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別稱廬州,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秦置合肥縣,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廬州」 、又名「廬陽」。
它是安徽省省會,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江淮之間,環抱巢湖,有「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的美譽。
合肥自古以來就是文化之都,兩千多年的歷史為這座古城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誕生了 包拯、李鴻章、吳邦國、李克強……等許許多多卓偉之才,更有數千首與合肥有關的古詩詞歌賦,為合肥增添文化韻味,而合肥這座文化名城,本身就是一首美麗的詩。
下面一起來欣賞詩詞中的合肥吧!
「廬江」之名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戰國末期楚國辭賦家宋玉在其《招魂賦》中就提到過廬江。
《楚辭·招魂》(節選)
菉蘋齊葉兮,白芷生。
路貫廬江兮,左長薄。
倚沼畦瀛兮,遙望博。
青驪結駟兮,齊千乘。
懸火延起兮,玄顏烝。
步及驟處兮,誘騁先。
抑騖若通兮,引車右還。
與王趨夢兮,課後先。
君王親發兮,憚青兕。
朱明承夜兮,時不可以淹。
皋蘭被徑兮,斯路漸。
湛湛江水兮,上有楓。
目極千裡兮,傷春心。
魂兮歸來!哀江南!
倆漢時期,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就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的一樁婚姻悲劇,其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節選)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唐宋時期關於合肥的詩詞就更多了。
天寶九年,李白到廬江謁見廬江郡守吳王李祗,曾寫下了《寄上吳王三首》幹謁詩。
《寄上吳王三首》
其一
淮王愛八公,攜手綠雲中。
小子忝枝葉,亦攀丹桂叢。
謬以詞賦重,而將枚馬同。
何日背淮水?東之觀上風。
其二
坐嘯廬江靜,閒聞進玉觴。
去時無一物,東壁掛胡床。
其三
英明廬江守,聲譽廣平籍。
灑掃黃金臺,招邀青雲客。
客曾與天通,出入清禁中。
襄王憐宋玉,願入蘭臺宮。
北宋時期王安石曾被貶至舒州,赴任途中,受李公麟邀請遊東湯池,品香茗,泡溫泉,遂題詩《湯坑泉》,「湯坑泉」就是今天的湯池溫泉,在廬江縣湯池鎮境內。
《湯坑泉》
寒泉詩所詠,獨此沸如蒸。
一氣無冬夏,諸陽自發興。
人遊不附火,蟲出亦疑冰。
更憶驪山下,敞然雪蒲塍。
南宋著名詩詞作家姜夔,也與合肥曾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本是江西鄱陽人,然而他的一生,尤其是詩詞創作的鼎盛時期,卻是不斷往返於杭州、合肥之間,曾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寫下一首《淡黃柳》,將合肥的柳色描寫的悽涼可憐,牽動了人們的思鄉之情。
《淡黃柳》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
馬上單衣寒惻惻。
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強攜酒,小橋宅。
怕梨花落盡成秋色。
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北宋歐陽修於滁州知州任上時遊覽巢湖美景時作《仙人洞看花》。仙人洞在巢湖南郊風光秀美的銀屏山,山中有一洞,傳說是崔子顏、呂洞賓等神仙修煉之所,因此稱為仙人洞。
《仙人洞看花》
學書學劍未封侯,欲覓仙人作浪遊。
野鶴倦飛為伴侶,巖花含笑足勾留。
饒他世態雲千變,淡我塵心茶半甌。
此是巢南招隱地,勞勞誰見一官休。
南宋詩人陸遊也曾一改豪放悲壯的主調,在九年川陝生活後,東歸經巢山,寫下了以閒適恬和為情調的《巢山二首》,描繪了巢山的優美風光。
《巢山二首》
一
巢山避世紛,身隱萬重雲。
半谷傳樵響,中林過鹿群。
蟲鎪葉成篆,風蹙水生紋。
不踏溪橋路,仙凡自此分。
二
短髮巢山客,人知姓字誰?
穿林雙不借,取水一軍持。
渴鹿群窺澗,驚猿獨梟枝。
何曾蓄筆硯,景物自成詩。
著名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曾為逍遙津之戰題詩,歌頌此戰,據記載建安二十年時孫權曾率十萬大軍圍攻合肥,曹操方面只有張遼手下7000人,張遼乘對方立腳未穩,星夜率兵突入吳營,孫權猝不及防退至逍遙津……,如今的逍遙津公園在合肥東北隅,是踏青的好地方哦!
《逍遙津上玉龍飛》
的盧當日跳檀溪,
又見吳侯敗合肥。
退後著鞭馳駿騎,
逍遙津上玉龍飛。
立春日是中國的重大節日,在巢湖流域稱之為迎春日,儀式隆重,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立春日赴合肥途中見此,特作下《立春日合肥道中短述》 。
《立春日合肥道中短述》
臘意中宵盡,春容傍晚生。
野塘水輕綠,江寺雪初晴。
農事沾泥犢,羈懷出谷鶯。
故山梅正發,難寄欲歸情。
晚清名臣李鴻章衣錦還鄉之後,也曾為巢湖題詩,作《湖上七絕》,也透露出作者心情舒展,浪漫且不乏豪放與傲物。
《湖上七絕》
巢湖好比硯中波,
手把孤山當墨磨。
姥山塔如羊毫筆,
夠寫青天八行書。
你還知道那些描寫合肥的詩詞,來評論區裡討論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