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的金智英》是韓國一部引發轟動的現實題材電影,囊括了社會、現實、女性、家庭與女權等元素,同時也是一部引起巨大爭議的影片。那麼這部現實題材的電影,為什麼會引發這麼大的反響呢?
原本在東京職場打拼的金智英,因為生育和撫養孩子的打算,暫時告別職場,回歸家庭成為一名家庭主婦。在生了女兒之後,她的生活重心完全圍繞著家庭而轉。在旁人看來,金智英家庭幸福,丈夫收入豐厚且溫柔體貼,生活優渥不必在外打拼,且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三口之家平淡卻也安穩幸福,她只需要扮演好家庭主婦這個角色即可。
可是這些只是表面的平淡,金智英的內心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崩塌,她患上了產後抑鬱症。而患上這種疾病的原因也是因為她常年來所遭受的偏見與不公平待遇,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一直持續到她生兒育女。長年累月的壓抑之後終於爆發。
金智英的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她是家中第二個女兒,有個姐姐與弟弟,當她的母親生下她之後,家中的外婆就一直念念叨叨一定要生個兒子。小的時候,她在家中沒什麼存在感,家裡人所關愛的只有她的弟弟。吃飯的時候,必須在外婆將好吃的放進弟弟的碗中後,她才被允許動筷。當弟弟去問爸爸姐姐喜歡吃什麼的時候,爸爸說是紅豆麵包,可是金智英喜歡的明明是奶油蛋糕,紅豆蛋糕一直是弟弟喜歡的口味。這些點點滴滴構成了智英壓抑的童年。
上學的時候,她被班上的男生欺負,可是得到的結果是男生總喜歡欺負喜歡的女孩。好不容易到了大學,她總被別人告知,女孩子不要太出頭,站在男生後面為他們鼓掌就可以了。從名校畢業後進入職場,這種偏見與歧視依舊如影隨形。未婚未孕的女性總是觸摸不到職場的天花板,只能擔任一些派遣性質的工作。
這種職場偏見一直都存在,女性一直處於弱勢的地位,即使她們擁有不輸於男性的能力和受教育的程度,卻依舊被禁錮在家庭、婚姻和生育的責任中。而一旦將結婚和生育納入計劃當中,女性相當於被迫離開職場回歸家庭。電影中的金智英也是如此,回歸家庭後,她仍舊需要扮演支持丈夫的賢淑妻子,在婆婆面前孝順的媳婦和在女兒面前溫柔強大無所不能的母親。可是這些都不是真正的金智英,為了家庭她已經失去了太多。
智英的丈夫察覺到了妻子的異常,他知道妻子生病了,決定陪妻子共同渡過難關。這部電影所講的是智英的童年和結婚後的生活日常,氛圍很沉悶,在這一陣窒息般的沉悶中,她的故事也感染了很多的人。因為金智英不僅是金智英,更是很多女性的一個縮影,在她的身上能看到自己,這也是電影為何會如此觸動人心的原因。通過這部電影,大概也會有更多的人意識到母親、單身女性、妻子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