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對齊桓公、管仲、鮑叔三人的複雜關係和歷史面貌無須有太多了解。題目所提供的材料已足夠。你要做的是扣準題意,抓住以下幾個關鍵:
1.三人各代表什麼:齊桓公代表用才(不計前嫌),管仲代表賢才(成就霸業之才),鮑叔代表識才(甘居其後)。
2.選取三人中感觸最深的一人去寫,而不是寫兩人或三人。筆墨必須圍繞三個人中某個人所代表的意義來寫。
3.必須寫成讀書會的發言稿,與老師、同學(主要是同學)展開討論。你的發言稿面對的對象要搞清楚。
4.常規要求:立意角度、自擬標題、不準套作、字數要求。
假如是主寫齊桓公,則考慮用才之目的,用才之氣度,用才之膽識,用才之方法;
假如主寫管仲,則考慮有才是硬道理,如何成為賢才,如何成為大才。
假如主寫鮑叔,則考慮識才之德,識才之明,識才之法。
一定程度標籤化符號化以後寫起來就變得簡單明了了,這是寫好高考作文的首要一步。
附:今年高考I卷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