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十喊九不應」的原因何在?

2020-08-27 海鈴2020

經常聽到不止一位家長抱怨:「每次叫孩子吃飯都要叫好幾次!」

「每次請孩子幫忙拿個東西,要叫上好多次,甚至是發火了他才會動!」

「每次喊孩子做作業,總是裝作聽不見,簡直叫到發飆!」……

大部分家長都說,特別是在孩子看著電視,或者是玩的時候,直接叫到發火,沒有發火孩子似乎永遠不會搭理你。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一個智商正常的娃,為什麼會突然「失聰」呢?觀察了班裡幾個典型的娃:

瑞瑞:

一個聰明伶俐的小男孩,帶著一副可愛的小眼鏡,組織區域活動時,瑞瑞總是喜歡建構區,每次看他都玩得特別的開心,但是很少和其他小朋友交流,自己埋著頭研究,把積木一個一個的搭,有時其他小朋友去和他玩,他總是拒絕,久而久之,在區域活動時瑞瑞都是自己研究,很多時候他搭建的作品總能讓你眼前一亮。



有一次,請小朋友們收拾玩具準備吃飯了,但是瑞瑞絲毫沒有動靜,仍然自顧自的搭建著,我觀察了他近5分鐘的時間,看著其他小朋友基本都要收拾完了,但是瑞瑞仍然無動於衷,此時的我很好奇他是聽見了老師說的話呢,還是沒有聽見,於是我輕輕的走過去,在他身旁蹲下來,微笑的看著瑞瑞。

瑞瑞終於把最後一塊積木放上去,嘴裡說,「哈哈,終於完成了。」轉頭看到對著他面帶微笑的我,他說:「老師,時間到了嗎?」我說「是的。」於是他也開始不緊不慢的收拾著自己的玩具。

瑞瑞是班級裡注意力最集中的一位小朋友,平時很乖巧也很安靜,他在玩或者是在畫畫的時候,任何人都打擾不了他,反覆像一個小大人,在孩子堆裡確實很少見,每次看到這樣的畫面,都好想小心翼翼的保護他不被打擾。



瑞瑞的父母像平時來接孩子時,經常跟我抱怨孩子老是聽不見大人叫,經常自顧自的玩著自己玩的東西。

凱凱:

一個班級裡活潑好動有個性的小男孩,總能聽到其他小朋友告狀說:凱凱,不收拾區角裡的書籍。」「凱凱,把顏料滴在地板上了。」「凱凱,在廁所玩水。」等等,這樣一個活潑好動又稍微淘氣的孩子,有時候也會出現聽不見老師要求的時候。

有一次,請小朋友上來分享故事或者兒歌時,很多小朋友都很積極,也都願意把自己準備的小故事分享給大家,唯獨看到凱凱沒有反應,於是,其他小朋友分享得差不多我請凱凱上來給小朋友們分享時,喊了兩遍凱凱都沒有反應,於是走到了他身旁,問:「寶貝,你願不願意把你的小故事分享給我們呢?」凱凱,有點害羞的看著我,「老師,我沒有下去準備故事。」



案例中的兩位小朋友在學校有時也會偶爾聽不到老師的喊,家長經常說在家裡很難管教,很不聽話,經常惹得父母發火。

在和家長聊天時,我問家長,平時是怎麼喊自己的孩子的,是不是:

「都幾點了,還不去睡覺,明天還要上學呢?」

「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不要把手上的油等髒東西擦在衣服上,怎麼老是改不了?」

「跟你說過多少遍了,把自己的鞋襪收拾好,怎麼老是不會聽?」



大部分的家長都是點頭的,這樣的教育肯定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家長的說話方式出了問題。經過查詢資料和對一個個小朋友的案例分析,我想大概可以總結如下:

第一:孩子的注意力還沒有發展完全

什麼是注意力呢?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注意力的範圍很廣,在心理學上注意力有四個特質,包括注意力的廣度、注意力的穩定性、注意力的分配和注意力的轉移。

注意力的廣度就是注意力的範圍有多大,比如一長串的數字,注意力廣度好的孩子能夠完全記住,廣度差的孩子可能只能記住兩三個數字。

注意力的穩定性就是我們常說的專注力,就是是較穩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特定的對象和活動的能力。



注意力的分配,通俗的說就是一心二用的能力,比如演員可以一邊唱歌一邊跳舞。幼兒注意力分配能力還沒有健全,所以很難一邊玩玩具,一邊注意有沒有人叫他。

注意力的轉移,就是從一件事情轉移到另一件事情的能力,由於幼兒注意力轉移的能力還沒有完全建立,比如你讓孩子馬上關掉電視睡覺,可能孩子沒有辦法立刻去做這件事情,他可能會稍微晚一點。

所以,從心理學和孩子生長發育的角度來分析,孩子為什麼聽不見你叫他,其實是因為孩子的注意力的各個方面沒有完全建立,所以會出現經常聽不見我們大人喊他,其實不是他們不想,是因為他們的能力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他們沒有辦法同時做幾件事情,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在遇到孩子偶爾出現沒有及時回應的情況下,請你一定不要去苛責,不然會擾亂了孩子的思緒,情況會更加的糟糕。



第二、孩子由於自身沒有做充分準備或未完成而選擇性「失聰」

由於前期沒有做充分的準備而選擇性失聰,就像案例中的愷愷。其實生活中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記得有一次我一個鄰居在跟我聊天時就說到,一次讓兒子去朋友家拿一下他的鑰匙,在回來的路上,剛好遇到了他的朋友,於是兩個人就一起玩了,完全忘記了拿鑰匙這件事情,在他們玩的盡興的時候,鑰匙也不知道去哪裡了,等晚點孩子回家時,媽媽問孩子鑰匙拿回來了沒有,問了多次孩子都沒有回答,最後才戰戰兢兢的說時丟了。



第三、逆反期的無聲反抗。

孩子在三歲左右是自我意識的第一個飛躍期,大概到了5歲左右,我們稱之為「第一逆反期」,他們由於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不想處處順從,總想反抗一下家長的權威,所以「喊了不理」就是其中一種反抗形式,尤其是在大人態度比較強硬時,會更加激起他們的反抗欲,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



第四、家長包辦太多。

比如很多家長會抱怨孩子不收拾自己的玩具,不收拾自己衣物,但是我們家長在抱怨的同時就把孩子該做的事情就已經做了,嘴裡邊喊著,手裡邊做著,這樣的父母,實際上就是默許你的孩子不答應,孩子在心裡會形成一種意識,就是媽媽喊的和自己沒有關係,反正媽媽就是習慣性的抱怨,最終事情都會被做了。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就會習慣性的不答應。



第五、孩子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

比如很多家長在喊孩子睡覺,起床、吃飯,的時候,他們喊一遍不應,喊兩遍不應,甚至有些家長直接到孩子面前去「請」,都無動於衷,這和孩子從小養成隨意、懶散的性格了,變得生活沒有規律,家長也沒有有意識的去糾正,久而久之就成為了一種習慣。



還有哪些原因呢,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哦,歡迎關注哦。

相關焦點

  • 父母不發火,孩子就「十喊九不應」?還是沒用對方法
    家裡有娃的家長應該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讓孩子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喊了好多遍都沒有人應,讓我們這些做家長的火氣,分分鐘就上來了,於是就少不了一頓打罵。最近就有寶媽私信我說,她家大寶最近就是這樣,自己騰不開手的時候,想讓孩子幫個忙,卻怎麼也叫不動,整天不是守著電視,就是抱著平板、手機,打了幾頓也沒什麼用,她該怎麼辦?
  • 面對熊孩子「十喊九不應」爸爸媽媽有妙招
    上一期我們從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身去分析了孩子「十喊九不應」的原因,那麼我們家長朋友該怎麼做才能把孩子「十喊九不應」的毛病從根本上改掉呢?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孩子聽話只能聽簡潔的語言,如果父母說話說得太長太複雜孩子會抓不到重點,不知道父母要說的是什麼內容,也不要囉嗦,很多家長會這樣,當喊孩子喊不答應時,他們就會開啟「口若懸河」的模式,「就知道玩遊戲,說過多少次了,不要一直玩遊戲,玩遊戲對眼睛不好,老是不會聽……」說一大堆,其實孩子根本一句也沒有聽進去,孩子只會覺得爸媽在數落他,完全忘記了父母喊他做什麼。
  • 如果你習慣這樣叫孩子,孩子容易「十喊九不應」,別大意了
    現在有不少讀者在後臺抱怨,說自己家的孩子經常「十喊九不應」。比如你讓他吃飯,他磨磨蹭蹭了半天,也沒從房間裡出來。你讓他寫作業,叫了半天他也沒個回應,好像跟個木頭人一樣。出現這種情況當然是孩子的錯,但是作為父母,要看看有沒有以下這些行為。
  • 為什麼孩子「十喊九不應」?如果你是這樣叫娃,不理你真不虧
    文|秘籍君 昨天,跟表姐聊天,她說她家11歲的兒子現在一身臭毛病,最大的毛病就是「十喊九不應」。不管是喊他做作業,還是喊他幫大人幹點活兒,每次都跟一個「小聾子」一樣,不給一點反應。她每次都喊娃喊得超級火大,因此之前說話輕聲細語的她,現在嗓門都練大了。其實,很多家長都有我表姐這種經歷。那麼,為什麼孩子「十喊九不應」呢?其實,如果你是像下面這樣叫娃,不理你真不虧。
  • 為啥孩子總是「十喊九不應」?如果你這麼叫孩子,不理你是真不虧
    文/瀟媽聊育兒有的孩子比較聽話,有的孩子很淘氣,但是大部分孩子都一個通病,就是家長說的話總是聽不見,有時候家長要說上好幾遍,有時候得靠喊,孩子才能聽得見,甚至生拉硬拽的孩子才理你一下,這就讓父母很生氣,為什麼有的孩子「十喊九不應」?
  • 孩子「十喊九不應」,這3個方法比發火好用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情況:說了好幾遍的事情,孩子充耳不聞,只專注於自己的事情,根本不理。比如讓孩子洗手吃飯,或者幫忙拿個東西,喊上好幾遍,尤其是他在看電視或者玩的時候,你不發火,他就不搭理你。「十喊九不應」呢?
  • 若你習慣這麼叫孩子,容易養出一個「十喊九不應」娃,別大意了
    文\文兒最近我聽很多家長抱怨,家裡孩子經常「十喊九不應」,你叫他吃飯、幫忙拿個東西,不管叫他多少遍,他都不會回應。直到你忍不住發火,孩子才磨磨唧唧地照做,還一副嫌棄你很煩、很吵的樣子。孩子也不想想,如果家長在叫他第一遍的時候,他就乖乖回應,家長還會一直浪費口水叫他,甚至吼他嗎?可以肯定的是,家長叫孩子,孩子拖著不回應,直到家長發火他才做出反應,是孩子做錯了。
  • 為啥孩子「十喊九不應」?家長兩方面想當然,孩子不搭理你真不虧
    孩子臉紅著叫了聲:「阿姨好!」雖然朋友是好意,但是作為一個經常跟孩子打交道的人說,這樣的處理方法還是讓我很不適應。而在心理學研究過程中,對於5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對大人的話「十喊九不應」多是因為這兩方面原因:孩子專注於某項遊戲,根本聽不到大人說些什麼;孩子內心有叛逆的情緒,不想按照大人的要求來辦。
  • 孩子「十喊九不應」,家長著急上火,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媽媽讓他收拾自己的玩具,聽不見;爸爸喊他關掉電視,不理睬;奶奶讓他吃飯,他也置之不理。面對這種情況,媽媽總是忍不住地大聲呵斥,小亮才會慢騰騰地執行命令。憂心的媽媽問了很多同齡小朋友的家長,發現很多孩子都有這種情況。
  • 孩子「十喊九不應」,多與家長這3個行為有關,不理你也應該
    最近有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搭理他們,你喊他十遍,有九遍得不到回應。所以這就讓人很惱火,不僅是對父母的不尊敬,這也說明孩子有「叛逆」心理作祟。當然了,如果孩子是因為玩得太投入了,沒有真的聽見這可以原諒,但如果是故意的聽不見,那可就要好好找找原因了孩子「十喊九不應」,多與家長這3個行為有關,不理你也應該01、你總是用命令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小寶,快把你的玩具收拾起來!」
  • 孩子「十喊九不應」,多與家長這3個行為有關,不理你也應該
    最近有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搭理他們,你喊他十遍,有九遍得不到回應。所以這就讓人很惱火,不僅是對父母的不尊敬,這也說明孩子有「叛逆」心理作祟。當然了,如果孩子是因為玩的太投入了,沒有真的聽見這可以原諒,但如果是故意的聽不見,那可就要好好找找原因了孩子「十喊九不應」,多與家長這3個行為有關,不理你也應該
  • 孩子「十喊九不應」,多半父母犯了「三大忌」,怪不得孩子不理你
    不,家長要在孩子還未出生時,就要做好思想準備了,多看書、多思考,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當孩子出現「十喊九不應」的現象,家長就要想想,這背後會有哪些原因了。一、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十喊九不應」的現象。1、孩子的注意力發展不完善。
  • 為啥孩子會「十喊九不應」?如果你還這樣叫孩子,別怪他不理你
    ……相信家裡有孩子的寶媽都有這種經歷:家裡的孩子明明沒有做什麼事,但叫他的時候總是不應,自己該做啥還是做啥有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威嚴受到了挑釁,所以就開始打罵孩子。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十喊九不應」的情況呢?
  • 孩子「十喊九不應」?寶媽先別上頭,先來試試這幾招
    你家孩子「聽力」好嗎?你每次讓他去幹某件事的時候,需要說幾遍呢?前幾天聽朋友吐槽,說他家兒子特別會「裝聾作啞」,每次叫他幹點什麼事,不叫個三四遍從來不動,就算是發脾氣也不起作用,真是給她氣壞了!為什麼孩子明明能聽見,卻「十喊九不應」呢?其實這可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你的叫法有問題,不妨試試下面幾招!
  • 為啥孩子會「十喊九不應」?如果你還這麼叫孩子,別怪孩子不理你
    「閨女,快看看媽媽給你買的娃娃好不好看。」相信家裡有娃娃的寶媽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家裡孩子明明沒做什麼事情,但叫他的時候總是不應聲,該做什麼還做什麼,明明可以聽到,卻故意裝作聽不見的樣子,而孩子這個樣子則更讓家長覺得惱火,有的家長還會覺得自己受到挑釁,不是罵孩子就是要打孩子兩下才能解氣。
  • 孩子「十喊九不應」,父母觸犯了「三大雷區」,難怪孩子不願搭理
    小唐的母親是一個特別愛說話的人,經常說起話來就停不下嘴,只要小唐做了一些讓她不開心的事情,她就忍不住要開始說教孩子,每一次至少是一個小時左右。在以往小唐很少有去頂撞母親,可是在上了初中以後壓力特別的大。
  • 只要媽媽不發火,喊話註定沒效果?「十喊九不應」的終極對策來了
    有娃的家庭這種「十喊九不應」的場景幾乎天天都在上演:媽:第一次喊娃:沒反應原因有很多,但十個有八個是專注力太強,沉寂在自己的世界裡,還有兩個是故意不搭理你!當然了,無論哪一種,都有可能是咱們的「喊」法不對!
  • 為什麼孩子十喊九不應,家長最頭疼的事,只要換個方式
    很多的家長最頭疼的事情就是自家孩子十喊九不應,無論讓他們做什麼事,他們卻好像永遠都沒在聽到一樣,這就導致很多家長本來想對孩子更加慈愛一些,但是卻永遠都被逼成了老虎。這就讓很多的孩子也覺得頭疼,本來自己真的想要聽話一些,但是卻因為這個原因讓自己在家中好像無處藏身。這幾種情況讓家長和孩子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很多的孩子常說,如果媽媽能夠溫柔一些就好了,很多的家長常說,別人家孩子怎麼就那麼聽話呢?
  • 為啥有的孩子「十喊九不應」?家長有這4個行為,不理你也應該
    好的溝通應該是用心的溝通,可很多的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習慣性地把情緒發洩了出來。這也就導致了,為啥有的孩子「十喊九不應」的情況發生,就是因為父母與孩子在溝通上存在了問題。其中,並不是只有青春期的孩子才「討厭」父母的強勢,很多5、6歲的孩子就已經會因為家長的強勢而出現逆反心理了。其實很多的父母,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會情不自禁的命令孩子,這裡面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當孩子出現不聽話的行為時,父母會感到自己的威嚴不在了,就會下意識的命令孩子。
  • 孩子「十喊九不應」,多半是這幾個原因,喊錯了,活該娃不理你
    而這一次,孩子看到媽媽帶著客人回來了,並沒有任何的反應。朋友大聲喊了孩子之後,孩子還是沒有答應,朋友生氣地搶過孩子手裡的積木,給孩子說了一大堆的道理。而這一次,孩子看到媽媽帶著客人回來了,並沒有任何的反應。朋友大聲喊了孩子之後,孩子還是沒有答應,朋友生氣地搶過孩子手裡的積木,給孩子說了一大堆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