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三角梅好花常開美景常在

2020-12-18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貢 圖\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實習生 鄺必晟

  「平時不用去搭理它,等它差不多快絕望了,心想,如果『上天再給我一個機會,我一定要繁殖後代,讓生命延續』,這個時候,你再澆點水、施點磷鉀肥,它很快就開花了……」這是行業內的三角梅「控花秘笈」。

  光照管理: 擱在南面陽臺

  海口市民鄒蘭蘭家的一盆三角梅放在屋角,疏於打理。看它奄奄一息的樣子,鄒蘭蘭就跟丈夫說,搬到老家的院子裡,栽到地上,或許能活。小兩口於是將其搬回海口西海岸老家的沙地上,挖了個坑種了下去,就再也沒管過。

  後來發現它果然活了,且越長越大,慢慢攀爬在一面屋牆上。到11月回老家,遠遠一叢火紅,把兩口子樂壞了。

  專家們提示,三角梅喜光,屬強光照花卉,一年四季都要給予充足的陽光,若光照不足或在蔭蔽環境下,則枝條生長細弱,葉色變淡或脫落,常不開花或花少且不豔。

  但三角梅屬於非絕對性短日照植物,也就是說較短的日長條件下有利於開花,不過,即使在長日的條件下,若環境光強度夠高,亦能使三角梅開花。

  而三角梅性喜溫暖溼潤、陽光充足的環境條件,不耐寒,大多數品種對7℃以下的低溫敏感,短期的低溫會使葉片水浸狀凍傷,失水出現枯焦並伴隨落葉,由常綠變為落葉;持續低溫會引發寒害導致植株死亡。

  三角梅花芽分化需要光照和溫度的共同作用,在給予短日照條件下,還必須同時給予l5℃以上溫度,溫度低於10℃,三角梅花芽分化基本停止,三角梅生長與開花適宜溫度為l5℃-30℃。

  金牛嶺公園管理處副主任、高級園藝師黃青良介紹,三角梅為常綠攀援灌木,喜溫暖、溼潤、且光照充足、空氣清新流通的環境。性強健,耐鹼、耐瘠、耐旱、萌芽力強,耐修剪,抗蟲抗病,忌水澇。三角梅對土壤要求不嚴,耐瘠薄幹旱,不耐水溼,忌積水,以疏鬆、肥沃、通透性強,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弱酸性沙壤土為好,適宜PH值為5-6。所以,一些海邊、沙地,三角梅也生長得極好。

  水肥管理:

  不要天天澆水

  1月23日、24日,海口氣溫最低降至6℃。當大家都在牽掛公園和馬路上的三角梅時,黃青良卻說不用擔心。因為此次氣象預報,極低溫只有兩三天便可以回暖。而三角梅最大的影響不在短期極端氣溫,而在於連綿陰雨。

  專家們強調,科學澆水是保證三角梅正常開花的重要環節。澆水過多一來會導致根部腐爛,再者則是容易引發徒長枝的發生,以致使枝繁葉茂卻開花稀少,因此給予三角梅過多或過少的水分皆不適宜。因此三角梅澆水要科學,即要做到澆水、控水相結合。

  一般來說,在夏秋高溫時節,三角梅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大,應保證供水充足,水分供應不足,易產生落葉現象,直接影響植株正常生長或延遲開花,而進入冬春低溫階段後就要控制澆水。營養生長期,應勤澆水,保證枝葉正常生長;進入花期時,澆水要及時,土壤應保持溼潤,水量要適宜。如水給的過多,會導致枝葉長得茂盛而不開花或少開花。開花期間應減少水分供給,保持乾燥而葉片不枯萎,花苞才能持久不脫落;花期過後,適當減少澆水次數,因為連續花期後,植株體內養分消耗過多,葉片大都黃化脫落,若澆水過多,土壤過溼,會使根部腐爛。

  雖然三角梅為耐貧瘠植物,然而要生長開花良好,適宜的肥培管理亦是重要的環節。施肥時要注意,當施用氨肥過多時會明顯地促進營養生長,植物的花芽分化則會受到抑制;當施用磷肥過多時,則能夠促進植物的花芽分化;鉀肥也會助使它們進入生殖生長狀態。三角梅作為需水量很大的植物,施肥以腐熟的有機液肥為佳。

  控花管理:

  置死地而後生

  「若要促三角梅開花,不要施氮磷鉀複合肥,可以對其施磷酸二氫鉀。另外,開花前可增施2-3次速效磷,以利花色鮮豔。」黃青良介紹。

  專家介紹,三角梅在花期控制過

  程中經常遇到啞蕾現象、時間錯位、花色劣變等問題。

  啞蕾現象,是指植株所生長出的花蕾無法正常開放。造成啞蕾現象的原因很多,例如:土壤乾旱、肥料不足、持續高溫等均會導致這種現象發生。在很多情況下植株啞蕾往往是由於在短期內受到乾旱的植株澆水過多所致。

  時間錯位常指要控的植物花期提前或花期後延。花期提前可以通過停止追肥、進行遮光、降低環境溫度等措施來緩解花朵的開放。為了確保觀賞植物能夠在預定的時間開放,可以通過增施追肥,特別是進行葉面施肥的方法來進行催花,採用較多的方法是間隔數天為植株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催花葯劑。

  對於地栽三角梅的控花,三角梅落地栽植後,常因過度修剪及難以控水造成其花難以正常開放。為了使到地栽三角梅繁花似錦,需在開花前進行間斷制水,根據天氣陰晴、空氣乾濕情況進行間斷制水促花,連續10-12天不澆水,當枝條失水微垂、葉片枯黃時澆點水,再繼續制水,使它的頂端生長停頓,養分集中,促進花芽分化,40-50天即可進入盛花期。

  這就是當外界條件適宜時,很多植物種的生殖生長反而會受到抑制,開始進入營養生長狀態。因此三角梅在控水控花時要切記制水後要逐步增加水量。

  「平時不用去搭理它,等它差不多快絕望了,心想,如果『上天再給我一個機會,我一定要繁殖後代,讓生命延續』,這個時候,你才澆點水、施點磷鉀肥,它很快就開花了……」黃青良傳授三角梅控花秘笈。

  協調品種:

  四季賞花不斷

  三角梅生性強健,一般情況下很少發生病害,但若管理不當,如高溫、高溼、通風不良、蔭蔽度大等因素,可能導致炭疽病、葉枯病、葉斑病、褐腐病等病害發生。

  海口市園林科學研究所園藝師陳海妹發現,三角梅最常發生的病害是葉斑病,發病時病斑初為黃褐色,周圍有黃綠色暈圈,後擴展成近圓形或不規則的病斑,邊緣暗褐色,到了後期,病斑上出現黑色小點,幼葉除有斑點外,亦會有葉面扭曲變形的現象,嚴重時會有大量落葉的情形,破壞植株的形態與美感。發病初期一般可用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每7-10天噴1次。

  三角梅蟲害較少,僅偶有一些蛾蝶類幼蟲或介殼蟲為害;光照不足條件下種植的三角梅則偶見蚜蟲、粉蝨、紅蜘蛛等危害新梢,造成新葉反卷或葉子開張異常,雖對開花期的影響不大,但會造成苞片畸形與著色不良,影響觀賞品質。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花卉研究室副主任尹俊梅認為,三角梅花期因品種而異,全年均可見花(花苞)。因此,協調品種,即搭配不同品種,可使得三角梅整體的花期延長,花色豐富,觀賞性增強。但大多數三角梅品種花期集中於10-12月和翌年4-5月,通過一定措施,可適當控制花期,每批花可開40-60天之久。

  「過去,每到冬季,我們只有一些草花裝扮城市。但草花只有一次生命。現在大力發展三角梅後,三角梅年年花開,搭配不同品種,海南島就會四季賞花不斷。」黃青良認為。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願海南與花蓮常來常往」
    在這一濃鬱的懷舊氛圍下,臺灣花蓮縣縣長傅崐萁接受了海南日報記者專訪。連日來,帶著攜手前行的心願,傅崐萁偕同花蓮縣議長賴進坤,率縣政府一級主管及縣議會團隊一行40餘人來我省參訪,學習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規劃及推廣經驗。  「走在『1942民國街』上,我仿佛看到了70多年前的中國。」傅崐萁認為此次到海南可謂不虛此行,他希望類似馮小剛電影公社的觀光旅遊可以在臺灣落地。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盆火紅三角梅 兩份收入四季美
    7月20日清晨,在定安縣定城鎮深田村三角梅產業扶貧基地,脫貧戶王玉花正忙著給三角梅修剪枝芽。  「我說的這些都是前幾天老師剛教的呢,確實管用!」王玉花口中的老師,是來自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帶園藝研究所、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的授課老師。就在7月14日,定城鎮政府聯合大湖橋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在深田村三角梅產業扶貧基地開展了三角梅產業扶貧及庭院經濟的田頭培訓。
  • 海南日報數字報-1.5萬株「省花」三角梅「彩化」椰城
    據了解,海口市正全面推廣種植三角梅,迄今已在海甸二東路、龍昆北路、濱海大道、南海大道、國興大道、丘海大道、金濂路等多個主要城市幹道共補種植三角梅約1.5萬株。  在海口新港天橋,一盆盆鮮豔怒放的三角梅沿著天橋欄杆外一字排開,人在橋上走,仿佛在花廊中穿行。行人稱,這是海口開展「雙創」活動後出現的「最美」天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到海南打卡萌物地圖
    徜徉於瓊島山海美景間,能與可愛的動物們一起度過一天,感受與大自然的奇妙邂逅,定能為旅途加分。今冬旅遊旺季,還在糾結如何開啟瓊島之旅的遊客,不妨跟隨海南日報記者的腳步,一同打卡海南「萌物」地圖,感受可愛又迷人的海南之旅。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花卉引種故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作為熱帶島嶼省份,又地處雨量充沛的南海中,熱帶雨林發育極為茂盛,因此萬物生長,各類花卉資源豐富。那麼,到底海南有多少花卉資源呢?其中,多少是本地土生土長,多少是北花南移,多少是外花歸化的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洋旋風」刮進三亞村莊
    文\海南日報記者 林詩婷  細長翠綠的椰樹葉,在三亞市天涯區西島漁村村民周祥營手中來回「穿梭」,有規律地被整齊編織、造型,不一會兒功夫,一頂時髦、實用、特色的椰葉帽便大功告成。「Hi(你好)!Look(快看)!」
  • 海南日報數字報-九架嶺上好風光
    文\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特約記者 吳峰  從白沙黎族自治縣邦溪鎮出發,沿著蜿蜒的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黃信駒:走向巴黎的海南本土油畫大家
    主辦方特意為他準備了一份演講詞,他卻坐下來陪我們喝咖啡、品紅酒,說不想講了;7月15日下午,約好了到海南迎賓館喝茶,說好下午3點,兩點半就接到他的電話,說他已經到了。你一定想不到,他就是海南省油畫學會主席、「影響中國的50位油畫藝術大家」、曾獲得「2012巴黎秋季藝術沙龍學術大獎」的海南本土油畫大家。和他接觸越久,你會越來越感覺到,他的畫好,人更好。用古人的話來說,這叫「畫如其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春暖百花開 聞香踏青去!
    即日至4月30日,火山口公園微信公眾號每天推出100張成人5折票,關注微信公眾號「海南火山口公園」參與搶購。  景區熱線:0898-65468900  宋氏祖居  宋氏祖居位於文昌市東北面昌灑鎮古路園村,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和相關旅遊主管部門批准下,近日已恢復開園,開園時間為每天9:00-17:30。
  • 三角梅畫報瘦養好還是肥養好?三角梅畫報一年開三次花技巧
    大家好,我是城市綠化養花匠,愛綠化愛養花,今天有網友問到,三角梅畫報的葉片快變成芭蕉葉了,是怪我補羊糞太足嗎?敲重點:對於三角梅畫報來說,開花確實懶一些,當然只要根系足夠旺盛,盆土營養滿足,時間到了自然會開花,不過對於三角梅畫報這個品種來說,大部分都是在秋季開一季花,幾乎到了秋風掃落葉快要入冬的時候才會開花,而且適當低溫刺激開花更鮮豔,當然如果開掛區雲南就不一樣,開花普遍勤快一些。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開心農場:好吃好玩好開心
    農場入口處是一個小型的國慶農夫集市,幾張桌子一字排開,新鮮的小白菜、帶著泥巴的白蘿蔔……近10種「火山蔬菜」擺在桌上,吸引了許多遊客駐足。  海口市民王蓉聽聞開心農場國慶有特別活動,家裡12口人一早便從市區驅車趕來。「這裡的土地種出來的蔬菜用清水煮都是甜的,別處買不到,而且還不貴!」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千古風情話竹笠
    文/海南日報記者 邵長春 特約記者 謝振安 王儀   通訊員 張琳 實習生 王歡歡  在海南,竹笠很常見。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白苗先生
    前不久,見海南日報海南周刊在記述抗戰期間流亡島外的文化人時,有記到白苗:陳銘章,1901年生,筆名天爾、白苗(解放後用),日軍侵入海南前,任《國光日報》編輯,日軍侵入海口十餘日後,逃往廣州灣,又轉赴香港,抗戰勝利後回海口,在《世紀晚報》任知識副刊主編。解放後在海南日報工作。又記:在香港,他出版了《瓊崖散憶》、《瓊崖歌謠》。來寄託自己的思鄉之情。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景帶回去 友誼留下來
    海南人民的善意、熱情和充滿智慧的民族文化,就這樣無障礙傳遞給了前來採訪海南之美的韓國記者們。  26日上午,韓國記者們來到檳榔谷景區,在一場歌舞表演中,海南黎族的哈、潤、賽、杞、美孚五大方言特色節目輪番出場:鑽木取火、田園生活、黎家鼓舞、求愛對歌……一個個展示著原生態黎族生活與文化的情景讓韓國採訪團的記者們大開眼界。  東亞日報社會部記者權五赫開心地表示,這樣的體驗非常新鮮好玩。
  • 海南日報數字報-守住美麗風景 贏得美好「錢景」
    隨著鄉村遊的不斷發展,「原始閉塞」不再是海南黎村苗寨的代名詞,「我在這裡等你」才是正確打開方式。  開民宿的黎族阿姐 年收入可達10萬元  11月9日,晨曦溫柔地喚醒了什進村。「黎族人家」民宿主人藍青,也為客人們準備好了早餐。「都是一些家常菜,客人通常在二層露臺上用餐,看看遠山曬曬太陽,慢悠悠地過一上午。」藍青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手握微信,讀懂海南
    文\見習記者 劉夢曉 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陳美辰  數位化時代,微信已經成為「手機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垂髫小兒,在暢享手機通訊便捷的過程中多少都會把玩兩下。
  • 海南日報數字報-花正開 景正盛 客正來
    剛剛過去的清明節小長假,海南農墾旗下多個景區人氣漸旺。這是海墾企業有序推進旅遊業復工復產的寫照。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包括旅遊業在內各行各業有序復工復產。海南農墾多個企業勤練內功,儘早謀劃部署,改進旅遊產業和服務,推動產業提檔升級。  危中尋機 早部署早謀劃,推動復產復工  「您好,請出示健康碼,測量體溫。」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場體育盛事沸騰一座城
    2019「追夢海南」萬人健步大會5月1日在海口落下帷幕,萬餘名參賽者在微風中健步,一路領略著椰城的獨特魅力,感受海口市日新月異的變化。  市民健康了,城市才能健康。  作為規模大、參與度高、互動性強的體育活動,萬人健步大會將體育文化與城市形象、市民生活有機融合。
  • 海南日報數字報-水清島綠城市潔 宜居宜樂生活美
    今年,三沙市永興事務局考察並引進多種適合永興島種植的花卉進行試種,總結出了三角梅、雞蛋花等適合當地環境的「永興島植物」。  隨著旅遊航線的開通,到永樂群島的遊客越來越多,生活垃圾也隨之增多。為了宣傳海洋環保,三沙市海事局常與西沙航標處、三沙市永興港務站等駐島單位,開展海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清理西沙永興綜合碼頭周邊及港池水域內的各類垃圾。
  • 海南日報數字報-厲兵秣馬再出發
    本報訊(記者郭景水)4月13日,光明日報在一版刊發報導《厲兵秣馬再出發——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二周年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