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航空公司開「馬甲」 進軍長程廉價航企市場

2020-12-17 人民網江西頻道

今年3月17日,英國航空母公司國際航空集團(IAG)透露其名為「LEVEL」的全新遠程廉價航空公司品牌正式成立,將提供從西班牙巴塞隆納到美國4個目的地的航線業務。

國際航空集團官方宣布,LEVEL航空將使用兩架新空客A330執飛。每架A330設置21個高端經濟艙座位以及293個經濟艙座位。高端經濟艙的旅客將享有免費餐點、機上娛樂設備、座位選擇權限以及一件託運行李。這些服務對於經濟艙乘客則需要額外付費。

遠程「補給」應對廉價競爭

除LEVEL外,國際航空集團旗下另一低成本航空公司伏林航空(Vueling)的運營基地也在巴塞隆納,其主要運營中短程點對點航線,通往裡斯本、米蘭、巴黎、羅馬等歐洲重要城市,可以為LEVEL提供遠程航線客流。

目前,廉價航空已佔據了歐洲航空市場份額的45%,給老牌航空公司帶來不小的壓力。據了解,歐洲第4大廉價航空——挪威航空今年新開闢了10條跨大西洋航線,乘客甚至有可能訂到從愛丁堡到紐約售價69磅(返程價60.8磅)的機票。國際航空集團布局遠程廉價航空市場顯然是為了抵禦來自諸如此類的廉價航空的衝擊。國際航空集團執行長威利·沃爾什(WillieWalsh)曾表示,他會認真對待挪威航空帶來的威脅。

「如果回到10年前,當時行業內的論斷估計還只是短途廉價航空公司的最遠航程僅為4小時,4小時以上廉價航空就無法作業,因為消費者接受不了自己買水、買飲料、寄存行李、買飯。挪威航空很好地證明,消費者願意這麼做。」沃爾什說道。

除此之外,漢莎航空也通過收購的方式來布局廉價航空長途航線市場。去年12月,漢莎航空收購了布魯塞爾航空。布航在長途航線,尤其是在非洲市場有著很好的布局,其共運營著23個遠程航線和79個歐洲航線。收購布航將使其每座非燃油成本減少10%,有助於漢莎航空減少開支並擴展歐洲之翼在非洲的航空市場。

而法航荷航集團也表示除了旗下目前管理運營的廉價航空公司之外,還將推出更具競爭力的長途廉價航空公司,目的是對抗海灣國家的廉價航空。新品牌還未命名,不過法國航空計劃會在新航線上提供經濟和商務旅行服務。新的航空公司會在2020年前擁有10架長途客機。

順勢而為布局「全」品牌

其實對於老牌全服務航企來說,掛著幾家廉價航空的「馬甲」並不罕見。記者從新加坡航空公司中國辦事處了解到,新航通過旗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虎航和酷航逐步成為一家涵蓋「長程/地區全服務航空,短/中長程低成本航空」的多品牌定位航空集團。「酷航側重於中途和長途航線,虎航致力於短途航線服務。再加上新加坡航空公司的全資區域子公司勝安航空,3家子公司聯力可滿足新加坡所有主要細分市場的需求。虎航和酷航的航線網絡部分受新航集團統一規劃的影響。虎航致力於為乘客提供經濟實惠的旅遊選擇和無縫的客戶體驗。酷航則是一家為年輕旅客以及保持年輕心態的旅行愛好者所打造的航空公司,傳達自發、動感、不拘一格的氣質,捕捉和提升旅行中的輕鬆和休閒感。」新航負責人表示。

2016年5月18日,新航成立了一家名為「BudgetAviationHoldings」的公司,統籌管理旗下的酷航和虎航。隨著該公司的成立,酷航與虎航建立了更為緊密的商業及運營聯繫,航線網絡覆蓋到16個國家的59個目的地。公司將擴大網絡,於今年6月20日首航歐洲航線的第一個目的地——雅典,不僅從新加坡直飛雅典,而且是低成本航空公司運營的最長航線。

正如新航所言,良好的定位和管理是航企規劃旗下廉價航空業務的關鍵。2012年開始,漢莎航空大力發展廉價航空業務,將大部分的國內航線轉移到低成本航空公司德國之翼,共節省了約15億歐元的成本,但是德國之翼的一架空客A320客機2015年在法國墜毀後,漢莎航空的計劃只能改變,並決定將全部廉價航班集中到從前的區域航空子公司——總部位於杜塞道夫的歐洲之翼品牌下。去年,歐洲之翼航空在遠程航線方面頻頻出現延遲問題。僅在2016年1月份,歐洲之翼航空多達1/3的歐洲以外的航班被延誤或者取消,數百名乘客受到影響,並帶來持續數周的負面評價。持續推進廉價市場,是否會導致該公司其他提供全面服務的品牌受到影響,一度成為大家討論的話題。如此看來,如何讓廉價航空成為品牌發展的助力,而不是絆腳石,值得老牌航企好好思考。

國內低成本艱難開花

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早在幾年前便表示,中國的廉價航空時代已經到來。也正因如此,在國內大型傳統航空公司中,海航在低成本航空領域屬於「先行者」。2016年,海航系4家低成本航空公司聯合發起的全球首個低成本航空聯盟——優行聯盟在香港正式成立,海航集團的低成本航空野心初現。該聯盟成員包括香港快運航空、祥鵬航空、西部航空,以及烏魯木齊航空。聯盟成立後,將致力於通過成員間的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樞紐門戶的優勢和豐富的航線網絡資源共同優化航班時刻銜接。

而一直在謀求轉型升級的中國東方航空,多年前便曾率先跨出了三大航進軍廉價航空市場的第一步,試圖與澳洲航空公司合資在香港設立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捷星香港」。最終卻因為重重阻撓宣告失敗。在亞太廉價航空市場快速增長的態勢下,三大航企的步子顯然略顯拖沓。

(責編:崔晶喆、帥筠)

相關焦點

  • 廉價航空「裡應外合」 傳統航企該怎樣應對?
    最近幾年來,包括虎航、亞航在內的亞洲廉價航空,正在加快步伐深入中國市場,而國內首家低成本航空春秋航空,飛出去的節奏也明顯提速。而今年以來出境遊市場的火爆,更是給了在機票價格上有絕對優勢的廉價航空們充足的信心,在中短途的亞洲航空市場,它們正從傳統航空公司手上搶走越來越多的份額。
  • 又一航空公司推出「隨心飛」!航企「花式」自救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航空公司出現倒閉潮,國內相關產業在上半年也一度陷入低谷。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航空產業相關的企業共有27.3萬家,今年上半年,全行業新註冊企業數量僅3.2萬家,同比驟降59.5%。面對困境,航空公司開展「花式」自救。
  • 42家航企公布航班延誤補償標準部分廉價航空公司不補償
    中國民航局近日發布關於國內航空公司、機場實施《航班正常管理規定》相關工作情況的通告。通告對國內航空公司公布的運輸總條件、機上延誤應急預案中關於航班延誤後的服務內容及補償方案進行了匯總。通告顯示,國內42家航空公司公布了航班延誤補償標準。
  • 1-9月財報: 亞洲航企半數虧損 亞航拖後腿
    下半年東南亞的市場狀況將繼續好轉,因為燃油價格將繼續處於低位而運力將繼續保持理性增長。大部分低成本航空公司已經放慢了擴張的速度,而部分載旗航空公司已經開始重組。根據航空數據服務商OAG的數據,2015年東南亞低成本航企的座位運力預計將比2014年提升9%,而2014年和2013年的運力增長率分別為14%和30%。
  • 國有航空殺入低成本市場 票價比傳統航空低20%至40%
    原標題:國有航空首次殺入低成本市場   傳統航空業務的低迷逼迫三大航開始進軍低成本航空市場。昨天,東航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中聯航正式轉型為低成本航空公司,成為首家國有經濟體制下的廉價航空。據透露,中聯航很快會對票價體系進行調整,折扣水平將比傳統航空公司低20%至40%。
  • 歐洲廉航市場遭寒冬 3年間至少12家廉航停業
    資料圖:冰島沃奧(WOW)航空公司飛機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冰島廉航沃奧航空(WOW Air)28日突然宣布倒閉,過去3年間歐洲至少有12家廉航因為倒閉或合併而消失。歐洲廉航業界過去兩年壞消息不斷,單是2018年已有接近10家廉航倒閉、賣盤或合併。這種情況在今年未有改善,每年乘客量達400萬的德國日耳曼尼亞航空於2月,宣布申請破產並停止運作,在冰島市場佔有率逾1/3的沃奧航空28日也宣布結業。英國的英倫航空(Flybmi)於2月破產停飛,另一家Flybe航空則在本月初以每股1便士作價併入維珍大西洋航空。
  • 成田機場T3航站樓明年開放 服務低成本航企
    據Flightglobal報導,東京成田國際機場T3航站樓將於2015年4月8日開放,專門服務低成本航企。  T3航站樓面積為66000平方米,毗鄰T2航站樓,目前正在建設中。T3航站樓開放後,吞吐國際、國內旅客量將達到750萬人次。  捷星日本、香草航空和春秋航空日本將是T3航站樓的主要運營人。
  • 國泰航空啟示錄:傳統航空公司如何轉型?
    國泰航空啟示錄:傳統航空公司如何轉型?誰也沒有料到曾經作為傳統航空公司的典型代表,多次被評為全球最佳航空公司的香港國泰航空,近期由於經營承壓,深受「裁員」、「被收購」等傳言所擾。近期,國泰航空提出要有一個更精簡、能迅速應對運營環境變化的架構,措施包括提高生產力、增加收益能力以及拓展收入來源等,但並沒有給市場帶來更大的信心,股票照跌不誤。
  • 美兩航企出招對衝疫情影響:永久取消機票改籤費,增周末航線
    美國聯合航空公司和美國航空公司8月30日分別宣布永久取消機票改籤費和調整航線等政策,以期挺過新冠疫情難關。美聯航執行長斯科特·柯比30日發表視頻聲明說,過去就如何改善服務徵詢旅客意見時發現,取消改籤費常常是其首要訴求。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不少航企在疫情暴發後暫停收取改籤費,但美聯航是首家永久取消改籤費的大型傳統航空運營商。不過,美聯航在國內航空的主要對手美國西南航空公司一直不收改籤費。
  • 同程下線「任我飛」 或因觸動航企蛋糕 別亂買了!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航司與OTA紛紛入局,「隨心飛」成熱門最開始是東航推出了「隨心飛」,接著包括海航、春秋、祥鵬、中聯航、川航、南航等航企等紛紛跟進,目前已有10餘家航企推出類似系列產品,如南航的叫「快樂飛」。由於搶購火爆,海航伺服器還曾兩度崩潰。
  • 中國航空公司國際市場發展觀察
    今年中國航空業加快國際化進程,在一路高歌猛進後,逐漸縮小了與全球領先的一流航空公司的差距。在過去的3個季度裡,國際航線的短板正在彌合,航空公司運力投放更加多元化,第二梯隊航空公司進軍市場,中國航空業正打破壁壘成為一個更加開放的生態。
  • 韓國易斯達航空公司考察昆明長水機場
    長水機場市場部部長童燕進行了安排和部署,組織相關保障部門和駐場單位通過集中介紹和現場考察的方式,使易斯達航空公司代表順利完成培訓和考察計劃。 長水機場市場部部長童燕進行了安排和部署,組織相關保障部門和駐場單位通過集中介紹和現場考察的方式,使易斯達航空公司代表順利完成培訓和考察計劃。    據了解,易斯達航空(EastarJet),成立於2007年10月,是韓國的一家廉價航空公司,營運總部設在鄰近金浦機場的首爾江西。
  • 國內航企注意!兩家日本低成本航空將登陸
    國內航企注意!筆者認為樂桃航空具有年輕、充滿活力的品牌形象,長期活躍於各類知名社交網站,在相對傳統保守的日本航空業,受到年輕人的推崇並不令人意外。  來源:捷星日本  來源:澳航集團年報  根據澳航集團年報信息,2013年下半年以來,捷星日本客運量與客座率不斷攀升,2015年下半年到達近年來較高的水平,在此期間捷星日本自開航以來首度實現盈利。
  • 廉價航空大爆發 「四大航」參戰廉價航空
    網絡票選新開航點並非春秋航空首創,今年早些時候亞航便已經通過這樣的方式確定了其在中國的新航點,並且也是一口氣便宣布了昆明、南寧、武漢及西安4地,目前這些航點都已經陸續開航,運營著通向馬來西亞以及泰國等多個旅遊城市的定期客運航班。  「事實上網絡票選航點只是一種宣傳方式,對廉價航空而言航點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一定會在前期進行大量的考察和調研才會決定是否開航。」
  • 中聯航被罰背後:航空公司選座費將何去何從
    有一個流行頗廣的說法,不僅是航空公司,整個民航業吃的都是旅客的一張機票,但飛機日漸成為大眾化交通工具,機票含金量縮水,航企因而想法設法開源節流,路徑之一就是包括選座費在內的附加服務收費。然而,7月20日,北京市發改委一張行政處罰決定書,不僅宣告中聯航的選座費「死亡」,還給其他航企潑了盆冷水。
  • 羅克韋爾·柯林斯攜最新航電系統進軍直升機市場
    民航資源網2016年1月8日消息:據Flycorporate網站報導,在近日於倫敦舉行的國際直升機展覽大會(Helitech International Helicopter Exhibition and Conference)上,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推出了最新的Pro Line Fusion直升機綜合航電系統。
  • 樂桃與香草航空將合併組建日本最大廉航
    中國航空報訊:日本全日空航空將在2020年3月之前合併旗下的樂桃航空和香草航空,以增強其廉航業務競爭力並開拓亞洲旅行需求。合併後的低成本航空業務將以樂桃航空的品牌進行運營並成為日本最大的廉價航空公司,新樂桃航空計劃在2020年4月開始的財年之前進軍中程國際航班市場。全日空旗下的樂桃航空和香草航空,與捷星日本(日本航空與澳洲航空的合資公司)以及亞航日本相互競爭。香草航空總裁表示:「隨著海外航空公司的進入,競爭變得日益激烈。我們認為,現在是時候將我們的優勢結合起來了。」
  • 航空業寒冬:7成航企現金撐不過3個月 需2000億紓困
    空乘王颯(化名)說,2月她的飛行時長不足10小時,這讓她擔心停飛後收入銳減,且目前停飛時間長也會用掉一部分假期,疫情過後,很可能全年無休。同樣擔憂的,不止空乘,還有機長。「最近一段時間,原本預計的航班陸續取消,要飛四段的航段也改成兩段。」作為一家大型航空公司的機長,林光宇(化名)也經歷了從業以來工作最「輕鬆」的一段時間。
  • Flexponsive:研究顯示航空公司App越來越好
    航企App質量評分在2014年基本持平,進入2015年後,其一直在快速上升;使用安卓系統的航企App質量平均評分從3.2上升到3.7,而使用蘋果iOS系統的航企App質量平均評分從3.0上升至3.4。
  • 東航旗下中聯航宣布轉型廉價航空 "飛的"時代到來?
    昨日,東方航空旗下的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下稱「中聯航」)正式宣布轉型低成本航空公司,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廉價航空。這也是國內三大航首次在國內涉足低成本航空公司。雖然該航空公司現在上海的航線不多,但東航涉足廉價航空可能成為一個轉折點,其他傳統航空公司或紛紛投身其中,帶來的將是特價機票的大量增加。不過買特價機票的同時,你也要注意——服務內容相比傳統航空公司也會有「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