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從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身去分析了孩子「十喊九不應」的原因,那麼我們家長朋友該怎麼做才能把孩子「十喊九不應」的毛病從根本上改掉呢?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叫孩子。
孩子年齡比較小,他們的注意力等無法像大人一樣,可以一邊玩一邊回應你,因此,在叫孩子的時候,我們應該這樣做:
1.切忌邊忙活邊喊。現在回想一下,我們平時是不是經常是一邊忙著手裡的活,一邊對著孩子說,「快去洗手,準備吃飯了。」「寶貝,幫媽媽去樓下拿個快遞吧。」「把外套衣服穿好,準備出門了。」等等,孩子正在專心的做著他的事情,看不到媽媽焦急的樣子,孩子自然會以為這件事情不怎麼重要,自然不會放在心上。如果可以,我們儘量走到孩子跟前,平視孩子的眼睛,對孩子說:「寶貝,看一下媽媽。」等到孩子的注意力轉過來後,我們再說事情,「馬上吃飯了,把電視關了去洗一洗手。」「請你去樓下幫媽媽拿個快遞,好嗎?」…… 這樣既正式又尊重孩子,同時還給孩子製造了一定的壓力,孩子自然可以聽見父母的話。
2.切忌命令式的口吻喊孩子。我們回想一下,平時和孩子說話是不是經常是命令式的口吻。「給我去把衣服收拾了,不要扔得滿家都是!」「去把作業先給我做了再去看電視」,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也是需要尊重的,不喜歡人們用命令式的口吻和自己說話,如果我們在語氣上可以稍微緩和一些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一些。
3.說話抓重點切忌冗長囉嗦。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孩子聽話只能聽簡潔的語言,如果父母說話說得太長太複雜孩子會抓不到重點,不知道父母要說的是什麼內容,也不要囉嗦,很多家長會這樣,當喊孩子喊不答應時,他們就會開啟「口若懸河」的模式,「就知道玩遊戲,說過多少次了,不要一直玩遊戲,玩遊戲對眼睛不好,老是不會聽……」說一大堆,其實孩子根本一句也沒有聽進去,孩子只會覺得爸媽在數落他,完全忘記了父母喊他做什麼。
4.抓住孩子的特性,換個花樣吸引孩子。孩子對新鮮的、奇異的事物比較感興趣,面對父母毫無新意的喊話和遊戲、電視等,孩子自然會自動屏蔽掉不感興趣的信息。如果我們的家長可以稍微更換一下方式,我們平時經常習慣性的催促是:「快關掉電視,洗手吃飯了!」如果我們換一個說法:「快來看看今天媽媽做了什麼菜,你可是從來沒有吃過的哦!」孩子很可能就會被吸引過來了。
第二:和孩子做一個小約定。
在孩子有意無意的不答應父母的喊話時,我們可以和孩子做一個小小的約定:「以後媽媽喊寶貝時不要求寶貝馬上行動,媽媽可以倒數3聲,但是倒數3聲以後寶貝要馬上行動起來哦!」
數數給了孩子緩衝的時間,這樣也給他製造了緊迫感,促使他們立即行動。當然,讓孩子改變行動後,最好還是詢問一下孩子:「剛才為什麼沒有聽見爸爸媽媽說話呢?」讓孩子說出他們心裡的想法,並且學會去接受和科學的分析孩子的想法,在這樣一次次的溝通後,孩子「十喊九不應」的行為一定會慢慢減少的。
第三、讓孩子去承擔自然的後果。
有時候我們做了各種努力,孩子還是我行我素,不聽話,那麼讓孩子嘗試著去承擔「不理會」的後果也未嘗不可,聽不見父母叫吃飯,那麼就讓孩子去承擔肚子餓的後果;聽不見父母喊起床,那麼就讓孩子去承擔上學遲到的後果,等等。當孩子經歷了「聽不見」的後果後,他們下次就會去避免這種糟糕的行為,從而會提高行動力。
面對孩子「十喊九不應」父母不要著急,要從孩子的自身情況和父母喊話的方式等入手分析,找到孩子的癥結所在,才能改變孩子「聽不見」的行為。
爸爸媽媽還有更好的方式嗎?歡迎評論區討論哦,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