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紫欣 通訊員 郭婧 文/圖
19歲的劉起是南京大學大一的學生,他父親是常德市桃源縣漳江中學的化學老師,母親是潯陽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今年這個暑假,劉起全家都開始了幫人補課,補課對象是潯陽街道鎮江渡村的學生小琴。
「小琴,這個解題思路關鍵就是要把題看懂,然後畫圖,找出等量關係,你自己先試試看。」8月6日,劉起一早來到了潯陽街道鎮江渡村學生小琴的家,首先檢查前一天布置的作業,然後針對錯題一道一道講解給她聽。這便是劉起的暑期工,從8點至12點,每天4小時的家教工作。
「我的同學暑假也會做家教,費用在每小時100元以上。我這份家教雖沒有薪酬,但是比有薪酬還讓我滿足。」劉起的「學生」小琴,3歲時父親因意外去世,母親也從此再沒管過家,她就一直和奶奶羅雪娥相依為命。2014年,小琴家成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劉起的母親李建平則成為了她家的幫聯幹部。如今,各類政策補貼解了這家的燃眉之急,但孫女的學習狀況讓年近七十的奶奶越來越憂心。
「她的數學現在這個樣子,上了初中怎麼跟得上班。」7月中旬,羅雪娥跟李建平念叨起這件事。通過近兩年的幫扶,兩家人早已親如一家,李建平的丈夫劉陽經常跟著李建平一起走訪,給老人和孩子買衣買鞋,購米提油,還在生活上給予補貼。不僅如此,劉陽教過的學生得知老人一家的情況後,也主動加入愛心幫扶行列。去年大年初一,他們就邀請這祖孫倆去桃花源古鎮遊玩,還動員周邊朋友給小琴購買學習用品等物資。2018年,羅雪娥生病住院,劉陽的學生張小紅默默地跟老人捐了1000元愛心款……
「我老公和他的學生,幫助羅姨兒一家做了很多事。雖然她家是我的幫聯戶,在我們全家心裡,早已把她們當成了家人。」當得知小琴數學成績跟不上時,作為老師的劉陽第一時間想出辦法,決定利用暑假給她來個突擊補習。
劉起在家給小琴輔導數學。
對於這個「家教」時間,劉起一家三口排了班。劉陽和劉起負責周一至周五的補習,李建平負責周末。從7月15日開始,每天早上8點準時開課,針對數學應用題短板,大家群策群力在網上搜題、備課,三位 「老師」教一個學生,比什麼都用心。20多天下來,從網上列印下來的題目有了厚厚的一撂,也換來小琴的學習一天天進步。
「過段時間,劉起要複習準備開學考試,小琴也要開學正常上課了,但我們對她的補習不會中斷。」小琴下學期將會在漳江中學就讀,劉陽正好可以就近幫扶。「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未來,這個小女孩並沒有因為貧困失掉夢想,她心有大志,我們要幫她去實現。"李建平決心將補習改成周末課堂,一直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