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每多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 人,回憶我青春時期一戰成名的三哥

2021-02-08 小李農村事

我上中學的時候,學校所在的村子是一個集市,村子靠近省道,再加上這個村裡人口多,並且村民都是一個大家族,所以村子裡面的人行事說話上面,就有些與生俱來的囂張,可以想像一下,20多年前的農村,一個村子人口多,是鄉政府駐地,每個月的三號,八號,五號,十號有都是集市,村裡有緊緊地靠著339省道,村子裡面又有一個幾千人的學校,所以整個村裡面的人,都普遍地帶著那種優越感,集市上面的小混混,學校裡面的問題學生,本鄉鎮的風雲人物,也大都是來自於這個村子。

三哥大名長安,一戰成名,十裡八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三哥的家族人比較多,本家兄弟排行老三,家裡窮,兩個哥哥都是典型的山東大漢,唯獨三哥貌不驚人,皮膚黝黑,個頭不高,但是三哥勝在膽子大講義氣,又從小習武,初次見面給人一種路人的感覺,但是熟悉三哥的人都這樣評價他,這老三看著人畜無害的,但是這個人不簡單啊,用他們村裡老人的話說,會咬人的狗不叫,小三長大了一定有出息。

我14歲讀初中,當時的三哥已經輟學好幾年,但是那個時候三哥的名氣,對於我們這些學生來說,早已經是如雷貫耳,校園裡面當初都流傳著三哥的傳說,三哥能從三樓跳下來毫髮無傷,三哥5米的牆頭,徒手就能輕而易舉地翻過,三哥一個人能打五個……那個時候的三哥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傳說。

毫無疑問我在初二以後,也眾望所歸的一步步變成了一個學混子,抽菸喝酒但是不燙頭,打架鬥毆逃學,但是還不知道談戀愛,每天就是嘰嘰喳喳的玩樂,幾個所謂的壞學生聚集在一起,幻想著有一天能夠出人頭地。

初三的時候班級裡面轉學來一個外校生,來自於一個很富裕鎮上的中學,剛來第一天就搭訕班花,抽五元一包的香菸,穿戴字母的衣服,這對於那個時候井底之蛙的我們傷害非常大啊,更可氣的是這個外校生,第二天就在班級裡面放話:我雖然初來乍到,但是我誰都不慣著,你們誰要是敢招惹我,我讓他難堪,他這不可一世的氣焰,太不把我們放在眼裡,所以大家商量之後,放學就教訓他。

當時我們幾個夥計裡面有一個姓馬的,對於班花的感情就是屬於屌絲暗戀女神的一種,當然了直白地說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他對於這個外校生第一天就對班花眉來眼去,當然的是非常憤慨,用我們的話說就是,我寒窗苦讀三年,才換來班花微微一笑,你憑什麼第一天就和班花眉來眼去,所以教訓外校生的第一人選,我這個夥計當仁不讓的就主動請戰了。

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是禮拜五,我們五個人把外校生堵在了操場上面,我的馬兄弟,當時直接過去就給了外校生兩個耳光,一腳放倒,外校生站起來一句話沒有說,一邊跑一邊叫囂著明天星期,你們幾個等著吧。

當時年少輕狂的我們,怎麼會把這句話放在耳邊,我們五個人裡面,馬兄弟身高力大,一般人三兩個的根本就打不過他,還有三個夥計就是這個村裡的學生,其中一個和三哥還是堂兄弟,而我和三哥更是有著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關係,當時在校園實力還是槓槓的,所以對外校生所說的話,根本就沒放在心上。

當時我們學校星期的安排是,星期六上完兩節課在才允許回家,星期天晚上照常上課,星期六的下午明顯的感覺氣氛有些壓抑,外校生表現得太過於鎮定,看我們的眼光非常藐視,目空一切狂妄得很,再加上第一節課下班的時候,班花突然塞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放學以後,你從學校後面抓緊跑,千萬別從大門口過,有人要對付你,當時的我看完這張紙條後,自認為很帥的我對班花微笑了一下,做出一副不用擔心,我心裡有數的表情,嘴上說著不怕,可還是和其餘的幾個夥計說了一下,放學的時候一起走,並且又通知了別的班級幾個哥們。

放學之後十多個人就這樣浩浩蕩蕩地奔著大門口去了,當時還是年輕啊,出來校門口我們並沒有直接回家,反而就在學校門口傻站著,用當時的話說就是:老子就在這裡站著,看看你們誰敢動我,我記得大概是放學一個小時以後,等老師學校都差不多走完的時候,我們幾個還商議著晚上去誰家喝點,正在這個時候風雲突變,學校外面突然來了一輛轎車,四個摩託車。

在當時萬元戶都非常少的情況下,可想而知這些車輛對於我們的震撼性,外校生從車裡下來,在一群人的簇擁人朝我們走來,那種氣場和震懾感,我能明顯的感覺到我的幾個夥計,在沒有開幹之前就已經崩潰了。

外校生直接就把我們那個姓馬的兄弟,拽了出去,我們呆若木雞地站在那裡,看著馬兄弟被一群人圍毆,我們都一動不動,因為對面的人放話,誰敢動一下,誰就和他一樣,在馬兄弟被打了大概有五分鐘的時候,我拿著藏在身上的棍子直接就輪過去了,畢竟班花暗戀的我,罪魁禍首的應該是我吧。

我的突然參戰讓對面的人很詫異,畢竟我出來的後果無非就是找打的,所以結果也不出意料,我一根棍子打倒了三個人,然後自己也被毫無疑問地放倒在地,正當時我想著這頓揍是避免不了的時候,這個時候對面的人,突然不知發神經地對我審問起來,當然都是一些譏笑和諷刺的話,無非就是在揍我之前,給我這個露頭青一個狠狠地羞辱吧了。

我記得在被謾罵羞辱了大概有十分鐘,一群人正要動手的時候,我傳說中的三哥居然遠遠地走來了,就是這樣一步步的,朝著我們走來,一邊微笑著還吐著煙圈,那個時候三哥走來瀟灑的樣子,讓我至今都難以忘懷,那是真的男人。

我們幾個人全部沒有出息地喊著,三哥你快點來啊,有人要打我們,一個人真的可以改變一群人的氣場,三哥過來以後,對面剛才還咋咋呼呼的人群突然就不動了,這個時候還有一個人拿著一根煙讓給三哥,說道:這幾個小孩欺負我弟弟,這事情和你沒有關係吧,三哥借過煙但是並沒有搭理他,把我和姓馬的兄弟扶起來,然後說道,人你們也打了,氣也出了,這件事情就算了,你們幾個走吧。

這個時候對面領頭人的那個人問了一句?你是長安兄弟吧,這個事情是他們引起的,你別管了,我們來的時候打聽清楚了,你那幾個弟弟我們可都是一個沒打,今天就教訓這兩個小子,三哥微微一笑說道,他們都是我的弟弟,今天的事情到此為止,要不然你們今天都別走了。

對面的一伙人發生了爭執,但是領頭的那個人,還是帶著他們的人走了,臨走的時候對三哥說:那天歡迎三哥去我們鎮上玩,到時候請三哥喝一杯,三哥回答到:好的我隨時都可以去,對面的人走的時候,其中一個人嘴裡說了一句:怕他幹啥,就他自己,打他一頓他還能怎麼著我們?這句話的聲音不大不小,當時恰恰我們所有人都能聽到。

三哥聽到這句話以後,輕直地走了過去,沒有一點猶豫,過去就是兩個耳光,然後一腳把那個人踹倒在地,就在對面的人群裡面,在十幾個人的注視之下,三哥就這樣瀟灑的出手,然後就站在原地微笑地著看他們。

被打倒的人站起來,一臉不服氣的樣子,但是卻一動不敢動了,領頭人再次給三哥陪不是,一群人就開車走了。

三哥走過來,告訴我們以後別惹事,帶他去醫院看看吧,有什麼事情去家裡找我,然後就頭也不回地走了,三哥沒有揮一揮衣袖,也沒有帶走一片雲彩,帶走的是我們滿眼裡面的崇拜。

時隔多年以後,我依然記得三哥那天的樣子,以後未來的幾十年當中,我的身上總是不由自主地模仿著三哥的氣息,夕陽下面三哥的背影像極了一個真正的男人。

在十幾二年前,那個時候逞勇鬥狠,混社會的男人,家庭大都是一窮二白,很多人都是在貧窮的生活中長大,未來的他們究竟何去何從,讓我們拭目以待。

受篇幅限制,下一章繼續更新。

相關焦點

  •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古語,說得有道理嗎?
    為何一聊到讀書人的時候,人們的評價永遠都是什麼 「百無一用是書生」,「負心多為讀書人」等等,好像只要身為讀書人,就理應要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批判一樣,給人一點好感都沒有。誠然,這種言論只是一個打趣的說法,不能以偏概全,畢竟「讀書人」普遍成為了當今社會的棟梁之才,在如今這個時代還是非常受人敬重的。但說到這裡,不禁就有一個問題,那麼既然讀書人在現實世界裡的地位舉足輕重,可古語中為何會存在「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這種對讀書人飽含惡意的措辭呢?
  • 俗語「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都是讀書人」該怎樣理解?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都是讀書人」這句俗語實際上是一副對聯,出自明代末年的著名學者曹學佺(1574年——1646年)之手,是他在廣西做官期間
  • 為什麼說「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民間流傳著許多讀起來朗朗上口的俗話,因為意思淺近、又概括了世情道理而被大家廣為接受,比如這句「仗義每多屠狗輩」。
  • 張玉環案啟示錄——「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於是評論區下各種「相信真情」「相信人間」「偉大女性」等留言越來越多,這說明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宋小女的努力,理解了她當年的不容易,也發現了這個識字不多的質樸女人的「不平凡」之處。但宋小女的例子和近來各種豪門恩怨,似乎顛覆了這種認知,反而更接近一句古話——「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又該怎麼解釋呢?關於這個情況,舉例說明,就好理解得多了。明朝末期,滿清崛起,實力一步步壯大,與中央政府的摩擦也一步步升級,最後終於演變成我打你一拳,你踹我一腳的暴力衝突。
  • 俗語:仗義每多屠狗輩,究竟是說什麼意思?其實下一句才是精華!
    俗語:仗義每多屠狗輩,究竟是說什麼意思?其實下一句才是精華!文/紫衣煮酒論史可能很多朋友看到「仗義每多屠狗輩」這句話,都會認為是小編要說「桂林狗肉節」和「愛狗人士」的話題。仗義每多屠狗輩,這句話究竟是說什麼意思呢,其實它的下一句才是精華。
  • 「仗義每多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學歷和文化的「恩怨糾纏」
    如當年讀大學的時候,伯父家裡的電視機壞了,知道我是學電子方面的專業,特意把我叫去修電視……我當然是束手無策,根本不懂也無從下手。伯父一臉「驚奇」:你都讀大學了,還是學電子的,連個電視都不會修?大概內心裡有句沒有說出來的話:還不如人家技校的呢,至少會修電視。 以個人對目前教育體系的粗淺理解,九年義務教育基本算是「通識教育」,即多個門類的基礎知識都有所涉獵,但都不深入。
  • 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背後有什麼故事?
    前言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古語云「負心多是讀書人」該怎麼理解?為啥一定是讀書人?這個古語是一副對聯,上下聯是:「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個故事裡說,曹學佺路過這個屠戶的家時,看到了幾幅不同凡響的對聯,其中就有這副「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另外有「金欲兩千酬漂母;鞭須六百撻平王。」這兩幅對聯,都用了什麼人的典故呢?
  • 仗義每逢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儒林外史》周進的故事
    不知道有多少從事卑賤職業的人,他們沒什麼文化,卻做了很仗義的事;又不知道有多少知識份子,他們滿口仁義道德,卻道貌岸然,做出背信棄義的事,為此明代詩人曹學佺寫了一副著名對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儒林外史》裡也有這樣的故事。
  •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你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那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事實上,這個「榮譽」本身就是加工版。其《原版》出自明末文學家趙學吉的《至屠夫徐五家見懸此聯》首詩。巴黎陣營狗苟貪心,猿,猿,義理半屠狗一代,陰心大部分是讀書人。作為明末讀書人中的佼佼者,一輩子寫「書千卷」的萬人大才子趙學吉怎麼能寫下「記錄」這個「讀書人」的名句?
  • 南懷瑾: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本文內容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作者:南懷瑾「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窮人才會同情窮人,痛苦中人才會同情痛苦的人屠狗輩就是殺豬殺狗的,沒讀過什麼書。知識分子知識高,思想解釋就越多,不願意做的時候,會刻意加以解釋。知識低的人不會解釋,朋友嘛,怎麼不去?為朋友沒有理由不去,他思想不複雜。細細體悟這些話,正是走在大度看世界、從容過生活的光明大道上!人只有求助於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沒有可靠的人,連你的父母、你的兒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如果自己不站起來,指望別人、依賴別人,永遠是沒有出息的人。
  • 「仗義每多屠狗輩」,班主任被調離學校,「學渣」送行引老師感慨
    首先非常感謝小可愛們在茫茫網際網路中點開我的文章,這是小編的榮幸,這裡每天免費給大家分享精彩內容,喜歡的點擊上方的藍色字體,多多關注轉發呦
  •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哈工大一位研究生,成為這句話的活標本。話說在著名學府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十七公寓,有位暖心的宿管阿姨,深受同學們喜愛。我藉此節日在這裡感謝同學們對17公寓工作的支持。今天早7:50分,我在公寓大廳為大家分發糖果,先到先得,發完為止喔。多麼溫馨的話語,妥妥的最美宿管阿姨。
  • 仗義每多屠狗輩,說英雄誰是英雄,古龍筆下幾個令人淚奔的小人物
    但人到中年,再讀古龍的這些小說,忽然間就對這些大英雄不感冒了。也許英雄太遙遠,我終究太平凡。既睥睨不了天下,也縱橫不了捭闔,所以才明白什麼才是最真最感人。今天我們不講英雄志,我們只談小人物傳,那些感動到令我落淚,震撼我心的小人物。
  • 皇家傳承牛肉麵再現人潮 網友驚呼:周玉蔻神預言
    「皇家傳承」11月14日排隊人潮。(王揚傑攝 中時電子報)據「中時新聞網」報導 臺「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因牛肉麵之亂,最終獲準請辭。對此,島內資深媒體人周玉蔻為丁抱不平,更發起拒吃「皇家傳承」牛肉麵活動。
  • 人為什麼要讀書?可以對話先賢,可以傲視天下,可以悲憫眾生
    人為什麼要讀書?雖然說法不一,但這三種說法我很喜歡:第一,讀書不單單是為了發財致富,更是為了涵養靈魂。不讀書的人是用身體感受世界,吃喝玩樂,迷醉於物質享受,吃飽了就一時高興,滿足不了就痛苦,一生都在疲於奔命地追逐。而讀書的人是用身體和靈魂同時感知世界,在靈魂的世界裡,花可以常開,水可以長流,你不會孤單,不會害怕,不會痛苦。你可以對話先賢,可以傲視天下,可以悲憫眾生,可以愴然涕下,可以自由穿梭於身體和靈魂,往來於彼岸與塵世。
  • 水清無魚 人清無福
    這個味道嘗過沒有?沒有嘗過,到時候就非昏倒不可。頭暈、血壓高,再加上心臟病,哪裡還能做事?一定要富貴功名都經歷過了,還能保持平淡的本色,最了不起時是如此,起不了時還是如此;我還是我,這才有資格談國家天下事。不然去讀讀書好了。 至於批評儘管批評,因為知識分子批評都很刻骨,但本身最了不起的也只能做到清高。
  • 拜神時祈求:1全家大小平安,2保佑不要遇到不正經人
    ●世事涉及到天文、地理、人和、物理、生物、歷史及「大多數人規則」,聯繫面很廣。公知因知識面狹窄,因而他們產生了不正確或不切合實際的又不自知的錯誤觀點及其相應行為。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對這句話,戲看到的,書讀到的,現實看到遇到的,對其深有感觸,深表贊同!
  •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鏡憐清影。為何煙花之地多出才情絕豔的女子?
    古人說「英雄每多屠狗輩,自古俠女出風塵。」意思是:有仗義精神的,多是底層人民,相反知識分子大都明哲保身,不肯挺身而出。真正知道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大概就是風塵女子,她們閱人無數,比一般女子更懂得比較,所以她們更有俠義精神。這第一句出自明代曹學佺著名的對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