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長高一點,但是也有些家長認為身高是遺傳所註定的,努力也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但是身高七分是遺傳,三分卻是由後天環境所導致的,所以一些環境,營養,運動等因素對身高也很重要,平時也要多加注意,不可以忽視。
第一、基因,現在很多年輕人結婚,對方的身高也是其中一個條件,這也是為了他們的後代的身高著想。所以小孩的身高也是跟父母是有很大關係的,一般父母身高都很高的話,小孩子正常生長的情況下,長大之後也不會很矮。
第二、充足的睡眠,生長激素分泌的最好時段是在晚上九點到十一點,早上五點到七點,並且生長激素分泌是在孩子深度睡眠的時候才能達到頂。所以要想小孩長高,九點之前睡覺是很好的選擇。
第三、 充足的太陽,俗話說,多曬太陽對身體好,萬物生長都離不開太陽。陽光中含有紅外線和紫外線,紅外線有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當你吸收足夠的紫外線,身體內的細菌也會被殺死,與此同時,紫外線還有改善血液中鈣、磷代謝的功能,促進小孩子生長發育。
第四、多運動,人們經常說要想長高,就要多運動。運動有利於血液的循環,促進骨骼的生長,尤其當你跑、跳的時候,你的關節會被拉扯,刺激你的骨骼兩端的軟骨發育,生長激素也會增多,長高也會容易一些。建議一些父母可以讓小孩嘗試打羽毛球、籃球一些彈跳性高的運動,對小孩長高有好處。
第五、科學的飲食原則。首先,應當要重視日常攝入食物的選擇。眾所周知,要想擁有健康的身體,此時就需要注意多種食物的科學搭配,才能進一步滿足小孩子身體每日生長發育的需求。一般建議,小兒在每日的飲食中,應當要有穀類、薯類、蔬菜類、水果類等多種類別的天然食物攝入,而對於一些不利於機體長高的味精、雞精以及油煎炸食物等食品,小孩子則應當要注意避免。其次,要關注其食物的搭配問題。由於不同食物所具有的營養價值差別較大,因而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家應當要做好不同類別食物的搭配,才能充分去發揮食物的互補作用,從而發揮食物最大的食用價值。
計算兒童正常身高和體重的公式如下:
1、測量孩子體重的標準公式:1-6個月,體重(kg)=出生體重+月齡,7-12個月體重(kg)=出生體重+月齡,2-10歲體重(kg)=2±7(或8)。
2、測量孩子身高的標準公式:足月嬰兒的平均長度為50釐米,出生後第一年約為25釐米,一歲時約為75釐米。此後,平均每年約為5釐米,因此2-12歲後兒童的長度(cm)=年齡*5+75釐米。
除此之外,攝入食物的數量也是十分關鍵的。研究發現,恰到好處的食物數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輔助小孩子身體的發育,而如果在生活中攝入食物過量,則容易增加小兒體內的脂肪重量,從而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相反,攝入食物的量過少,則容易導致孩子出現有&34;的情況,最終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健康狀態和身高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