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和爺爺奶奶一起住在鄉下。那時,家裡養了一隻大黃狗(也就是俗稱的「中華田園犬」),鄉下人給狗取名字也很隨意,圖個吉利就叫它「富財」。每天在家裡陪著我上躥下跳地搗蛋,爺爺奶奶一要下地幹活,它就撒丫子跑出去了,早早去地裡等著。
後來,我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學校離家不遠,一開始每天奶奶會接送我上學,到後來都是富財陪我上學接我放學。我到現在還記得,幼兒園的小夥伴們都特別喜歡它,它也特別好脾氣地讓大家從頭摸到尾。
富財大概長這樣吧
不過,富財沒能活到壽終正寢的時候。那年秋天種小麥時,有人為了不讓老鼠偷吃地裡的麥種,就將麥種拌了農藥撒下去。誰知道鄰居家的雞誤食了有毒的麥子,被毒死了。
鄰居阿婆將死雞埋到土裡,卻被富財刨了出來偷吃了。等我們發現的時候,富財已經奄奄一息了,沒過多久就死了。之後得到很多年,我都沒再養過狗。
大學畢業後,因緣巧合之下,我去了鄭州工作。有一天,在網上看到有人發了一則「流浪狗求收養」的帖子,心念一動,就去把這隻小狗接回來了。
小狗是只一歲的臘腸串兒,女孩,我給她取名叫「apple」。剛來家裡時她很害羞,總是躲在桌子底下,沒過兩天就跟我混熟了,出門遛她都不用帶牽引繩了。每天下班最期待的就是回家陪她玩,一聽到我上樓的腳步聲,她就會在門後面開心地哼哼。
apple
可惜,好景不長,那年冬天的一個晚上,我帶她出去散步,穿過一條很熱鬧的小吃街後,就找不到她的身影了。一開始以為她自己先跑回家了,等我急匆匆地回去一看,門口什麼也沒有。這時才意識到,她可能走丟了。
之後,我找遍了附近常去的街道、小區,四處貼「尋狗啟事」,找了一個多月,也沒能找到她。自那以後,我就再也沒有養過寵物了,無論是貓還是狗。
因為,在我看來,貓貓狗狗並不只是寵物,它們就像家裡的一份子,能夠感知到你的喜怒哀樂,給你情感上的慰藉和陪伴。然而,動物的壽命又遠不及人類長久,它們註定只能陪伴我們一段路程,我無法想像有朝一日它們離開我時我會有多難過和不舍。
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我親愛的動物朋友》時,立馬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始終相信,動物們都是有靈性的,它們會用自己的方式來愛著我們,並教會我們一些已被遺忘的道理。
《我親愛的動物朋友》
《我親愛的動物朋友》的作者賽·蒙哥馬利是美國知名博物學家、自然主義者,同時也是一位暢銷書作家和紀錄片編劇。
賽·蒙哥馬利的童年是在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座軍營裡度過的,她的父親是一名上將,母親曾供職於FBI。從小,她就常常被動物吸引。儘管她的父母希望她穿褶邊連衣裙、蕾絲襪子和小皮鞋,玩洋娃娃,做一個端莊的小仙女,但賽·蒙哥馬利卻深信自己是一匹馬。
雖然賽的童年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但她卻有一個叫莫莉的姐姐,只不過,莫莉是只蘇格蘭梗。賽非常羨慕莫莉,因為她是那樣野性、獨立、勢不可擋,擁有超過人類的天賦。
莫莉
長大後的賽也沒有過上父母所期望的那種生活,大學畢業後她在一家報社做了五年記者。一次偶然的機會,她來到澳大利亞旅遊。短暫的旅行結束後,她決心報名參加一個位於澳大利亞南部的研究項目,幫助一位動物保護學家完成她的袋熊研究。
在那座保護公園內,賽遇到了三隻鴯鶓,並決定開始觀察和記錄鴯鶓們的日常作息,這項工作持續時間長達六個月之久。經過六個月的叢林生活後,賽明白,「自己這輩子永遠也不可能將雙腿塞入絲襪,坐在辦公室裡聽老闆指揮」,她找到了自己想要畢生從事的工作——用餘生書寫動物們的故事。
三隻鴯鶓
賽的父母一直希望她能夠進入軍隊,但她拒絕了。她也沒能如父母期望的那樣在海軍俱樂部裡找一位軍人做伴侶,而是嫁給了研究美國歷史的作家霍華德·曼斯菲爾德。
他們在朋友的農場裡結婚了,前來參加婚禮的有30個人、4匹馬、3隻貓、1條狗,以及1匹剛剛出生的小馬駒。為此,她的父親甚至與她斷絕了關係。
婚禮之後,賽的人生陷入了一團混亂:工作停滯,書商毀約,居住的房子被農場主公開出售,她的父親也罹患肺癌、生命垂危。這時,一個意外的訪客闖進了賽的生活,它就是克里斯多福·霍格伍德,一隻剛出生不久就染病的長著黑白斑點的小豬。
克里斯多福是一隻非常外向的小豬,喜歡呆在人群中間。因為他,一直以來在人群裡找不到社交話題的賽很快就和陌生的鄰居們成為了很好的朋友。自從克里斯多福到來之後,賽的生活也開始發生了變化,一切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賽在書中寫道:
「在度過了一段四海為家的日子後,克里斯多福幫助我建立了一個真正的家庭——它由一群並無血緣與婚姻關係的人類及各種各樣的動物組成。這不是一個由基因或血緣締結的家庭,這是一個因愛而生的家庭。」
或許,賽只是用溫暖和愛治癒了小豬的疾病,小豬卻用他的熱情和外向療愈了賽。她說,「他教會了我們如何去愛,他告訴我們如何去愛那些生命賜予你的東西,甚至是生命賜予你的泔水。」
小豬克里斯多福
之後,賽和霍華德的家庭變得越來越大,除了小豬克里斯多福,這個家裡還有一隻貓、一群母雞、幾隻鸚鵡,和一隻名叫苔絲的邊境牧羊犬。
苔絲來到賽家時只有兩歲,卻已經嘗盡了痛苦、失去和被遺棄的滋味。儘管腿上有傷,但她仍然是一隻聰慧靈敏充滿力量的小狗,並不斷為賽帶來驚喜。不過,在陪伴賽12年之後,飽受病痛折磨的苔絲接受了安樂死,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之後,賽還養過一隻名叫薩利的邊境牧羊犬。只是,薩利陪伴賽的時間更短,僅僅過了九年,她就被腦瘤帶走了。如今,與賽和霍華德生活在新罕布夏州的瑟伯是一隻右眼失明的邊境牧羊犬。
雖然苔絲、薩利和瑟伯都是邊境牧羊犬,但它們卻並不相同,每一隻都有著自己的性格、脾氣和喜好。對賽而言,每一隻小狗都是「複雜而獨立的個體,熱愛著各自獨特的生命」,誰都不是誰的影子。
小狗薩利
除了家裡飼養的動物們,賽在書中還寫到了其他動物朋友,有生活在亞馬孫叢林的「叢林女王」巨人食鳥蛛克萊拉貝兒,有聖誕夜偶然在雞窩裡遇見的白鼬,有生活在紐幾內亞雲霧森林裡的樹袋鼠,還有一隻太平洋巨型章魚奧科塔維亞。
這十三個動物朋友,僅僅是賽六十多年人生中所結識的動物中的一部分。在書中,賽用深情而細膩的文字,回憶了與它們的相遇和別離,以及從它們身上學到的關於愛和生命的道理。
兩隻樹袋鼠
人們常說「人類是萬物之靈長」,事實上,人類和動物,都是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生靈。一顆高貴、可愛、堅強又智慧的靈魂,不只是人類獨有。
閱讀賽和她的動物朋友們的故事,我們可以感受到,動物們身上所具有的那種神奇的活力,它們可以給人類以慰藉,治癒人類心裡的創傷,並教會人類如何去愛。
或許,在動物們原始而野性的世界裡,反而隱藏著生命的本真。
「How to be a good creature?」賽給這本書取了這樣一個英文標題。
我想,每一個讀完這本書的人,都能夠找到答案。如果你喜歡動物甚至家中有養小動物,那一定不要錯過這本書。
在留言中寫下你和動物之間的故事
我會抽取三位最走心的留言,贈送此書!
- The End-
* 作者:十七君Tanya。馬拉松愛好者,重度囤書人。這一生,只願多讀一些書,多看一些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