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助聽器驗配中心諮詢過的人士都對高頻聽力這個詞語不陌生,為什麼它頻繁出現,日照助聽器乾耳聽力師為您分說一二。
已知的耳聾成因眾多,其中又以老年性聾、噪音性聾為重災區。一是因為老年人口數量眾多,高發病率的聽力下降某種程度上也無法避免。二是工作場所、環境中的噪音接觸越來越多,致病源無處不在,防護不夠的話很容易傷及聽力。很不幸,這兩類耳聾多表現出高頻聽力區損失較重的特點,感受上就是聽見了卻聽不清。
那麼高頻聽損的深層原理是怎樣的?我們也來簡單講講。我們人類的耳蝸是一處換能場所——將聲波振動轉換為電信號,正是這種換能讓我們的大腦可以認識聲音信號,辨別意義。在耳蝸中負責轉換工作的是換能器中的聽毛細胞,它們像鋼琴的琴鍵一樣排列,每一處對應於一定頻率。當聲波的震動傳入時,不同頻率成分會引發不同區域聽毛細胞的反應,所以最終產生了一組電信號來代表這個聲波。如果某個區域損壞,就像鋼琴的琴鍵失靈一樣,再也無法彈奏出和諧完整的樂章。而人類負責感知高頻音的「琴鍵」位於相對靠近耳蝸的聲波入口處,而低頻則深藏在內,所以也就導致高頻更容易受到壞因素的影響,比如噪音、強音、藥物、肌體老化等。
此外,聽毛細胞、聽神經對低氧的耐受度非常差,窒息、煤氣中毒等對聽力的損害是比較常見的,在冬季低溫較低,乾耳聽力師提醒取暖勿忘通風,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