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家長最頭疼的事情就是自家孩子十喊九不應,無論讓他們做什麼事,他們卻好像永遠都沒在聽到一樣,這就導致很多家長本來想對孩子更加慈愛一些,但是卻永遠都被逼成了老虎。這就讓很多的孩子也覺得頭疼,本來自己真的想要聽話一些,但是卻因為這個原因讓自己在家中好像無處藏身。這幾種情況讓家長和孩子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很多的孩子常說,如果媽媽能夠溫柔一些就好了,很多的家長常說,別人家孩子怎麼就那麼聽話呢?其實這個問題自然都是有原因的。
首先家長對他們的指揮實在太多。家長需要明白的道理是孩子再小也是個人,他們會有疲乏的時候也會想要有自己的空間。但是很多的家長卻永遠體會不到這一點,所以常常覺得孩子小就沒有自己的空間,想做什麼就要聽從自己的意願來,所以這就導致很多家長都產生自控欲,他們對孩子的佔有欲和控制欲一樣強。如果孩子有一瞬間沒有滿足自己的意思,那麼這一部分家長就很容易暴走,這種情況很容易影響到親子關係,所以一般來講家長最好從這個層面反思一下自己,千萬不要攝入孩子的生活態度。
出現這種現象的話,那麼家長需要改變的狀態就是變指揮為請求,家長想讓孩子對自己有反應,那麼說話的時候就一定要學會改變自己的方式,可以把指揮的語言變成交流和商量的語言。可以和他們討論自己需要你的幫助,也可以直接給他們說家庭分工不同,有哪些事情他們可以做。總之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發揮同理心和同情心,這樣的話還可以迅速提升孩子的情商,同時在家庭當中母親也不用這麼累,這算是一舉多得的方式,什麼事情不要幫孩子事無巨細,而是學會引導他們。
其次將嘮叨變得更加具體。很多的家長是比較喜歡嘮叨的,這一點很多女性朋友自己也承認,好像總是忍不住在孩子面前嘮嘮叨叨,總是希望自己說的道理,至少有一個孩子是能聽進去的。但是家長也一定要反省,畢竟你同樣都是道理,每天都在孩子面前不停的說,但是孩子也沒有發生任何客觀的改變,這就認為這些嘮叨是沒有用的,那麼又何必再多重複一次呢?所以這些嘮叨的話語建議家長還是應該及時避免,可以把這些方式變得更加具體,想讓孩子聽到自己的語言,那麼就不要平時在他的面前囉裡八嗦。
最重要的是一次把自己的訴求說完可以更加具體的告訴他們,我希望你能做些什麼,有哪些事情是你可以幫我的。當家長嘴下留情的時候,其實孩子的同理心和同情心也會更強,這種孩子往往也會更加孝順,家長總是在孩子面前沒完沒了,那麼孩子能做的也僅僅就是無視家長。這種情況其實對親子關係和家庭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一般來說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方式方法是最重要的,簡單粗暴的進入孩子的生活只會讓他們變得異常反感,這種情況在生活當中實在太常見了。
最後家長可以經常和孩子溝通。其實有很多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是比較少的,要麼是孩子在忙於自己的事情,要麼是家長在忙於自己的事情,總之最熟悉的兩個人在家中,有時候卻像陌生人一樣,這是親子教育過程中最常見的現象。孩子有時候喜歡撒嬌,他們可能會膩著家長,但是有時候家長卻非常不耐煩,理由就是自己工作太忙,或者自己現在太辛苦太累,沒有時間陪他們。很多的孩子會認為自己不需要家長,而家長也認為孩子並不喜歡自己,這樣就產生了最大的誤會,導致親子關係失衡。
所以如果這種現象出現以後,還是建議大家一定要及時溝通,就算發現有一天孩子已經到了不願意溝通的地步,家長也要適當引導,可以和他們聊一下時下最感興趣的話題。其實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在於家長能夠儘量融入孩子,而同樣家長也能夠引導孩子進入自己的生活當中,這樣的話親子關係才會不失平衡。其實在親子關係裡面,父母確實做了很大的付出和犧牲,很多家長最頭疼的就是有些孩子並不領情,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在於方式方法,所以在學習問題上,家長和孩子一定要共同進步哦!