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寶媽熱衷於「補補補」,寶寶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擔心寶寶缺鈣鐵鋅硒維生素……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有時候發現寶寶不愛吃飯、頭髮稀黃等等情況,就懷疑寶寶缺鋅了;到了夏天,又懷疑寶寶夏天出汗多是缺鋅。
哪些寶寶需要補鋅?
為什麼在夏天要補鋅?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缺鋅?
鋅缺乏如何科學補充?
你想知道的答案,科大大今天都來解答!
1
這些情況≠缺鋅,這個檢查不靠譜
1.不愛吃飯≠缺鋅
「孩子不吃飯,補鋅是關鍵!」當年這句洗腦上頭的廣告詞還記得嗎?
實際上,缺鋅有可能導致食慾不好,但食慾不好並不能等於缺鋅,這是兩個概念。
飯菜難吃、餐具顏值太低、寶寶心情差、填鴨追餵等,都會影響寶寶吃飯的積極性。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所以,寶寶「吃飯難」這件事,與其全賴「缺鋅」,不如調整餵養習慣、多花心思在輔食搭配上,讓寶寶對吃飯感興趣。
2.出汗多≠缺鋅
我們提倡夏季給孩子補鋅,主要是因為: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所以,不是缺鋅導致出汗多,而是出汗多導致鋅流失多,而且很少有娃因單純出汗而出現缺鋅症狀。
3.頭髮少而黃、手上長倒刺≠缺鋅
這些情況江湖流傳甚廣的說法要麼是缺鈣,要麼是缺鋅,然而實際原因是怎樣的呢?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遇上這種檢測,快躲開!
不論在哪,要是遇上那種「夾夾手指就說你家娃缺這缺那」的微量元素檢測,科大大建議你: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這種檢測,早在2013年,就被國家衛計委叫停了:
來源:國家衛計委
判斷娃是否缺鋅,需要專業醫生,結合寶寶膳食情況、發育指標、血液中的含鋅量這3方面綜合判斷。
一個無法探測身體內部的儀器,真心坑!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2
出現這4種情況,你再懷疑
寶寶有以下情況,家長有理由懷疑娃缺鋅。
注意:只能是懷疑!
1.味覺障礙
缺鋅會導致孩子味覺下降,出現厭食、挑食偏食,嚴重的話還會出現異食癖。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孩子出現異食癖,比較容易引起父母的警覺;但挑食偏食,很容易被混淆。
所以只能是懷疑,不要覺得本來跟飯有仇的孩子,喝完補鋅的藥物,馬上就能「猛虎撲食,狼吞虎咽」了。
2.皮膚損傷,不易癒合
鋅能促進皮膚創傷的癒合,孩子缺鋅後,皮膚出現損傷後特別不容易癒合。
最常見的表現是反覆口腔潰瘍,而且噴藥,補充維生素C效果都不理想。
3.毫無緣由地出現「地圖舌」
「地圖舌」
一些沒有發熱等其它症狀的娃,如果舌苔上出現一片片舌黏膜剝脫,類似地圖狀,可能與缺鋅有關。
4.免疫功能降低:反覆生病、腹瀉等
缺鋅也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最常見的表現就是愛生病,每一波感冒發燒都逃不過,甚至動輒就發展成肺炎。
娃出現了以上4種情況,我們可以結合娃平時的飲食,懷疑是否與鋅攝入不足有關。
但是不能直接就認為是缺鋅然後盲目開補,以免耽誤其它可能性疾病的治療。
出現了這種懷疑,咋辦呢?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就醫後確定寶寶屬於下面這4種情況,才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補鋅!
經專業評估後,確定缺鋅的寶寶。
長期腹瀉的寶寶。
腸病性肢端皮炎患兒。
特定的早產兒。
3
預防缺鋅,首選食補
有些家長不管娃缺不缺,總想給娃補點預防預防,覺得沒啥壞處。
那麼科大大首先推薦科學又保險的補鋅方式——食補!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推薦,科大大還給出了相應的餵養量做參照。
給娃吃夠推薦量,基本不會缺鋅!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已經添加了輔食的寶寶,家長們可以結合自家寶寶的實際情況,給寶寶搭配著吃一些常見的鋅含量豐富的食物。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科大大叨叨叨:
很多媽媽可能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別急,這是2000年的老黃曆了;早在2013年,這個錯誤已經被糾正。
一般來說,在吃喝不愁的家庭中,如果娃沒有偏食厭食等情況,普通食物中就有充足的膳食鋅來源,缺鋅的孩子真沒這麼多。
對於鋅並不缺乏的娃來說,額外採用藥物大量補充可能會造成過量,引起代謝紊亂等情況,甚至對娃大腦發育造成損害。
所以,缺不缺鋅要經過醫生的專業判斷,確定缺乏的話,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補充。
答應我,一有啥問題就上補藥這事兒,不要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