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朗朗上口的歌謠,都藏著童年裡的愛與歡笑

2020-08-26 董董悅讀時光

從寶寶出生以後,我們就特別享受依偎在一起讀一本書的美好時光,有時是環抱著他們,或者是看他們頭碰頭地翻著書頁,那些在靜謐中浸潤的書香,那些在耳畔心間流淌的文字,總能夠在某一刻打動著我們。這其中,我們常翻開一些繪本,也經常會翻開一首又一首童謠。

我們尤其喜歡那些朗朗上口、節奏明快的童謠。這份樂感,這份韻律,洋溢著童趣和歡笑。說到這,就不能不提我們非常喜歡的一本童謠——《一起念童謠》互動立體發聲書。

這本書從內容到設計都非常契合小寶寶的喜好。

一、喜歡童謠,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童謠最初是從民間和兒童生活中發源而來。古代的童謠比如《三字經》《百家姓》都有著普及生活認知以及薰陶兒童教養的目的。發展到現代,童謠當中依然保留著其中的精華部分。比如在這本《一起念童謠》當中就節選了《小老鼠上燈臺》《金瓜瓜,銀瓜瓜》等比較有年代感的篇目。

有些內容,只有爸爸媽媽和孩子都有所共鳴,爸爸媽媽才能將這份喜愛與感動傳遞給孩子。這幾首童謠尤其如此。在口耳相傳中,有歷史的變遷,有歲月的更迭,正如松居直所說:「兒歌是和朋友、兄弟姐妹邊玩邊唱的歌,圖畫書中的童謠是母親在窗前念給我們聽的,陪伴我們入睡的曲調,都是孩子沉浸在快樂時聽到的。越快樂的經歷越能長留心底。」同樣對於我們和孩子的重要性就是如此。

二、喜歡童謠,源於一種韻律感

童謠的閱讀對象偏嬰幼兒,尤其是0-3歲的孩子尤其喜歡。這是因為孩子在三歲前要建立安全感以及規則意識,而童謠的韻腳和節奏,整齊的句式,在一句一句的反覆中,孩子一次又一次感受韻腳帶來的確定感。並且由於內容易於朗誦,孩子幾乎在聽幾遍之後就能脫口而出,就像唱歌一樣。

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有些孩子總是喜歡固定的規律化的東西,如果達不到他的要求甚至要發脾氣。這時我們不妨給孩子念一些童謠,童謠當中自帶的韻律,能夠契合孩子的閱讀與呼吸節奏,是非常好的安撫孩子的內容。

這樣來念童謠,不光是享受一種優美的旋律,更是獲得一種心靈上的愉悅與舒適。而且到一歲半以後,孩子們會非常熱衷於和我們對答童謠的內容,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語言的積累,更是一種閱讀的升華。

三、喜歡童謠,源於豐富的內涵

這本《一起念童謠》的內容非常值得考究。先從分類來看,大致包含生活常識,社交習慣,童趣生活,數學啟蒙,民間童謠、安全意識等幾個方面的內容。生活常識的比如太陽升起、《小鴨子》告訴孩子小鴨子的生活習性,《小雪人》《下雪了》中關於冬天玩雪的畫面,在趣味性的閱讀中擴展了孩子的認知。

而生活習慣與社交等方面是這本書的一個重點,從早起、穿衣、睡覺,到交朋友、拉鉤鉤,特別貼近兒童的日常生活。社交主題的童謠比較多,有《找朋友》《排排坐》《拉鉤鉤》等。通過這些簡短的童謠,孩子們更容易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好習慣和好行為,培養友愛善良的品格。

童趣生活主題的童謠也有很多,比如玩氣球,觀察小螞蟻,《甜嘴巴》則寫了一個小娃娃天真有趣的一面。這些內容充滿了趣味,讓孩子們讀了忍俊不禁。此外數學啟蒙的比如《一二三四五》,安全意識的比如《小兔子乖乖》等等,在內容的選取上非常豐富,且有幾個主題很接近,更容易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形成良好的認知。知識和道理往往比較枯燥,如果藉助童謠將這些內容深入淺出地講給孩子聽,無疑是一大美事。

四、喜歡童謠,是因為花樣的設計

本書的設計也很值得我們津津樂道。顯示有聲書的設計,小孩子們可以手動操作,並且掌控播放與暫停,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跟讀,音量的設計也比較合理,很適合小孩子自己探索和操作。本書的畫風有些漫畫性質,色彩明朗,這也是寶寶喜歡這本書的一個重要原因。

最有趣的是本書的立體設計,立體的鏤花圖案,隨著書頁搖動的小人,隨著書的開合能夠行走的小動物,隨著小機關的拉動小螞蟻能夠排隊搬運大米等等,這些都吸引著孩子們去探索和遊戲。因為有了這些立體的設計,本書完全可以拓展出一些手工製作、繪畫等玩法。大家不妨試試哦!

小小的童謠,大大的世界;簡短的內容,悠長的講述。一本童謠,足以滋養孩子內心閱讀和思考的種子,給他們帶來潤澤與力量。讓我們陪著孩子一起念童謠吧,那些珍藏在時光深入的美好歌謠,將伴著孩子成長的足跡,給他們一份愛與溫暖,讓他們的成長一路伴著歡聲笑語。

相關焦點

  • 蔣穎穎:那些過去的歌謠
    那些過去的歌謠文/蔣穎穎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歌謠,那些歌謠帶著那個時代的特色,當你無意中聽到那些歌謠的時候,你的思緒會飛到那個年代,八十年代,追憶曾經的似水年華。童年的歌謠很多,比如《賣報歌》、《雷鋒之歌》等。這些歌都帶著那個時代的特色,賣報歌是更早一些的,因為經典,到了我們那個年代還是流傳,《小燕子穿花衣》,大人小孩都會唱,因為在農村燕子常見,天天地頭田野上下翻飛,它是吉祥物,人人喜愛,燕子來了,春天就來了,帶給人的是美好和希望,反正我小的時候經常聽到,媽媽教小孩,學校也教。
  • 童年的歌謠
    童年時的「滾鐵環」鈴鈴鈴…在莽莽小興安嶺的群山腳下,在林場生活區高低不平的小路上,跑來一個滿頭大汗的孩子在全身心地投入著:他右臂努力向前伸直,左臂擺動,右手緊攥「八號線」折成的橢圓形握把兒,兩眼緊盯腳下的路和滾動著的鐵環
  • 你童年最愛哪首歌?成師附小非音樂專業家長竟創作了娃娃專屬歌謠
    每一首歌曲的背後都藏著一段獨特的成長記憶,「花有花的魅力,葉有葉的精彩,花葉快樂學堂,愛在心中流淌……」成師附小二年級五班的黃一羅娃娃的爸爸黃先生,總是在工作之餘,就輕輕哼唱歌中的旋律,這首歌詞清新曲調優美的歌曲,名為《一花一葉一世界》。而在歌曲的背後,還有一個美好的故事。
  • 童年的遊戲和童年的歌謠
    童年時,我家住在青島市市北區小鮑島一個大雜院裡。在這個「大廟山」腳下的院子裡,小朋友很多,幾乎天天玩遊戲。往往是,一邊玩耍,一邊唱童謠。比如,玩「打地瓜錘」時,兩個人面對面,各人用右拳不斷敲著左拳,嘴裡唱著;「地瓜地瓜錘呀,打小人兒呀。小人兒不讓打呀,偏要打著耍呀。
  • 今天是世界兒歌日,那些兒時的歌謠你還記得嗎?
    那些朗朗上口的童謠,鐫刻下溫馨的快樂時光。成了一代又一代人最美好的記憶之一。但我現在都沒整明白,為什麼兩隻老虎一隻沒有耳朵,一隻沒有尾巴?還有小燕子穿花衣?小燕子不都黑白的嗎?也勾起了太多人美好的童年回憶。而最美好的地方在於,無論你什麼時候在哪裡哼出那些曲調,它都可以輕易打開你記憶的閘門,讓你仿佛真的置身在當時的畫面中。
  • 那些童年裡的體育記憶
    那些童年裡的體育記憶 發布時間:2020-06-02 來源:中國體育報 字體: 大
  • 那些年我們朗朗上口的客家童謠!-梅州人的童年回憶!
    可是,裡頭它卻有靈動的童趣和朗朗上口的調語。幼小的心靈,每一顆都是純淨的。無需讓她接觸那些高深複雜的人生道理,或那些悲歡離合的殘酷現實。童謠,是一個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堂課。也是人文教育的開始。只要讓她感到快樂,這就足夠了。這樣的童謠,幾乎所有人,都會唱幾首。除了個別詞,不一樣以外,大致相同。可以說,它本身沒有多少文學價值。
  • 林小嫻作家的《童年的歌謠》
    那時我就愛看七妹的眼睛。一雙眼睛怎麼可以長的這麼好看!那是我迄今為止,看到的最美的眼睛。現在想來,故鄉的桃花最美,沒有桃林,是長在各家低矮的院牆外,或是長在自家的菜園裡,不多,就那麼一兩棵,但是每家都有。那時家家的房子低矮,有的人家是土壘的矮牆,有的人家乾脆就是籬笆。桃花開的時候,你走在土路上,不經意的一抬頭,眼便活泛了,家家的桃花就收在了眼裡。折桃花就是我們每年必幹的事。桃開二分,最是時候。
  • 那些毀童年的動畫片細節
    這麼多年過去了動畫片似乎巧妙的成為了自己聯結童年的那條線只要牽起似乎就能把我們帶往小時候帶著這樣的心情在這個假期裡,我重溫了一把自己童年時代的動畫。然而,看著看著發現哪裡不太對勁,這些動畫片裡竟藏著這麼多顛覆我以往認知的秘密。
  • 聲入人心:周董的《說好不哭》,藏著那個秘密的自己
    發現,這首歌真的是聲入人心,周董的《說好不哭》,藏著那個秘密的自己!聽歌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像在翻畫冊,然後一面翻一面忍不住哭。2004年,專科畢業,等著升本。那一年的暑假聽著周董的歌,騎著單車奔波在打工的路上,即將離家的傷感,不被祝福的感情,都柔柔的融在了歌裡。部門經理問,你這麼個惹人喜歡的姑娘,怎麼愛聽他念經?
  • 成長中的歌聲——羅大佑之《童年》
    羅大佑的《童年》創作於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初期,距離現在已經將近40年。那時候的羅大佑,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才剛剛脫下白大褂在歌壇出道不久,從此醫院療事業中少了一個白衣天使,卻在歌壇舞臺裡多了一個天才歌者。
  • 童年像一隻金色的歌,讓人留戀;童年是一串活潑的歌謠,讓人回味
    童年像一支金色的歌,讓人留戀;童年是一串活潑的歌謠,讓人回味。童年是那麼美好純真,如果現在返回童年,那感覺可真好。打開記憶的門閘,從中飛出好多好多的小精靈。它們的名字叫「桂花雨」、「固體膠」、「吃墨」……哦,讓我來慢慢回憶你們吧。
  • 那些年經典的動漫歌曲,童年有你們,真的好想大聲說愛你!
    那些年經典的動漫歌曲,童年有你們,真的好想大聲說愛你!時光每天都在飛逝,每天都要面臨各種新的挑戰,接收新鮮的事物,在這種忙忙碌碌中,人們很容易遺忘一些事情,尤其是很久之前的事情。那些做過的事情,看過的書,又或者看過的劇情。
  • 《謀殺歌謠》中文版8月登陸廣州—— 它也許跟你看過的音樂劇都有...
    這個夏天,《謀殺歌謠》在北上廣啟動了三地巡演,廣州站作為廣州藝術節的官方推薦演出登上廣州大劇院實驗劇場,將於8月1~6日連演8場。該怎樣來形容音樂劇《謀殺歌謠》中文版呢?它也許跟你看過的音樂劇都有點不同。
  • 7年級上冊歷史歌謠口訣,朗朗上口,輕鬆記憶課本內容,成績飛漲
    首先,歷史是一門典型的文科性質學科,所以對於知識點的記憶那是肯定的,連知識點都記不住,那考試的時候想要有好成績是萬萬不可能的。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記憶初中歷史課本上的內容,小編特地搜集整理了一份七年級上冊歷史歌謠口訣,朗朗上口,非常適合閱讀記憶,有需要的同學們不妨下載一份,對照著課本上的知識好好記一記,梳理一下腦海中的歷史知識點,相信對大家歷史成績的提升還是非常有效的。
  • 外百老匯音樂劇《謀殺歌謠》中文版8月席捲廣州大劇院
    央廣網廣州8月2日消息(記者曲歆)8月1日至6日,《謀殺歌謠》中文版登上廣州大劇院的舞臺,與無數年輕人一起在熱辣的季節裡享受讓人觸電般的激情和能量。  《謀殺歌謠》是一部性感熱辣的外百老匯音樂劇,講述了一個充滿戲劇性的三角戀故事,人們因為愛情許下承諾,也因為背叛陷入糾結。據製作人田元介紹,「和大多數的百老匯劇目不一樣,《謀殺歌謠》是一部音樂極富個性,辨識度高的音樂劇。並且,戲劇是時代的產物,反映著當下的喜怒哀樂,《謀殺歌謠》裡的講述的情感是每個都市男女都可能會遇到的狀況,在當下的中國極具現實意義。」
  • 那些童年缺愛的女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小時候的經歷加上父母的管教,使得鄭爽越發凸顯了自己的兩面性,她抽菸、飆髒話,試圖用這些叛逆的方式去隱藏自己內心那個脆弱的小女孩兒,在感情方面,她拿捏不當,最終和誰都無法修成正果。和鄭爽一樣被吐槽情史的還有阿嬌,她因「豔照門」事件聲名盡毀,而問及同意拍攝那些照片的原因,她的回答是「不想失去他。」
  • 《都挺好》結局,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
    很早以前就看過這一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後來得知這是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蕾德-阿德勒的名言。而他也在各種心理學論點上,強調人的生活風格在兒童時期以往家庭環境中形成後,幾乎一生不變。
  • ·跳皮筋的歌謠永記於心
    昨日,省城一位大三女生蔣同學撥打本報「尋找兒時的老遊戲」活動的熱線電話4249555,暢談自己兒時跳皮筋的美好記憶,稱跳皮筋是童年最難忘的回憶。  今年21歲的蔣同學是個土生土長的合肥女孩,「我小時候住在四合院裡,院裡孩子多,每到放學,我和玩伴便在院子裡的空地上跳皮筋。」
  • 英語歌謠大全100首押韻
    英語歌謠大全100首押韻 請君莫言工作忙,請君莫說接送難。年少愛學直需學,莫待年長空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