之所以喜稼軒者或有變,其喜稼軒則固無或變也。」出於這種喜愛,在講學和交流時,他都為學生和學者講授過辛詞。
  • 辛棄疾的炫技之作,十句話十個典故,均出自四書五經,千古奇詞!
    「詞中之龍」辛棄疾是個「用典狂魔」,他的詞作,不但意境絕美、氣勢磅礴,而且底蘊深厚、技法高超。除此之外,辛棄疾另有一首炫技之作《踏莎行·賦稼軒集經句》,其詞曰:進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請學樊須稼。衡門之下可棲遲,日之夕矣牛羊下。去衛靈公,遭桓司馬。東西南北之人也。長沮桀溺耦而耕,丘何為是棲棲者。
  • 芸臺書話│人無同處面如心——辛棄疾與元刻稼軒詞 (三)
    人無同處面如心~辛棄疾與蘇軾兩位大家經常被後世詞論家相互比較,在古籍收藏史上,元刻《稼軒長短句》與也與元刻《東坡樂府》並駕齊驅,但「蘇辛並稱」的背後,又體現了詞人、詞作怎樣的精神內核呢?在第一期《入手清風詞更好》中,曾引過南宋詞人,辛派「三劉」之一的劉辰翁(另二劉為劉過、劉克莊)對稼軒詞「英雄感愴」難與常人言的嗟嘆。在這個維度上,劉辰翁是稼軒的知己。
  • 中國著名人物介紹山東濟南比較出名的人物李清照辛棄疾顏廷利
    李清照(易安居士)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6年),號易安居士,出生於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其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 辛棄疾:莫道男兒心如鐵,儘是英雄眼中淚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風閘村)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 以武入仕,以文留名,與蘇東坡齊名的詩詞大家,大約唯有辛棄疾
    ,那也是辛棄疾。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詞作現存六百多首,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作家。
  • 青玉案的案是讀àn還是ān,辛棄疾是詞人還是將軍,你知道嗎?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又稱稼軒居士。他本應是一個叱吒風雲、縱橫沙場的將軍,奈何生不逢時,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復失地,沉迷歌舞享樂。在此背景下,辛棄疾不能戰場殺敵,只能揮毫潑墨,寫下了千古名詞《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詞中之龍」辛棄疾六句稼軒詞,讀懂詞中的大丈夫!
    稼軒詞多是壯懷激烈的內容,他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風花雪月似乎與他無緣,以致有人認為「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那人」,是作者人格的象徵。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 辛棄疾這首詞,開篇讀起來幽默,帶有諷刺,讀完令人深思
    說辛棄疾是「硬核男神」似乎並不誇張,辛棄疾雖為宋人,但從出生到成長生活的地方都是在當時敵軍佔領的區域。他從小的生活就是眼睜睜看著宋人在金人的壓迫統治下過著悲慘、無望的日子,這也成為他之後一系列傳奇事跡的開端。
  • 讀辛棄疾的這首詞,如觀大河漲潮,流速由慢而疾,潮聲也由小而大
    辛棄疾雖然在詞壇上流芳百世,但其實他的一生卻非常不如意,自己想要抗金收復失地的志向,到死都沒有完成。辛棄疾多次提出自己的抗金謀略,但是卻總是落得被貶官、被誹謗的結果。尤其是晚年,辛棄疾一直都在賦閒的愁苦中度過。
  • 古詩文學習016:四年級下冊,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注釋①〔清平樂〕詞牌名。「樂」,這裡讀yuè。③〔吳音〕這首詞是辛棄疾閒居帶湖(今屬江西)時寫的。此地古代屬吳地,所以稱當地的方言為「吳音」。④〔翁媼ǎo〕老翁和老婦。⑤〔亡賴〕同「無賴」,這裡指頑皮、淘氣。「亡」,這裡讀wú。譯文低矮的茅屋旁,一條小溪緩緩流淌,溪邊青草茂密,映襯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誰家的老兩口啊,在屋前用吳地方言聊著天,喝酒逗樂,真是其樂融融。
  • 種木十年渾未辦,換得東家種樹書,辛棄疾詩詞中這兩句有何寓意?
    淳熙八年(1181年)春天,辛棄疾擔任隆興(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撫使時,在江西的上饒開工興建帶湖新居和莊園。因為帶湖莊園取名為「稼軒」,從此辛棄疾自號「稼軒居士」。從辛棄疾的這首詩可以看出,趙蕃作詩問詢辛棄疾。但不過這首詩老街沒有找到,似乎沒有流傳下來。
  • 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21歲的辛棄疾奮起反抗,加入了當時耿京領導的起義軍,在軍中擔任掌書記的職務。金國內部爆發起義不斷,前線補給無法得到保障,最終金國國君完顏亮被部下擊殺。起義軍在辛棄疾的牽頭下,很快就與南宋朝廷取得了聯繫,辛棄疾圓滿完成了耿京交辦的任務。但正當辛棄疾準備回軍復命的時候,在路上卻聽到了耿京被張安國殺害的消息。
  • 辛棄疾:大宋第一古惑仔,寫詞只是愛好,「握刀」才是常態
    二十歲出頭的窮酸秀才辛棄疾帶著花和尚義端前來投奔耿京。耿京讓辛棄疾做了個不起眼的文官,又給義端封了個小頭目的名號。義端嫌自己的官職太低,心有不甘,幾天後,竟偷走了耿京的帥印,連夜逃向金兵軍營,想要將其獻給敵首藉此邀功。耿京發現義端偷印叛逃的事後,當即怒不可遏,旋即想起義端的引薦人是辛棄疾,便將其召來,要興師問罪。
  • 我辛棄疾原來是這樣的文藝青年
    電影《辛棄疾1162》劇照 謝苗飾青年辛棄疾 《詞苑叢談》載「稼軒詞,胸有萬卷,筆無點塵,激昂排宕,不可一世」其詞之為體,無首無尾,不主故常
  • 稼軒小學英語戲劇社成立啦!
    濟南高新區稼軒小學積極響應市英語戲劇展示的活動要求,利用課餘時間,建設本校英語戲劇社並排練相關戲劇。在本校學校英語老師的籌備下,三到六年級的孩子們踴躍參與,推進了趣味英語戲劇社的組建。
  • 《稼軒長短句》文字賞析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山東濟南人。因為他的作品不拘泥於常規,繼承了蘇東坡的豪放詞風而並稱為「蘇辛」,又在藝術表達上更加開拓了一層境界,故有「詞中之龍」的美稱。《稼軒長短句》一書,共收錄辛棄疾詞六百二十餘首,其中不乏「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等等這樣的名作。此外,辛棄疾還擅長運用典故及比興手法作詩表達內心情思,亦擅長白描——風格不拘一格,有沉鬱,有明快,有嫵媚……如人般有千面。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挑幾首來賞析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