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真的過得好快呀,一晃五個多月就能加輔食啦!哺乳壓力也小一些,但是怎麼搞輔食,又成為新難題,輔食選啥食材,怎麼做,餵多少,怎麼加,要不要混在奶裡,第一口吃蛋黃還是吃米粉,簡直頭大.....
第一次總是最難的,多做幾次就熟悉了,我今天分享一下寶媽們總結的輔食添加經驗:
5~6個月階段:嘗試階段
這個階段的寶寶剛剛嘗試添加輔食,輔食添加次數剛開始每天加一次輔食即可。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之前說過,最好是添加米粉,而不是蛋黃,雖然蛋黃有營養,但是寶寶胃腸嬌嫩,還消化不良蛋黃。
將米粉調至稀泥糊狀,方便寶寶吞咽,還要注意不要有雜質,沒衝開的小疙瘩,防止噎住寶寶。剛開始吃輔食,寶寶可能會吃不了幾口,不要著急,慢慢來,從奶液到食物寶寶需要一個過渡和習慣的過程。
7~8個月階段:增加輔食種類和濃度
經過嘗試輔食階段,寶寶已經逐漸接受了泥糊狀的食物,也具備了一定的吞咽能力和咀嚼能力,輔食的稀稠程度也可以逐漸從稀糊調整到稠一些的泥糊。
添加輔食的次數也由1次可以加到一天兩次的頻率。但要注意一個問題,有可能會出現食物過敏,所以每次加新的輔食要一種一種的加,每種食材吃3~5天後沒有出現過敏或其他不適症狀,再添加新的輔食種類。
9~11個月階段:混合輔食開吃
到了這個階段,寶寶的吞咽能力和咀嚼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比較適應輔食的節奏,媽媽可以開始添加半固體的輔食了,像一些加了蔬菜碎的米粥,爛麵條都是不錯的選擇。
輔食添加的次數和量也可以調整增加一些,每日2-3次,以米和面為主,再搭配一些蛋白質,如肉類和蛋類,還有水果蔬菜。
12個月以後:逐步過渡到輔食為主
可以逐漸讓輔食成為寶寶主要食物來源,奶作為輔助營養。
輔食的搭配需要更加合理,因為要保證寶寶攝入足夠的營養。媽媽以碳水化合物的穀物類食物為主,再搭配優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和脂肪的食材保證均衡營養。
這裡提一句,寶寶出牙期可以切個蘋果薄片,讓寶寶拿著啃,一方面摩擦牙齦緩解出牙的不舒服,另一方面補充膳食纖維和維生素,不建議喝果汁。
一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和大人上桌一起吃飯啦,這裡的一起是指的是可以不用單獨準備輔食,可以從大人的食物裡分出一小部分,再經過處理,加工成寶寶的飯食,比如剪碎等等。
需要記住,食物需要少鹽少糖,不添加過多的調味品,像味精、蠔油等等。可以在添加調味品之前盛出寶寶的那一份,然後再添加調料。
寶寶的輔食一定要注意控制鹽分,還有市面上有一些標註兒童醬油,其實成分和大人吃的沒什麼區別,食品添加劑很多,所以不要盲目選擇。
全家一起吃飯營造吃飯的氛圍,寶寶也會很開心的進食,就是前期可能會吃的哪哪都是,可以穿個罩衣。
餵輔食這件事不要強迫,會讓寶寶更加反感吃輔食,所以寶寶比較抗拒的時候先停止餵食,或者味道不好吃,寶寶不愛吃時可以加點寶寶愛吃的輔食進去,比如香蕉泥等等,說不定寶寶就愛吃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有其他問題可以留言
我是黃圓媛醫生,專注於兒童營養和兒童保健領域。希望多和大家交流分享相關知識。
想要了解兒童呼吸道/過敏/腺樣體扁桃體肥大的專業資訊,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