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有助對抗流感—新聞—科學網

2020-12-25 科學網

酮類飲食包括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科學—免疫學》日前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少吃碳水化合物、多吃脂肪可以預防流感。給小鼠餵食所謂的酮類食物似乎能增強某些免疫細胞,而這或許是產生上述效果的原因。

酮類飲食迫使身體燃燒脂肪獲取能量,從而有助於減肥。同時,人們可能會出現被稱為「酮流感」的類似流感症狀,因為他們的身體適應了如此少的碳水化合物。酮類飲食還與改善心臟健康和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關,但很多證據是相互矛盾的。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Akiko Iwasaki和同事先前發現,酮類飲食可減輕痛風小鼠的炎症。因為炎症在痛風和流感中都很常見,所以該團隊認為,酮類飲食同樣可以對付流感相關的炎症。這種炎症會嚴重損害肺部。

為驗證這一理論,研究人員先是給小鼠餵食酮類或標準食物,並在一周後使其感染A型流感病毒(最嚴重的一種病毒)。4天後,所有7隻餵食標準食物的小鼠都死於感染。相比之下,10隻餵食酮類食物的小鼠中只有5隻死於感染。這些食用酮類食物的小鼠也沒有減少多少體重,而這通常是動物感染流感的明顯跡象。

研究發現,酮類飲食增加了小鼠肺部一種特定類型T細胞的數量(T細胞是人體免疫反應的關鍵)。這些T細胞的增加降低了肺部細胞對感染的敏感性,並增加了粘液的產生。

Iwasaki介紹說,這些額外的黏液似乎對保護小鼠很重要,因為它能阻止流感病毒的傳播。

儘管小鼠和人類的新陳代謝有所不同,但這一發現可能意味著,人們在食用酮類食物時也能得到類似的保護。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immunol.aav2026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有助對抗流感
    酮類飲食包括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科學—免疫學》日前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少吃碳水化合物、多吃脂肪可以預防流感。  酮類飲食迫使身體燃燒脂肪獲取能量,從而有助於減肥。同時,人們可能會出現被稱為「酮流感」的類似流感症狀,因為身體已適應了如此少的碳水化合物。酮類飲食還與改善心臟健康和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關,但很多證據是相互矛盾的。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Akiko Iwasaki和同事先前發現,酮類飲食可減輕痛風小鼠的炎症。
  • 科學家研究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飲食對老年人的影響
    一項新的研究,發表在營養與代謝,來自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營養肥胖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八周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中,身體成分、脂肪分布和代謝健康都有改善。 患有肥胖症的老年人患心臟代謝疾病的風險特別高,如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脂肪沉積在某些區域,如腹腔和骨骼肌,而不是脂肪總量,可能會導致疾病發展的最大風險。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是艾米·戈斯博士,RDN,UAB營養科學系的助理教授。
  • 低碳水化合物還是高碳水化合物?一切適度
    2017年8月發表的PURE研究報告的標題稱,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飲食是長壽和健康的答案。PURE研究調查了來自22個國家的約13.6萬名中年男女人的飲食習慣,並在7年後檢查了他們的健康狀況。研究發現,碳水化合物熱量佔比最低的20%的人在研究期間的死亡風險降低了28%。PURE研究的這一發現後來被ARIC的研究結果所推翻。報導ARIC研究的頭條新聞稱,低碳飲食可以減少你5年的預期壽命。
  • 選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還是低脂肪飲食,哪個更利於減肥?
    有研究顯示,比較了四種流行的飲食模式——阿特金斯(低碳水化合物)、Zone(低碳水化合物)、Ornish(純素食/低脂肪)和LEARN(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 ——對311例超重的絕經前女性體重變化和相關風險因素的影響。研究發現,體重變化存在著巨大的個體差異。例如,一些女性減掉了55磅,而另一些則增加了20磅[1]。怎麼會這樣?
  • 你可知道,讓你發胖的食物不是高脂肪食物,而是高碳水化合物
    每一名研究參與者都輪流嘗試採用一種飲食方式一個月:一種是低脂肪飲食方式(60%的卡路裡來自碳水化合物,20%來自脂肪,還有20%來自蛋白質),一種是低升糖指數飲食方式(40%的卡路裡來自碳水化合物,40%來自脂肪,還有20%來自蛋白質),第三種是極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方式(10%的卡路裡來自碳水化合物,60%來自脂肪,還有30%來自蛋白質)。
  • 外媒:研究發現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有助減肥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1月14日報導,研究人員用164名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5的18歲至65歲成年人進行了試驗,對他們在20周內的飲食加以控制。在此期間,由波士頓兒童醫院和州立弗雷明漢大學牽頭的研究小組跟蹤了每個人的體重、胰島素分泌、代謝激素和卡路裡燃燒數量。
  • 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
    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   研究人員發現,人們採用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腹部深層脂肪更容易減少,加上遠離精製糖、澱粉等更會加快減肥效果。  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就是一種只吃肉類、蔬菜而不吃碳化水化合的減肥法。原理就在於人體消耗熱量是從最輕易分解的開始,順序是從糖份開始,消耗的差未幾了,然後才是脂肪。身體裡面多餘的糖分則會轉換成脂肪存儲。所以當不給身體提供碳水化合物的時候,身體就轉向燃燒脂肪來提供熱量。所以才會出現這個「不吃主食可以減肥」的說法。
  • 健康飲食結構:低澱粉高脂肪
    Bazzano)表示,許多營養學專家和衛生部門都「大力反對」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他們總是認為,你的飽和脂肪攝入量肯定會增加,然後你的膽固醇就會升高,」她說。「接下來,通常會帶來不良後果。」這項新研究表明,事實並非如此。在為期一年的試驗結束時,低碳水化合物攝入小組的成員體重,比低脂肪小組平均多減了8磅左右(約合3.6公斤)。
  • 春季養生禁忌:可對抗流感的18種食物
    對抗流感,除了積極鍛鍊和及時治療之外,健康飲食也至關重要。美國《健康》雜誌最新載文,刊出美國營養飲食協會專家卡倫·安賽爾博士總結出的「對抗流感的超級食物」。  1.深海肥魚。三文魚、金槍魚和鯖魚等深海肥魚富含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的歐米伽3脂肪酸。
  • 健身吃怎樣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比較好?
    去皮雞胸肉:這是一種脂肪含量很低的優質高蛋白食品,而且價格也不貴。很多健美運動員都以去皮雞胸肉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 牛肉:瘦牛肉雖然脂肪含量比雞肉高一點,但也是不錯的選擇。健美運動員在非賽季可以多吃牛肉,在備賽期間,也可以適量食用。 豬裡脊肉:價格不貴,脂肪含量很低。
  •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能幫助糖尿病嗎?
    Clark告訴WebMD,ADA不建議使用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因為患者會發現飲食過於嚴格。 ADA臨床事務和青少年戰略副總裁克拉克說:「我們希望提倡人們長期食用的飲食。」 「人們堅持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人通常不能長時間堅持下去。」
  • 8種有助減肥的低GI食物,無需節食都有飽腹感
    低GI飲食可以為健康帶來好處,不過Elaine也提醒要小心低升糖飲食陷阱:「低GI食物纖維含量比較豐富,植物營養素和蛋白質含量較高。GI值高低視乎食物的纖維含量,有沒有蛋白質等。一般而言脂肪含量高,GI值會低,但不鼓勵多吃高脂食物,如肉類去奉行低GI飲食。」
  •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與降低致盲眼病的風險有關
    2020年7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長期食用低碳水化合物、高蔬菜脂肪和蛋白質的飲食可以降低最常見青光眼亞型的風險。西奈山紐約眼耳科醫院(NYEE)的一名研究人員在一項開創性的研究中發現,如果高危人群堅持這些飲食限制,他們患伴中心旁視力喪失的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風險可能會降低20%。
  • 甜甜圈為何受偏愛:人腦錯判兼具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加工食品
    甜甜圈為何受偏愛:人腦錯判兼具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加工食品 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細胞—代謝》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人腦對同時富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加工食品(例如「甜甜圈」)的熱量及營養價值缺乏準確判斷
  • 杏鮑菇,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食材,這種做法,好吃又下飯
    說到日常飲食,很多孩子都比較偏食,更喜歡吃肉類食物,但是膳食均衡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只吃肉,那麼接下來要說到的這種食材,做好之後吃著比肉都香,而且營養價值也非常高,家裡有老人或是孩子的,都非常適合,這種食材就是杏鮑菇。
  • 生酮飲食:低碳水化合物背後的科學依據
    ,就無法作為身體主要能量來源,並且被發現是一種治療癲癇病的有效療法 實際上生酮飲食可以概括為,碳水化合攝入量極低的高脂肪飲食,其中碳水被降低到每日總熱量的20%,碳水主要以蔬菜的形式攝入,熱量消耗主要來自脂肪和蛋白質
  • 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攝入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風險
    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攝入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風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9 22:58:51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相關性,這一成果由英國格拉斯哥大學Carlos Celis-Morales
  • 新型鼻噴劑有望對付所有流感—新聞—科學網
    新型鼻噴劑有望對付所有流感
  • 英文早點 | 2019年1月3日: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強力組合
    你可以把這歸咎於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雙重作用所引發的結果,因為一項新研究發現,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的食物,比零食更能刺激大腦迴路。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細胞代謝》期刊上。「食物的能量特性在決定其價值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黛娜·斯莫爾是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從卡路裡的角度來說,最大的能量玩家是脂肪和糖。
  • 陶瓷鍋裡「盛煮」烹飪史—新聞—科學網
    這三種成分分別是燒焦的殘渣、內壁的殘留以及鍋壁中吸收的脂肪。相關論文刊登於《科學報告》。 結果顯示,陶瓷鍋中的殘留來自烹飪食材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他們對這些殘留的碳氮同位素值進行化學分析,發現每個容器中剩下的燒焦食物殘渣代表了最後一次烹飪的食材,並會隨每次烹調發生改變。研究人員表示,容器內壁形成的一層薄薄的殘留物在烹調時最直接接觸食物,這層殘留的化學組成代表了之前幾次的烹飪食材,但最接近最後一次烹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